(四)下 崗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柳梅梅,自從李紅去世後,幾年來,當她獨自一人遇到困難時,她就想起“海峽情”,寄托着無盡的思念。
每年正月十五,她都要到山豬嶺上採來一束美麗的梅花,一個人靜悄悄地來到海邊,站在大石頭上,面對着東南方,随着陣陣從大海裡吹來的風,哼起在大學與王和平共同愛唱的台灣高山民歌《阿裡山的姑娘》;她之所以這樣,願這美妙的懷念歌聲,伴随着陣陣遠去的東南風,帶着遠方情人的一片美好的祝願,越過海峽兩岸,飄到台灣高雄去…… 随着改革開放的浪潮,同她一起下鄉到農場的知青,好多人都陸續返城了。
原籍廣南市知青二十多人,如今,僅剩下包括梅梅與已在農場結婚的一位女知青了。
盡管梅梅沒有結婚,但是,她是前線分場婦女主任,暫不能返城去。
這天,太陽漸漸落山,一縷餘光穿過樹林,射進前線分場,為前線分場三十多幢兩層的職工宿舍,披上最後的一線陽光。
柳梅梅剛從屋裡走出來,準備到分場長鄭大德辦公室,商量三八婦女節活動問題。
可是,當她還走不到門口,鄭大德立即走到她面前,臉帶着十分焦急樣子,急急對柳梅梅說: “梅梅同志,你來得正好,我正準備去找你。
”鄭大德說。
“分場長,有事嗎?”柳梅梅問。
鄭大德拉了一下柳梅梅的手,返回到辦公室裡,看到辦公室内沒有其他人,他就放開地說:“剛才我收到茅山分場長吳堅來電說:昨天,總場場長黃浩天,與外資簽訂合同,以一百五十萬元賣掉農場。
” 柳梅梅一聽到賣掉農場,大吃一驚說:“賣掉農場,這是真的?” “是的,這是真的!”鄭大德回答說。
“農場是集體财産,能賣嗎?”柳梅梅疑惑地問。
“我也不知道能賣不能賣。
反正,改革開放,全國正在掀起拍賣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的高潮啊!”鄭大德說。
“農場拍賣了,全場三千多名幹部職工,怎麼辦?”柳梅梅問。
“據吳堅說,自謀出路。
”鄭大德說。
原來,一位姓蘇的馬來西亞資本家,他是海南華僑,六十年代逃到南洋謀生,為馬來西亞莊主打工管理橡膠園,從一位打工仔變成了資本家。
對此,他對東方農場的自然環境熟悉,所以,看中了東方農場這塊寶地,以低價成本買下東方農場,用于建設休閑度假村。
因為,這裡東靠海,西靠山,有山有水,綠林茵茵,空氣清新,環境優美,是人們度假的好地方。
柳梅梅見到分場長這麼說,對農場被拍賣感到相當的痛心和無比的失望。
幾千人幹部職工花了幾十年的血汗,端起來的鐵飯碗,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悄然無聲地消失去了。
東方農場屬地方集體企業。
五十年代人民公社建起來的,上千工人自力更生艱苦奮鬥,依靠自己的雙手,從一片荒山野嶺上開墾出來的。
如今,已發展成為島内有名的萬畝胡椒、萬畝橡膠、萬畝油松、萬畝椰樹的“五個一萬畝”生産據地。
幾十年如一日,農場為國家提供了大量綠色食品,為改善人民的生活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這麼一個好好的農場,轉眼間,轉手賣給了外資老闆。
人們心裡很納悶,改革開放為何要拍賣國有企業,分散集體經濟呢?難道發展國有企業、集體經濟不是走社會主義道路嗎? 一個星期過後,分場長說的話變成了現實。
這天一早,分場廣播裡就播出《我們走在大路上》歌曲,盡管曲調雄壯有力,鼓舞人心,但是,歌曲播放一結束,廣播裡就傳來了人們十分熟悉的分場女播音員甜甜的聲音,此刻,甜甜的話調轉為像大人物追悼會上主持人那沉悶悲哀的話調,她說:“接上級指示,鑒于農場已拍賣,職工自謀出路。
從今天起,大家停止工作。
這個伴随着大家戰鬥過幾十年日日夜夜的廣播站,從今天起,也停止廣播。
同志們,再見了。
” 農場無聲無息地解散了,有門路的單職工或雙職工,他們收拾行李打起背包,陸續離開了農場,告别了戰鬥幾十年的農場,東奔西走謀生去了。
農場中有不少是家庭雙職工,這部分人就是男女職工在建設農場中産生起愛情,在農場建立起家庭。
他們人人都聽黨的話,隻生一個孩子,這部分人約占農場總人口的一半多。
他們長期生活在農場,把農場當作自己的家園,既不舍得離開農場,社會上也沒有門路,是一心一意以農場為家的人。
這些人一下子失去了農場,猶如失去自己的親人,心裡像刀割一樣的難受。
一輩子依靠農場生活的人,如今沒有了工資,生活漸漸陷入了困境。
有些婦女承受不了這樣的打擊,有人竟然大鬧離婚…… 對農場的如此下場,柳梅梅也準備打起包袱返城。
可是,她看到職工落得如此境地,從良心裡看不慣的。
她認為,即使是改革開放需要,必須要拍賣農場的話,也應該做好職工的安置工作,安排好職工群衆生活。
如今,連職工最低生活保障也沒有,這就叫改革開放嗎?如果改革開放果然是這樣的話,還是共産黨領導嗎?她想到這裡,自己身為場幹部,共産黨員,不能一走了之,要為這些年老多病生活上有困難的職工讨回一個公道。
