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篇 蕭牆之禍起三家

關燈
手的報複就整天找茬诋毀王夫人和孫和(真是不明白,孫和孫霸一母所出,全琮坑這個拍那個...)。

    王夫人因此憂郁而亡,而孫權也動搖了對孫和的信任。

    遠在武昌的陸遜上表據理力争,誠懇的言詞卻得罪了孫權,顧雍的兒子陸遜的外甥太常卿顧譚也因此惹火了孫霸。

    正始二年孫權趁曹爽胡來時曾派遣四路大軍攻魏,顧譚的弟弟顧承以及張休(張昭次子,太子孫和妃的叔父)在此一役中都立了些戰功,回來後卻因此和全琮的兒子全端全緒争吵不休。

    孫權聽信全氏的一面之詞,發配顧氏兄弟和張休去了交州。

    半路上大概覺得不解氣,派人追上去賜張休一死。

    為此事孫權殺貶功臣完全胡來,連陸遜都倒了黴整天被孫權派人诘問。

    陸遜憤憤不平,不久後氣悶病死。

    這位讓蜀魏大吃苦頭屢次救東吳于水火的名将就這麼離開了人世。

    然而,蓋了棺也不能定論。

    他的兒子陸抗扶靈柩回京時,孫權餘怒為息反複質問。

    陸抗不卑不亢回答得體,總算讓孫權氣消了一點。

     吳魏禍起蕭牆,蜀漢也不甘落後。

    正始六年(公元245年)冬,蜀漢取得興勢大捷的後一年,蔣琬董允相繼去世,一度被人稱道的四相隻剩下費祎一人。

    蔣琬已經辭官養病一年,雖然可惜他的去世并未引起太大的震動,但董允的去世給蜀漢帶來了不小的副作用。

    董允雖然在才能上不算出類拔萃,但他為人公事公辦正值嚴厲。

    後來搬弄朝政的宦官黃皓最怕的就是這個董允,猶如老鼠見了貓。

    反過來,這确實是費祎的缺點。

    費祎的才能無可挑剔,但為人不夠嚴肅随随便便,對于朝廷内的種種不正之風過于忽視而壓制不力。

    董允死後,費祎任命了汝南人陳祗為侍中。

    這位陳大人儀表堂堂,多才多藝又足智多謀,因此被費祎看重破格提拔。

    然而,他有個緻命的缺陷,就是趨炎附勢。

    黃皓想巴結董允都不敢,這位陳侍中反過來巴結黃皓。

    黃皓陳祗在私下诋毀董允并立竿見影,從此連劉禅都開始埋怨死去的董允。

    從此黃皓漸漸"活躍"于政壇,蜀漢本來就不算和諧的内部又多了一個噪音。

     蜀漢後主劉禅才能平平,但遊山玩水荒淫好色卻一點不遜色。

    正始七年(公元246年),鑒于劉禅動不動就公費旅遊,還增加宮廷聲樂大肆征民女為宮女,谯周(三國志作者陳壽的老師,作為蜀漢的投降派多有非議,但作為學者很有聲譽)也不得不幹些當年魏國大臣們幹過的苦差事:勸谏。

    他以東漢光武帝劉秀"務理冤獄,節儉飲食,動遵法度"而鄧禹吳漢等人慕名而投奔的先例,并告訴劉禅劉秀入洛陽稱帝後也是"非急務,欲小出不敢,至於急務,欲自安不為"。

    劉秀在洛陽曾想出去散散心,連車駕都準備好了卻被手下以天下未定而勸阻;相反颍川叛亂時,他顧不得洛陽的華美宮殿而親自征讨令對手望風而降。

    谯周以此勸劉禅不要再遊山玩水浪費公款了,同時也勸他減省後宮的宮女樂官,否則這些不勞而獲的嘴巴将是國家财政的巨大負擔。

    “此地樂不思蜀”的劉禅當然聽不進去。

     回過頭來再看看曹魏。

    正始八年(公元247年),曹爽一夥似乎從漢中的大敗中恢複了元氣,再次開始作威作福。

    尚書何宴身為曹魏的驸馬,又仗着曹爽的權勢胡來,随意更改國家的法令。

    何宴這個人的轶事不少,在野史中相當出風頭。

    他是東漢末年大将軍何進的後代,因為母親是個美女而被曹操收留(曹操的養子,不少如此)。

    他大概由于母親的遺傳天生就是個美男子,加上曹操對自己的養子從來視如親人,将女兒許配給了何宴。

    何宴自己也相當注意自身形象。

    他随身帶着梳子,走一路打扮一路。

    魏文帝曹丕為太子時,就曾不知是因為嫉妒他的美貌還是厭惡他的浮華而動手揍過他一頓;明帝曹睿則不相信世上有這麼不用打扮就油頭粉面的人,曾故意在大熱天賜他一碗熱湯,看他大汗淋漓後擦汗來确定他是否塗脂抹粉。

    同時,他喜好老莊的學問,對易理等也有些研究,經常和夏侯玄等人高談闊論。

    問題是,作為官員的他卻狗仗人勢無法無天。

    他利用自己掌握尚書台的機會,居然坐地賣官,并和曹爽等人串通一氣。

    當時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