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天蕩山夏侯授命 蔡家莊曹操探女

關燈
蔡琰想,父親寫的東西我還會不解嗎?隻不過你曹操一向自恃才高學廣、無所不知的,今日怎麼也有這種事情?倒要試試你的才學。

    &ldquo先父所書八字,孩兒不知其意。

    &rdquo 曹操想,文人就是喜歡舞文弄墨,造出些沒頭文字墨案來讓後人絞盡腦汁去猜去解,親生的女兒也答不出這個中的意思來。

    不過我手下有的是文豪,要他們詳出這八個字恐怕是大有人在。

    便轉身回到竹椅前坐下,并向兩旁呼喚道:&ldquo列公。

    &rdquo&ldquo千歲啊&hellip&hellip&rdquo 曹操指着中堂上面的八個字問道:&ldquo中堂八字,誰人能解?&rdquo就在曹操觀賞這些字的時候,許多大夫也在猜詳,可一時間怎麼解得出呢。

    被曹操這麼一問,大家都感到十分茫然,目光都失了神,緘口無言。

    唯有一人閃出向前一拱道:&ldquo千歲,下官明白了。

    &rdquo曹操聞聲一看,不是别人,原是人稱智囊的楊修。

    暗想:德祖果然是才思敏捷,往往人家都不知道的東西,他偏有驚人之言。

    說道:&ldquo德祖且試說來。

    &rdquo 楊修略一沉思,開口說道:&ldquo依下官看來&hellip&hellip&rdquo 曹操忽然起手一搖道:&ldquo德祖且慢,容老夫一想。

    &rdquo便凝神注目大動起腦筋來。

    不一會好象想出了些眉目,展顔對楊修說:&ldquo德祖說來,未知與老夫所思可同否?&rdquo 楊修想,這老賊又來這一套了,你不懂裝懂,人家說完了,你輕輕松松地說一聲&ldquo正與老夫相同&rdquo,将人家的話全當成了你的想法,實際上你半點都不知。

    我自從在你手下為官,這樣的事不知碰到了多少,别人能被你騙過,豈能瞞得了我?楊修此人的性格是直中帶驕,他明知曹操在耍花招,卻偏要戳穿他,為此曹操對他恨之入骨,以往也不知發生了多少次。

     楊修故意謙讓道:&ldquo既是千歲已知,下官何敢占先?&rdquo 曹操對他狠狠地瞪了一眼:你這個家夥總喜歡同我作對,明知我還沒思量出來,偏要出我的醜,事事都不能稱我的心,還要放刁,看我怎樣來整治你!便将臉色一沉,輕聲喝道:&ldquo德祖與我先講!&rdquo暗中給他施加壓力。

     楊修笑在心裡:這老賊招架不住了,便将話來或脅我。

    既然已露醜相,就情讓三分。

    便說:&ldquo千歲,此八字雖則費解,倘拼成四字便有解釋。

    &rdquo這句話起到點睛作用,頓使曹操豁然明朗。

     曹操也是滿腹文才,腦筋絕不比楊修差多步,一經點拔,豈有不明白的。

    可也心裡想道:既然他已這樣說了,就讓他說下去,免得他又要說我事後方覺。

    不過在這點上我的确稍遜這麼一瞬間,是不可否定的。

    便心領神會地點頭說道:&ldquo德祖且說下去。

    &rdquo&ldquo千歲,黃者,色也:絹者,絲織也。

    絲者有色乃是&lsquo絕&rsquo字也。

    幼婦,便是少女也,少字加女便是&lsquo妙&rsquo字。

    外孫者女兒之子也,女旁有子即是&lsquo好&rsquo字。

    齑者辛辣之物,臼者盛物之器,可受豆麥舂之。

    受旁有辛乃是&lsquo辭(繁體)&rsquo也。

    如此解之,豈不是&lsquo絕妙好辭&rsquo四字?蔡大夫以此來贊頌邯鄲淳的孝女碑文,果然是妙言。

    千歲以為然否?&rdquo曹操還有什麼話說呢?隻得附和道:&ldquo言之有理,正合老夫之意。

    &rdquo便吩咐楊修退下。

     曹操覺得蔡邕這個謎很有趣,料想蔡琰也決不會遜色,便也想要她在文武百官面前一顯才華,便說道:&ldquo老夫素聞吾兒熟讀相法,何不當堂與衆文武一相,以示吉兇。

    &rdquo 蔡琰想,我哪有什麼空閑心思來同你們相面,不如幹脆回絕他,讓他死了這條心!便說道:&ldquo父王,常言道,出征不問吉兇,孩兒豈敢妄言?&rdquo一句話說得既婉轉,又有充足的理由,将曹操的請求回絕得一幹二淨。

    曹操頗覺自己的話不适時宜,忙附和道:&ldquo是啊,吾兒言之有理。

    &rdquo自讨了一個沒趣。

    不料,蔡琰看着文班中站在最前面的楊修,對曹操說:&ldquo父王,孩兒對此位大夫倒有一言相告,未知當說否?&rdquo 曹操對楊修看看:我請她相,她回絕得幹幹淨淨,卻又願意為你相面,說明你的面子比我還大,大概你要交好運了。

