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回 趙黃聯袂劫糧山 黃霍雙到戰漢水
關燈
小
中
大
事還料不到嗎?正不知來者乃是何許人物,才欲差人去打聽,米倉山的守軍奉了夏侯尚之命來到,&ldquo報禀魏王千歲,今有漢将黃忠前來偷營,夏侯将軍已下山抵擋!&rdquo
曹操聽得又是黃忠,怒火中燒,暗思:夏侯尚豈是他的對手,待我速命猛将前去接應。
正想到此,又有米倉山的軍士趕來報事:&ldquo禀千歲,夏侯将軍不幸陣亡,黃忠攻營甚急!&rdquo&ldquo啊&mdash&mdash&rdquo此番接二連三的噩耗傳來,都是夏侯族中人氏。
弟兄三個都喪在黃忠之手,曹操哀恸不已。
一旁早已驚動了夏侯惇,三個弟兄象染了瘟疫一樣地死去,使夏侯惇傷心得濁淚滾滾而下,痛不欲生,撲倒在曹操膝前大放悲音,&ldquo叔父千歲,黃忠此賊與吾何仇何怨,竟将三個兄弟如此殘殺?請叔父千歲為惇作主,定要為吾兄弟報仇雪恨,将這老賊碎屍萬段!&rdquo 曹操很理解夏侯悼的心情,不要說死去的全是他的族侄,即使是手下無名之将,曹操也會感到心痛,豈能容忍黃忠這樣橫行殺戮呢?哀傷有頃,便想,黃忠啊,你真是殺紅了眼,沖昏了頭,不把我放在眼中。
别以為自己天下無敵,老實說,死傷這幾員大将算得了什麼,我手下的名将比比皆是。
既然你送上門來,我就叫你有來無回,教體在米倉山上了此殘生! 曹操對他深惡痛極,決定親往督戰,便命東川降将王平與衆文官鎮守大營,夏侯麒、夏侯豹弟兄二人着全副銮駕護衛自己去五加山觀陣督戰,其餘各将不論大小引領三萬精兵悉往米倉山前圍困黃忠。
吩咐已畢,便與夏侯弟兄先到五加山,命他們兩個守住半山路口,其餘護衛簇擁着曹操登臨山頂,那裡已經紮下了一座篷帳,裡面标燈明亮,中間放着一把太師椅。
曹操中間坐定,侍衛就在他背後打着黃羅傘蓋。
五加山并不太高,但與米倉山遙遙相對,可将對山的情景盡收眼底,自然比将台觀戰要清楚得多。
&ldquo捉拿黃忠!擒拿老頭兒啊&hellip&hellip&rdquo喊聲驚天動地,魏軍排山倒海似地朝米倉山擁去。
其時,黃忠剛剛刀劈夏侯尚,正在抵擋營頭上的亂箭,忽聞背後殺聲大舉,震耳欲聾,已知來不及攻營,隻得向後退去,見許多弟兄橫七豎八地躺在地上,都是帶箭而亡,慘不忍睹,喝令道:&ldquo軍士們,奪路而走,老夫來迎戰魏軍!&rdquo 黃忠想,一旦被魏将圍住,自顧不暇,是顧不上這班弟兄的,不要讓他作無謂的犧牲,能夠走一個是一個,盡量保存實力。
可是往哪走呢?魏軍從背後展開了扇形席地而來,就象一張巨大的天網,将黃忠和這些漢軍全都攔在山前。
黃忠一退,營上也就停止了射箭。
老将軍望着身後人流如堵,耳聞動地的吼聲,知道無法可走了,便想,如今已無出路,要打隻有選擇相當的地形。
黃忠迎着源源而來的人群,向前走了裡許,地勢略高,便扣住小白龍駒,立馬等候這班如狼似虎的魏将。
黃忠雖然置身于千軍萬馬的包圍之中,但有一點他還是感到萬分寬慰的,那就是事先命杜微在三裡外等候消息,隻要堅持到最晚明天中午,杜微就會領着趙雲殺到;趙雲一到,此圍立解。
也就是說,現在已近半夜,隻要再堅持半夜和半天的時間,非但可以解圍,還可以轉守為攻。
所以告誡自己:全力以赴,救星在望。
戰場之上不容黃忠多想,洶湧而來的人潮已近眼前,五十餘員魏将把黃忠團團圍定,火把照耀得戰場與白天相仿。
當然了,夏侯惇最恨黃忠,他率先沖了上去,随即又有四員魏将上前助戰,刀槍劍戟此起彼落,在黃忠的四周亂打亂刺。
黃忠能避則避,能閃則閃,并不大力招架,靠着數十年來的經驗和練就的這身武藝,他盡量保存自己的力量,隻見他在刀光劍影中左一拐,右一轉,進退有序,絲毫不亂。
