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關燈
小
中
大
那天晚上我和哥哥擠在一張窄窄的病床上睡覺,次日早晨在餐廳吃過飯我離開醫院,順便捎走他褪下來的幾件舊衣服。
汽車站熙熙攘攘,人聲鼎沸。
我在售票廳買了車票,坐車回尉氏縣城,再坐上至開封的公交車。
我的家鄉處在開封與尉氏兩城之間,沒有站牌,是一個向公交車使勁兒招手才能坐上車的地方。
公交車在公路上疾駛,蔥綠的麥田鋪入視野。
過了賈魯河橋,隻見白花花的河水撫過平坦的田野,向着遠方舒展筋骨。
帶狀的村莊與小小的集市偎着河岸穩穩妥妥地攤開,冒出高高低低的屋舍,像是雨後地面上冒出來的菌菇。
村口左側斜伫着一家超市,右側立着一家小加油站,它們猶如兩尊門神守衛着村子。
這樣安安靜靜的村莊在豫東平原上數不勝數,恰如我們長長短短、縱橫交錯的掌紋。
據說每條掌紋都有一個名字,預示着一種命運或者生活方式。
村莊也是如此,再小也有一個名字,容納不同的生活形态,承載不同的生活夢想。
我的家鄉叫蘆灣,它在大平原上并不出衆,也沒有喊出過響亮的聲音,很容易被人忽略它的存在,就連每日在這條公路上來來回回的司機師傅,有時也會忽略它。
“師傅,我到蘆灣,挨着小加油站的路口下車。
”我提醒司機說。
公交車疾駛過路口,司機不慌不忙地踩上刹車,車子平緩地停了下來,已經滑過路口一段距離。
“這些村子很相似,很容易搞錯。
”司機臉上露出自嘲的微笑。
我背起背包下了車。
陽光像是長出了鋒芒,很刺眼,在我身上溫熱地觸來觸去。
道路兩側站着兩排楊樹,綠葉茂密,飄下來一團團白絮。
我沿着一側堆着糞堆與草垛的村巷回到家,隻見鏽迹斑斑的鐵門半開着,一股豬糞的味道兒撲入鼻孔。
我走進院子,看到母親正在豬圈裡彎着腰、攥着鐵鍁清理豬糞。
“媽,我回來了。
” “噢,春生,你先歇歇腳,喝點水。
你去醫院看春山了?”母親停下來,擦了擦眉頭的汗。
我将背包和哥哥的舊衣服擱在木桌上,和母親說着我去中醫院看望哥哥的事情。
瓦藍的天空籠罩着村莊,太陽挪動到正南方,将亮燦燦的陽光撒在院子裡。
院子裡棗樹開了星星點點的小黃花兒,屋檐下的燕巢已經搭成,形如葫蘆。
幾隻燕子蹲在屋檐下的電線上唧唧喳喳,喧鳴不止。
母親放下鐵鍁,脫掉膠鞋,在水盆旁洗手,水盆倒映出她起着褶皺的臉龐。
“咱們做雞蛋撈面,吃過飯你休息一會兒,下午幫我去田裡種西瓜。
”母親說着,從菜籃裡抓來幾棵菠菜,坐在木凳上擇菜。
“過段時間小滿,過了芒種收麥子。
現在都用收割機,十畝麥子一頓飯的功夫割完了——前段時間賈磊花了十多萬塊錢買來一台收割機,在咱們蘆灣這是頭一台。
”母親随意說着。
“他買收割機幹什麼?” “你傻啊,他用收割機給人家收麥子,每畝大概收取五六十塊錢,幾年下去能回本。
”母親說着将菠菜放在水盆中淘洗。
“那很不錯,”我起身幫母親剝大蔥,“我爸什麼時候回來?” “他呀,上個月回來一趟,把麥地澆灌一遍,下次回來到麥子熟的時候。
” 我和母親正說着話,嫂子帶着小侄女歡歡來了。
我們家有兩處宅基地,蓋了兩處房屋。
父母和我住老院子。
新院子在村北頭,哥哥和嫂子住。
我們雖然已經分家,但是沒有分鍋,一家人仍然在一個鐵鍋裡吃飯。
嫂子曾因我學費的事情和母親有過争吵。
她不支持我上大學,希望我能到建築工地打工掙錢,分擔家庭重任,但她當着我的面從沒有抱怨過。
嫂子平時照顧歡歡,農閑時把孩子交給母親,她騎單車去集市附近的木材廠幹些零活兒,掙些零花錢。
