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曹操修書定軍山 黃忠試鋒夏侯淵
關燈
小
中
大
第六回曹操修書定軍山黃忠試鋒夏侯淵
曹操聽蔡琰這麼一說,迫不及待地要告辭了。
蔡琰不明白他為什麼要這樣着急地就走,不及多問,便将他送出了蔡莊,文武百官又簇擁着走了出去。
人群一動,圍聚在莊場上覓食的雞鴉等禽畜頓時被驚起,一時間飛的飛,跳的跳,啼的啼,叫的叫。
侍衛、校衛忙不疊上前舞棍揮鞭驅趕,想出清道路。
誰知雞狗之類皆是膽小的動物,被人一趕,更是雞飛狗跳,撲騰個不停,揚起陣陣塵土,直撲人面。
侍衛等愈加性急,想攔又欄不住,便用皮鞭沒輕沒重地追打起來。
片刻間便見一隻母雞被打中。
小動物如何禁得住這般抽打?隻見雞頭亂顫,雙翅亂拍,急跑幾步,恰巧在揚修的腳前頭一歪,腿一伸,一命嗚呼,倒在地上。
曹操見此情景,起初一楞,正要訓斥手下不得胡來,可三角眼一轉,忽而借題發揮道:&ldquo德祖,可曾見雞(機)麼?&rdquo一語雙關,隐而不露。
楊修是何等人物,豈會不明白曹操影射之意?可他根本沒把曹操的話當回事,既恭敬,又冷漠地答道:&ldquo幸得下官有所逆料,不緻受驚。
&rdquo同樣回敬他一句雙關語,意思很顯然:不要處處威脅我,憑我這滿腹的才學,量你曹操也奈何不得我!曹操聽了這句話,對楊修越加忌恨,&ldquo嗯嗯!&rdquo冷笑在心裡,一定要想方設法整治他。
曆史上就是有這種巧事,今日因雞而懷恨于心,将來也在雞身上喪身,一個極妙的巧合。
這且不提。
曹操一生一世到蔡莊隻來過一次,從此與蔡琰再不相見,因為他進了東川以後,與孔明交戰,大敗而歸,從斜谷道往長安逃回許昌。
再過兩年,也就是延康元年年,曹操與世長辭,所以到蔡莊來他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
曹操心急火燎地告别了蔡琰,率領太軍趕赴東川而去。
建安二十三年底,抵達南鄭。
曹洪将大隊接進城關,言及張颌失守瓦口,又慘敗葭萌之事。
曹操說道:&ldquo非部之罪,勝負乃兵家常事耳。
&rdquo一句話,将張颌的罪責全部卸盡。
曹洪說道:&ldquo自今劉備使黃忠攻打定軍山,夏侯淵知大王兵至,固守未曾出戰。
&rdquo 曹操激奮道:&ldquo若不出戰,是示懦也。
&rdquo便欲差人到定軍山教夏侯淵進兵。
一旁謀士谏道:&ldquo淵性太剛烈,恐中奸計。
&rdquo曹操覺得有理,隻得罷論。
建安二十四年春,曹操一封手書,使命到定軍山。
夏侯淵接書視之。
略雲:凡為将者,當以剛柔相濟,不可徒恃其勇。
若但任勇,則是一夫之敵耳。
吾今屯大軍于南鄭,欲觀卿之&ldquo妙才&rdquo,勿辱二字可也。
話無數句,意極深刻。
自古以來文能制武,柔能克剛,向有軟柴縛硬柴之說。
文武二字,文前武後,打天下需要英勇善戰的武将,但少不了運籌帷幄的謀士,而治天下是非要足智多謀的文人不可,否則天下是難以長久的。
曹操寫這封信的目的就是告誡夏侯淵不要自恃勇力而妄自尊大,遇事要謹思慎行,多動動腦筋,單憑自己的武力去打仗,這就辜負了我的一片苦心,有辱&ldquo妙才&rdquo這二字。
可夏侯淵生來就是一副勇而無謀的心腸,他見了這封信,非但沒能正确理解曹操的用意,反而以為曹操親引數十萬精兵屯紮在南鄭就是要看他夏侯淵怎樣與孔明交戰,故而要想在叔父面前一顯身手,讨取魏王的一片歡心。
就在曹操進駐漢中的時候,漢軍也打探得明白,飛馬報到天蕩山。
