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昨非
關燈
小
中
大
聽在我耳中卻似驚雷一般。
母親問我可曾聽過韓氏。
我知道,那是父親唯一的侍妾,在我出生之前便已病逝。
“她不是病死的。
”母親幽幽開口,“是被太後賜下白绫,絞死在你父親眼前的。
” 我駭然望着她,震驚之下,竟不能言語。
“你父親真心喜愛的女子是那青梅竹馬的韓氏……當年人人稱羨他才俊風流,得以尚公主,卻不知他心有不甘。
我們大婚之後,本也相敬如賓,豈知時過兩年,阿夙都已過了周歲,他卻告知我韓氏有了身孕,欲将她納為妾室。
原來這兩年裡,他一直将她藏在外面。
我一怒之下,回宮向母後哭訴。
母後當晚在宮中設下家宴,命他攜韓氏入宮,向我賠罪。
原以為母後是要勸和的,豈料宴至酣時,母後突然發難,怒責他二人,竟當廷賜下白绫,當着他和我,還有皇兄跟太子妃……将那韓氏活生生絞死在殿上……”母親的聲音不住顫抖,我握住她的手,卻發覺自己比她顫抖得更厲害。
那是怎樣凄厲的一幕往事,我不敢相信,亦不能想像,記憶裡尊貴慈和的外祖母竟有如此嚴酷手腕,恩愛甚笃的父母竟是一對怨侶! “當時他跪在殿上,不住向母後叩頭,向我求情,你姑姑也跪了下來。
可是已經太遲了,白绫套在韓氏頸上,她吓得癱軟,任兩個内侍左右架住,隻微微掙紮了一下,就那麼……我吓得懵住,隻看到你父親的眼光像刀一樣,我便暈了過去。
” 風從廊下吹過,我和母親都良久沉寂,隻聽着風動樹梢的聲音,蕭蕭飒飒。
“過後呢?”我澀然開口。
母親恍惚了好一陣子,緩緩道,“此後我心中愧疚,處處謙讓隐忍,再無公主的盛氣。
你父親也再未提及韓氏,從此将心思都投在功名上,官爵越做越高……過了幾年,又有了你,我生産時卻險些死去。
那之後,他便待我好了許多,更将你視若珍寶,百般嬌寵……我想着,這麼些年過去,或許他已淡忘了。
直至阿夙成婚那年……” 母親卻神色慘然,半晌不能開口。
哥哥成婚之時我已十二歲,隐約記得那場轟動京華的喜事。
“我一心要從宗室女眷中選一個身份才貌都配得上阿夙的女子,你父親卻決然反對。
我問原由,他隻説娶妻當娶賢,不必苛求身份。
你父親是怎樣的人,我豈會不知,這話又豈能令我相信。
我們相争不下之際,阿夙卻自己看中了一名女子,便是那桓宓。
” 我一時愕然,從未想到嫂嫂竟是哥哥親自看中的女子。
在我幼時記憶裡,嫂嫂是琴書雙絕的才女,雖不算絕色,卻生得纖弱秀麗,清冷寡言,仿佛極少見過她笑。
依稀記得母親并不喜歡她,哥哥待她也不甚深情。
婚後不久,哥哥便獨自遠遊江南,嫂嫂終日閉門不出,時而聽見幽怨琴聲。
半年過後,嫂嫂染了風寒,一病不起,未等哥哥遠遊歸來便逝去了。
嫂嫂在生時,哥哥待她十分疏離,及至死後,卻見哥哥黯然良久,以至多年不肯續弦。
我一直以為哥哥的婚事是父親所迫,他自己并不情願,之後也不過是愧疚使然。
卻聽母親緩緩説道:“阿夙起初卻不知道,那桓宓已被選中,即将冊立為子律的正妃。
” “子律!”我一震,驚得後背陣陣發冷。
一段段塵封往事從母親口中説出,竟似每個人身後都有扯不斷的恩怨糾纏,我卻懵懂了十餘年,一所無知。
“我不願讓阿夙娶那桓宓,你父親卻一口應允。
次日他就入宮去見你姑母,要她将二皇子妃的人選改為旁人,将桓宓嫁與阿夙。
當年那事之後,我隻與他争吵過兩次,一次是為你的婚事,一次是為阿夙。
”母親低頭苦笑,“那日,是我第一次見他跋扈霸道,也終于聽他脫口説出真話……” “父親説了什麼?”我緊緊望住母親。
母親一笑,“他説,我半生屈于皇家之勢,斷不能令阿夙重蹈此路。
阿夙看中的女子,便是皇子妃又如何,我偏要奪了給他!嫁與我王氏長子,未嘗就遜于龍孫鳳子!” (下) 離開慈安寺,一直走出山門,步下石階,我才駐足回頭。
寺中鐘聲敲響,在山間悠揚傳開。
雲霧遮斷山間路,一扇空門,隔開數十年恩怨愛憎。
我終究沒能勸回母親,她已決定在我十九歲生辰之後,削發剃度。
她説我的生辰已近,要再為我慶生一次。
若不是她提及,我已幾乎忘了。
再過得幾日,我便十九歲了……十九歲,為何我已覺得心境蒼涼至此。
這一生還這樣漫長,往後還有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我難以想像年華老去,如母親一
