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篇 舊的去了新的不來
關燈
小
中
大
底失去了大家的支持。
八月諸葛恪回到建業後,不但不反省自己的過錯,反而大發雷霆訓斥他人。
同時,為了防止部下“犯上”,他大力予以鎮壓。
這下子有人想給他提提建議都不敢了。
此時的諸葛恪已經是大難臨頭。
三國演義中說他功高鎮主因此倒黴,其實這隻是一方面,東吳内部的混亂以及自己的胡來也是不容忽視的原因。
對此,蜀魏兩國各有人對此有入木三分的評論。
魏國鄧艾認為,孫權死後東吳缺少主心骨。
諸葛恪雖然官居太傅但其實壓不住各有部曲的宗族舊臣。
諸葛恪初掌朝政不急于安定人心,反而飛揚跋扈勞民黩武,如今兵敗合肥民怨鼎沸,想不死都難。
當年伍子胥,吳起,商鞅和樂毅都曾因國君一死就倒黴,何況諸葛恪的功德才幹根本無法和他們相比!蜀漢的越巂太守張嶷在諸葛恪出擊淮南時就曾經寫信給其堂弟,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如今孫權剛剛去世,太傅(諸葛恪)輔佐幼主談何容易。
以周公霍光的才幹還曆經流言變亂,仗着君主明白才免于大難。
孫權當年生殺大權從不委任他人,臨終匆忙間才将太傅召回托孤,其實他的權威并不牢固。
這種情況下,太傅離開廟堂親赴疆場,恐怕不是好辦法。
東吳雖然号稱團結和睦,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如果您不将這些肺腑之言轉告,又有誰能為他分憂?如今還是應該回師務農,幾年後在東西并進也不晚。
"鄧艾說的直率,張嶷說的委婉,但意思都一樣,諸葛恪失政于内兵敗與外,他的一隻腳已經邁進了鬼門關了。
而執迷不悟的諸葛恪不但想不到這些,打了大敗仗的他反過來還要再度調集人馬北伐。
當年推薦他為托孤大臣的孫峻見到諸葛恪已經成了人民公敵,趁火打劫暗中向孫亮誣陷他要謀反。
主政僅僅一年半的諸葛恪自己将一隻腳邁入地獄後,另一隻也終于被人踹了下來。
冬十月,孫亮和孫峻為諸葛恪設下了鴻門宴。
或許是感到自己大限将臨,諸葛恪在赴宴前一天晚上坐卧不安。
第二天諸葛恪到了宮門時,孫峻已經埋伏好了人馬。
他擔心諸葛恪突然闖入看破這個計策,親自出來迎接:"聽說您最近貴體欠安,不如回去休養。
我自然會向陛下解釋。
"諸葛恪不知是計:"沒什麼,我能堅持。
"諸葛恪的手下也有人感到氣氛不對,暗中給諸葛恪帶來了簡單的密信:"今天的布置不同以往,恐怕有變故。
"諸葛恪将這些消息告訴他的兒女親家,東吳重臣滕胤。
滕胤勸他回去,而死到臨頭的諸葛恪仍然保持了他一貫的作風:"這些廢物能有什麼了不起!頂多就是在飲食裡下蒙汗藥罷了。
"因此,他帶劍上殿,坐下後也不輕易飲酒。
孫亮見狀,出來打圓場:“太傅貴體多病,想必府上有養生的好酒,不妨派人取來。
”諸葛恪這才喝了幾杯。
酒席間,孫亮找個借口離開,孫峻也說要去“方便方便”。
方便回來的孫峻卻從一身長袍變成了短小精悍的打扮并手持利刃:“奉旨捉拿諸葛恪!”諸葛恪大驚,連忙拔劍但孫峻的刀卻先到了一步(古龍曾反複強調拔劍速度的重要性,這個諸葛恪怎麼就是不重視呢!),諸葛恪立刻身首異處。
諸葛恪的随從試圖為他報仇,也被孫峻一刀砍倒。
孫峻殺掉諸葛恪後面不改色接着喝,然後派人搜捕諸葛恪的親屬。
諸葛恪的兒子聽說老爹倒黴,立刻帶着老媽向魏國跑(從此吳國因内亂失勢的官員逃向魏國“政治避難”成風,即使是皇親國戚),也被追上後滅了族。
鴻門宴後,大家立刻擁戴孫峻為太尉。
孫峻手握大權後身邊立刻就多了馬屁精。
這些星宿派前輩的一通猛吹後,他也得意洋洋地進位為丞相大将軍,獨攬軍政後連禦史大夫(紀律檢查委員會)也不置。
諸葛恪死了,可是吳國的内部矛盾并不曾因此緩解,看來您并沒有明白諸葛恪是怎麼死的啊。
諸葛恪掌權後好歹還開明了一陣,而這個孫峻似乎根本就不知道什麼開明,整天忙着在宮殿裡找宮女胡來,最後還勾搭上了全琮(已經去世)的妻子,孫權的長女魯班公主。
這個家夥後來也因此激起民憤并招緻暗殺,但因為短命而最終避免了諸葛恪第二的下場。