劉備和孔明到此山寨不久,正在等候許昌的消息,隻見探子上帳報道:&ldquo軍師,曹操領兵四十萬已抵南鄭,如今使命已往定軍山而去,請軍師定奪!&rdquo&ldquo退下。
&rdquo&ldquo是。
&rdquo孔明聽得曹操也進了東川,十分高興,胸有成竹地想道:我知道曹操得知漢軍發兵,他必定要入東川,而且是無可奈何而來,所以我特意早來十多天,休整一下,養精蓄銳,以逸待勞。
既然他已來了,我就可以動手了,先把前面的定軍山拿下,迫使曹操與我面對面交戰,然後再把他殺退,直把他趕出東川,以後他就不敢再來争天奪地了。
孔明拔令在手呼道:&ldquo衆位将軍聽令!&rdquo漢将個個摩拳擦掌,&ldquo遵命!&rdquo&ldquo如今曹操領兵已抵漢中,哪位将軍前去定軍山?&rdquo一旁雄赳赳閃出一将,&ldquo軍師在上,黃忠願往!&rdquo與此同時,還有一将應聲而出,&ldquo軍師在上,趙雲願往!&rdquo 孔明見帳上踏出這兩員上将來,暗自得意:正要你們兩個出來争功,我今日之計方可成功。
便笑着一言不發,看他們兩人怎麼樣。
&ldquo子龍将軍,莫非與黃忠奪令麼?&rdquo黃忠毫不相讓。
趙雲對他笑笑,坦然想道:老将軍啊,我與你都是為皇叔打天下,共聽軍師的将令,說不上和誰奪令。
何況你入東川以來,已立下三大功,名聲大噪,功勞也應該大家來立,怎麼可以讓你一個人獨包了呢?因此好言說道:&ldquo老将軍驕兵計二敗張颌,天蕩山刀劈夏侯德,功績累累,威名大振,此番定軍山請讓與趙雲了吧。
&rdquo 黃忠想,話雖然是這麼說,但大家都是為了漢室複興,說什麼讓與不讓。
如今魏軍見了我都懼怕,還是由我出兵最為适宜。
便說道:&ldquo請問子龍将軍,今年幾歲了?&rdquo 趙雲不知其意,答道:&ldquo趙雲年已花甲。
&rdquo 前書已述,趙雲和劉備同年,血戰當陽時乃建安十三年,年屆四十九歲,人稱白袍小将。
實際上并不是因為他年輕,而是身材矮小又精明靈活之故。
如今是建安二十四年,一晃已是十一年過去了,剛剛進入花甲之年。
黃忠意味深長地笑道:&ldquo啊哈&hellip&hellip子龍賢弟啊,老夫今年七十有二了。
&rdquo 趙雲越加不明白他的意思:誰和你來比年齡高低呢?再說沖鋒陷陣總歸是年輕的比年老的要好,誰象你這樣自鳴得意的呢?趙雲被他這樣一笑倒不敢去接他的口,茫然地盯着黃忠這張得意而白須亂抖的皺臉。
黃忠見他還不明白自己的話意,便解釋道:&ldquo子龍啊,老夫年事雖高,武藝尚未衰退,正要趁此機會一效死力,以報漢業。
爾尚年輕,來日方長,何必與黃忠一争上下?&rdquo我黃忠并不是倚老賣老,正因為自己年紀一年大似一年,精力也是今日不知明日,正是人老珠黃不值錢了,沙場上再也沒有多少機會立功了,加上報國心切,盡早為漢室大業出一把力,所以請求你将今日這種良機讓給我,談不上争什麼令,反正你我是多年的知交,這點心緒你是可以體諒的。
而你仍是年輕力壯,是不會在乎這一點的。
趙雲見他講得這樣懇切,不忍強争,暗想,反正打東川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就讓他這一回吧。
便慨然退了下去。
黃忠說服了趙雲,情緒高漲,回身對孔明一拱,&ldquo軍師。
&rdquo意思是可以發令了。
&ldquo老将軍,亮聞定軍山上夏侯淵骁勇異常,非比天蕩之夏侯德,若以老将之力擋骁将之勇,恐難取勝。
&rdquo 黃忠聽了孔明的這番話就象當頭潑下一盆冰水,從頭涼到腳,頓時臉也被氣得發了白,暗自思量道:孔明老是和我過不去,口口聲聲嫌我老,就是不想想我是怎樣擊敗張颌、刀劈夏侯德的。
