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篇 出師一表真名世
關燈
小
中
大
魏國重臣也和孟達交情不錯。
然而,這些人都在曹丕去世前後死去。
"吃裡爬外"的孟達見到朝中後台到了,立刻感到了壓力。
積極準備北伐的諸葛亮聽說後利用這一心理暗自派人去勸反,孟達也偷偷答應了。
誰知道,孟達和魏興太守申儀不和,這些都被他告了密。
機謀洩漏,孟達大驚之下當即就要起兵。
司馬懿聽說後,連忙寫信給孟達,安撫勸慰。
在諸葛武侯司馬宣王的拉攏下,孟達左右搖擺不定。
他雖然也想到司馬懿對他的安撫是動手前的煙幕,但有恃無恐:“宛城到洛陽八百裡,到我這裡一千二。
司馬懿聽說我舉兵,怎麼也要先奏聞魏帝,然後才能動手。
這樣子,就是一個多月。
那時候我早就固若金湯了。
而且,這種鬼地方,司馬懿肯定不會親自來。
别人來,我才不怕。
”(又是一個隻怕白起的趙括?) 趙括怕白起,面對的偏偏是武安君;孟達怕司馬,等到的也偏偏是晉宣帝!孟達的大道理,司馬懿可聽不懂。
一千二百裡路,晝夜兼程的他八天就趕到了。
孟達目瞪口呆,才發現自己還是低估了這位司馬宣王。
上庸地勢險要三面環水,又毗鄰吳蜀,吳蜀也派兵來幫忙(按華陽國志,諸葛亮恨孟達反複無常而坐視不救。
或許吳蜀的援助本來就是出工不出力),試圖解救這個孟達。
司馬懿分兵把這些不速之客擋住後八道強攻不止。
十六天後,孟達的手下土崩瓦解,連外甥都投降了司馬懿。
新城被攻破,孟達被斬首。
申儀在魏興也是個橫行不法的家夥,盡管是有功之臣司馬懿也不放過,将其收監後解送洛陽問罪。
司馬懿則安撫當地百姓後得勝回師。
孟達的兵敗,是蜀魏交手的前哨戰。
蜀魏雖然還沒有直接交鋒,但上庸的徹底失去斷送了蜀漢多點攻擊的最後一線希望。
從此,無論諸葛亮還是姜維都隻能反複從祁山等地孤軍作戰。
這樣的防守,對于魏國來說,輕松多了。
這個時候曹魏在長安的統帥,是曹操的女婿曹丕的妹夫夏侯楙。
按三國志,他應該是夏侯惇的兒子,不知為什麼資治通鑒和三國演義都說他爹是夏侯淵。
仗着他皇親國戚的身份,倒也官運亨通,年紀輕輕就成了安西将軍(這可是夏侯淵拼死拼活三十年才拿到的職位)。
他雖然不曾和蜀軍作戰被打得屁滾尿流,這家夥确實是個繡花枕頭,這一點三國演義到沒有冤枉他。
魏略記載:“楙性無武略,而好治生。
”(經營家業,簡單說,就是賺錢啦!)剛好和他老爸相反。
夏侯惇傳雲:“(夏侯惇)性清儉,有餘财辄以分施,不足資於官,不治産業。
”夏侯楙大概看老爸财産太少了,才下定決心大大的經營一番來光宗耀祖。
這樣的安西将軍,當然是“威名在外”。
諸葛亮在漢中召集大家商量北伐的具體安排時,魏延就出來自告奮勇:“夏侯楙這個驸馬爺是個廢物。
您如果能給我五千精兵,再加上五千人負責後勤運輸,我從子午谷(注2)偷襲,用不了十天就可以到長安。
夏侯楙一定會驚慌失措屁滾尿流地逃跑,那麼我趁長安群龍無首的良機收集糧草,抵抗東方的援兵二十天不成問題。
您再從斜谷進兵,鹹陽以西可以一舉平定。
”然而,一生唯謹慎的諸葛亮認為這個建議過于危險,沒有聽從。
他認為從隴右走平坦大道就可以穩操勝券,不用冒險。
這一建議的争議不少,難有定論了。
不過,魏延的這個建議和後來鄧艾的偷渡陰平不可相提并論。
我将在寫道魏滅蜀時加以評論。
于是太和二年(公元228年)春,諸葛亮先派趙雲鄧芝為疑兵,虛張聲勢要從斜谷攻打長安,魏國果然調大将軍曹真率軍進駐郿縣相抗衡。
諸葛亮則自己親率主力出祁山。