就這樣,吳國舊的去了新的
八月諸葛恪回到建業後,不但不反省自己的過錯,反而大發雷霆訓斥他人。
同時,為了防止部下“犯上”,他大力予以鎮壓。
這下子有人想給他提提建議都不敢了。
此時的諸葛恪已經是大難臨頭。
三國演義中說他功高鎮主因此倒黴,其實這隻是一方面,東吳内部的混亂以及自己的胡來也是不容忽視的原因。
對此,蜀魏兩國各有人對此有入木三分的評論。
魏國鄧艾認為,孫權死後東吳缺少主心骨。
諸葛恪雖然官居太傅但其實壓不住各有部曲的宗族舊臣。
諸葛恪初掌朝政不急于安定人心,反而飛揚跋扈勞民黩武,如今兵敗合肥民怨鼎沸,想不死都難。
當年伍子胥,吳起,商鞅和樂毅都曾因國君一死就倒黴,何況諸葛恪的功德才幹根本無法和他們相比!蜀漢的越巂太守張嶷在諸葛恪出擊淮南時就曾經寫信給其堂弟,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如今孫權剛剛去世,太傅(諸葛恪)輔佐幼主談何容易。
以周公霍光的才幹還曆經流言變亂,仗着君主明白才免于大難。
孫權當年生殺大權從不委任他人,臨終匆忙間才将太傅召回托孤,其實他的權威并不牢固。
這種情況下,太傅離開廟堂親赴疆場,恐怕不是好辦法。
東吳雖然号稱團結和睦,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如果您不将這些肺腑之言轉告,又有誰能為他分憂?如今還是應該回師務農,幾年後在東西并進也不晚。
"鄧艾說的直率,張嶷說的委婉,但意思都一樣,諸葛恪失政于内兵敗與外,他的一隻腳已經邁進了鬼門關了。
而執迷不悟的諸葛恪不但想不到這些,打了大敗仗的他反過來還要再度調集人馬北伐。
當年推薦他為托孤大臣的孫峻見到諸葛恪已經成了人民公敵,趁火打劫暗中向孫亮誣陷他要謀反。
主政僅僅一年半的諸葛恪自己将一隻腳邁入地獄後,另一隻也終于被人踹了下來。
冬十月,孫亮和孫峻為諸葛恪設下了鴻門宴。
或許是感到自己大限将臨,諸葛恪在赴宴前一天晚上坐卧不安。
第二天諸葛恪到了宮門時,孫峻已經埋伏好了人馬。
他擔心諸葛恪突然闖入看破這個計策,親自出來迎接:"聽說您最近貴體欠安,不如回去休養。
我自然會向陛下解釋。
"諸葛恪不知是計:"沒什麼,我能堅持。
"諸葛恪的手下也有人感到氣氛不對,暗中給諸葛恪帶來了簡單的密信:"今天的布置不同以往,恐怕有變故。
"諸葛恪将這些消息告訴他的兒女親家,東吳重臣滕胤。
滕胤勸他回去,而死到臨頭的諸葛恪仍然保持了他一貫的作風:"這些廢物能有什麼了不起!頂多就是在飲食裡下蒙汗藥罷了。
"因此,他帶劍上殿,坐下後也不輕易飲酒。
孫亮見狀,出來打圓場:“太傅貴體多病,想必府上有養生的好酒,不妨派人取來。
”諸葛恪這才喝了幾杯。
酒席間,孫亮找個借口離開,孫峻也說要去“方便方便”。
方便回來的孫峻卻從一身長袍變成了短小精悍的打扮并手持利刃:“奉旨捉拿諸葛恪!”諸葛恪大驚,連忙拔劍但孫峻的刀卻先到了一步(古龍曾反複強調拔劍速度的重要性,這個諸葛恪怎麼就是不重視呢!),諸葛恪立刻身首異處。
諸葛恪的随從試圖為他報仇,也被孫峻一刀砍倒。
孫峻殺掉諸葛恪後面不改色接着喝,然後派人搜捕諸葛恪的親屬。
諸葛恪的兒子聽說老爹倒黴,立刻帶着老媽向魏國跑(從此吳國因内亂失勢的官員逃向魏國“政治避難”成風,即使是皇親國戚),也被追上後滅了族。
鴻門宴後,大家立刻擁戴孫峻為太尉。
孫峻手握大權後身邊立刻就多了馬屁精。
這些星宿派前輩的一通猛吹後,他也得意洋洋地進位為丞相大将軍,獨攬軍政後連禦史大夫(紀律檢查委員會)也不置。
諸葛恪死了,可是吳國的内部矛盾并不曾因此緩解,看來您并沒有明白諸葛恪是怎麼死的啊。
諸葛恪掌權後好歹還開明了一陣,而這個孫峻似乎根本就不知道什麼開明,整天忙着在宮殿裡找宮女胡來,最後還勾搭上了全琮(已經去世)的妻子,孫權的長女魯班公主。
這個家夥後來也因此激起民憤并招緻暗殺,但因為短命而最終避免了諸葛恪第二的下場。
就這樣,吳國舊的去了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