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成功名颠僧收棋譜 司馬懿魂魄遊故園
關燈
小
中
大
功成名就,司馬懿告誡子孫:清、慎、勤;颠和尚飄然而來,取走《馭馬譜》;司馬懿臨終反思:“我司馬氏有着輝煌的過去,還會有輝煌的将來嗎?”
嘉平三年五月,司馬祖廟落成。
少帝曹芳親往谒拜,并追封溢考京兆尹司馬防為午陽成侯,對司馬懿子弟十一人一一封了侯爵。
少帝封賞過後,起駕回宮。
司馬懿長跪相送,直到少帝車仗遠遠消失,才起身口到祖廟。
一進門,他見府中家人正你喊我叫,張燈結彩,殺豬宰羊,剝雞剖魚,看架勢是要大大慶賀一番。
司馬懿不覺皺起眉頭。
他從子弟家人們的臉上,捕捉到一絲可怕的驕奢之氣。
他心裡一沉,厲聲道:“停下,是誰讓這樣幹的?” 司馬師、司馬昭兄弟二人興高采烈地過來道:“父親,是孩兒。
怎麼樣?” 司馬懿生氣他說:“胡鬧!” “啊?”兄弟倆鬧個大紅臉。
我們這般操勞,不給表揚,反兜頭一頓臭罵,豈不掃興。
司馬師辯道:“怎麼是胡鬧?祖廟落成,聖上又親來谒拜,追封先祖,封我們弟兄侯爵之位,難道不該好好慶賀一番嗎?” “天子起駕回宮,你們為何不出來跪送?” “有父親去就夠了,我們不是忙嘛。
” 司馬懿覺得這是股可怕的苗頭。
不及時給他們敲敲警鐘,後果不堪設想,他召來合府家人子弟,語重心長他說: “我司馬家族,世代顯赫,曆來以效命疆場,為國立功為安身立命之本。
我一生承賴祖蔭,沐浴皇恩,馳騁疆場,忍辱負重為的什麼?就是為的不能忘了祖宗、忘了司馬家族的信條。
天子的封賞是天恩浩蕩。
我輩子孫唯有竭力報效國家,忠心事主,才能報天恩于萬一。
即使這樣,還有人懷疑為父有異志。
這你們最清楚,為父是如何對外叱咤風雲,對内謙恭謹慎的。
在封賞面前,利令智昏,是至賢之人所忌諱的;驕奢做物,是至德之人所不齒的。
我輩鏟除了腐敗的曹爽集團,不能再步他們的後塵。
誰要居功自傲,做下對不起天子社稷,對不起我司馬家族的事來,就不得人宗廟!在祖廟落成之日,在天子封賞之時,我告誡你們要牢牢記住三個字:清、慎、勤。
清,為官清廉,為政清明;慎,忠心耿耿,不驕不奢;勤,兢兢業業,鞠躬盡瘁。
” 說罷,又令家人取來紙筆,洋洋灑灑,寫下四個鬥方大字:“清慎勤堂”。
命人做成匾額,懸挂于祖廟正堂之上。
正在興頭上的司馬師莫名其妙受到父親好一頓呵斥、教訓,很不高興,扭過頭吸着嘴嘟嚷道:“小題大作,無病呻吟。
” 司馬昭一唱一和道:“就是嘛。
在這大喜的日子裡,說這些,太讓人掃興啦。
” 司馬懿莊嚴肅穆他說完話,寫完字,本以為兒子們會悔悟,并來一番表态的。
卻不料影影綽綽聽到他們發的牢騷,立時氣得七竅生煙,手指着二人直哆嗦。
半晌才說道:“你、你二人胡說些什麼?難道你們要做司馬氏的不肖子孫嗎?為父苦口婆心的教誨,你們要當成耳旁風嗎?” 司馬師兄弟二人見父親氣成這樣,唬得忙低頭垂手而立,怯怯地說:“請父親息怒。
孩兒一時高興昏了頭,胡說八道,萬望寬恕。
” 司馬懿仍不滿意,氣怒地連連揮手:“滾,滾開!”因氣力過猛,竟一下跌坐在地,氣血上湧,昏厥過去。
這一下,不僅司馬師兄弟吓得六神無主,合府上下更是亂成一鍋粥。
柏氏哭哭啼啼跑過來,直叫:“老爺怎麼啦?老爺這是怎麼啦呀!” 司馬三兒急中生智,上前一手摟着司馬懿的頭,一手的食指拇指緊掐老爺的人中。
半晌,司馬懿緩過氣來,輕歎一聲,睜開眼來,緩緩地看着四周,迷憫地問:“這是怎麼啦?” 柏氏抽抽咽咽他說:“老爺也是的。
