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賀新功沙漠王初歸附 慶良辰劉玄德再合卺

關燈
趙雲已将事情暗中辦妥,那日傍晚,也将張飛請過府來,篩酒款待。

    因為今日是第三日了,張飛有些等不及,問道:&ldquo老趙啊,呼喚老張何事?&rdquo &ldquo且先用酒,待趙雲慢慢地叙來!&rdquo 酒過數巡,趙雲篩滿酒盅,雙手擎着酒盅道:&ldquo來,三将軍,滿飲此酒,趙雲有喜訊相告!&rdquo 張飛立即捧杯一飲而盡,問道:&ldquo老趙,什麼喜訊?&rdquo &ldquo三将軍所言之事,趙雲已然辦妥。

    &rdquo 雖說張飛臉皮厚,碰到這種事情到底也難為情的,便故作糊塗道:&ldquo老張托你什麼事啊?&rdquo 趙雲見他又來這麼一套,故意生氣道:&ldquo啊,既然趙雲未受三将軍之托,來日便去回絕罷了!&rdquo 張飛忙雙手亂搖道:&ldquo老趙啊,使不得,使不得,千萬不要回絕,老張開個玩笑,不要當真。

    不知是哪一家的千金?&rdquo 趙雲肅然道:&ldquo老大夫黃權之幼妹,今年三十餘歲,尚未婚配。

    如今已應允了。

    &rdquo 張飛驚喜道:&ldquo此言當真?&rdquo &ldquo趙雲何時蒙騙過三将軍?!&rdquo &ldquo老趙啊,&rdquo張飛又手舞足蹈起來了,&ldquo黃姑娘生個什麼模樣?&rdquo &ldquo絕世佳人,與三将軍乃是天生一對,地成一雙!&rdquo實際上面長面短也不知道,不過敷衍過他就是了。

     事情慢慢地傳到了劉備和孔明的耳朵中,他們也深為張飛和趙雲高興,命人為他們整頓了幾所寓所,包括張苞在内,贈賜了無數金銀古玩,選定吉期,為張飛、趙雲、張苞合卺,這一天自然不必多說,全城都沉浸在一片狂歡大喜的氣氛中。

    尤其是父子同日拜堂成親,世所罕見,更為人們傳為美談。

     三日過後,三對新婚夫婦喜氣洋洋前來拜見劉備。

    劉備就在轅門内設宴相賀,自然又是盡歡而散。

    送走新郎新娘,劉備似有所感,蹙着雙眉不覺輕輕歎息搖頭。

    孔明見此情景,已有所察,便問:&ldquo主公,今日大喜,緣何獨自愁眉低歎?&rdquo 劉備已知失态,忙道:&ldquo備偶覺不适,并非歎息耳。

    &rdquo 孔明見他出言吞吞吐吐,躲躲閃閃,堅信他有心事,故意也長歎一聲道:&ldquo唉,主公,吳氏好無福氣,數日前已然亡故的了。

    &rdquo &ldquo啊?&rdquo劉備吃了一驚,&ldquo皆是備之不當。

    望軍師厚待吳懿将軍。

    &rdquo 君臣二人拱手而别。

    自這一日起,孔明三日未來轅門,法正亦然如此。

    盡管是太平年間,料理一個國家的日常事務是很繁瑣的,劉備三日不見孔明,就像隔了一年,又沒有消息,隻得親自登門探望。

    入得軍師府,僮兒說先生卧床三日,剛剛起床。

    少頃,方見孔明整巾而出。

    劉備問其緣故,孔明道:&ldquo亮一睡三日,得一夢兆。

    &rdquo 劉備想,畢竟是軍師,做起夢來也是長篇累牍,怎麼會做三日夢的呢,倒是從沒聽見過。

    便笑道:&ldquo先生必是得一吉兆,不妨說來一聽。

    &rdquo &ldquo亮夢遊天庭,抵靈霄寶殿。

    玉帝降旨道,成都郊外錦屏山前新結一草庵,庵中有一女尼,乃是仙女下凡,與汝主有數載之緣,此乃天賜良緣,不可違逆天意。

    &rdquo &ldquo軍師,夢中之言,豈可當真?&rdquo劉備将信将疑。

     &ldquo主公,亮三日不醒,夢中之景曆曆在目,玉帝之言記憶猶新,何不親往山前一看,便知端的?&rdquo &ldquo軍師言雖有理,備隻是難以相信。

    &rdquo 君臣二人正在争執之時,報說法正趕來,忙說快請。

    法正方才坐定,劉備便問道:&ldquo孝直,緣何數日不見?&rdquo 法正迫不及待說:&ldquo主公、軍師,此事怪也不怪,下官一睡三日,還得一夢兆。

    &rdquo 劉備問:&ldquo得何嘉兆?&rdquo 法正便将如何遨遊霄漢,被玉帝相召,降下賜主良姻之旨,以及成都郊外錦屏山下草庵中有一女尼等事情,一一相告,說出來的事情竟然同孔明的話一點半毫都不差。

