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昨非
關燈
小
中
大
般白發滿頭,又是何種光景。
腳下是萬丈浮華,回頭是青燈古佛,我卻茫然而立,任山風吹得衣袂激揚,心中一片冰涼。
徐姑姑送我至山下,鸾車将啟駕時,她突然撲至簾外,含淚道:“郡主,連你也勸不回公主嗎,她……真要削發出家?” “我不知道。
”我茫然搖頭,怔了片刻,啞聲道:“或許,隻有一個人能勸回她。
” 徐姑姑頹然垂手,再無言以對。
我望着她,勉強笑道,“我會勸説父親,或許,仍有峰回路轉也未可知。
” “相爺曾來過數次,公主不肯見他。
”徐姑姑黯然搖頭。
“會見到的。
”我淡淡一笑,心下萬般苦澀。
往年每到此時,我總嫌虛禮繁瑣,萬般不情願應付。
卻想不到,這或許已是父母陪我共度的最後一個生辰。
一路恍恍忽忽,不知道過了多久才回到府中。
侍女為我換下外袍,奉茶、整妝,我隻如木偶一般,不願開口,不願動彈。
“王妃,玉秀姑娘已經醒來。
” 我聽在耳中,無動于衷,依然恍惚出神。
侍女一連又説了幾遍,我這才回過神來,玉秀,是玉秀醒來了。
聽説玉秀醒來,第一句話便是問,王妃有沒有受傷。
玉秀看見我,忙要掙紮了起來,連聲責怪自己沒用。
我一言不發,将她緊緊摟住,強壓在心底的悲酸陡然鋪天蓋地将我湮沒。
她呆了呆,輕輕伸手環住我肩頭,如在晖州那夜,與我靜靜相依。
一連數日的忙碌,周旋于宮中、王府與諸般雜事之間,蕭綦亦是早出晚歸,他與父親的争鬥已是越發激烈。
太子想要擺脫我父親的鉗制已久,有了蕭綦作盟友,大有揚眉吐氣之感。
趁着姑姑卧病之際,他一面撤換宮中禁衛,大量安插蕭綦的人手,一面以清查叛黨的名義,排擠了許多宮中老人。
父親惱恨太子忘恩負義,越發加緊在朝中對他的鉗制,處處打壓蕭綦,與他們針鋒相對。
幾乎每天我都能與父親在宮中相見,然而思及母親的話,思及他的所作所為……我不願相信,也無法面對這樣一個父親。
我盼着見到父親,卻又遠遠見到他便避開。
他身邊總是跟着侍從屬官,偶爾與他單獨相對的時候,分明心底有許多話要問他,卻隻字不能出口。
父母間的恩怨往事,我不能告訴蕭綦,每夜暗自輾轉,白日又在宮中忙碌,短短幾日下來,已是疲憊不堪。
姑姑的病已經強撐了許久,經此一劫,病勢越發沉重。
雖然神志已經清醒,卻仍時常恍惚,精神十分不濟。
時值多事之秋,連番變故波折,家國朝堂風雲起伏,乾元殿裡的皇上隻剩一息猶存……姑姑這一病倒,後宮頓時無主,一幹嫔妃都是庸怯之輩,大小事務便壓在身懷六甲的太子妃謝宛如肩上。
姑姑當即将我召入宮中,命我協助太子妃署理宮中事務。
一時之間,這諾大的深宮裡,竟隻剩我們三人相互依持。
我自幼與姑姑親厚,她的心意不需多説,便能心領神會,而宛如遇事猶疑,常與姑姑的想法相左。
這日宛如不在跟前,姑姑恹恹倚了錦榻,望着我歎息,“你為何不是我的女兒?” “姑姑病糊塗了。
”我柔聲笑道,“我自然是王氏的女兒。
” “是麼?”她擡眸看我,黯淡眸子裡有一道銳光轉過。
我心裡一凜,怔怔迎上她目光,她卻頹然阖上了眼,無聲歎息。
太子與蕭綦越走越近,姑姑是知道的,蕭綦的勢力滲入宮禁,她也是知道的。
如今她已放手讓太子主政,不再管束東宮,亦對蕭綦再三退讓,似乎真的忌憚他手中兵馬,忌憚子澹的存在。
然而,以我所知的姑姑,絕非輕易低頭之人。
她召我入宮,将宮中事務交給我與宛如,卻從不讓我們單獨行事,身邊總有人盯着我們的一舉一動……她從未信任過宛如,在她眼裡,宛如始終是謝家的人。
至于我,自然也是蕭綦的人。
她将我們二人置于身邊,究竟有幾分是倚賴,有幾分是戒備,我從不敢深想。
有時我亦問自己,我待姑姑又有幾分是真心,幾分是防範。
我從來看不透她幽深的眼睛裡,藏着怎樣的心思。
而她也常常若有所思的看我、看宛如、看太子……看身邊的每一個人。
她在人前依然倔強硬朗,唯有昏睡之中,卻會不自知地抓着我的手。
太醫説姑姑的病根郁結在心,非藥石可治。
我知道她是強撐着一口氣,逼自己康複過來。
她和母親不同,她還有太多的牽挂,不能放任自己就此躺下。
