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别離
關燈
小
中
大
疑不決。
我緩步上前,向玉秀伸出手,親自将她從地上扶起。
侍衛相顧尴尬,不得不躬身退下,玉秀這才放聲哭出聲來,一面拭淚,一面屈膝向我跪下。
我拉住了她,輕拍她肩頭,柔聲道,“玉秀,我信你。
” 她哭得一句話也説不出。
身後侍女垂首靜立,一個個紅了眼圈,皆有唏噓之色。
就在當夜,盧氏的丈夫,那位馮姓參軍竟在家中自盡。
盧氏在獄中被拷打不過,終于招認,是她将蕭綦的行蹤告知了馮參軍。
她未曾料到,自己丈夫已經受人挾迫,給那刺客背後的主使者做了内應。
刺客逃至東郊官道,被唐競率人合圍,落下三名活口,其餘死戰而亡。
宋懷恩及時封閉甯朔全城,嚴密搜捕,在混迹于城南商賈的人群中緝捕了一名中年文士。
此人正是随徐绶一同赴甯朔犒軍的監軍副使,兵部左侍郎,杜盟。
這個名字我并不陌生。
此人年過三十,其貌不揚,出身北方望族,非但文采斐然,騎射武藝也十分了得,更是右相溫宗慎一手提攜的得意門生。
如此才俊之士,卻因偏狹古怪的性子和不合時宜的脾氣,與權貴格格不入,成為衆人的笑料談資。
當世名士豢養的多是寶馬良駒,仙鶴名犬,唯獨此人愛牛,家中養了十餘頭耕牛,更是常常以牛自比,自号“牛癫”,脾氣倔比老牛。
許多官員都曾因一點小錯被他彈劾,就連爹爹也多次被他當面頂撞,隻礙于右相的顔面,才拿這怪人無可奈何。
我仍依稀記得那個面色黧黑,寬袍大袖,總是一副怒氣沖沖模樣的杜侍郎。
卻萬萬料想不到,他會主使右相豢養的暗人,向朝廷重臣行刺。
暗人,是一個暗影般神秘的存在,我知道叔父手下有一群誓死效忠王氏的暗人,沒有人知道他們是誰,潛藏在何處;但有一聲令下,他們随時會像影子一樣出現,執行主上的使令。
耿介狂放的杜侍郎,會是暗人的首領;我那清名高望的父親,會矯诏犯上;英雄蓋世的豫章王,會向朝廷悍然發難……忠義也罷,奸佞也罷,我第一次知道,這世上原本沒有絕對的忠奸。
説到底,不過“成王敗寇”四個字——每個人都是一樣的血肉之驅,都有一樣的利欲私心,在斷頭刀下,生命也是一樣的脆弱。
譬如此時,杜盟的頭顱正懸挂在甯朔城頭。
他在朝堂之上雄辯滔滔,指揮暗人來去如影,一生忠勇,以死報答溫相知遇之恩。
然而有朝一日,他的大好頭顱斷送在屠刀之下,也隻不過血濺三尺而已。
蕭綦令宋懷恩招撫杜盟不成,再沒有餘話,斷然下令,将他一刀斷頭——能用則重恩以待,若不能為他所用,那便是死路一條。
換作父親或許會有惜才之仁,蕭綦卻不會,他是運籌帷幄的權臣,也是談笑間生殺予奪的大将。
父親的第二道密函緊跟着送到。
京中再起變故,右相黨羽翦除未淨,竟在行刑當日當市劫囚,欲将溫宗慎救走。
幸被叔父手下的禦林軍擊退,而叔父奉旨監斬,也被刺客所傷。
溫宗慎随後被押入天牢,為恐再生變故,姑姑親赴牢中,以一杯毒酒将其賜死。
京中風雲詭谲變幻,已到水火不容之勢,江南謇甯王也已劍拔弩張,前鋒大軍悄然拔營,恰在此時,右相黨羽派遣暗人行刺豫章王——這一切,都給了蕭綦出兵南下最好的理由。
甯朔駐軍訓練有素,軍威嚴整,糧草缁重齊備,蕭綦留下二十五萬駐軍留守邊塞,親率鐵騎勁旅十五萬,三日之後,揮戈直搗京城。
我随蕭綦登臨城樓,檢閱三軍操演。
這已不是我第一次目睹他麾下軍威,然而,當三軍舉戟,齊聲高呼,馬蹄卷起滿天沙塵,滾滾如雷霆動地之際……我再一次被這鐵血之景震撼,一如三年前在朝陽門上。
我回望蕭綦的側顔,見他玄色戰袍上的繡金蟠龍紋章,被夕陽染得粲然奪目。
今時今日的蕭綦,羽翼已豐,劍鋒也已霍然雪亮。
甯朔的長空朔漠雖遼闊,隻怕已容納不了他鐵骨铮铮,雄心萬丈。
是夜,我吩咐玉秀整理行裝,準備即日随大軍一同南下。
玉秀第一次離開甯朔遠行,便是随軍出征,當下又是緊張又是雀躍。
我見她收拾了許多厚重衣物,不由笑道,“越往南走越是溫暖,到了京城就再穿不着厚重之物,這些都不用帶了。
