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三論大義鈔卷第三

關燈
今此論中就勝義谛。

    于有為境。

    避常見邊。

    且遮有性。

    如是餘處。

    避斷見邊。

    遮于無性(此勝義谛非/有非無)又雲。

    故我依止如淨虛空。

    絕諸戲論。

    寂靜安樂勝義谛理。

    又雲。

    有是一邊。

    無是一邊。

    離有離無處中妙慧。

    故知清辨所立真性。

    非空非有。

    心言俱絕。

    廣百論雲。

    如是釋者。

    應作是言。

    真非有無。

    心言絕故。

    為破有執。

    假說為無。

    為破無執。

    假說為有。

    有無二說。

    皆世俗言。

    勝義理中。

    有無俱遣。

    聖智所證。

    非有非無。

    是故得知。

    清辨護法。

    所立真性言義共許(上來通破有法一分不極成過/略舉三傳而通破之。

    亦有異推随應可/破恐繁不述)問。

    基法師雲。

    若随小乘。

    彼轉實有。

    便違自宗(已上)此過何免。

    答。

    法師意何。

    問。

    若薩婆多所立勝義。

    望相應論師勝義時。

    轉實有也。

    清辨若以小乘勝義。

    而為簡别。

    即違自宗。

    答。

    如是僞過。

    不足通。

    若其立論者。

    引大乘經而立真量。

    簡别即是大乘所明甚深真理。

    何依小乘。

    而為過耶。

    問。

    基法師雲。

    又以我說。

    若約世俗。

    有為無為二俱是有。

    若約勝義。

    非空不空。

    汝今說空。

    帥有違自教之失(已上)此過免。

     答。

    過意若為。

    問。

    清辨護法。

    同佛弟子。

    即以佛教。

    而為自教。

    如來所說。

    中道勝義。

    非空不空。

    今我護法。

    以佛勝義。

    而為勝義故。

    是勝義。

    非空不空而汝清辨。

    說之為空。

    即違如來非空不空自教之失。

    答。

    此亦同前。

    以佛所說中道勝義。

    而為真性。

    有何違教。

    又如來真性。

    非唯有一種。

    具有四重故。

    又基師言。

    彼此相違。

    無垢稱疏雲。

    四種勝義唯有非空。

    唯識疏雲。

    若約勝義。

    非空不空。

    一師之語。

    一何如是。

    又基師因明疏雲。

    凡若宗标勝義。

    如掌珍。

    真性有為空。

    如幻緣生故。

    無為無有實不起似空花。

    亦無違自教世間等過矣(已上)何今奸妄言違自教。

    如是孟浪之言。

    孰以為龜鏡乎。

    問。

    所依真性。

    非空不空。

    能依有為無為可爾。

    能依有為無為既空。

    雲何所依名非空耶。

     答。

    于為無為。

    非空不空。

    心言俱絕。

    真性理中。

    而橫計有有為無為。

    對彼妄有。

    假說為空。

    但是遮止。

    非是表诠。

    是故能别雖言性空。

    而與簡别。

    相符契也。

    問。

    基法師雲。

    同喻如幻。

    若依俗谛。

    則有二征。

    如幻實事。

    非緣生故。

    能立不成。

    如幻事。

    此宗非空。

    所立不成(已上)此二種過。

    若為免耶。

    答。

    此過蓋是過類之例。

    何者因明之家。

    不許分别因之與喻。

    今既分别。

    豈非分别相似過類哉。

    問。

    不應分别因及以喻。

    此言有義。

    于真因喻。

    不許分别。

    掌珍同喻。

    似而非真。

    何不分别。

    若其似喻因。

    真因喻。

    不許分别。

    何以得辨真似别耶。

    答。

    世間幻師。

    咒術藥力所趣象馬現似有自性。

    實無。

    即具緣生及以體空二種之義。

    此喻足成能所立法。

    似而非真。

    是何謂乎。

    若如幻喻。

    雖有緣生體空二義。

    而強分别。

    令有過者。

    無常宗之同喻瓶甕。

    亦應分别。

    彼既不爾。

    此何然耶。

    問。

    所引之例。

    未為融例。

    何者瓶上所作無常。

    與彼所立宗。

    因不别故。

    是真喻。

    如幻不然。

    似事幻上。

    無體空義。

    實事幻上。

    非有緣生。

    二幻互阙。

    合而為喻。

    何不分别。

    似事瓶上。

    具有所作無常二義。

    似事之瓶。

    既成能所。

    何由分别。

    牽真例似。

    太緻可笑。

    答。

    如幻似事。

    此宗非空。

    此言甚謬。

    進乖經論。

    退違自言。

    華嚴經雲。

    演說諸法空無生。

    如幻如炎水中月。

