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曹郭僥幸收三郡 仲達凱旋還長安

關燈
!” 蘇顒大驚:“怎麼這裡又有趙雲?”正驚疑問,早被趙雲一槍刺于馬下。

     魏兵見主将被殺,四散潰逃。

     萬政率兵趕到,遠遠望見做立于路口的趙雲,正欲打馬上前,卻被趙雲一箭射中盔纓,驚出一身冷汗,摸摸腦袋,撥馬便走。

    郭淮迎面趕到,萬政細說趙雲英勇無敵。

    郭淮見他吓得那樣,料難取勝,便傳令班師。

     曹真、郭淮口到蜀軍丢下的安定三郡,想想還不錯。

    損兵折将沒得到街亭、列柳城,卻不費吹灰之力收回三郡,也算是個安慰。

     司馬懿沿斜谷追到西城,西城已人去城空。

    司馬懿也不追趕,還師長安,朝見魏主。

     曹睿禦駕親征,對整個戰鬥非常滿意。

    尤其對司馬懿更是大加贊賞,诏見他時,高興他說:“今日複得隴西諸郡,乃愛卿之功。

    ” 司馬懿卻道:“謝陛下謬獎。

    收複隴西諸郡,乃諸将之功,臣不敢竊居大功。

    今蜀兵敗回漢中,據險固守。

    臣以為諸葛亮必不死心,待養精蓄銳後必效韓信暗渡陳倉之計,再次來犯。

    臣舉一人往陳倉道口築城守禦,可萬元一失。

    ” “好。

    愛卿所舉何人?” “此人身長九尺,猿臂善射,深有謀略,乃雜霸将軍、太原郝昭。

    ” 曹睿當即加郝昭為鎮西将軍,把守陳倉。

     諸葛亮出師不利,退回漢中,心中正自懊惱。

    馬谡自縛來見。

    諸葛亮胸中怒火一古腦潑向馬谡,厲聲喝令他跪下。

     衆文臣武将從沒見過丞相發過這麼大的火。

    他怎能不發火呢?幾年的精心準備,毀于一旦,皆因馬谡自視高明,紙上談兵,不聽将令。

    他不僅發火,還拿出馬谡立的軍令狀,往地上一擲,說:“可惱你不聽将令,自作聰明,釀成大敗。

     你既立有軍令狀,那就看着辦吧!” 趙雲一旁見了,忙出來求情道:“丞相,念馬參軍初犯,還是饒恕他一次吧。

    ” 王平也道:“要不,就效法曹孟德割發代首,以示懲戒。

    ” 高翔也說:“司馬懿本來完全可以擒殺馬參軍的,可他為什麼放他一條生路?就是因為他料定丞相會殺他。

    他是要借丞相的手,折我肱股,挫我銳氣。

    丞相,萬不可中了司馬懿的奸計呀!” 諸葛亮不聽此言猶可,聽了火氣更盛,道:“司馬懿奸詐無比,他不殺馬谡,而是因他看馬谡隻會紙上談兵,贻誤戰機,讓他繼續混在我帳前,繼續贻誤我軍。

    我豈能中他好計?來人,推出去斬了!” 馬谡仰天長歎:“天啊!可惜我正值英年,壯志未酬,慚愧!上對不起劉漢一統之大業,下對不起父母妻子。

    我死不瞑目呀!” 諸葛亮眼睛一酸,扭過臉去,說:“你的家小,我自會當家人對待,不會讓他們受苦的。

    至于大漢基業,自有我君臣上下戮力。

    你就放心去吧。

    ”說着,眼眶中已聚滿了淚花。

     帳下有員大将一直沒說話,他是魏延。

    他覺得責任不能完全由馬谡一人承擔。

    你丞相明知守街亭是重任,不讓我去,而遷就馬谡。

    你決策失誤,怎麼不責己呢?但是,這話他沒說。

    他能說,他敢說嗎? 諸葛亮處死馬谡的消息傳到長安,司馬昭高興他說: “諸葛孔明果然如爹爹預料的那樣,殺了馬谡。

    ” 司馬懿并不以為喜地撚着胡須說:“馬谡死的窩囊。

    要說這責任該他孔明擔的。

    當年劉玄德留有忠告,馬谡不可大用。

    可他孔明作為統帥,在關鍵時刻,關鍵處所,委之以重任,實是他的失職。

    他不責自己,以馬谡的人頭搪塞自己的失職,不可恥嗎?每一個有頭腦的蜀将都會有自己的看法的,哈……諸葛孔明呀,你的氣數該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