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仲達獻計魏王稱帝 曹丕失策自丢二城

關燈
嗎?”他說着從袖中取出一本發黃的書在衆人眼前晃了晃。

     司馬懿眼尖,說:“我聽說這是本極靈驗的誡緯書。

    隻是沒見過。

    ” 許芝神秘地眨動着小眼睛說:“是呀。

    你們猜,這上邊寫了些什麼?” 衆官問:“你不說,我們怎麼知道?” “你們看,這上邊說:‘言居東,午在西,兩日并光上下移。

    其為主,反為輔,五八四十,黃氣受,真人出。

    ’”衆:“這是說得什麼?” 許芝:“你們仔細想想。

    想不出?晦,我也是攪盡腦汁揣摩了幾日才明白的。

    你們看,這‘言,旁加:午,不是‘許’嗎?兩日上下,明明是個‘昌,字嘛。

    合起來就是許昌。

    ” 衆:“對,是許昌。

    這又怎樣?” “怎樣?許昌可是魏王發祥之地。

    再看“其為主,反為輔’,該是說魏王本應是君主,卻做了輔相,弄颠倒了。

    ‘五八四十,黃氣受,真人出’。

    是說漢朝在西京、東京建都加起來已享國四百年了,氣數已盡,應讓位給新的真命天子了。

    ” 衆驚訝,問:“這新的真命天子……” “還不明白?就是指魏王呀!你們看,這上說的‘鬼在山,禾女連,王天下。

    ’‘鬼’與‘禾女,相連,是個魏字。

     這明明說的是魏王應做天下之主嘛。

    ” 有人将信将疑:“這書上說得準嗎?” 司馬懿思索着說:“我記得當年光武帝即位時,就是應了這餓緯書上的話。

    ” 華歆喊道:“怎麼不準?種種祥瑞的出現,都是魏當代漢之征兆。

    我們還猶豫什麼?應該立刻禀明漢帝将天下讓于魏王。

    這是上合天意,下順民心的呀!” 王朗、陳群、賈诩等立即附和道:“對,我們這就禀明天子,早早安排禅讓之禮。

    ” 當下,華歆、王朗等衆文武,上朝奏道:“魏王自登位以來,德布四方,仁及萬物,越古超今,雖唐虞莫過于此。

     群臣會議,皆言漢柞已終,望陛下效堯舜之道,以山川社稷禅讓與魏王,此順天應民之舉也,則陛下可安享清閑之福。

     祖宗幸甚!生靈幸甚!” 天子聞奏大驚,這不是逼宮嗎?可是環顧百官,個個面孔呆闆,人人目光冷峻。

    不禁流淚道:“朕想昔日高祖提三尺劍,斬蛇起義,平秦滅楚,創造基業,世代相傳,四百年了。

    朕雖不才,也無大錯,怎能将祖宗大業就這麼輕易棄了,請衆愛卿再計議。

    ” 太尉賈诩出班奏道:“還議什麼?自魏王即位以來,麒麟降生,鳳凰來儀,黃龍出現。

    此是上天示瑞,魏當代漢之迹象。

    ” 太史丞許芝奏道:“臣等職掌司天。

    夜觀乾象,見炎漢氣數已盡,陛下帝星隐匿不明。

    魏國乾象,極天察地,言之難盡。

    ” 天子辨道:“什麼祥瑞圖誡都是虛妄騙人的。

    怎麼能以虛妄之事,逼朕舍棄祖宗之基業?” 禦史大夫王朗奏道:“自古以來,有興必有廢,有盛必有衰。

    哪有不亡之國,不敗之家?漢室既然氣數已盡,應該及早退避,不可再遲疑了,遲則生變!” 天子聽得話中有話,忍不住掩面大哭,隻得依準草诏禅讓。

     曹丕跪拜诏書,便要接诏。

     司馬懿谏道:“大王不可。

    為避免天下人的口舌,大王應該上表謙辭,如是二、三方可。

    ” 曹丕依言謙辭二、三,方受玉玺。

     曹丕登了帝位,改延康元年為黃福元年,國号大魏。

    溢父曹操為太祖武皇帝。

    封獻帝為山陽公,貶到河内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