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篇 舊的去了新的不來
關燈
小
中
大
諸葛恪的二十萬大軍來勢洶洶,本來是到處野戰,但手下人看到這樣的打法把魏國軍民全都打跑了,因此反而抓不到俘虜感到沒有收獲,便勸諸葛恪來個“攻其所必救”圍攻合肥新城,妄圖圍城打援。
合肥是要地,司馬師不敢掉以輕心立即命令叔叔太尉司馬孚同樣帶領二十萬大軍迎戰。
同時,他對西方的蜀軍也相當的擔心,再次向手下人征求意見。
虞松告訴他:“當年周亞夫堅壁自守就令吳楚叛軍崩潰,可見世上有的事看上去厲害實際上虛弱。
如今諸葛恪大動幹戈圍攻合肥新城,不過是想引誘我們決一死戰。
如果攻城不克,我們又不上他這個當,那麼師老兵疲後的他還能有什麼選擇?如今按兵不動坐視他們挫敗在堅城下正是我們的上策。
反過來,西蜀的姜維全力接應諸葛恪也是大兵壓境,但人多嘴巴多,他反過來在我們的地盤上找糧食。
這樣的打法哪能長久?他認為我們會被東吳牽制在東方,因此才敢大舉進犯。
如果我們出其不意命令隴西軍兵大舉應戰,他恐怕就頂不住了。
”鑒于上次兵敗的教訓,司馬師這次聽從了這個建議。
他命令東方的毌丘儉按兵不動,甚至說合肥如果難以持久不妨讓給東吳。
同時,他命令長安的郭淮陳泰等人全軍出擊,解狄道之圍。
姜維果然象他們預料的那樣,估計硬拼魏國大軍不是短時間能結束的,而自己的軍糧供應困難而不得不撤兵。
姜維這一戰類似于諸葛亮圍攻陳倉的一戰,費袆的遇刺和東吳的邀請都不是姜維能預料到的,因此他也是匆匆忙忙雷聲大雨點小。
曹魏這次的策略則是東守西攻,一舉将這個打算撿便宜的姜維逼退。
兩路攻勢,就這樣被輕松化解了一路。
諸葛恪圍攻合肥本以為手到擒來,但合肥新城本來就是滿寵認為老城太危險專門另擇險要建立的,哪裡那麼好打?城裡隻有三千多魏軍,卻将諸葛恪的大軍拒之門外。
合肥成了東興一戰的翻版,隻不過吳魏角色颠倒。
魏軍畢竟人數太少,在諸葛恪的進攻下漸漸不支減員過半。
諸葛恪看到這一點後更是起土山狂攻,合肥終于因城牆塌陷而無力抵抗。
城中守将張特想了個詭計,派人将自己的印绶等等全都送給了諸葛恪後還聲稱:“魏國法度,城圍一百天而救兵不至,投降的人雖然有罪家族不會連坐。
如今您已經打了九十多天,城裡的四千守軍也折損過半,但還有人打算負隅頑抗。
我這就勸他們棄暗投明。
明天我們全軍投降,您如果不信不妨将我的印绶拿去。
”諸葛恪心說這有什麼不信的,你們能撐得下去嗎?連印绶都不要。
張特當天晚上就抓緊時間在内部又修了一座城牆,第二天早晨登上城頭大罵:"我隻有戰鬥到最後一刻!"諸葛恪上了當,大為光火,立刻命令吳軍強攻恨不得要抓住張特後扒掉他一層皮。
但張特既然敢這麼來,當然有某種程度的自信。
吳軍也已經是強弩之末,實在對付不了合肥的新城牆。
本來煮熟的鴨子就這麼飛了。
諸葛恪在合肥這麼一拖,就從春寒料峭拖到了驕陽似火。
烈日當頭,筋疲力盡的吳軍更感到口幹舌燥,到處找水喝哪裡還管衛生不衛生,一下子就導緻了吳軍大批兵士腹瀉。
禍不單行,淮南一帶似乎是三國時的災區,屢次流行傳染病,當年司馬懿的哥哥司馬朗就是在這裡勞軍時得病病逝,這次諸葛恪也未能幸免。
這一來東吳一多半的士兵都上吐下瀉或多或少病倒。
諸葛恪聽到報告根本不信:你們肯定是在找攻擊不利的借口,再敢胡說小心腦袋!這下子大家都“老實”了。
諸葛恪見到唾手可得的合肥因為自己的失誤而丢失懊惱不已。
但與司馬師的自我批評不同,他遷怒于部下。
将軍朱異有不同的看法,他立刻将朱異解職;都尉蔡林另有見解他卻聽都不聽,這位蔡都尉一怒之下投奔了魏國。
七月,諸葛恪見合肥實在無法攻克,隻好撤兵。
諸葛恪此行,出去的是精兵猛将,回來的是殘花敗柳。
東吳的士卒有的病倒在路上被自己的人馬踩死,有的被追擊騷擾的魏軍截獲,他全都視而不見談笑自若,沒有任何慚愧的迹象。
