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進成都子瑜孤身索地 抵陸口雲長單刀赴會
關燈
小
中
大
等候。
看吾漢旗起處,便過江來。
&rdquo 一旁周倉聽得仔細,并不見主人提起自已,心中暗急:我自投主以來,除蘆花蕩捉周瑜以外,與主人朝夕相處,形影不離。
聽得說要單刀赴會,便問道:&ldquo主人,來日小人如何呼應?&rdquo &ldquo漢壽與關某同往。
&rdquo 周倉一聽此話,方才放心。
周倉是個義仆,對主人忠心到了極點,連自已的喜怒哀樂都取決于雲長。
有時見雲長鳳目微閉,面帶笑意,他也就在旁&ldquo嘿&hellip&hellip&rdquo亂笑個不住。
至于為何發笑,他自己也搞不清;若是雲長長髯一揮,目露兇光,他就&ldquo嗯&hellip&hellip&rdquo連連歎氣。
今後關雲長走麥城遭擒,周倉立即自刎刀下。
所以後世人為雲長建祠立廟,總忘不了這位忠心耿耿的周倉。
關雲長命廖化代守荊州,趙累、王甫二将為荊州外圍巡哨,一切分撥停當。
一宵無話。
來日便是建安十九年九月十三日,關雲長單刀赴會,廖化等人相送出荊州城,至城外碼頭上,見岸邊已泊下一條大号戰船,四條二号戰船,都是三道大篷扯足,因為是橫風,來回都可以扯篷。
五百校刀手分布在戰船上,二十名關西大漢站立船頭。
雲長領周倉登舟。
起錨解纜,戰船往陸口行去。
廖化自回,關平随後領兵駕舟緩緩而進。
卻說使者回報魯肅,說雲長慨然應允,來日準到。
魯肅就與呂蒙商議道:&ldquo雲長此來若何?&rdquo 呂蒙道:&ldquo彼帶軍馬來,某與潘璋各人領一軍伏于岸側,放炮為号,準備厮殺;如無軍來,隻命甘甯于庭後伏刀斧手,就席間殺之。
&rdquo遂下令道:甘甯領五百刀斧手,見魯肅擲杯為号,便可殺出,潘璋、董襲領五千軍士,于岸側二裡處與某各伏一軍,将漢軍攔在江邊。
然後吩咐江邊紮下彩牌樓、吹鼓亭,一切都在隔夜就緒。
次日清早,江邊人聲鼎沸,吳軍都是穿紅着綠,喜氣洋洋,熱鬧萬分。
魯肅隻當關雲長不會赴約,故而也是一早便到江邊,整冠理袍,擺出一副迎接的樣子。
豈料雲長說來就來,坐在艙中十分坦然。
手下來報說已近陸口大營。
雲長便命手下在船頭上擺一隻座位,然後出艙獨坐船頭,挺胸昂首,傲視江岸。
周倉手捧青龍偃月刀侍立在旁,愈顯得威風凜然。
牡丹雖好,全仗綠葉相扶,要是說關雲長有十分的威風,那周倉在旁一站,至少又要長兩分。
戰船離江邊越駛越近。
江邊吳軍向江中望去,大船上一面約有丈六見方的綠緞旗幟,上書&ldquo大漢漢壽定侯、荊襄牧、五常公:關&rdquo,江風獵獵,綠旗飄飄,尤其見到關雲長穩坐船頭的這副威儀,吳軍無不肅然起敬,頓時鳴炮緻禮,笙歌四起,一片迎接之聲:&ldquo迎接關君侯啊&hellip&hellip&rdquo 大船落下風帆,仗着風勢向江邊緩緩靠了過來。
吳軍中有不少人是見過關羽的,見今日的雲長又是一番模樣:頭戴青巾,身穿綠袍,玉帶圍腰,左手按青鋒,右手撩美髯,蠶眉鳳眼;神采飄逸,豐姿生輝。
站立一旁的周倉手捧一柄八十三斤重的青龍偃月刀,相貌古怪,神态離奇,面含怒氣,目射兇光。
一主一仆,不威而自威,不嚴而自嚴。
大船就在碼頭旁停住,關雲長掃視了一番沸騰的人群,不無戒備地想,當年周瑜也曾宴請我家大哥,也有這麼一番熱鬧的氣象,結果是心懷歹意,暗藏毒藥,險些中其奸計。