    側首對蔡琰說:&ldquo吾兒隻管說來,莫非德祖此去漢中鴻運高照,前景無限?&rdquo&ldquo兒觀其氣色,隻恐有口舌之災。

    &rdquo&ldquo是啊&hellip&hellip&rdquo曹操想,你這一句話真是入木三分,說出了我的心裡話。

    不瞞你說,我對他早就反感,隻是沒有适當的機會,既然你能看到這一點,說明相術高超,能夠預蔔吉兇。

    便對楊修幸災樂禍道:&ldquo德祖可曾聽得吾兒相家之言,萬事要小心為妙。

    &rdquo乘機對他施加壓力,要他以後對自己俯首帖耳,言聽計從。

    但楊修并不相信這一套,對蔡琰的話滿不在乎,他不甘心被相家之言束縛住自己的思想和觀點,更不情願讓曹操任意宰割。

    所以面不改色,處之泰然。

     看官要問,蔡琰怎知楊修會有口舌之禍呢?并不是靠相術得來,而是通過剛才曹操和他的一段對話中悟出了他們之間的不睦,又從曹操對部下的亂猜疑這點上,感覺出楊修将會闖出禍來,因此借機暗中點撥他。

    而楊修自恃才學高深,根本沒去理會蔡琰的這個涵意。

     說到楊修有口舌之禍,曹操倒也聯想起出兵前的一樁事,那就是請了神蔔管辂,問他兵進東川勝敗吉兇之事,他說了這麼四句話&ldquo三八縱橫,黃豬遇虎;定軍之南,傷折一股。

    &rdquo雖隻十六個字,可涵義深遠,無法解釋,問他何意,管辂隻是笑而不答。

    曹操覺得不如把這個謎讓蔡琰來解開,便可知道此去順不順當了。

    &ldquo吾兒,老夫發兵前曾請神蔔管辂起了一卦。

    &rdquo&ldquo未知所起何卦?&rdquo&ldquo他言道:&lsquo三八縱橫,黃豬遇虎;定軍之南,傷折一般。

    &rdquo老夫百思不得其解。

    望吾兒當堂詳來。

    &rdquo 聰穎絕頂的蔡琰,俏眼隻是這麼一轉,便笑道:&ldquo孩兒按句而論,不作為準。

    &rdquo招呼要打在前頭,免得曹操翻悔而怪罪到自己的身上。

    因為出兵打仗是件最要緊的事,總要做些象征着吉利的事,說些吉利的話,表示馬到成功。

    此時曹操為了不當面錯過這種機會,哪裡還有工夫去考慮這些事,忙應諾道:&ldquo吾兒但說無妨,隻管從實講來。

    &rdquo &ldquo父王,&lsquo三八縱橫&rsquo,乃建安二十四年也;&lsquo黃豬遇虎&rsquo,乃歲在己亥正月也&lsquo定軍之南&rsquo,乃是定軍山之南也;&lsquo傷折一股&rsquo,乃将傷一股肱之交也。

    &rdquo被她這樣一解釋,曹操雖則并不完全明白,但的确也有所悟。

    今年是建安二十三年,明年就是二十四年,而且是虎年,定軍山之南要傷折一心腹股肱。

    提到定軍山,曹操驟然一驚,失态地起雙手在蔡琰的手臂上一握,驚惶道:&ldquo吾兒,此話當真?&rdquo 蔡琰沒料到曹操會出現這般突如其來的慌亂,當然也想不出他這種舉止失措是因何而起,隻以為自己的話太直,有傷他的自尊心,反倒弄得自己不知所措起來。

    暗想,我早已說過,我的話不一定作準的,說錯了也不負責任的。

     蔡琰雙目茫然地望着他,啞然無言。

    定軍山上的守将名叫夏侯淵,是曹操的族宗。

    衆所周知,曹操本姓并不是曹,而是夏侯,夏侯氏才是他的嫡系親屬,侄輩中夏侯淵又是他最喜歡的,從小就在他身旁,又生得腰圓膀闊,膂力過人,更惹人喜愛。

    曹操就給他起了個字,乃是妙才,但願他除了要練就一身超群絕倫的武藝外,還耍多讀些書,善動腦筋,成為一個文武德才兼備的棟梁之材。

    盡管數十年來這個願望很難實現,畢竟夏侯淵有了一身過硬的本領,曹操仍然視他為最貼心的子侄。

    如今就守在定軍山上,此處乃東川的要塞所在。

    近來天蕩山失地傷人,孔明肯定要引領大軍進入漢中之地,這定軍山就成了首當其沖的隘口,以孔明之智對付夏侯淵之勇,那是不在話下的。

    尤其聽蔡琰說定軍山之南要傷折一個心腹,曹操豈不要為夏侯淵焦急?所以曹操以為蔡琰的話非常有道理,好象營救夏侯淵已迫在眉睫,是刻不容緩的事了。

    他想,萬一定軍山有差池,不但夏侯淵的性命危險,而且必定殃及米倉山&mdash&mdash漢中屯糧之地;倘若米倉山一失,魏軍就沒有立足之地,也就等于全部東川都送給了劉備。

    曹操想到這兒,再也不能象剛才那樣笃悠悠地欣賞蔡邕的書畫了,立即放開蔡琰的手臂,蓦地站起身來說道:&ldquo吾兒,老夫軍務在身,不便久留,告辭了。

    &rdquo 曹操想,讓我迅速備下書信送往定軍山,關照夏侯淵千萬要小心謹慎。

    其實他不送信去夏侯淵還不死,一送去,就象一封催命符,活生生地送掉了他的一條性命。

    京劇界曾有這麼一出戲,名為&ldquo黃忠威震定軍山&rdquo,這是一出京劇老前輩譚富英先生的拿手戲。

    其中有一句唱詞道:&ldquo書信到,天助黃忠登功勞。

    &rdquo這說明!曹操不叫蔡琰解這十六個字,還不會想到要寫信給夏侯淵,夏侯淵也不一定會死。

     正是:求卦問津探禍福,釋蔔索意報因果。

    欲知下情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