看到她強撐
腳下是萬丈浮華,回頭是青燈古佛,我卻茫然而立,任山風吹得衣袂激揚,心中一片冰涼。
徐姑姑送我至山下,鸾車将啟駕時,她突然撲至簾外,含淚道:“郡主,連你也勸不回公主嗎,她……真要削發出家?” “我不知道。
”我茫然搖頭,怔了片刻,啞聲道:“或許,隻有一個人能勸回她。
” 徐姑姑頹然垂手,再無言以對。
我望着她,勉強笑道,“我會勸説父親,或許,仍有峰回路轉也未可知。
” “相爺曾來過數次,公主不肯見他。
”徐姑姑黯然搖頭。
“會見到的。
”我淡淡一笑,心下萬般苦澀。
往年每到此時,我總嫌虛禮繁瑣,萬般不情願應付。
卻想不到,這或許已是父母陪我共度的最後一個生辰。
一路恍恍忽忽,不知道過了多久才回到府中。
侍女為我換下外袍,奉茶、整妝,我隻如木偶一般,不願開口,不願動彈。
“王妃,玉秀姑娘已經醒來。
” 我聽在耳中,無動于衷,依然恍惚出神。
侍女一連又説了幾遍,我這才回過神來,玉秀,是玉秀醒來了。
聽説玉秀醒來,第一句話便是問,王妃有沒有受傷。
玉秀看見我,忙要掙紮了起來,連聲責怪自己沒用。
我一言不發,将她緊緊摟住,強壓在心底的悲酸陡然鋪天蓋地将我湮沒。
她呆了呆,輕輕伸手環住我肩頭,如在晖州那夜,與我靜靜相依。
一連數日的忙碌,周旋于宮中、王府與諸般雜事之間,蕭綦亦是早出晚歸,他與父親的争鬥已是越發激烈。
太子想要擺脫我父親的鉗制已久,有了蕭綦作盟友,大有揚眉吐氣之感。
趁着姑姑卧病之際,他一面撤換宮中禁衛,大量安插蕭綦的人手,一面以清查叛黨的名義,排擠了許多宮中老人。
父親惱恨太子忘恩負義,越發加緊在朝中對他的鉗制,處處打壓蕭綦,與他們針鋒相對。
幾乎每天我都能與父親在宮中相見,然而思及母親的話,思及他的所作所為……我不願相信,也無法面對這樣一個父親。
我盼着見到父親,卻又遠遠見到他便避開。
他身邊總是跟着侍從屬官,偶爾與他單獨相對的時候,分明心底有許多話要問他,卻隻字不能出口。
父母間的恩怨往事,我不能告訴蕭綦,每夜暗自輾轉,白日又在宮中忙碌,短短幾日下來,已是疲憊不堪。
姑姑的病已經強撐了許久,經此一劫,病勢越發沉重。
雖然神志已經清醒,卻仍時常恍惚,精神十分不濟。
時值多事之秋,連番變故波折,家國朝堂風雲起伏,乾元殿裡的皇上隻剩一息猶存……姑姑這一病倒,後宮頓時無主,一幹嫔妃都是庸怯之輩,大小事務便壓在身懷六甲的太子妃謝宛如肩上。
姑姑當即将我召入宮中,命我協助太子妃署理宮中事務。
一時之間,這諾大的深宮裡,竟隻剩我們三人相互依持。
我自幼與姑姑親厚,她的心意不需多説,便能心領神會,而宛如遇事猶疑,常與姑姑的想法相左。
這日宛如不在跟前,姑姑恹恹倚了錦榻,望着我歎息,“你為何不是我的女兒?” “姑姑病糊塗了。
”我柔聲笑道,“我自然是王氏的女兒。
” “是麼?”她擡眸看我,黯淡眸子裡有一道銳光轉過。
我心裡一凜,怔怔迎上她目光,她卻頹然阖上了眼,無聲歎息。
太子與蕭綦越走越近,姑姑是知道的,蕭綦的勢力滲入宮禁,她也是知道的。
如今她已放手讓太子主政,不再管束東宮,亦對蕭綦再三退讓,似乎真的忌憚他手中兵馬,忌憚子澹的存在。
然而,以我所知的姑姑,絕非輕易低頭之人。
她召我入宮,将宮中事務交給我與宛如,卻從不讓我們單獨行事,身邊總有人盯着我們的一舉一動……她從未信任過宛如,在她眼裡,宛如始終是謝家的人。
至于我,自然也是蕭綦的人。
她将我們二人置于身邊,究竟有幾分是倚賴,有幾分是戒備,我從不敢深想。
有時我亦問自己,我待姑姑又有幾分是真心,幾分是防範。
我從來看不透她幽深的眼睛裡,藏着怎樣的心思。
而她也常常若有所思的看我、看宛如、看太子……看身邊的每一個人。
她在人前依然倔強硬朗,唯有昏睡之中,卻會不自知地抓着我的手。
太醫説姑姑的病根郁結在心,非藥石可治。
我知道她是強撐着一口氣,逼自己康複過來。
她和母親不同,她還有太多的牽挂,不能放任自己就此躺下。
看到她強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