劉備去世後,魏國對元氣大
然而,這些人都在曹丕去世前後死去。
"吃裡爬外"的孟達見到朝中後台到了,立刻感到了壓力。
積極準備北伐的諸葛亮聽說後利用這一心理暗自派人去勸反,孟達也偷偷答應了。
誰知道,孟達和魏興太守申儀不和,這些都被他告了密。
機謀洩漏,孟達大驚之下當即就要起兵。
司馬懿聽說後,連忙寫信給孟達,安撫勸慰。
在諸葛武侯司馬宣王的拉攏下,孟達左右搖擺不定。
他雖然也想到司馬懿對他的安撫是動手前的煙幕,但有恃無恐:“宛城到洛陽八百裡,到我這裡一千二。
司馬懿聽說我舉兵,怎麼也要先奏聞魏帝,然後才能動手。
這樣子,就是一個多月。
那時候我早就固若金湯了。
而且,這種鬼地方,司馬懿肯定不會親自來。
别人來,我才不怕。
”(又是一個隻怕白起的趙括?) 趙括怕白起,面對的偏偏是武安君;孟達怕司馬,等到的也偏偏是晉宣帝!孟達的大道理,司馬懿可聽不懂。
一千二百裡路,晝夜兼程的他八天就趕到了。
孟達目瞪口呆,才發現自己還是低估了這位司馬宣王。
上庸地勢險要三面環水,又毗鄰吳蜀,吳蜀也派兵來幫忙(按華陽國志,諸葛亮恨孟達反複無常而坐視不救。
或許吳蜀的援助本來就是出工不出力),試圖解救這個孟達。
司馬懿分兵把這些不速之客擋住後八道強攻不止。
十六天後,孟達的手下土崩瓦解,連外甥都投降了司馬懿。
新城被攻破,孟達被斬首。
申儀在魏興也是個橫行不法的家夥,盡管是有功之臣司馬懿也不放過,将其收監後解送洛陽問罪。
司馬懿則安撫當地百姓後得勝回師。
孟達的兵敗,是蜀魏交手的前哨戰。
蜀魏雖然還沒有直接交鋒,但上庸的徹底失去斷送了蜀漢多點攻擊的最後一線希望。
從此,無論諸葛亮還是姜維都隻能反複從祁山等地孤軍作戰。
這樣的防守,對于魏國來說,輕松多了。
這個時候曹魏在長安的統帥,是曹操的女婿曹丕的妹夫夏侯楙。
按三國志,他應該是夏侯惇的兒子,不知為什麼資治通鑒和三國演義都說他爹是夏侯淵。
仗着他皇親國戚的身份,倒也官運亨通,年紀輕輕就成了安西将軍(這可是夏侯淵拼死拼活三十年才拿到的職位)。
他雖然不曾和蜀軍作戰被打得屁滾尿流,這家夥确實是個繡花枕頭,這一點三國演義到沒有冤枉他。
魏略記載:“楙性無武略,而好治生。
”(經營家業,簡單說,就是賺錢啦!)剛好和他老爸相反。
夏侯惇傳雲:“(夏侯惇)性清儉,有餘财辄以分施,不足資於官,不治産業。
”夏侯楙大概看老爸财産太少了,才下定決心大大的經營一番來光宗耀祖。
這樣的安西将軍,當然是“威名在外”。
諸葛亮在漢中召集大家商量北伐的具體安排時,魏延就出來自告奮勇:“夏侯楙這個驸馬爺是個廢物。
您如果能給我五千精兵,再加上五千人負責後勤運輸,我從子午谷(注2)偷襲,用不了十天就可以到長安。
夏侯楙一定會驚慌失措屁滾尿流地逃跑,那麼我趁長安群龍無首的良機收集糧草,抵抗東方的援兵二十天不成問題。
您再從斜谷進兵,鹹陽以西可以一舉平定。
”然而,一生唯謹慎的諸葛亮認為這個建議過于危險,沒有聽從。
他認為從隴右走平坦大道就可以穩操勝券,不用冒險。
這一建議的争議不少,難有定論了。
不過,魏延的這個建議和後來鄧艾的偷渡陰平不可相提并論。
我将在寫道魏滅蜀時加以評論。
于是太和二年(公元228年)春,諸葛亮先派趙雲鄧芝為疑兵,虛張聲勢要從斜谷攻打長安,魏國果然調大将軍曹真率軍進駐郿縣相抗衡。
諸葛亮則自己親率主力出祁山。
劉備去世後,魏國對元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