反過來,他還到江邊遊玩風流倜傥了一個月。
這一戰是諸葛恪軍政生涯的轉折點,從此他徹
合肥是要地,司馬師不敢掉以輕心立即命令叔叔太尉司馬孚同樣帶領二十萬大軍迎戰。
同時,他對西方的蜀軍也相當的擔心,再次向手下人征求意見。
虞松告訴他:“當年周亞夫堅壁自守就令吳楚叛軍崩潰,可見世上有的事看上去厲害實際上虛弱。
如今諸葛恪大動幹戈圍攻合肥新城,不過是想引誘我們決一死戰。
如果攻城不克,我們又不上他這個當,那麼師老兵疲後的他還能有什麼選擇?如今按兵不動坐視他們挫敗在堅城下正是我們的上策。
反過來,西蜀的姜維全力接應諸葛恪也是大兵壓境,但人多嘴巴多,他反過來在我們的地盤上找糧食。
這樣的打法哪能長久?他認為我們會被東吳牽制在東方,因此才敢大舉進犯。
如果我們出其不意命令隴西軍兵大舉應戰,他恐怕就頂不住了。
”鑒于上次兵敗的教訓,司馬師這次聽從了這個建議。
他命令東方的毌丘儉按兵不動,甚至說合肥如果難以持久不妨讓給東吳。
同時,他命令長安的郭淮陳泰等人全軍出擊,解狄道之圍。
姜維果然象他們預料的那樣,估計硬拼魏國大軍不是短時間能結束的,而自己的軍糧供應困難而不得不撤兵。
姜維這一戰類似于諸葛亮圍攻陳倉的一戰,費袆的遇刺和東吳的邀請都不是姜維能預料到的,因此他也是匆匆忙忙雷聲大雨點小。
曹魏這次的策略則是東守西攻,一舉将這個打算撿便宜的姜維逼退。
兩路攻勢,就這樣被輕松化解了一路。
諸葛恪圍攻合肥本以為手到擒來,但合肥新城本來就是滿寵認為老城太危險專門另擇險要建立的,哪裡那麼好打?城裡隻有三千多魏軍,卻将諸葛恪的大軍拒之門外。
合肥成了東興一戰的翻版,隻不過吳魏角色颠倒。
魏軍畢竟人數太少,在諸葛恪的進攻下漸漸不支減員過半。
諸葛恪看到這一點後更是起土山狂攻,合肥終于因城牆塌陷而無力抵抗。
城中守将張特想了個詭計,派人将自己的印绶等等全都送給了諸葛恪後還聲稱:“魏國法度,城圍一百天而救兵不至,投降的人雖然有罪家族不會連坐。
如今您已經打了九十多天,城裡的四千守軍也折損過半,但還有人打算負隅頑抗。
我這就勸他們棄暗投明。
明天我們全軍投降,您如果不信不妨将我的印绶拿去。
”諸葛恪心說這有什麼不信的,你們能撐得下去嗎?連印绶都不要。
張特當天晚上就抓緊時間在内部又修了一座城牆,第二天早晨登上城頭大罵:"我隻有戰鬥到最後一刻!"諸葛恪上了當,大為光火,立刻命令吳軍強攻恨不得要抓住張特後扒掉他一層皮。
但張特既然敢這麼來,當然有某種程度的自信。
吳軍也已經是強弩之末,實在對付不了合肥的新城牆。
本來煮熟的鴨子就這麼飛了。
諸葛恪在合肥這麼一拖,就從春寒料峭拖到了驕陽似火。
烈日當頭,筋疲力盡的吳軍更感到口幹舌燥,到處找水喝哪裡還管衛生不衛生,一下子就導緻了吳軍大批兵士腹瀉。
禍不單行,淮南一帶似乎是三國時的災區,屢次流行傳染病,當年司馬懿的哥哥司馬朗就是在這裡勞軍時得病病逝,這次諸葛恪也未能幸免。
這一來東吳一多半的士兵都上吐下瀉或多或少病倒。
諸葛恪聽到報告根本不信:你們肯定是在找攻擊不利的借口,再敢胡說小心腦袋!這下子大家都“老實”了。
諸葛恪見到唾手可得的合肥因為自己的失誤而丢失懊惱不已。
但與司馬師的自我批評不同,他遷怒于部下。
将軍朱異有不同的看法,他立刻将朱異解職;都尉蔡林另有見解他卻聽都不聽,這位蔡都尉一怒之下投奔了魏國。
七月,諸葛恪見合肥實在無法攻克,隻好撤兵。
諸葛恪此行,出去的是精兵猛将,回來的是殘花敗柳。
東吳的士卒有的病倒在路上被自己的人馬踩死,有的被追擊騷擾的魏軍截獲,他全都視而不見談笑自若,沒有任何慚愧的迹象。
反過來,他還到江邊遊玩風流倜傥了一個月。
這一戰是諸葛恪軍政生涯的轉折點,從此他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