二三十個回合後,魏将又換了一批。
但是,名将總歸是少數,尤其象黃忠這樣的名将更是天下罕有,因此大都是本領平平者,隻是仗着人多勢衆來吓唬人。
魏将都知道,要捉拿黃忠,隻有把他打得精疲力竭,一上手是無法可想的。
所以就象操練一樣,打完數十個回合便等待别人來接替。
而黃忠卻是招架得面面俱到,上護其身,下護其馬,急而不亂,疏而不漏,奮勇拆擋。
盡管三萬魏軍圍得裡三層,外三層,水洩不漏,但老将軍毫無懼色,精神百倍。
一個更次過後,依然威風不減。
坐在五加山上的曹操,打着瞟遠鏡,望着這場混戰,興緻特好,他把黃忠的一舉一動看得清清楚楚,卻不明白為什麼這樣一把年紀的老将非但武藝仍是這樣精妙絕倫,而且勇力也還是這般經久不衰,簡直是鐵制銅鑄。
而對自己的這些部下如此無能又嗤之以鼻。
當然,他對黃忠的欽佩隻是暫時的,而對他的恨卻滔滔不絕的。
想道,倘然在混戰中将他殺死,那太造化他了,我一定要将他生擒活捉,開膛破腹用來活祭三個侄兒的亡魂。
因此,傳令道:&ldquo來,傳老夫将令:活擒黃忠,重賞黃金千兩!&rdquo侍衛飛馬趕到戰場,&ldquo乓&hellip&hellip&rdquo滿山遍野的人不知發生了什麼事,都側耳靜昕起來。
&ldquo千歲有令:生擒黃忠,賞金千兩!&rdquo侍衛一遍又一遍地傳下了曹操的将令,便收鑼自回五加山。
這條将令一下,米倉山前一陣喧嘩,他們都以為曹操又要重蹈覆轍,重演長坂時的故事。
這些大将大多經過長坂這一仗,領略過趙雲的手段,當時對曹操的那種自作多情的行為深為不滿,而且還吃了不少的虧。
如今又是這條令,衆将好不樂意,不少人因此暗下死力與黃忠厮殺。
此話傳到黃忠的耳裡,暗自好笑道:曹操真是癡心妄想,莫說我兩臂尚有千斤之力,足以支持到太陽當頂時分,即使打得滾下馬來,也休想活捉我,甯可拔劍自刎,也決不落入奸賊之手!所以,黃忠非但不怕魏軍傷他,反而伺隙還能還手幾招,威風大振,弄得魏軍既急切又不能下手。
且說,離米倉山三裡外的樹林中,杜微忽聽得喊殺連天,登高一眺,火把高照,人馬圍觀如堵,知道不妙,定是黃忠被賊将所圍。
一旁的弟兄忙請杜微回去報知趙将軍。
杜微是個有勇無謀的匹夫,他想,黃忠臨行前隻說在劫糧時受敵圍困要我去報趙雲,此時才去不久,哪能焚燒敵糧?必是一去就遭埋伏。
此去米倉隻三裡之地,倘然舍近就遠去報趙雲,一旦老将軍出了事情,豈非杜微殆誤軍機之過?杜微隻是一片好心,要将黃忠救出重圍,根本沒有想一想自己有多大能耐,能不能救出黃忠他絲毫也沒考慮過。
便向弟兄們喝令道:&ldquo軍士們,趙将軍遠在數十裡之外,遠水難救近火,随本将軍相救老将軍要緊!&rdquo 黃忠不在,理當由他作主。
一千漢軍明知此去是飛蛾撲火,但不能不從,跟着杜微向米倉山沖去。
外圍盡是魏兵,杜微舉着巨斧一路砍殺,開出一條血路,竟然毫無阻擋殺入重圍。
數萬魏軍頓然一片騷亂,紛紛向兩旁閃開。
突如其來的厮殺,魏将也措手不及,正不知來了何等樣勇猛大将,一時無人敢去抵敵。
黃忠見魏将慌亂,隻當是趙雲來了,一陣高興,但又覺得時間不對,此時還在下半夜,杜微是來不及趕去的,那麼來人是誰呢?正在納悶,隻聽得一條大嗓子喊了過來:&ldquo老将軍,杜微相救來遲。
&rdquo 黃忠一聽是杜微,本來一無牽挂,死心塌地等候趙雲來救,現在差點被他氣昏。
暗暗叫道:杜微啊杜微,你這小黑臉真是太不知天高地厚,也太不懂事了,憑你這點力氣頂什麼用,我尚且脫不開身,真是幫我倒忙了。
要是全被困住,斷了音訊,誰來措救你我!黃忠見杜微拚命地往人群中鑽,急不可耐,一面招架,一面大罵道:&ldquo匹夫,快與我滾,誰要爾來送死!&rdquo 杜微被黃忠罵了這一聲,頓時醒過神來,立即圈馬而走,要想從原路出去。
