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篇 強龍力壓地頭蛇
關燈
小
中
大
爽這個廢物卻冷汗淋淋,連一句話都說不出來,還得靠孫資劉放打圓場(這一幕,并不亞于後來劉禅著名的樂不思蜀)。
曹睿知道曹爽是個繡花枕頭,猶豫再三,但終于在孫資劉放的勸說下安排了以曹爽為首,司馬懿為輔的新輔政班子,并專門任命了年富力強的孫禮為曹爽的長史。
司馬懿前後收到的自相矛盾的诏書,就是這一系列變故的“物證”。
司馬懿到了洛陽後立刻晉見曹睿。
氣若遊絲的曹睿泣不成聲,以最後的力氣擠出了幾句話:“我死後,後事就全靠您了。
死沒什麼可怕,能挺到現在見您一面,我也瞑目了。
”曹睿随後把他的兩個養子曹芳曹旬兩人叫來,指着曹芳說:“就是這個孩子,不要認錯。
”司馬懿同樣老淚縱橫:“當年文皇帝(曹丕)把您托付與老臣時,我盡心竭力輔佐,這十幾年的所作所為您都是親眼所見啊。
”經過這麼一番費心勞力,曹睿的病情迅速惡化,不久後去世。
景初三年(公元239年)正月曹芳以八歲的年齡登基為大魏的皇帝,曹睿的皇後郭氏以太後的身份臨朝主政。
公認的是,曹睿的這份安排給後來江山易手埋下了隐患,但其中的原因則各有說法。
我認為其中最大的原因并不是重用“鷹揚之臣”司馬懿,也不是大草包曹爽,而是這個小皇帝太小,控制不了天下因此大權必然旁落他人而重蹈東漢宮廷内亂不已的覆轍。
陳壽指出曹睿應擇立有為的長君,以維持曹氏的國祚,是極中肯的。
此時的司馬懿對曹魏政壇最大的影響力其實來自兩個方面:第一,他幾十年的政績戰功威望資曆;第二,他與郭太後的交情。
郭太後沒有子女,很喜愛他的兩個侄子郭德郭建,而這兩人的夫人卻不偏不巧的是司馬師和司馬昭的女兒,可見兩家關系之近。
這兩點都與輔政大臣的身份無關。
沒有輔政大臣的頭銜,司馬懿仍然會是司馬懿。
當然,曹爽就完全不是曹爽了。
曹爽原來的官職是不起眼的武衛将軍,這下子一步登天一躍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将軍,甚至高于拼死拼活幾十年的司馬懿。
為了給這位首席輔政大臣點顔面,曹芳加封他為侍中萬戶侯(一萬兩千戶,而他老子曹真當年才兩千九百戶),并“賜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
這可是當年漢高祖劉邦給與蕭何的禮儀,你曹爽也不臉紅?同時,曹芳也加封司馬懿為侍中,并持節、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
可見,曹魏的朝廷給于曹爽的是榮寵,給于司馬的是實權。
兩人各率領三千士兵護衛宮中,出入朝廷可以乘車,相當風光。
這個時候的曹爽大将軍倒也老實,知道自己沒一點能跟司馬太尉相比,尊敬司馬懿有如父親,無論大小事都和他商量後再決斷。
兩人倒也相安無事。
然而,這樣的尊老愛幼卻沒能支持幾天。
僅僅一個月後,就變了味道。
注1回顧三國時的幾大人質事件,主要有:1,興平元年(公元194年)曹操與呂布相争時,夏侯惇手下的青州軍突然嘩變,劫持了夏侯惇為人質。
其部将韓浩立即派兵包圍這些人後怒斥:“你們以為劫持了夏侯将軍就能為所欲為?!”當面就要硬攻,毫不顧及夏侯惇的安危。
這些青州兵看到劫持無用立即投降,而後來無論夏侯惇還是曹操都沒有怪罪韓浩,曹操還因此立法無論軍中什麼人被劫持都不能退縮。
後來曹操軍中确實沒有發生過人質劫持事件;2,袁譚投降曹操後,為了加以安撫曹操娶了他的女兒為兒媳婦,後來袁譚反叛時曹操先把他女兒送了回去,這點小便宜不占;3,韓遂馬超雖然一個兒子一個老子在邺城曹操那裡為人質,面對曹操的壓力仍然起兵反叛;4,如今的司馬懿,幹脆拒絕這樣送上門來的人質。
看來,人質這一辦法在三國根本行不通。
注2曹丕去世時任命的輔政大臣是曹真,曹休,陳群和司馬懿四人。
這時候另外三人都已經作古。
關于司馬懿的為人,曹睿曾經問過陳矯,陳矯回答:“司馬公望重朝廷,但能否托與社稷,不好說。