    劉備驚駭不已,更覺不可思議。

    孔明便道:&ldquo主公,不妨出城一睹。

    &rdquo 君巨三人上馬登車出了成都,來到錦屏山下,果然見一新結草庵。

    三人下馬出車,踱至庵前,見柴扉虛掩,草堂上果然坐着一個女子,渾身墨黑的出家人打扮,容貌端莊清麗,細眉杏目,唇不點而紅,面不敷而白,好似粉妝玉琢,出水芙蓉一般;體态修長,玉指纖纖猶如仙女下凡相仿。

    看得君臣三人都驚呆了:世上竟有這般美貌女子!劉備喜形于色,自語道:&ldquo果是天賜良緣,待吾進庵打個問訊。

    &rdquo便要進去。

     孔明知道劉備被麗色打動了心,暗自得意,忙雙手将他一攔:&ldquo主公雖是蜀中之主,然尼庵乃是聖地,俗家之人不可破其戒規。

    不如先回城去,待亮教内人前來。

    主公意下如何?&rdquo &ldquo此言極善。

    &rdquo劉備看到了草庵,又見着了絕頂标緻的美女,心裡也就踏實了。

     次日,孔明來見劉備,自然是為了這麼一件事,說道,内人已去草庵,女尼昨晚亦得一夢,道是玉帝之旨,要與西蜀新主成婚。

    主公,我等不約而同,共得一兆,皆言主公喜得天賜佳姻。

    天意不可違逆,望主公速做準備,擇日便可成親。

     劉備聽完大喜,選了個黃道吉日,命人從郊外将美人接進城來,成都自平定以來,接二連三有大喜事,這一次劉備成婚,更是舉國歡慶,喜氣洋溢,熱鬧非凡。

    婚後,劉備大大地感激了孔明和法正。

    孔明道:&ldquo主公,此事非是亮等之力,皆是吳将軍之功。

    &rdquo 劉備問:&ldquo此言何意?&rdquo &ldquo主公,主母非是旁人,乃是吳将軍之妹也。

    &rdquo &ldquo此話當真?&rdquo 一旁,吳懿忙閃出道:&ldquo正是末将之妹。

    &rdquo 劉備指着孔明他們道:&ldquo爾等好一條計策!欺主瞞上,該當何罪?&rdquo此時已忍俊不住,笑出聲來。

     文武哄堂大笑。

    實際上劉備豈有不知之理,隻因為怕人家說他的閑話,奪同宗之妻總是不光彩的,所以一口回絕。

    既然孔明這許多人在為他極力撺掇,劉備也不阻止,樂得坐享其成。

    而諸葛亮也看透了他的心思,隻是礙于面子,不去說穿,所以從魚腹浦搬來了黃夫人,實質上是去讨救兵的。

    黃夫人就教他這麼一條計策,撮合成了這一對美滿婚姻。

    劉備一生共娶了四個妻子,生三個兒子。

    第一位是甘氏,為他生了劉禅;第二個是糜氏,長坂坡時赴井身亡;第三個是江東孫權之妹,已回家鄉;第四個就是吳氏,吳夫人福氣最大,劉備稱帝,她是正宮,為劉備生下兩個兒子,一個叫劉雄,一個叫劉理。