進去時大家都不知他的底細,但是要出來那就沒有這麼容易了。
魏将中有一個人早已在注意他了
正想到此,又有米倉山的軍士趕來報事:&ldquo禀千歲,夏侯将軍不幸陣亡,黃忠攻營甚急!&rdquo&ldquo啊&mdash&mdash&rdquo此番接二連三的噩耗傳來,都是夏侯族中人氏。
弟兄三個都喪在黃忠之手,曹操哀恸不已。
一旁早已驚動了夏侯惇,三個弟兄象染了瘟疫一樣地死去,使夏侯惇傷心得濁淚滾滾而下,痛不欲生,撲倒在曹操膝前大放悲音,&ldquo叔父千歲,黃忠此賊與吾何仇何怨,竟将三個兄弟如此殘殺?請叔父千歲為惇作主,定要為吾兄弟報仇雪恨,将這老賊碎屍萬段!&rdquo 曹操很理解夏侯悼的心情,不要說死去的全是他的族侄,即使是手下無名之将,曹操也會感到心痛,豈能容忍黃忠這樣橫行殺戮呢?哀傷有頃,便想,黃忠啊,你真是殺紅了眼,沖昏了頭,不把我放在眼中。
别以為自己天下無敵,老實說,死傷這幾員大将算得了什麼,我手下的名将比比皆是。
既然你送上門來,我就叫你有來無回,教體在米倉山上了此殘生! 曹操對他深惡痛極,決定親往督戰,便命東川降将王平與衆文官鎮守大營,夏侯麒、夏侯豹弟兄二人着全副銮駕護衛自己去五加山觀陣督戰,其餘各将不論大小引領三萬精兵悉往米倉山前圍困黃忠。
吩咐已畢,便與夏侯弟兄先到五加山,命他們兩個守住半山路口,其餘護衛簇擁着曹操登臨山頂,那裡已經紮下了一座篷帳,裡面标燈明亮,中間放着一把太師椅。
曹操中間坐定,侍衛就在他背後打着黃羅傘蓋。
五加山并不太高,但與米倉山遙遙相對,可将對山的情景盡收眼底,自然比将台觀戰要清楚得多。
&ldquo捉拿黃忠!擒拿老頭兒啊&hellip&hellip&rdquo喊聲驚天動地,魏軍排山倒海似地朝米倉山擁去。
其時,黃忠剛剛刀劈夏侯尚,正在抵擋營頭上的亂箭,忽聞背後殺聲大舉,震耳欲聾,已知來不及攻營,隻得向後退去,見許多弟兄橫七豎八地躺在地上,都是帶箭而亡,慘不忍睹,喝令道:&ldquo軍士們,奪路而走,老夫來迎戰魏軍!&rdquo 黃忠想,一旦被魏将圍住,自顧不暇,是顧不上這班弟兄的,不要讓他作無謂的犧牲,能夠走一個是一個,盡量保存實力。
可是往哪走呢?魏軍從背後展開了扇形席地而來,就象一張巨大的天網,将黃忠和這些漢軍全都攔在山前。
黃忠一退,營上也就停止了射箭。
老将軍望着身後人流如堵,耳聞動地的吼聲,知道無法可走了,便想,如今已無出路,要打隻有選擇相當的地形。
黃忠迎着源源而來的人群,向前走了裡許,地勢略高,便扣住小白龍駒,立馬等候這班如狼似虎的魏将。
黃忠雖然置身于千軍萬馬的包圍之中,但有一點他還是感到萬分寬慰的,那就是事先命杜微在三裡外等候消息,隻要堅持到最晚明天中午,杜微就會領着趙雲殺到;趙雲一到,此圍立解。
也就是說,現在已近半夜,隻要再堅持半夜和半天的時間,非但可以解圍,還可以轉守為攻。
所以告誡自己:全力以赴,救星在望。
戰場之上不容黃忠多想,洶湧而來的人潮已近眼前,五十餘員魏将把黃忠團團圍定,火把照耀得戰場與白天相仿。
當然了,夏侯惇最恨黃忠,他率先沖了上去,随即又有四員魏将上前助戰,刀槍劍戟此起彼落,在黃忠的四周亂打亂刺。
黃忠能避則避,能閃則閃,并不大力招架,靠着數十年來的經驗和練就的這身武藝,他盡量保存自己的力量,隻見他在刀光劍影中左一拐,右一轉,進退有序,絲毫不亂。
二三十個回合後,魏将又換了一批。
但是,名将總歸是少數,尤其象黃忠這樣的名将更是天下罕有,因此大都是本領平平者,隻是仗着人多勢衆來吓唬人。
魏将都知道,要捉拿黃忠,隻有把他打得精疲力竭,一上手是無法可想的。