”從曹睿最終托孤的言語來看,他對司馬懿雖然很信任,但為此或多或少有一絲顧忌。
曹睿知道曹爽是個繡花枕頭,猶豫再三,但終于在孫資劉放的勸說下安排了以曹爽為首,司馬懿為輔的新輔政班子,并專門任命了年富力強的孫禮為曹爽的長史。
司馬懿前後收到的自相矛盾的诏書,就是這一系列變故的“物證”。
司馬懿到了洛陽後立刻晉見曹睿。
氣若遊絲的曹睿泣不成聲,以最後的力氣擠出了幾句話:“我死後,後事就全靠您了。
死沒什麼可怕,能挺到現在見您一面,我也瞑目了。
”曹睿随後把他的兩個養子曹芳曹旬兩人叫來,指着曹芳說:“就是這個孩子,不要認錯。
”司馬懿同樣老淚縱橫:“當年文皇帝(曹丕)把您托付與老臣時,我盡心竭力輔佐,這十幾年的所作所為您都是親眼所見啊。
”經過這麼一番費心勞力,曹睿的病情迅速惡化,不久後去世。
景初三年(公元239年)正月曹芳以八歲的年齡登基為大魏的皇帝,曹睿的皇後郭氏以太後的身份臨朝主政。
公認的是,曹睿的這份安排給後來江山易手埋下了隐患,但其中的原因則各有說法。
我認為其中最大的原因并不是重用“鷹揚之臣”司馬懿,也不是大草包曹爽,而是這個小皇帝太小,控制不了天下因此大權必然旁落他人而重蹈東漢宮廷内亂不已的覆轍。
陳壽指出曹睿應擇立有為的長君,以維持曹氏的國祚,是極中肯的。
此時的司馬懿對曹魏政壇最大的影響力其實來自兩個方面:第一,他幾十年的政績戰功威望資曆;第二,他與郭太後的交情。
郭太後沒有子女,很喜愛他的兩個侄子郭德郭建,而這兩人的夫人卻不偏不巧的是司馬師和司馬昭的女兒,可見兩家關系之近。
這兩點都與輔政大臣的身份無關。
沒有輔政大臣的頭銜,司馬懿仍然會是司馬懿。
當然,曹爽就完全不是曹爽了。
曹爽原來的官職是不起眼的武衛将軍,這下子一步登天一躍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将軍,甚至高于拼死拼活幾十年的司馬懿。
為了給這位首席輔政大臣點顔面,曹芳加封他為侍中萬戶侯(一萬兩千戶,而他老子曹真當年才兩千九百戶),并“賜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
這可是當年漢高祖劉邦給與蕭何的禮儀,你曹爽也不臉紅?同時,曹芳也加封司馬懿為侍中,并持節、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
可見,曹魏的朝廷給于曹爽的是榮寵,給于司馬的是實權。
兩人各率領三千士兵護衛宮中,出入朝廷可以乘車,相當風光。
這個時候的曹爽大将軍倒也老實,知道自己沒一點能跟司馬太尉相比,尊敬司馬懿有如父親,無論大小事都和他商量後再決斷。
兩人倒也相安無事。
然而,這樣的尊老愛幼卻沒能支持幾天。
僅僅一個月後,就變了味道。
注1回顧三國時的幾大人質事件,主要有:1,興平元年(公元194年)曹操與呂布相争時,夏侯惇手下的青州軍突然嘩變,劫持了夏侯惇為人質。
其部将韓浩立即派兵包圍這些人後怒斥:“你們以為劫持了夏侯将軍就能為所欲為?!”當面就要硬攻,毫不顧及夏侯惇的安危。
這些青州兵看到劫持無用立即投降,而後來無論夏侯惇還是曹操都沒有怪罪韓浩,曹操還因此立法無論軍中什麼人被劫持都不能退縮。
後來曹操軍中确實沒有發生過人質劫持事件;2,袁譚投降曹操後,為了加以安撫曹操娶了他的女兒為兒媳婦,後來袁譚反叛時曹操先把他女兒送了回去,這點小便宜不占;3,韓遂馬超雖然一個兒子一個老子在邺城曹操那裡為人質,面對曹操的壓力仍然起兵反叛;4,如今的司馬懿,幹脆拒絕這樣送上門來的人質。
看來,人質這一辦法在三國根本行不通。
注2曹丕去世時任命的輔政大臣是曹真,曹休,陳群和司馬懿四人。
這時候另外三人都已經作古。
關于司馬懿的為人,曹睿曾經問過陳矯,陳矯回答:“司馬公望重朝廷,但能否托與社稷,不好說。
”從曹睿最終托孤的言語來看,他對司馬懿雖然很信任,但為此或多或少有一絲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