母親說手心手背都是肉,哥哥看病和我上學,她誰也不落下,她誰也不偏袒! 當大家都有事情做時,忙忙碌碌,努力将每天填得滿滿當當,不給猜疑、争吵留下間隙,家庭就會風平浪靜。
家庭矛盾會被生活的酸甜苦辣化解,磨得沒棱沒角,偶然觸碰一下我們的神經,證明我們還活着,還知疼知癢、知冷知暖。
嫂子在廚屋幫母親燒火,母親忙着切菜、炒菜,窗戶飄出灰白色的油煙。
歡歡兩三歲,臉蛋粉嘟嘟的,好像是新鮮的水蜜桃。
一雙明澈的眸子忽閃忽閃,照亮我們已經黯淡的童心。
我從背包裡取出一個小小的毛絨兔子遞給歡歡。
她很喜歡,抱着它歡快地在院子裡跑來跑去,吓得幾隻覓食的麻雀展翅飛走。
歡歡跑累了,坐在木凳上挨着我問東問西,比如草莓是在什麼樹上結的果,兔子愛吃什麼。
我摟着歡歡,教她唱着兒歌: 籮籮篩篩,小孩兒乖乖。
走走停停,小孩兒聰明。
蹦蹦跳跳,小孩兒别鬧。
午飯做好後,母親給我和嫂子盛了滿滿兩碗飯,又給歡歡盛了一小碗,自己端起小碗喂歡歡。
我們圍坐在陽光下的木桌旁,飯碗裡添些香油或辣椒醬,再剝兩瓣大蒜。
粗茶淡飯,吃得有滋有味。
下午母親帶我去田地裡種西瓜。
家鄉的西瓜是無籽西瓜,春分前後在塑料棚中育苗,小滿前在麥田中套種——兩畦麥子中間留着土壟,瓜苗栽種在土壟上。
大概一個月左右麥子收割,田裡隻剩下瓜苗,它們吸吮更多陽光與雨露後蓬勃生長,翠綠的藤蔓爬滿田畦,晨光下盛開一朵朵抱着瓜紐兒的雌花。
母親将瓜苗用荊條籃從地頭的塑料棚裡挎過來,我蹲在麥田裡用鐵鏟在土壟上刨土坑,将一株株柔弱的瓜苗栽進去。
她又用水桶從機井裡汲出水,一株瓜苗灌上一瓢清水。
一畦畦瓜苗洋溢着旺盛的生命力,我們好像能夠聽到瓜苗咕噜咕噜飲水的響聲。
绛紅色的陽光潑灑在廣袤的麥田上,像是要沖洗我們臉上的汗水與泥土。
幹活累了,母親和我坐在田壟上歇息。
我抓起水壺仰起脖子向嘴裡灌水,
汽車站熙熙攘攘,人聲鼎沸。
我在售票廳買了車票,坐車回尉氏縣城,再坐上至開封的公交車。
我的家鄉處在開封與尉氏兩城之間,沒有站牌,是一個向公交車使勁兒招手才能坐上車的地方。
公交車在公路上疾駛,蔥綠的麥田鋪入視野。
過了賈魯河橋,隻見白花花的河水撫過平坦的田野,向着遠方舒展筋骨。
帶狀的村莊與小小的集市偎着河岸穩穩妥妥地攤開,冒出高高低低的屋舍,像是雨後地面上冒出來的菌菇。
村口左側斜伫着一家超市,右側立着一家小加油站,它們猶如兩尊門神守衛着村子。
這樣安安靜靜的村莊在豫東平原上數不勝數,恰如我們長長短短、縱橫交錯的掌紋。
據說每條掌紋都有一個名字,預示着一種命運或者生活方式。
村莊也是如此,再小也有一個名字,容納不同的生活形态,承載不同的生活夢想。
我的家鄉叫蘆灣,它在大平原上并不出衆,也沒有喊出過響亮的聲音,很容易被人忽略它的存在,就連每日在這條公路上來來回回的司機師傅,有時也會忽略它。
“師傅,我到蘆灣,挨着小加油站的路口下車。
”我提醒司機說。
公交車疾駛過路口,司機不慌不忙地踩上刹車,車子平緩地停了下來,已經滑過路口一段距離。
“這些村子很相似,很容易搞錯。
”司機臉上露出自嘲的微笑。
我背起背包下了車。
陽光像是長出了鋒芒,很刺眼,在我身上溫熱地觸來觸去。
道路兩側站着兩排楊樹,綠葉茂密,飄下來一團團白絮。
我沿着一側堆着糞堆與草垛的村巷回到家,隻見鏽迹斑斑的鐵門半開着,一股豬糞的味道兒撲入鼻孔。
我走進院子,看到母親正在豬圈裡彎着腰、攥着鐵鍁清理豬糞。
“媽,我回來了。
” “噢,春生,你先歇歇腳,喝點水。
你去醫院看春山了?”母親停下來,擦了擦眉頭的汗。