    大佛頂經雲。

    諸法性空。

    如夢。

    最勝王經雲。

    如幻馬等。

    唯有幻事。

    有名無實。

    故有智者。

    了一切法。

    皆無體實。

    唯有名字。

    無有體實。

    瑜伽論雲。

    幻者唯有相狀名字。

    無有實體。

    又雲。

    幻事假立名相無實。

    順中論雲。

    此一切法。

    皆無自體。

    以因緣故。

    如幻如夢。

    廣百論雲。

    我大乘幻。

    如世共知。

    覺慧推尋諸幻事性。

    實不可得。

    故一切法。

    皆如幻事。

    其中都無少實可得(已上)若爾佛經。

    及以四依所造之論。

    皆明幻空。

    又以幻喻。

    喻于諸法性空之理。

    那乖經論。

    而言非空。

    基師辨中邊論疏雲。

    于幻事上。

    無實體用。

    故成非有。

    喻依他起。

    自性無也。

    既言幻事無實體用。

    喻依他空。

    今雲何言此空非空。

    既違佛經四依論師。

    亦違自言。

    誰為依信。

    問。

    未審經論。

    未詳基意。

    虛緻謬濫。

    足表拙識。

    甚足呰笑。

    今正程趣。

    其為幻也。

    雖實是無。

    而現可得。

    似象似馬。

    而無實體。

    故名為空。

    是虛假空。

    非都無空。

    一切佛經。

    四依論中。

    凡明幻空。

    是虛假空。

    辨中疏意實在玆也。

    再尋自見。

    道聽辄爾。

    勿敷弱言。

    答。

    是亦大妄。

    于廣百論。

    護法菩薩。

    自親釋雲。

    我大乘幻。

    是都無空(其文/如上)何乖家師。

    而言虛假。

    又虛假空。

    未曉意緻若也。

    虛假即是空故。

    名虛假空若也。

    虛假無實自性故。

    名虛假空。

    若言初者。

    更無所譯。

    若言後者。

    此是鼠喽栗之義也。

    護法菩薩。

    豈立此義哉。

    又廣百論。

    相應師雲。

    從緣生法。

    有二。

    一依他起性二遍計所執。

    準此論文。

    實事之幻。

    亦是緣生。

    雲何得言如幻實事非緣生故。

     問。

    基法師雲。

    依勝義谛。

    彼此二家。

    一切法。

    皆不可言。

    非空非不空。

    非緣生。

    非不緣生。

    何得以空華等為喻。

    同喻亦有俱不成失(已上)此過何通。

    答。

    此言自害。

    何者絕言之中。

    非唯不言空不空。

    緣生非緣生。

    亦不可言。

    立敵量非量。

    過不過。

    喻非喻等。

    此無言中。

    雲何得起喻及過言。

    誰立誰敵。

    有何喻過。

    汝欲破他。

    還害自也。

    又有不了他宗之失。

    清辨菩薩。

    住真性心。

    于世谛中。

    立量破執。

    故無向過。

    故般若燈論雲。

    但住第一義心。

    以世谛智。

    立量破執。

    又廣百論雲。

    宗因假立。

    皆俗非真。

    何不見此。

    辄作難耶。

    彼若救雲。

    我約诠門。

    指廢诠門。

    而作前難。

    故無失者。

    亦爾何隐自過。

    強咎他耶。

    又不相似本量作法有體無體俱不成過。

    窮惟基師僞過謂之真破。

    真立謬為似立。

    蓋斯由。

    夫以。

    山雞為鸾鳳。

    楚人将卞璞。

    謂瓦礫之比類。

    良以。

    未識鳳璞。

    亦乃迷惑雞石矣。

    今既呈僞難之易壞。

    敞真理之難傾真僞既派。

    理難誣毀者也(上來通破基師僞/過。

    問者法相。

    答者三/論)問。

    廓法師雲。

    因随一不成過失。

    又有相違決定過也。

    此愆何免。

    答。

    不成。

    違決定。

    其相若為。

    問。

    廓法師雲。

    汝約其性。

    說有為空從緣生故猶如幻像。

    真性周遍。

    本來無二。

    即應俗有一切皆無。

    何得說言世俗是有緣生故。

    因證宗非有。

    汝自所許。

    非我所許。

    因不共許故。

    有随一過。

    作違決雲。

    俗法不由真性故。

    空為所緣緣。

    故猶如真性。

    答。

    不成不爾。

    若爾佛經所說比量。

    亦有此過。

    彼既不爾。

    此何然耶。

    又有為法。

    從衆緣生。

    立敵共許。

    既具初相。

    不成何乎。

    違決之量。

    似而非真。

    問。

    非真若為。

    答。

    真性同喻。

    有俱不成。

    問。

    請述過相。

    答。

    真性之理。

    能所俱亡。

    所緣非有。

    空有俱泯。

    泯阙無所立。