母親問我可曾聽過韓氏。
我知道,那是父親唯一的侍妾,在我出生之前便已病逝。
“她不是病死的。
”母親幽幽開口,“是被太後賜下白绫,絞死在你父親眼前的。
” 我駭然望着她,震驚之下,竟不能言語。
“你父親真心喜愛的女子是那青梅竹馬的韓氏……當年人人稱羨他才俊風流,得以尚公主,卻不知他心有不甘。
我們大婚之後,本也相敬如賓,豈知時過兩年,阿夙都已過了周歲,他卻告知我韓氏有了身孕,欲将她納為妾室。
原來這兩年裡,他一直将她藏在外面。
我一怒之下,回宮向母後哭訴。
母後當晚在宮中設下家宴,命他攜韓氏入宮,向我賠罪。
原以為母後是要勸和的,豈料宴至酣時,母後突然發難,怒責他二人,竟當廷賜下白绫,當着他和我,還有皇兄跟太子妃……将那韓氏活生生絞死在殿上……”母親的聲音不住顫抖,我握住她的手,卻發覺自己比她顫抖得更厲害。
那是怎樣凄厲的一幕往事,我不敢相信,亦不能想像,記憶裡尊貴慈和的外祖母竟有如此嚴酷手腕,恩愛甚笃的父母竟是一對怨侶! “當時他跪在殿上,不住向母後叩頭,向我求情,你姑姑也跪了下來。
可是已經太遲了,白绫套在韓氏頸上,她吓得癱軟,任兩個内侍左右架住,隻微微掙紮了一下,就那麼……我吓得懵住,隻看到你父親的眼光像刀一樣,我便暈了過去。
” 風從廊下吹過,我和母親都良久沉寂,隻聽着風動樹梢的聲音,蕭蕭飒飒。
“過後呢?”我澀然開口。
母親恍惚了好一陣子,緩緩道,“此後我心中愧疚,處處謙讓隐忍,再無公主的盛氣。
你父親也再未提及韓氏,從此将心思都投在功名上,官爵越做越高……過了幾年,又有了你,我生産時卻險些死去。
那之後,他便待我好了許多,更将你視若珍寶,百般嬌寵……我想着,這麼些年過去,或許他已淡忘了。
直至阿夙成婚那年……” 母親卻神色慘然,半晌不能開口。
哥哥成婚之時我已十二歲,隐約記得那場轟動京華的喜事。
“我一心要從宗室女眷中選一個身份才貌都配得上阿夙的女子,你父親卻決然反對。
我問原由,他隻説娶妻當娶賢,不必苛求身份。
你父親是怎樣的人,我豈會不知,這話又豈能令我相信。
我們相争不下之際,阿夙卻自己看中了一名女子,便是那桓宓。
” 我一時愕然,從未想到嫂嫂竟是哥哥親自看中的女子。
在我幼時記憶裡,嫂嫂是琴書雙絕的才女,雖不算絕色,卻生得纖弱秀麗,清冷寡言,仿佛極少見過她笑。
依稀記得母親并不喜歡她,哥哥待她也不甚深情。
婚後不久,哥哥便獨自遠遊江南,嫂嫂終日閉門不出,時而聽見幽怨琴聲。
半年過後,嫂嫂染了風寒,一病不起,未等哥哥遠遊歸來便逝去了。
嫂嫂在生時,哥哥待她十分疏離,及至死後,卻見哥哥黯然良久,以至多年不肯續弦。
我一直以為哥哥的婚事是父親所迫,他自己并不情願,之後也不過是愧疚使然。
卻聽母親緩緩説道:“阿夙起初卻不知道,那桓宓已被選中,即将冊立為子律的正妃。
” “子律!”我一震,驚得後背陣陣發冷。
一段段塵封往事從母親口中説出,竟似每個人身後都有扯不斷的恩怨糾纏,我卻懵懂了十餘年,一所無知。
“我不願讓阿夙娶那桓宓,你父親卻一口應允。
次日他就入宮去見你姑母,要她将二皇子妃的人選改為旁人,将桓宓嫁與阿夙。
當年那事之後,我隻與他争吵過兩次,一次是為你的婚事,一次是為阿夙。
”母親低頭苦笑,“那日,是我第一次見他跋扈霸道,也終于聽他脫口説出真話……” “父親説了什麼?”我緊緊望住母親。
母親一笑,“他説,我半生屈于皇家之勢,斷不能令阿夙重蹈此路。
阿夙看中的女子,便是皇子妃又如何,我偏要奪了給他!嫁與我王氏長子,未嘗就遜于龍孫鳳子!” (下) 離開慈安寺,一直走出山門,步下石階,我才駐足回頭。
寺中鐘聲敲響,在山間悠揚傳開。
雲霧遮斷山間路,一扇空門,隔開數十年恩怨愛憎。
我終究沒能勸回母親,她已決定在我十九歲生辰之後,削發剃度。
她説我的生辰已近,要再為我慶生一次。
若不是她提及,我已幾乎忘了。
再過得幾日,我便十九歲了……十九歲,為何我已覺得心境蒼涼至此。
這一生還這樣漫長,往後還有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我難以想像年華老去,如母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