看來這日這個場面也很雷同,謹防他們笑裡藏刀。
雲長昂然起身,一步步踱下船來,周倉捧刀緊随身後。
江邊的吳軍頓然閃出一條道來,魯肅急忙上前:&ldquo啊,下官魯肅迎接。
君侯肯枉駕下臨陸口,實是下官萬幸。
&rdquo心裡卻在說,紅臉啊,我魯肅隻當你是口頭敷衍,誰料你卻真的來了。
自古宴無好宴,前番皇叔臨江險遭周瑜之算,想必記憶猶新,你今日居然隻帶一員副将,來闖龍潭虎穴,太輕敵了。
我魯肅事與願違,出于萬般無奈。
雲長見他頭戴紗帽,身穿紅袍,仍是數年前的裝束,也是數年前的模樣,雖為敵國,二人并無敵意,一見如故,&ldquo蒙大夫一片誠意相邀,關某豈敢不來。
又勞大夫盛情,某深感不安。
&rdquo &ldquo下官滋擾君侯,甚是不當。
君侯請!&rdquo &ldquo不妨挽手同行。
&rdquo &ldquo下官豈敢?&rdquo &ldquo不必客套。
&rdquo雲長伸手便将魯肅的手臂挽住,從從容容地向前行去。
周倉緊随身後。
離江邊不遠的陸口大營之側,有一所庭院,庭中有内外兩大間,皆是三面有窗,一面是牆。
甘甯的五百刀斧手就埋伏在窗後。
九月裡,秋風送爽,氣候宜人,此日晴空萬裡,魯肅被挽着手臂且驚且疑,将雲長接入庭内。
從江邊到庭院,吳軍林立,雲長旁若無人。
酒宴就設在外間,魯肅松下手來,複又施禮道:&ldquo君侯上坐。
&rdquo &ldquo不必拘禮。
&rdquo 叙禮畢,分主客坐定。
魯肅舉杯相勸,恭請甚殷。
想必心中有事,不敢仰視。
而雲長卻談笑自若。
卻說江邊的呂蒙,遠望關雲長隻帶一名副将登岸,暗暗高興:這關某自來作死。
既無重軍保護,不必立即動手,五百伏軍也足夠紅臉受用。
量他離了戰馬,哪怕三頭六臂,也難逃我呂蒙之手。
便命潘璋、董襲二人混于吳軍之中,離庭院十丈之遙盡皆立定,為的是相助甘甯。
昔日臨江口雲長保劉備,今日是周倉保雲長。
今日之周倉非昔日之比,不是茅草崗時的莽夫,跟了雲長也早已學得聰明起來。
他立在雲長之後,耳朵聽着雲長與魯肅的對話,一對銅鈴大眼卻是四處轉動,深感自己的責任重大。
雲長見桌上盡是金銀之器,也覺放心。
因為金銀器遇毒就會變色,可見魯肅為了避嫌,早有所慮。
酒至半酣,魯肅說道:&ldquo下官與君侯油江相會,已隔數載,今日玉趾光臨,頓使蓬荜生輝。
&rdquo 關雲長知道這是魯肅的開場白,接下來必定要索荊州。
暗思道:油江會是六年前的事情,當時赤壁之戰剛剛結束,周瑜心懷厄測,帶了你魯肅到油江大營來拜望我家大哥,名曰犒賞三軍,實質上是想除去大哥和軍師。
幸得先生及時察覺,将計就計,把吳軍人馬全部攔住,又借東吳之酒回敬周瑜,吓得他面如土色,狼狽不堪。
情意見英雄,是你魯肅挺身而出,代飲了這杯酒。
其實非但無毒,而且還是上等美酒。
為此,我關某敬重你魯大夫,雖是一個儒生,卻有大将的氣魄。
更因為你一向主張與我家大哥結盟,愈是可敬可佩。
今日你不說荊州之事,你我仍是朋友之交,要是不然,那也沒什麼客氣。
便笑道:&ldquo油江之會,可見大夫之為人,亦可見大夫之膽識!&rdquo 在魯肅看來,油江會是他的恥辱,要是周瑜死在油江大營中,那也是自食其果,而自己代飲毒酒是出于萬不得已,稱不上什麼膽識,僅僅是為了顧全一點朋友的面子。
此時雲長稱贊他,魯肅忙搖手道:&ldquo君侯過譽了,下官惶愧之極。
