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篇 出師一表真名世

關燈
傷的蜀漢相當的藐視。

    關隴一帶兵力薄弱,也沒做什麼戰備。

    諸葛亮則是養精蓄銳多年,兵強馬壯的數萬大軍(按照街亭兵敗後諸葛亮的自陳,七萬左右是應該有的。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總兵力,大約有十萬),一下子就讓曹魏大吃一驚。

    天水,南安,安定三郡不戰而降,連洛陽魏國的朝廷都或多或少感到了不知所措。

    隴右一帶遠離關中,但它在中國戰争史上卻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天水是祁山以北的一個郡,它城牆比較堅固,内政也是不錯的,關鍵是這裡盛産馬匹。

    戰國時秦國騎兵的戰馬有五分之一是天水提供的,因此如果要建立一支強大的騎兵部隊,天水是一定要掌握的。

    這一點上,西涼則更加重要。

    隴右的騎兵是當時乃至以後決定中國這個帝國命運的軍隊。

    秦帝國向西擴地千裡,得到了無比勇猛地樓煩騎兵,這是秦國平定天下的物質基礎之一。

    天下無雙的西楚霸王項羽就是在巨鹿那裡得到了精銳的樓煩騎兵,才可以創造出三萬殺退漢軍聯軍幾十萬人的奇迹。

    漢帝國從那裡出征西域,征服國家無數;威震天下的唐帝國在那裡養馬,可是一旦隴右一失,則唐軍戰鬥力急劇下降;後來龐大的宋軍無論如何也奈何不了小小的西夏,就是一個明證(注3)。

    諸葛亮将目光瞄準隴右,部分原因就是也盯上了那裡尚武的人民以及天下無雙的騎兵。

    這樣的風水寶地,魏國怎能拱手相讓?夏侯楙得寵于曹丕,卻失歡于曹睿。

    他立即把這個廢物解除實權(之後又曾任命他為鎮東将軍,但沒有實權。

    曹魏對待這個“将軍”的态度,是哪裡太平往哪調,可見實際并不信任),而火速從荊州前線将官渡時就已經名震天下的左将軍張合調來,以洛陽的五萬禦林軍交赴。

    這個時候的魏國,已經明白了諸葛亮的真實意圖,張合立刻率軍猛撲隴右。

    曹睿自己也移駕長安,作出了兵來将擋水來土堰的拼命态勢。

     諸葛亮出祁山,天水南安安定三郡雖然不戰而降,但隴西堅守不降。

    蜀漢兵臨城下時,當地太守在城樓上挑明了此戰的關鍵:“你們如果能夠斷絕隴道一個月使得東方的援兵到不了,那麼兵不血刃就可以拿下這裡。

    否則,盡管你們來勢洶洶,勢必勞民傷财前功盡棄。

    ”可見,曹魏堅守蜀漢攻克隴右的關鍵,就是增援和阻援。

    以隴右局部的力量,又沒有什麼戒備,斷然無法抵抗諸葛亮的進攻。

    因此,街亭這麼個彈丸之地,作為曹魏增援的必經之路,就醞釀着一場大戰。

     注1東漢到三國時的人口減少是相當劇烈的,從頂峰的五千多萬一下子降到七百萬。

    這麼多的人口都消失在哪裡?顯然,隻有當時人口最稠密戰争最劇烈的中原才有可能。

    換句話說,一旦生産恢複,他們的人口恢複也将是相當快的。

    到那時北方再下西蜀江南,恐怕就真的是八十三萬大軍了。

    這大概是諸葛亮盡管不會不清楚雙方實力差距,卻仍然“一意孤行”北伐的重要原因之一。

    畢竟,時間在魏晉的一邊。

     注2位于陝西省長安縣南秦嶺山中,便有一個子午,子午谷、子午道,都是指這個地方。

    司馬光的資治通鑒對此地有這樣的注解:“子午:褒中縣,屬漢中郡,為王莽所通。

    ”柏楊版通鑒的說法是這樣的:“子午谷長三百三十公裡,北起陝西省長安縣西南,南至石泉縣;北方出口稱子口,南方出口稱午口;懸崖絕壁,棧道無數,極為險要。

    ” 注3克勞塞維茨在戰争論中曾将速度做過量化的解釋,如果你的速度是對手的兩倍,你所擁有的兵力相當于對手的四倍。

    這個平方的量化,實際上是基于部隊在平面運動,相同時間内可以到達的地域是對手的四倍。

    騎兵對于步兵的優勢,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