明知我最忌恨人家說我老,他偏來揭我的心病。
氣不打一處來,憤然道:&ldquo
蔡琰不明白他為什麼要這樣着急地就走,不及多問,便将他送出了蔡莊,文武百官又簇擁着走了出去。
人群一動,圍聚在莊場上覓食的雞鴉等禽畜頓時被驚起,一時間飛的飛,跳的跳,啼的啼,叫的叫。
侍衛、校衛忙不疊上前舞棍揮鞭驅趕,想出清道路。
誰知雞狗之類皆是膽小的動物,被人一趕,更是雞飛狗跳,撲騰個不停,揚起陣陣塵土,直撲人面。
侍衛等愈加性急,想攔又欄不住,便用皮鞭沒輕沒重地追打起來。
片刻間便見一隻母雞被打中。
小動物如何禁得住這般抽打?隻見雞頭亂顫,雙翅亂拍,急跑幾步,恰巧在揚修的腳前頭一歪,腿一伸,一命嗚呼,倒在地上。
曹操見此情景,起初一楞,正要訓斥手下不得胡來,可三角眼一轉,忽而借題發揮道:&ldquo德祖,可曾見雞(機)麼?&rdquo一語雙關,隐而不露。
楊修是何等人物,豈會不明白曹操影射之意?可他根本沒把曹操的話當回事,既恭敬,又冷漠地答道:&ldquo幸得下官有所逆料,不緻受驚。
&rdquo同樣回敬他一句雙關語,意思很顯然:不要處處威脅我,憑我這滿腹的才學,量你曹操也奈何不得我!曹操聽了這句話,對楊修越加忌恨,&ldquo嗯嗯!&rdquo冷笑在心裡,一定要想方設法整治他。
曆史上就是有這種巧事,今日因雞而懷恨于心,将來也在雞身上喪身,一個極妙的巧合。
這且不提。
曹操一生一世到蔡莊隻來過一次,從此與蔡琰再不相見,因為他進了東川以後,與孔明交戰,大敗而歸,從斜谷道往長安逃回許昌。
再過兩年,也就是延康元年年,曹操與世長辭,所以到蔡莊來他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
曹操心急火燎地告别了蔡琰,率領太軍趕赴東川而去。
建安二十三年底,抵達南鄭。
曹洪将大隊接進城關,言及張颌失守瓦口,又慘敗葭萌之事。
曹操說道:&ldquo非部之罪,勝負乃兵家常事耳。
&rdquo一句話,将張颌的罪責全部卸盡。
曹洪說道:&ldquo自今劉備使黃忠攻打定軍山,夏侯淵知大王兵至,固守未曾出戰。
&rdquo 曹操激奮道:&ldquo若不出戰,是示懦也。
&rdquo便欲差人到定軍山教夏侯淵進兵。
一旁謀士谏道:&ldquo淵性太剛烈,恐中奸計。
&rdquo曹操覺得有理,隻得罷論。
建安二十四年春,曹操一封手書,使命到定軍山。
夏侯淵接書視之。
略雲:凡為将者,當以剛柔相濟,不可徒恃其勇。
若但任勇,則是一夫之敵耳。
吾今屯大軍于南鄭,欲觀卿之&ldquo妙才&rdquo,勿辱二字可也。
話無數句,意極深刻。
自古以來文能制武,柔能克剛,向有軟柴縛硬柴之說。
文武二字,文前武後,打天下需要英勇善戰的武将,但少不了運籌帷幄的謀士,而治天下是非要足智多謀的文人不可,否則天下是難以長久的。
曹操寫這封信的目的就是告誡夏侯淵不要自恃勇力而妄自尊大,遇事要謹思慎行,多動動腦筋,單憑自己的武力去打仗,這就辜負了我的一片苦心,有辱&ldquo妙才&rdquo這二字。
可夏侯淵生來就是一副勇而無謀的心腸,他見了這封信,非但沒能正确理解曹操的用意,反而以為曹操親引數十萬精兵屯紮在南鄭就是要看他夏侯淵怎樣與孔明交戰,故而要想在叔父面前一顯身手,讨取魏王的一片歡心。
就在曹操進駐漢中的時候,漢軍也打探得明白,飛馬報到天蕩山。
劉備和孔明到此山寨不久,正在等候許昌的消息,隻見探子上帳報道:&ldquo軍師,曹操領兵四十萬已抵南鄭,如今使命已往定軍山而去,請軍師定奪!&rdquo&ldquo退下。
&rdquo&ldquo是。