說幹就幹。
第二天一早,柳梅梅來到分場長鄭大德的家裡,盡管
每年正月十五,她都要到山豬嶺上採來一束美麗的梅花,一個人靜悄悄地來到海邊,站在大石頭上,面對着東南方,随着陣陣從大海裡吹來的風,哼起在大學與王和平共同愛唱的台灣高山民歌《阿裡山的姑娘》;她之所以這樣,願這美妙的懷念歌聲,伴随着陣陣遠去的東南風,帶着遠方情人的一片美好的祝願,越過海峽兩岸,飄到台灣高雄去…… 随着改革開放的浪潮,同她一起下鄉到農場的知青,好多人都陸續返城了。
原籍廣南市知青二十多人,如今,僅剩下包括梅梅與已在農場結婚的一位女知青了。
盡管梅梅沒有結婚,但是,她是前線分場婦女主任,暫不能返城去。
這天,太陽漸漸落山,一縷餘光穿過樹林,射進前線分場,為前線分場三十多幢兩層的職工宿舍,披上最後的一線陽光。
柳梅梅剛從屋裡走出來,準備到分場長鄭大德辦公室,商量三八婦女節活動問題。
可是,當她還走不到門口,鄭大德立即走到她面前,臉帶着十分焦急樣子,急急對柳梅梅說: “梅梅同志,你來得正好,我正準備去找你。
”鄭大德說。
“分場長,有事嗎?”柳梅梅問。
鄭大德拉了一下柳梅梅的手,返回到辦公室裡,看到辦公室内沒有其他人,他就放開地說:“剛才我收到茅山分場長吳堅來電說:昨天,總場場長黃浩天,與外資簽訂合同,以一百五十萬元賣掉農場。
” 柳梅梅一聽到賣掉農場,大吃一驚說:“賣掉農場,這是真的?” “是的,這是真的!”鄭大德回答說。
“農場是集體财産,能賣嗎?”柳梅梅疑惑地問。
“我也不知道能賣不能賣。
反正,改革開放,全國正在掀起拍賣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的高潮啊!”鄭大德說。
“農場拍賣了,全場三千多名幹部職工,怎麼辦?”柳梅梅問。
“據吳堅說,自謀出路。
”鄭大德說。
原來,一位姓蘇的馬來西亞資本家,他是海南華僑,六十年代逃到南洋謀生,為馬來西亞莊主打工管理橡膠園,從一位打工仔變成了資本家。
對此,他對東方農場的自然環境熟悉,所以,看中了東方農場這塊寶地,以低價成本買下東方農場,用于建設休閑度假村。
因為,這裡東靠海,西靠山,有山有水,綠林茵茵,空氣清新,環境優美,是人們度假的好地方。
柳梅梅見到分場長這麼說,對農場被拍賣感到相當的痛心和無比的失望。
幾千人幹部職工花了幾十年的血汗,端起來的鐵飯碗,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悄然無聲地消失去了。
東方農場屬地方集體企業。
五十年代人民公社建起來的,上千工人自力更生艱苦奮鬥,依靠自己的雙手,從一片荒山野嶺上開墾出來的。
如今,已發展成為島内有名的萬畝胡椒、萬畝橡膠、萬畝油松、萬畝椰樹的“五個一萬畝”生産據地。
幾十年如一日,農場為國家提供了大量綠色食品,為改善人民的生活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這麼一個好好的農場,轉眼間,轉手賣給了外資老闆。
人們心裡很納悶,改革開放為何要拍賣國有企業,分散集體經濟呢?難道發展國有企業、集體經濟不是走社會主義道路嗎? 一個星期過後,分場長說的話變成了現實。
這天一早,分場廣播裡就播出《我們走在大路上》歌曲,盡管曲調雄壯有力,鼓舞人心,但是,歌曲播放一結束,廣播裡就傳來了人們十分熟悉的分場女播音員甜甜的聲音,此刻,甜甜的話調轉為像大人物追悼會上主持人那沉悶悲哀的話調,她說:“接上級指示,鑒于農場已拍賣,職工自謀出路。
從今天起,大家停止工作。
這個伴随着大家戰鬥過幾十年日日夜夜的廣播站,從今天起,也停止廣播。
同志們,再見了。
” 農場無聲無息地解散了,有門路的單職工或雙職工,他們收拾行李打起背包,陸續離開了農場,告别了戰鬥幾十年的農場,東奔西走謀生去了。
農場中有不少是家庭雙職工,這部分人就是男女職工在建設農場中産生起愛情,在農場建立起家庭。
他們人人都聽黨的話,隻生一個孩子,這部分人約占農場總人口的一半多。
他們長期生活在農場,把農場當作自己的家園,既不舍得離開農場,社會上也沒有門路,是一心一意以農場為家的人。
這些人一下子失去了農場,猶如失去自己的親人,心裡像刀割一樣的難受。
一輩子依靠農場生活的人,如今沒有了工資,生活漸漸陷入了困境。
有些婦女承受不了這樣的打擊,有人竟然大鬧離婚…… 對農場的如此下場,柳梅梅也準備打起包袱返城。
可是,她看到職工落得如此境地,從良心裡看不慣的。
她認為,即使是改革開放需要,必須要拍賣農場的話,也應該做好職工的安置工作,安排好職工群衆生活。
如今,連職工最低生活保障也沒有,這就叫改革開放嗎?如果改革開放果然是這樣的話,還是共産黨領導嗎?她想到這裡,自己身為場幹部,共産黨員,不能一走了之,要為這些年老多病生活上有困難的職工讨回一個公道。
說幹就幹。
第二天一早,柳梅梅來到分場長鄭大德的家裡,盡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