自家人歡喜慶賀一下,有什麼大不了的?像這樣的盛事,人一輩子能有幾回? 竟至氣成這樣。
你要有個三長兩短的,叫為妾怎麼活呀!”她是個很有心計的人。
明裡嗅怪老爺,數道自己,暗裡卻在指斥司馬師兄弟不該頂撞父親,讓父親生氣。
他們不是她的嫡生,她不敢公開教訓他們。
司馬師兄弟二人怕事情鬧大,忙痛悔他說:“父親,孩兒确實知道錯了,以後再也不敢了。
” 司馬懿直感到身竭力衰,不想說話。
便揮揮手讓他們不要說了,伸手在柏氏的攜扶下,回府去了。
司馬懿回到府中,茶飯不思,隻感到困倦,歪倒在床上,昏昏沉沉睡了三天三夜。
第四天,他醒了過來。
隻見柏氏和司馬師兄弟及孫子司馬炎,圍在床前,一個個雙眼紅腫,面容樵粹,想必他們幾天沒睡覺,一直守在床邊。
柏氏見他睜開了眼,高興他說:“可醒過來了。
三天三夜,快要把人急死了。
” 司馬懿這才知道自己竟一覺睡了三天在夜。
這真是個痛快覺。
醒來,精神好多了。
他感覺到腹中饑渴。
柏氏忙讓婢女取來紅棗山藥黑米粥要喂他。
他卻自己端了,說:“我真老到衣食不能自理的地步了嗎?”話沒說完,粥卻灑了。
他這才發現,他的手沒以前靈活了。
他真的成了四年前詐病騙李勝的樣子了。
啊,老了。
柏氏忙讓婢女擦拭被褥。
又取來一碗粥,喂他。
喝了粥,十二歲的司馬炎活潑地撲到司馬懿懷裡,喊: “爺爺,爺爺!” 司馬懿見到聰明伶俐的孫子,一切不快都忘到腦後了。
他想,自己一生征戰,難得有時間與兒孫一起玩耍。
現在,他感到大限将至,這時候才感到生活充滿了樂趣。
而天倫之樂,則是更大的樂趣。
他高興地摸着孫子圓圓的腦袋,問: “好孫兒,近日又背會什麼詩啦?” 司馬炎仰着腦袋,忽閃着一雙大眼睛,說:“孫兒背會爺爺的《征遼東歌》了。
” “哦?快背來,讓爺爺聽聽。
” “爺爺聽着,我背啦。
‘天地開辟,日月重光。
遭遇際會,畢力遐方。
将掃群穢,還
少帝曹芳親往谒拜,并追封溢考京兆尹司馬防為午陽成侯,對司馬懿子弟十一人一一封了侯爵。
少帝封賞過後,起駕回宮。
司馬懿長跪相送,直到少帝車仗遠遠消失,才起身口到祖廟。
一進門,他見府中家人正你喊我叫,張燈結彩,殺豬宰羊,剝雞剖魚,看架勢是要大大慶賀一番。
司馬懿不覺皺起眉頭。
他從子弟家人們的臉上,捕捉到一絲可怕的驕奢之氣。
他心裡一沉,厲聲道:“停下,是誰讓這樣幹的?” 司馬師、司馬昭兄弟二人興高采烈地過來道:“父親,是孩兒。
怎麼樣?” 司馬懿生氣他說:“胡鬧!” “啊?”兄弟倆鬧個大紅臉。
我們這般操勞,不給表揚,反兜頭一頓臭罵,豈不掃興。
司馬師辯道:“怎麼是胡鬧?祖廟落成,聖上又親來谒拜,追封先祖,封我們弟兄侯爵之位,難道不該好好慶賀一番嗎?” “天子起駕回宮,你們為何不出來跪送?” “有父親去就夠了,我們不是忙嘛。
” 司馬懿覺得這是股可怕的苗頭。
不及時給他們敲敲警鐘,後果不堪設想,他召來合府家人子弟,語重心長他說: “我司馬家族,世代顯赫,曆來以效命疆場,為國立功為安身立命之本。
我一生承賴祖蔭,沐浴皇恩,馳騁疆場,忍辱負重為的什麼?就是為的不能忘了祖宗、忘了司馬家族的信條。
天子的封賞是天恩浩蕩。
我輩子孫唯有竭力報效國家,忠心事主,才能報天恩于萬一。
即使這樣,還有人懷疑為父有異志。
這你們最清楚,為父是如何對外叱咤風雲,對内謙恭謹慎的。
在封賞面前,利令智昏,是至賢之人所忌諱的;驕奢做物,是至德之人所不齒的。
我輩鏟除了腐敗的曹爽集團,不能再步他們的後塵。
