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篇 上梁不正下梁不歪

關燈
諸葛亮死了,司馬懿因為抗擊有功遷太尉,仍然駐防長安。

    此後,三國間雖然小摩擦不斷,幾年間大的沖突沒有。

    曹睿看到吳蜀都蔫了四方安甯,開始飄飄然,于青龍三年(公元235年)開始大興土木。

    在許昌修建宮殿後,接着在洛陽修昭陽太極殿,殿高十幾丈,征用的民夫不計其數,延誤了農墾收獲都視而不見。

    作為直接的惡果,當年雖然沒有什麼天災,洛陽一帶卻鬧了饑荒,還得靠長安的司馬懿運來五百萬斛糧食填飽肚子。

    這樣的胡來當然得不到稱贊。

    陳群身為司空(注1)不能不表态:"當年大禹繼承了唐虞等聖人留下的富強,還厭惡雄壯的宮室和華麗的衣服。

    如今是亂世後的剛剛恢複元氣,全國的人口還不如東漢鼎盛時的一個郡。

    吳蜀對我們也是虎視眈眈,邊境沒有片刻的安甯,萬一有個風不調雨不順,這是國家的心腹之患啊。

    當年劉備稱漢中王後從成都到白水關一帶大興土木,太祖(曹操)知道這勞民傷财而竊喜。

    如今我們走同樣的道路,隻能便宜吳蜀,希望您能仔細考慮!"曹睿金口中卻沒吐出玉言:"王道,宮室,這是相關的事(我建宮室就是為了興王業)。

    如今吳蜀都被打退,您正應當盡到蕭何的責任啊。

    "陳群一聽,這個時候說我是蕭何,不就是要我這個司空幹活嘛?我是蕭何,您到也學學高祖啊:"當年劉項相争,項羽覆滅後鑒于秦朝的宮室官府都被燒光,蕭何因此建武庫太倉(可不是宮殿),這都是當時的急務,而漢高祖劉邦還嫌太壯麗花錢了。

    如今吳蜀未平,怎能和他們相提并論?"說完,他又旁征博引,好說歹說總算讓曹睿收斂了一點。

     同時,曹睿好色無厭,後宮佳麗從貴人到打掃庭園的宮人好幾千,幾乎和朝廷的官員數目相當,還任命了女尚書六人來"幫忙"處理政務。

    廷尉(九卿之一,相當于現在的公安部部長)高柔說:"按照周禮,天子的宮人不能超過一百二十人,聽說後宮宮女衆多,恐怕這将導緻您子孫稀少(曹睿雖然妻妾成群,卻因為荒淫無度而導緻"生産力"低下,加上自己的子女大多夭折,最後去世時連個繼位的親生兒子都沒有)。

    您還是應當減少後宮的人數然後養精蓄銳為重。

    "這番話,點到了曹睿的痛處。

    高柔作為廷尉都"狗拿耗子",楊阜身為少府(九卿之一),職責就是管理宮庭用度,當然更不能熟視無睹:"堯身處茅屋而萬國安居,禹忽視宮室而天下樂業,相反,商纣王做鹿台喪社稷,秦始皇築阿房斷江山,這都是您熟知的。

    不考慮天下的情況而滿足于一時的聲色娛樂,沒有不亡國的。

    願您效仿堯舜禹湯,深思桀纣始皇。

    貪戀宮室的君主沒有不滅亡的。

    您與我君臣一體,我才敢犯顔直谏。

    如果您能有所感悟,即使将我下獄斬首,我也是死得其所!"這一番言語,終于打動了曹睿,他做親筆信回答(或多或少改變了點?)。

     曹睿到底找了多少宮女,連楊阜這個少府都不清楚。

    為了進一步勸曹睿減省那些幽居深宮不得寵幸的宮女,楊阜把管具體事情的府吏叫來想問問到底有多少人。

    不想,這個人真有骨氣:"這是秘密,恕我無法奉告。

    "心急如焚的楊阜當即火冒三丈,立刻就賞了這"公事公辦"的家夥一百大闆,把這個芝麻官打成了芝麻醬:"我身為少府貴為九卿,我都不配知道的秘密你這個小官憑什麼能知道!"曹睿私生活相當不檢點,卻任命了這麼嚴肅厲害的"管家",不可思議。

    除此之外,蔣濟孫禮等人也是三天兩頭上表。

    曹睿對這些逆耳忠言雖然左耳朵進右耳朵出,但也明白他們不是無理取鬧,并不将他們治罪,時不時地也能有些采納。

    誰知道,正當他“略改前非”時,當年七月洛陽的崇華殿遭了火災,曹睿當時就坐不住了,立刻下诏書要重建,還要擴建。

    曹睿是個急性子,有人誤了工期,立刻就叫來問罪,動不動就處死,害得大家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