” 身後卻聽得蕭綦的聲音淡淡含笑
我緩步上前,向玉秀伸出手,親自将她從地上扶起。
侍衛相顧尴尬,不得不躬身退下,玉秀這才放聲哭出聲來,一面拭淚,一面屈膝向我跪下。
我拉住了她,輕拍她肩頭,柔聲道,“玉秀,我信你。
” 她哭得一句話也説不出。
身後侍女垂首靜立,一個個紅了眼圈,皆有唏噓之色。
就在當夜,盧氏的丈夫,那位馮姓參軍竟在家中自盡。
盧氏在獄中被拷打不過,終于招認,是她将蕭綦的行蹤告知了馮參軍。
她未曾料到,自己丈夫已經受人挾迫,給那刺客背後的主使者做了内應。
刺客逃至東郊官道,被唐競率人合圍,落下三名活口,其餘死戰而亡。
宋懷恩及時封閉甯朔全城,嚴密搜捕,在混迹于城南商賈的人群中緝捕了一名中年文士。
此人正是随徐绶一同赴甯朔犒軍的監軍副使,兵部左侍郎,杜盟。
這個名字我并不陌生。
此人年過三十,其貌不揚,出身北方望族,非但文采斐然,騎射武藝也十分了得,更是右相溫宗慎一手提攜的得意門生。
如此才俊之士,卻因偏狹古怪的性子和不合時宜的脾氣,與權貴格格不入,成為衆人的笑料談資。
當世名士豢養的多是寶馬良駒,仙鶴名犬,唯獨此人愛牛,家中養了十餘頭耕牛,更是常常以牛自比,自号“牛癫”,脾氣倔比老牛。
許多官員都曾因一點小錯被他彈劾,就連爹爹也多次被他當面頂撞,隻礙于右相的顔面,才拿這怪人無可奈何。
我仍依稀記得那個面色黧黑,寬袍大袖,總是一副怒氣沖沖模樣的杜侍郎。
卻萬萬料想不到,他會主使右相豢養的暗人,向朝廷重臣行刺。
暗人,是一個暗影般神秘的存在,我知道叔父手下有一群誓死效忠王氏的暗人,沒有人知道他們是誰,潛藏在何處;但有一聲令下,他們随時會像影子一樣出現,執行主上的使令。
耿介狂放的杜侍郎,會是暗人的首領;我那清名高望的父親,會矯诏犯上;英雄蓋世的豫章王,會向朝廷悍然發難……忠義也罷,奸佞也罷,我第一次知道,這世上原本沒有絕對的忠奸。
説到底,不過“成王敗寇”四個字——每個人都是一樣的血肉之驅,都有一樣的利欲私心,在斷頭刀下,生命也是一樣的脆弱。
譬如此時,杜盟的頭顱正懸挂在甯朔城頭。
他在朝堂之上雄辯滔滔,指揮暗人來去如影,一生忠勇,以死報答溫相知遇之恩。
然而有朝一日,他的大好頭顱斷送在屠刀之下,也隻不過血濺三尺而已。
蕭綦令宋懷恩招撫杜盟不成,再沒有餘話,斷然下令,将他一刀斷頭——能用則重恩以待,若不能為他所用,那便是死路一條。
換作父親或許會有惜才之仁,蕭綦卻不會,他是運籌帷幄的權臣,也是談笑間生殺予奪的大将。
父親的第二道密函緊跟着送到。
京中再起變故,右相黨羽翦除未淨,竟在行刑當日當市劫囚,欲将溫宗慎救走。
幸被叔父手下的禦林軍擊退,而叔父奉旨監斬,也被刺客所傷。
溫宗慎随後被押入天牢,為恐再生變故,姑姑親赴牢中,以一杯毒酒将其賜死。
京中風雲詭谲變幻,已到水火不容之勢,江南謇甯王也已劍拔弩張,前鋒大軍悄然拔營,恰在此時,右相黨羽派遣暗人行刺豫章王——這一切,都給了蕭綦出兵南下最好的理由。
甯朔駐軍訓練有素,軍威嚴整,糧草缁重齊備,蕭綦留下二十五萬駐軍留守邊塞,親率鐵騎勁旅十五萬,三日之後,揮戈直搗京城。
我随蕭綦登臨城樓,檢閱三軍操演。
這已不是我第一次目睹他麾下軍威,然而,當三軍舉戟,齊聲高呼,馬蹄卷起滿天沙塵,滾滾如雷霆動地之際……我再一次被這鐵血之景震撼,一如三年前在朝陽門上。
我回望蕭綦的側顔,見他玄色戰袍上的繡金蟠龍紋章,被夕陽染得粲然奪目。
今時今日的蕭綦,羽翼已豐,劍鋒也已霍然雪亮。
甯朔的長空朔漠雖遼闊,隻怕已容納不了他鐵骨铮铮,雄心萬丈。
是夜,我吩咐玉秀整理行裝,準備即日随大軍一同南下。
玉秀第一次離開甯朔遠行,便是随軍出征,當下又是緊張又是雀躍。
我見她收拾了許多厚重衣物,不由笑道,“越往南走越是溫暖,到了京城就再穿不着厚重之物,這些都不用帶了。
” 身後卻聽得蕭綦的聲音淡淡含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