    此乃後事。

     轉眼間已是建安二十年春,君臣百姓仍然沉浸在喜慶的餘歡中。

    忽報荊州來使,孔明立即坐堂。

    手下報道:&ldquo禀軍師,公子關平從荊州到此。

    &rdquo &ldquo傳話相請!&rdquo 關平上堂,呈上書信:&ldquo軍師在上,父親書信在此。

    &rdquo 孔明見信上寫道,某命關平入川,一則恭賀大哥奪取西蜀五十四州,平定成都;二則為大哥、三弟、四弟等人新婚志喜;三則将侄兒阿鬥奉還。

     原來,自從建安十六年趙雲&ldquo截江奪鬥&rdquo以後,劉禅就一直由孔明庇護。

    至十七年孔明入川,就交由關羽看管撫養,至今算來也有三年養育之恩。

    去歲取了成都,孔明送劉璋出城時,又命人修書荊州。

    隻因時近歲底,冰雪封地,蜀道艱難,故而今年一開春,關羽就關照兒子将阿鬥送進川來。

    阿鬥今年已經十歲,與父親已有四年多未曾見面了,當然與孔明分别也三年有餘了。

    孔明忙吩咐請小主上堂。

    涉世不深、似懂非懂的劉禅見了這麼多的文武,十分好寄,見過了劉備和孔明,對兩旁盡管不認識,卻是叔叔、伯伯亂叫一氣,逗人喜愛。

    平定了西川,娶了新人,今日又能父子團聚,喜事一樁接一樁,立即吩咐将阿鬥送入内室去見吳氏夫人。

    吳氏量大福大,将劉禅看作親生一樣。

    日後阿鬥做了個昏君,對吳氏卻還孝敬。

     關平見孔明看信的當口,拜見了劉備,輕聲道:&ldquo父親知馬超武藝過人,要入川來與之比試高低,教就禀伯父此事。

    &rdquo 劉備大驚道:&ldquo若二弟入蜀,與孟起比試,勢不兩立,怎可使得?&rdquo 孔明聽在耳裡,插言道:&ldquo無妨,亮自作書圓之。

    &rdquo 劉備隻恐雲長性急,便要教孔明寫書,&ldquo軍師,速作回書,發付關平星夜回荊州。

    &rdquo &ldquo主公不必擔憂,亮自有道理處之。

    &rdquo便對武将班中的馬超笑道:&ldquo嘿&hellip&hellip孟起,可知亮為何發笑?&rdquo 馬超驚愕道:&ldquo超正不知軍師緣何發笑,特要請教。

    &rdquo &ldquo将軍禍且不遠矣!&rdquo 馬超驚問道:&ldquo軍師何出此言,怎知超有禍殃?乞道其詳。

    &rdquo &ldquo将軍自歸漢室以來,自恃出身豪貴,武藝超群,傲慢驕悍,荊州關君侯聞得将軍目中無人,特要趕來成都與将軍比試武藝,豈非禍将臨頭?&rdquo說到這兒,忙又問關平道:&ldquo公子,可是這般言語?&rdquo &ldquo父親隻待軍師一諾,便要趕來益州。

    &rdquo關平點頭道。

     &ldquo這&hellip&hellip&rdquo馬超倒沒有科到自己竟會得罪關羽。

    當然,從武藝上來說,各有千秋,未必能說定誰勝誰敗,但這個紅面孔是得罪不起的,他是劉備的義弟,情同手足,要是有個三長兩短,馬超自知罪大也。

    所以,馬超覺得事情很棘手。

     一旁走出張飛,拍拍馬超的肩膀說:&ldquo小馬,與老張交手還能占些便宜,我家二哥紅臉不是好惹的,青龍偃月刀不斬無名之将:白馬坡刀劈河北名将顔良,拖刀誅文醜,過五關,斬六将,古城三通戰鼓未畢斬刀祖宗蔡陽于馬下。

    憑小馬這點本領,性命難保。

    &rdquo &ldquo這個&hellip&hellip&rdquo馬超默然。

     黃忠也走出來湊趣道:&ldquo是啊,關君侯聲高望重,不愧天下第一名刀。

    昔年老夫長沙時,也曾被君侯打下馬來。

    老夫所敬者,關君侯也。

    &rdquo 馬超對他看看;你怕紅面孔,關我什麼事,卻也來亂捧場!即使我怕他,也決不怕你! 趙雲也輕聲道:&ldquo馬将軍,君侯确是空前絕後之名流,刀法精妙,智勇超人。

    雲曾拜他為師,學得春秋刀法,也隻學得一些皮毛。

    若以将軍之勇,恐非君侯可比。

    将軍自忖之。

    &rdquo 俗話說得好:千夫所指,無病而死。

    這就是說,倘若無數人都在數黑論黃,說長道短,即使是一個完美的人,也會被說得一無是處。

    張飛、黃忠、趙雲這三個大将,在漢營中稱得上是各樹一幟的頭面人物,他們的武藝都是出類拔萃,精湛絕倫的,他們居然也是衆口一詞地贊頌關羽的武功,那不用說,關羽的本領一定在他們之上。

    馬超隻是聽說,沒見過關羽,到底是何等人物,不得而知。

    如今聽他們這麼一說,不覺心寒。

    正是: 隻為美髯威信重,緻因飛将傲骨輕。

     欲知關公可曾到成都與馬超比武,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