誰要居功自傲,做下對不起天子社稷,對不起我司馬家族的事來,就不得人宗廟!在祖廟落成之日,在天子封賞之時,我告誡你們要牢牢記住三個字:清、慎、勤。
清,為官清廉,為政清明;慎,忠心耿耿,不驕不奢;勤,兢兢業業,鞠躬盡瘁。
” 說罷,又令家人取來紙筆,洋洋灑灑,寫下四個鬥方大字:“清慎勤堂”。
命人做成匾額,懸挂于祖廟正堂之上。
正在興頭上的司馬師莫名其妙受到父親好一頓呵斥、教訓,很不高興,扭過頭吸着嘴嘟嚷道:“小題大作,無病呻吟。
” 司馬昭一唱一和道:“就是嘛。
在這大喜的日子裡,說這些,太讓人掃興啦。
” 司馬懿莊嚴肅穆他說完話,寫完字,本以為兒子們會悔悟,并來一番表态的。
卻不料影影綽綽聽到他們發的牢騷,立時氣得七竅生煙,手指着二人直哆嗦。
半晌才說道:“你、你二人胡說些什麼?難道你們要做司馬氏的不肖子孫嗎?為父苦口婆心的教誨,你們要當成耳旁風嗎?” 司馬師兄弟二人見父親氣成這樣,唬得忙低頭垂手而立,怯怯地說:“請父親息怒。
孩兒一時高興昏了頭,胡說八道,萬望寬恕。
” 司馬懿仍不滿意,氣怒地連連揮手:“滾,滾開!”因氣力過猛,竟一下跌坐在地,氣血上湧,昏厥過去。
這一下,不僅司馬師兄弟吓得六神無主,合府上下更是亂成一鍋粥。
柏氏哭哭啼啼跑過來,直叫:“老爺怎麼啦?老爺這是怎麼啦呀!” 司馬三兒急中生智,上前一手摟着司馬懿的頭,一手的食指拇指緊掐老爺的人中。
半晌,司馬懿緩過氣來,輕歎一聲,睜開眼來,緩緩地看着四周,迷憫地問:“這是怎麼啦?” 柏氏抽抽咽咽他說:“老爺也是的。
自家人歡喜慶賀一下,有什麼大不了的?像這樣的盛事,人一輩子能有幾回? 竟至氣成這樣。
你要有個三長兩短的,叫為妾怎麼活呀!”她是個很有心計的人。
明裡嗅怪老爺,數道自己,暗裡卻在指斥司馬師兄弟不該頂撞父親,讓父親生氣。
他們不是她的嫡生,她不敢公開教訓他們。
司馬師兄弟二人怕事情鬧大,忙痛悔他說:“父親,孩兒确實知道錯了,以後再也不敢了。
” 司馬懿直感到身竭力衰,不想說話。
便揮揮手讓他們不要說了,伸手在柏氏的攜扶下,回府去了。
司馬懿回到府中,茶飯不思,隻感到困倦,歪倒在床上,昏昏沉沉睡了三天三夜。
第四天,他醒了過來。
隻見柏氏和司馬師兄弟及孫子司馬炎,圍在床前,一個個雙眼紅腫,面容樵粹,想必他們幾天沒睡覺,一直守在床邊。
柏氏見他睜開了眼,高興他說:“可醒過來了。
三天三夜,快要把人急死了。
” 司馬懿這才知道自己竟一覺睡了三天在夜。
這真是個痛快覺。
醒來,精神好多了。
他感覺到腹中饑渴。
柏氏忙讓婢女取來紅棗山藥黑米粥要喂他。
他卻自己端了,說:“我真老到衣食不能自理的地步了嗎?”話沒說完,粥卻灑了。
他這才發現,他的手沒以前靈活了。
他真的成了四年前詐病騙李勝的樣子了。
啊,老了。
柏氏忙讓婢女擦拭被褥。
又取來一碗粥,喂他。
喝了粥,十二歲的司馬炎活潑地撲到司馬懿懷裡,喊: “爺爺,爺爺!” 司馬懿見到聰明伶俐的孫子,一切不快都忘到腦後了。
他想,自己一生征戰,難得有時間與兒孫一起玩耍。
現在,他感到大限将至,這時候才感到生活充滿了樂趣。
而天倫之樂,則是更大的樂趣。
他高興地摸着孫子圓圓的腦袋,問: “好孫兒,近日又背會什麼詩啦?” 司馬炎仰着腦袋,忽閃着一雙大眼睛,說:“孫兒背會爺爺的《征遼東歌》了。
” “哦?快背來,讓爺爺聽聽。
” “爺爺聽着,我背啦。
‘天地開辟,日月重光。
遭遇際會,畢力遐方。
将掃群穢,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