&rdquo略頓了一下:又說道:&ld
看吾漢旗起處,便過江來。
&rdquo 一旁周倉聽得仔細,并不見主人提起自已,心中暗急:我自投主以來,除蘆花蕩捉周瑜以外,與主人朝夕相處,形影不離。
聽得說要單刀赴會,便問道:&ldquo主人,來日小人如何呼應?&rdquo &ldquo漢壽與關某同往。
&rdquo 周倉一聽此話,方才放心。
周倉是個義仆,對主人忠心到了極點,連自已的喜怒哀樂都取決于雲長。
有時見雲長鳳目微閉,面帶笑意,他也就在旁&ldquo嘿&hellip&hellip&rdquo亂笑個不住。
至于為何發笑,他自己也搞不清;若是雲長長髯一揮,目露兇光,他就&ldquo嗯&hellip&hellip&rdquo連連歎氣。
今後關雲長走麥城遭擒,周倉立即自刎刀下。
所以後世人為雲長建祠立廟,總忘不了這位忠心耿耿的周倉。
關雲長命廖化代守荊州,趙累、王甫二将為荊州外圍巡哨,一切分撥停當。
一宵無話。
來日便是建安十九年九月十三日,關雲長單刀赴會,廖化等人相送出荊州城,至城外碼頭上,見岸邊已泊下一條大号戰船,四條二号戰船,都是三道大篷扯足,因為是橫風,來回都可以扯篷。
五百校刀手分布在戰船上,二十名關西大漢站立船頭。
雲長領周倉登舟。
起錨解纜,戰船往陸口行去。
廖化自回,關平随後領兵駕舟緩緩而進。
卻說使者回報魯肅,說雲長慨然應允,來日準到。
魯肅就與呂蒙商議道:&ldquo雲長此來若何?&rdquo 呂蒙道:&ldquo彼帶軍馬來,某與潘璋各人領一軍伏于岸側,放炮為号,準備厮殺;如無軍來,隻命甘甯于庭後伏刀斧手,就席間殺之。
&rdquo遂下令道:甘甯領五百刀斧手,見魯肅擲杯為号,便可殺出,潘璋、董襲領五千軍士,于岸側二裡處與某各伏一軍,将漢軍攔在江邊。
然後吩咐江邊紮下彩牌樓、吹鼓亭,一切都在隔夜就緒。
次日清早,江邊人聲鼎沸,吳軍都是穿紅着綠,喜氣洋洋,熱鬧萬分。
魯肅隻當關雲長不會赴約,故而也是一早便到江邊,整冠理袍,擺出一副迎接的樣子。
豈料雲長說來就來,坐在艙中十分坦然。
手下來報說已近陸口大營。
雲長便命手下在船頭上擺一隻座位,然後出艙獨坐船頭,挺胸昂首,傲視江岸。
周倉手捧青龍偃月刀侍立在旁,愈顯得威風凜然。
牡丹雖好,全仗綠葉相扶,要是說關雲長有十分的威風,那周倉在旁一站,至少又要長兩分。
戰船離江邊越駛越近。
江邊吳軍向江中望去,大船上一面約有丈六見方的綠緞旗幟,上書&ldquo大漢漢壽定侯、荊襄牧、五常公:關&rdquo,江風獵獵,綠旗飄飄,尤其見到關雲長穩坐船頭的這副威儀,吳軍無不肅然起敬,頓時鳴炮緻禮,笙歌四起,一片迎接之聲:&ldquo迎接關君侯啊&hellip&hellip&rdquo 大船落下風帆,仗着風勢向江邊緩緩靠了過來。
吳軍中有不少人是見過關羽的,見今日的雲長又是一番模樣:頭戴青巾,身穿綠袍,玉帶圍腰,左手按青鋒,右手撩美髯,蠶眉鳳眼;神采飄逸,豐姿生輝。
站立一旁的周倉手捧一柄八十三斤重的青龍偃月刀,相貌古怪,神态離奇,面含怒氣,目射兇光。
一主一仆,不威而自威,不嚴而自嚴。
大船就在碼頭旁停住,關雲長掃視了一番沸騰的人群,不無戒備地想,當年周瑜也曾宴請我家大哥,也有這麼一番熱鬧的氣象,結果是心懷歹意,暗藏毒藥,險些中其奸計。
看來這日這個場面也很雷同,謹防他們笑裡藏刀。
雲長昂然起身,一步步踱下船來,周倉捧刀緊随身後。