&rdquo孔明聽得曹操也進了東川,十分高興,胸有成竹地想道:我知道曹操得知漢軍發兵,他必定要入東川,而且是無可奈何而來,所以我特意早來十多天,休整一下,養精蓄銳,以逸待勞。
既然他已來了,我就可以動手了,先把前面的定軍山拿下,迫使曹操與我面對面交戰,然後再把他殺退,直把他趕出東川,以後他就不敢再來争天奪地了。
孔明拔令在手呼道:&ldquo衆位将軍聽令!&rdquo漢将個個摩拳擦掌,&ldquo遵命!&rdquo&ldquo如今曹操領兵已抵漢中,哪位将軍前去定軍山?&rdquo一旁雄赳赳閃出一将,&ldquo軍師在上,黃忠願往!&rdquo與此同時,還有一将應聲而出,&ldquo軍師在上,趙雲願往!&rdquo 孔明見帳上踏出這兩員上将來,暗自得意:正要你們兩個出來争功,我今日之計方可成功。
便笑着一言不發,看他們兩人怎麼樣。
&ldquo子龍将軍,莫非與黃忠奪令麼?&rdquo黃忠毫不相讓。
趙雲對他笑笑,坦然想道:老将軍啊,我與你都是為皇叔打天下,共聽軍師的将令,說不上和誰奪令。
何況你入東川以來,已立下三大功,名聲大噪,功勞也應該大家來立,怎麼可以讓你一個人獨包了呢?因此好言說道:&ldquo老将軍驕兵計二敗張颌,天蕩山刀劈夏侯德,功績累累,威名大振,此番定軍山請讓與趙雲了吧。
&rdquo 黃忠想,話雖然是這麼說,但大家都是為了漢室複興,說什麼讓與不讓。
如今魏軍見了我都懼怕,還是由我出兵最為适宜。
便說道:&ldquo請問子龍将軍,今年幾歲了?&rdquo 趙雲不知其意,答道:&ldquo趙雲年已花甲。
&rdquo 前書已述,趙雲和劉備同年,血戰當陽時乃建安十三年,年屆四十九歲,人稱白袍小将。
實際上并不是因為他年輕,而是身材矮小又精明靈活之故。
如今是建安二十四年,一晃已是十一年過去了,剛剛進入花甲之年。
黃忠意味深長地笑道:&ldquo啊哈&hellip&hellip子龍賢弟啊,老夫今年七十有二了。
&rdquo 趙雲越加不明白他的意思:誰和你來比年齡高低呢?再說沖鋒陷陣總歸是年輕的比年老的要好,誰象你這樣自鳴得意的呢?趙雲被他這樣一笑倒不敢去接他的口,茫然地盯着黃忠這張得意而白須亂抖的皺臉。
黃忠見他還不明白自己的話意,便解釋道:&ldquo子龍啊,老夫年事雖高,武藝尚未衰退,正要趁此機會一效死力,以報漢業。
爾尚年輕,來日方長,何必與黃忠一争上下?&rdquo我黃忠并不是倚老賣老,正因為自己年紀一年大似一年,精力也是今日不知明日,正是人老珠黃不值錢了,沙場上再也沒有多少機會立功了,加上報國心切,盡早為漢室大業出一把力,所以請求你将今日這種良機讓給我,談不上争什麼令,反正你我是多年的知交,這點心緒你是可以體諒的。
而你仍是年輕力壯,是不會在乎這一點的。
趙雲見他講得這樣懇切,不忍強争,暗想,反正打東川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就讓他這一回吧。
便慨然退了下去。
黃忠說服了趙雲,情緒高漲,回身對孔明一拱,&ldquo軍師。
&rdquo意思是可以發令了。
&ldquo老将軍,亮聞定軍山上夏侯淵骁勇異常,非比天蕩之夏侯德,若以老将之力擋骁将之勇,恐難取勝。
&rdquo 黃忠聽了孔明的這番話就象當頭潑下一盆冰水,從頭涼到腳,頓時臉也被氣得發了白,暗自思量道:孔明老是和我過不去,口口聲聲嫌我老,就是不想想我是怎樣擊敗張颌、刀劈夏侯德的。
明知我最忌恨人家說我老,他偏來揭我的心病。
氣不打一處來,憤然道:&l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