我将背包和哥哥的舊衣服擱在木桌上,和母親說着我去中醫院看望哥哥的事情。
瓦藍的天空籠罩着村莊,太陽挪動到正南方,将亮燦燦的陽光撒在院子裡。
院子裡棗樹開了星星點點的小黃花兒,屋檐下的燕巢已經搭成,形如葫蘆。
幾隻燕子蹲在屋檐下的電線上唧唧喳喳,喧鳴不止。
母親放下鐵鍁,脫掉膠鞋,在水盆旁洗手,水盆倒映出她起着褶皺的臉龐。
“咱們做雞蛋撈面,吃過飯你休息一會兒,下午幫我去田裡種西瓜。
”母親說着,從菜籃裡抓來幾棵菠菜,坐在木凳上擇菜。
“過段時間小滿,過了芒種收麥子。
現在都用收割機,十畝麥子一頓飯的功夫割完了——前段時間賈磊花了十多萬塊錢買來一台收割機,在咱們蘆灣這是頭一台。
”母親随意說着。
“他買收割機幹什麼?” “你傻啊,他用收割機給人家收麥子,每畝大概收取五六十塊錢,幾年下去能回本。
”母親說着将菠菜放在水盆中淘洗。
“那很不錯,”我起身幫母親剝大蔥,“我爸什麼時候回來?” “他呀,上個月回來一趟,把麥地澆灌一遍,下次回來到麥子熟的時候。
” 我和母親正說着話,嫂子帶着小侄女歡歡來了。
我們家有兩處宅基地,蓋了兩處房屋。
父母和我住老院子。
新院子在村北頭,哥哥和嫂子住。
我們雖然已經分家,但是沒有分鍋,一家人仍然在一個鐵鍋裡吃飯。
嫂子曾因我學費的事情和母親有過争吵。
她不支持我上大學,希望我能到建築工地打工掙錢,分擔家庭重任,但她當着我的面從沒有抱怨過。
嫂子平時照顧歡歡,農閑時把孩子交給母親,她騎單車去集市附近的木材廠幹些零活兒,掙些零花錢。
母親說手心手背都是肉,哥哥看病和我上學,她誰也不落下,她誰也不偏袒! 當大家都有事情做時,忙忙碌碌,努力将每天填得滿滿當當,不給猜疑、争吵留下間隙,家庭就會風平浪靜。
家庭矛盾會被生活的酸甜苦辣化解,磨得沒棱沒角,偶然觸碰一下我們的神經,證明我們還活着,還知疼知癢、知冷知暖。
嫂子在廚屋幫母親燒火,母親忙着切菜、炒菜,窗戶飄出灰白色的油煙。
歡歡兩三歲,臉蛋粉嘟嘟的,好像是新鮮的水蜜桃。
一雙明澈的眸子忽閃忽閃,照亮我們已經黯淡的童心。
我從背包裡取出一個小小的毛絨兔子遞給歡歡。
她很喜歡,抱着它歡快地在院子裡跑來跑去,吓得幾隻覓食的麻雀展翅飛走。
歡歡跑累了,坐在木凳上挨着我問東問西,比如草莓是在什麼樹上結的果,兔子愛吃什麼。
我摟着歡歡,教她唱着兒歌: 籮籮篩篩,小孩兒乖乖。
走走停停,小孩兒聰明。
蹦蹦跳跳,小孩兒别鬧。
午飯做好後,母親給我和嫂子盛了滿滿兩碗飯,又給歡歡盛了一小碗,自己端起小碗喂歡歡。
我們圍坐在陽光下的木桌旁,飯碗裡添些香油或辣椒醬,再剝兩瓣大蒜。
粗茶淡飯,吃得有滋有味。
下午母親帶我去田地裡種西瓜。
家鄉的西瓜是無籽西瓜,春分前後在塑料棚中育苗,小滿前在麥田中套種——兩畦麥子中間留着土壟,瓜苗栽種在土壟上。
大概一個月左右麥子收割,田裡隻剩下瓜苗,它們吸吮更多陽光與雨露後蓬勃生長,翠綠的藤蔓爬滿田畦,晨光下盛開一朵朵抱着瓜紐兒的雌花。
母親将瓜苗用荊條籃從地頭的塑料棚裡挎過來,我蹲在麥田裡用鐵鏟在土壟上刨土坑,将一株株柔弱的瓜苗栽進去。
她又用水桶從機井裡汲出水,一株瓜苗灌上一瓢清水。
一畦畦瓜苗洋溢着旺盛的生命力,我們好像能夠聽到瓜苗咕噜咕噜飲水的響聲。
绛紅色的陽光潑灑在廣袤的麥田上,像是要沖洗我們臉上的汗水與泥土。
幹活累了,母親和我坐在田壟上歇息。
我抓起水壺仰起脖子向嘴裡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