江邊的吳軍頓然閃出一條道來,魯肅急忙上前:&ldquo啊,下官魯肅迎接。
君侯肯枉駕下臨陸口,實是下官萬幸。
&rdquo心裡卻在說,紅臉啊,我魯肅隻當你是口頭敷衍,誰料你卻真的來了。
自古宴無好宴,前番皇叔臨江險遭周瑜之算,想必記憶猶新,你今日居然隻帶一員副将,來闖龍潭虎穴,太輕敵了。
我魯肅事與願違,出于萬般無奈。
雲長見他頭戴紗帽,身穿紅袍,仍是數年前的裝束,也是數年前的模樣,雖為敵國,二人并無敵意,一見如故,&ldquo蒙大夫一片誠意相邀,關某豈敢不來。
又勞大夫盛情,某深感不安。
&rdquo &ldquo下官滋擾君侯,甚是不當。
君侯請!&rdquo &ldquo不妨挽手同行。
&rdquo &ldquo下官豈敢?&rdquo &ldquo不必客套。
&rdquo雲長伸手便将魯肅的手臂挽住,從從容容地向前行去。
周倉緊随身後。
離江邊不遠的陸口大營之側,有一所庭院,庭中有内外兩大間,皆是三面有窗,一面是牆。
甘甯的五百刀斧手就埋伏在窗後。
九月裡,秋風送爽,氣候宜人,此日晴空萬裡,魯肅被挽着手臂且驚且疑,将雲長接入庭内。
從江邊到庭院,吳軍林立,雲長旁若無人。
酒宴就設在外間,魯肅松下手來,複又施禮道:&ldquo君侯上坐。
&rdquo &ldquo不必拘禮。
&rdquo 叙禮畢,分主客坐定。
魯肅舉杯相勸,恭請甚殷。
想必心中有事,不敢仰視。
而雲長卻談笑自若。
卻說江邊的呂蒙,遠望關雲長隻帶一名副将登岸,暗暗高興:這關某自來作死。
既無重軍保護,不必立即動手,五百伏軍也足夠紅臉受用。
量他離了戰馬,哪怕三頭六臂,也難逃我呂蒙之手。
便命潘璋、董襲二人混于吳軍之中,離庭院十丈之遙盡皆立定,為的是相助甘甯。
昔日臨江口雲長保劉備,今日是周倉保雲長。
今日之周倉非昔日之比,不是茅草崗時的莽夫,跟了雲長也早已學得聰明起來。
他立在雲長之後,耳朵聽着雲長與魯肅的對話,一對銅鈴大眼卻是四處轉動,深感自己的責任重大。
雲長見桌上盡是金銀之器,也覺放心。
因為金銀器遇毒就會變色,可見魯肅為了避嫌,早有所慮。
酒至半酣,魯肅說道:&ldquo下官與君侯油江相會,已隔數載,今日玉趾光臨,頓使蓬荜生輝。
&rdquo 關雲長知道這是魯肅的開場白,接下來必定要索荊州。
暗思道:油江會是六年前的事情,當時赤壁之戰剛剛結束,周瑜心懷厄測,帶了你魯肅到油江大營來拜望我家大哥,名曰犒賞三軍,實質上是想除去大哥和軍師。
幸得先生及時察覺,将計就計,把吳軍人馬全部攔住,又借東吳之酒回敬周瑜,吓得他面如土色,狼狽不堪。
情意見英雄,是你魯肅挺身而出,代飲了這杯酒。
其實非但無毒,而且還是上等美酒。
為此,我關某敬重你魯大夫,雖是一個儒生,卻有大将的氣魄。
更因為你一向主張與我家大哥結盟,愈是可敬可佩。
今日你不說荊州之事,你我仍是朋友之交,要是不然,那也沒什麼客氣。
便笑道:&ldquo油江之會,可見大夫之為人,亦可見大夫之膽識!&rdquo 在魯肅看來,油江會是他的恥辱,要是周瑜死在油江大營中,那也是自食其果,而自己代飲毒酒是出于萬不得已,稱不上什麼膽識,僅僅是為了顧全一點朋友的面子。
此時雲長稱贊他,魯肅忙搖手道:&ldquo君侯過譽了,下官惶愧之極。
&rdquo略頓了一下:又說道:&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