所以就象操練一樣,打完數十個回合便等待别人來接替。
而黃忠卻是招架得面面俱到,上護其身,下護其馬,急而不亂,疏而不漏,奮勇拆擋。
盡管三萬魏軍圍得裡三層,外三層,水洩不漏,但老将軍毫無懼色,精神百倍。
一個更次過後,依然威風不減。
坐在五加山上的曹操,打着瞟遠鏡,望着這場混戰,興緻特好,他把黃忠的一舉一動看得清清楚楚,卻不明白為什麼這樣一把年紀的老将非但武藝仍是這樣精妙絕倫,而且勇力也還是這般經久不衰,簡直是鐵制銅鑄。
而對自己的這些部下如此無能又嗤之以鼻。
當然,他對黃忠的欽佩隻是暫時的,而對他的恨卻滔滔不絕的。
想道,倘然在混戰中将他殺死,那太造化他了,我一定要将他生擒活捉,開膛破腹用來活祭三個侄兒的亡魂。
因此,傳令道:&ldquo來,傳老夫将令:活擒黃忠,重賞黃金千兩!&rdquo侍衛飛馬趕到戰場,&ldquo乓&hellip&hellip&rdquo滿山遍野的人不知發生了什麼事,都側耳靜昕起來。
&ldquo千歲有令:生擒黃忠,賞金千兩!&rdquo侍衛一遍又一遍地傳下了曹操的将令,便收鑼自回五加山。
這條将令一下,米倉山前一陣喧嘩,他們都以為曹操又要重蹈覆轍,重演長坂時的故事。
這些大将大多經過長坂這一仗,領略過趙雲的手段,當時對曹操的那種自作多情的行為深為不滿,而且還吃了不少的虧。
如今又是這條令,衆将好不樂意,不少人因此暗下死力與黃忠厮殺。
此話傳到黃忠的耳裡,暗自好笑道:曹操真是癡心妄想,莫說我兩臂尚有千斤之力,足以支持到太陽當頂時分,即使打得滾下馬來,也休想活捉我,甯可拔劍自刎,也決不落入奸賊之手!所以,黃忠非但不怕魏軍傷他,反而伺隙還能還手幾招,威風大振,弄得魏軍既急切又不能下手。
且說,離米倉山三裡外的樹林中,杜微忽聽得喊殺連天,登高一眺,火把高照,人馬圍觀如堵,知道不妙,定是黃忠被賊将所圍。
一旁的弟兄忙請杜微回去報知趙将軍。
杜微是個有勇無謀的匹夫,他想,黃忠臨行前隻說在劫糧時受敵圍困要我去報趙雲,此時才去不久,哪能焚燒敵糧?必是一去就遭埋伏。
此去米倉隻三裡之地,倘然舍近就遠去報趙雲,一旦老将軍出了事情,豈非杜微殆誤軍機之過?杜微隻是一片好心,要将黃忠救出重圍,根本沒有想一想自己有多大能耐,能不能救出黃忠他絲毫也沒考慮過。
便向弟兄們喝令道:&ldquo軍士們,趙将軍遠在數十裡之外,遠水難救近火,随本将軍相救老将軍要緊!&rdquo 黃忠不在,理當由他作主。
一千漢軍明知此去是飛蛾撲火,但不能不從,跟着杜微向米倉山沖去。
外圍盡是魏兵,杜微舉着巨斧一路砍殺,開出一條血路,竟然毫無阻擋殺入重圍。
數萬魏軍頓然一片騷亂,紛紛向兩旁閃開。
突如其來的厮殺,魏将也措手不及,正不知來了何等樣勇猛大将,一時無人敢去抵敵。
黃忠見魏将慌亂,隻當是趙雲來了,一陣高興,但又覺得時間不對,此時還在下半夜,杜微是來不及趕去的,那麼來人是誰呢?正在納悶,隻聽得一條大嗓子喊了過來:&ldquo老将軍,杜微相救來遲。
&rdquo 黃忠一聽是杜微,本來一無牽挂,死心塌地等候趙雲來救,現在差點被他氣昏。
暗暗叫道:杜微啊杜微,你這小黑臉真是太不知天高地厚,也太不懂事了,憑你這點力氣頂什麼用,我尚且脫不開身,真是幫我倒忙了。
要是全被困住,斷了音訊,誰來措救你我!黃忠見杜微拚命地往人群中鑽,急不可耐,一面招架,一面大罵道:&ldquo匹夫,快與我滾,誰要爾來送死!&rdquo 杜微被黃忠罵了這一聲,頓時醒過神來,立即圈馬而走,要想從原路出去。
進去時大家都不知他的底細,但是要出來那就沒有這麼容易了。
魏将中有一個人早已在注意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