    故俱不成。

    廓師于成就因。

    不成因言。

    于決定因。

    不成因言。

    表自惠之庸淺。

    顯情識之冥暗也。

    螢光莫陰兔之明。

    爝火毋陽烏之照。

    蓋斯謂之欤(上來通破廓師似/過問者法相答者三論)問。

    沼法師雲。

    彼舉真性。

    真性皆空無。

    有為有法。

    本意不取真性為有法。

    于真性中。

    複不可言說。

    說何以為有法。

    故有法過(已上)此有法不成。

    免之若為耶。

    答。

    未詳過意。

    為陳述矣。

    問。

    沼師雲。

    清辨宗。

    舉其性時。

    于真性中。

    由諸法空故。

    不可說有為不有為。

    說何以為有為有法。

    故有法過。

     答。

    通前基師俱不成過。

    此亦遍彼。

    不更煩營。

    問。

    沼法師雲。

    緣生法空。

    是護法許。

    宗有相符。

    緣生不空。

    清辨言空。

    随一不成。

    又勝義空。

    何有緣生。

    亦彼自随一不成過(已上)此師自他随一不成之過何免。

    答。

    夫立因者。

    是總相言。

    若分别時。

    即成過類。

    立敵共許。

    有為緣生。

    有何不成。

    若空不空。

    分别因義。

    即是過類。

    若也将此為真能破。

    是于何處。

    有真因耶。

    聲無常宗之所作因。

    皆應分别故。

    豈有此義乎。

    又住第一義心。

    于世俗谛中。

    假立宗因。

    何以得言又勝義空何有緣生。

    自随一過。

    彼若救言清辨菩薩言。

    空。

    緣生。

    非我所成。

    故名不成。

    非取能别而征其因。

    何邪類例。

    此亦不然。

    汝若不取能别之空。

    而征因者。

    汝何得言緣生法空。

    是護法許。

    宗有相符。

    豈非取能别而征其因耶。

    又清辨言。

    空緣生者。

    未審汝言若緣生法勝義空故。

    名空緣生。

    若緣生法。

    世俗即空。

    名空緣生。

    若言前者。

    即取能别。

    而征因失。

    于無常宗之所作因。

    亦有此過。

    豈有是義。

    若言後者。

    未了立意。

    彼立論者。

    于世俗谛。

    許有緣生。

    非撥而空。

    何邪緻難。

    于世俗谛。

    許有緣生。

    以為其因。

    彼此共許。

    有何不成。

    問。

    沼法師雲。

    又依世俗緣生。

    許有幻事為喻。

    世俗有體。

    因于彼轉。

    是法自相相違因過(已上)此難何通。

    答。

    相違量何。

    問。

    就勝義谛。

    有為不空。

    從緣生故。

    猶如俗有幻事等也。

    答。

    此似相違。

    阙同喻故。

    無合義故。

    問請陳其相。

    答。

    清辨菩薩。

    體空緣生。

    以為喻體。

    似象似馬。

    但是喻依。

    非是喻體。

    真俗二谛。

    不許有體。

    何牽不許有體之幻而成有宗。

    是故阙無同法喻義故。

    同喻有所立不成。

    既立宗雲。

    真性有為不空。

    則别真性不空。

    而應為同法喻。

    何牽俗有之法。

    而為同法喻耶。

    因也是宗之所随逐。

    以為喻體。

    所立之宗。

    真性不空。

    同法喻者。

    俗谛不空。

    宗喻不似。

    同喻既阙。

    所立之法因誰所随。

    何得合言諸真性不空。

    皆見緣生。

    猶如俗有幻耶。

    是故同喻。

    有無合失。

    沼雲。

    無過之因。

    謬推似過。

    莫愆之處。

    徒構虛言。

    而虛指巧。

    自無所得。

    其猶登樹求魚。

    沿波覓明。

    虛弊功力。

    空而無益矣。

    賴沼僞過。

    彌顯真量之幽遠。

    益敞立論之深慧焉(上來通破沼師虛言/問者法相答者三論)問。

    測法師雲。

    若依勝義勝義者。

    宗有相符。

    我亦許故(此相/符過)若依世俗勝義。

    即有聖教相違。

    以華嚴深密等經。

    皆說有彼依他圓成故(此違/教失)若依說一切有部。

    同法喻有能立不成過。

    幻化之事。

    雖我許無成同法喻。

    然彼不許從緣生故。

    是無法故(此是能立/不成之過)此師三愆。

    免之若為。

    答。

    三失皆是僞而非真。

    如次通破。

    初相符過。

    此非理也。

    如彼宗雲。

    于勝義上。

    更無勝義。

    真如即是諸法勝義。

    故就勝義。

    說真如空。

    雖離言說。

    而是實有。

    諸有為法。

    從衆緣生。

    非自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