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賀新功沙漠王初歸附 慶良辰劉玄德再合卺

關燈
了三年零三個月,複歸平息。

    人就是這樣,戰亂時期,隻想着擺兵布陣,縱橫馳騁,想的是立大功,建奇勳,一切瑣事都抛之腦後,好像根本沒有似的。

    一旦世道太平,安居樂業以後,又會生出許多事情來。

    自從&ldquo截江奪鬥&rdquo孫夫人回轉江東以後,劉備戎馬三年多,一直沒能考慮自己的婚娶大事。

    如今西川平定,文武都思量着要為他尋一門親來做他們的主母,而對劉備來說,也的确需要有個家眷來做内助,再則安撫天下也是少不了的。

    這樁事情孔明時刻挂在心上,隻是沒有一個相巧的女子可以匹配。

    近聞蜀中有一佳人,美貌絕色,雖說守寡在家,卻還年輕,也隻有三十來歲,容顔未曾減退,人稱女中之王。

    一打聽,此女乃是大将軍吳懿之妹,先嫁劉璋之兄劉瑁,劉瑁福淺早亡。

    吳懿早有為劉備作伐之意,可恨自己少與劉備接近,不敢貿然提起此事,也不知他有否此心。

    如今西川安靖,有朝一日劉備稱帝,後宮豈可無人?便思量着找人去說親。

    因為法正原是蜀中同朝為臣,略有交情,便央求法正玉成此事。

    吳懿緣何便找法正?一則固然有些舊交,二則法正乃是劉備的心腹之臣,容易說話。

    那劉備為何這般器重法正呢?第一,看在已故的張松份上,獻圖取川功高無比。

    第二,法正為人耿直,知過必改,品德高尚,為人崇敬。

    剛取成都之時,法正也十分倨傲,唯我是尊,對以前曾藐視、冷漠的人總想報複。

    為此,有很多文武向劉備和孔明告發了他的不端。

    劉備深知他的為人,便開誠布公與他促膝相談,說道,人生在世理應胸懷開闊,人負我,然我不負人,此便是丈夫也。

    法正聽了這麼一席話,扪心自愧。

    從此,法正便與文武親善如初,衆人也漸漸感到了他的那種君子之風,反覺以前告發他實是有些氣量狹窄,便紛紛與他深相結納起來。

    身居要職而能知過必悔,及早反省,這是難能可貴的。

    法正聽了吳懿的話,萬分贊成,請他先回,獨自來到軍師府來見孔明。

    孔明亦正要托人與吳懿商議此事,聞得法正的來意,歡喜異常,便同去面見劉備,告知其事。

     劉備道:&ldquo備先取劉璋之地,又娶劉瑁之妻,仁義何在耶!恕不從命,二位休再提起。

    &rdquo 一團美意,就此回絕。

    之後,孔明和法正雖然也曾多次旁敲側擊,劉備卻仍然不動心,隻是置之不理。

    衆人隻得将此事暫且擱起。

     孔明回到府中,想到白日提親的事,也觸動了自己的私情。

    自從建安十三年春天出山以來,至今已有六個年頭過去了,南征北戰,東蕩西殺,運籌帷幄,忙于大漢事業,很少顧及家眷。

    如今恰逢清平盛世,孔明便想接黃氏到成都來,順便把劉備的親事和她商議一番。

    前書已述,黃氏的确是個德才兼備的女中魁首,滿腹珠玑,書史皆通,諸葛亮一向很敬重她,遇事也常請她出主意,想辦法,像這種婚娶之事孔明不善周旋,一落到黃氏手中便迎刃而解了。

    想到這兒,孔明便命人趕至夔關,要太守龐壽去魚腹浦莊上将黃氏等家眷主仆統統接進成都。

    軍士從速動身,趕赴夔關而去。

     書分兩路,嘴隻一張。

    卻說衆文武得知軍師已命人去迎取家眷,都很高興,久聞黃夫人也是個大德大賢,才情橫溢的人物,也都想見識見識。

    更有那些家眷随軍的文武,覺得黃夫人一到,内室中又多了一個伴。

    不過也有人是沒有帶家眷的,看着别人這樣熱熱鬧鬧的,勾動了心思。

    尤其是張飛,早在樊縣為兒子張苞與程畿之女訂下了一門親事,還有張苞的乳母崔氏也寄人籬下,正可趁這個機會為兒子完婚,接取崔氏一同到成都來。

    便也命人前去迎接。

     卻說樊縣太守程畿得知漢軍取了成都,一顆懸着的心才放了下來。

    這一日接到張飛的書信,便為女兒打點行裝,命數百軍士護着小姐和崔氏送往成都。

    父女登程,自有一番興高采烈。

    那小姐生來一副男兒性格,此番又是女扮男裝,騎着一匹高頭大白馬,手捧一條銀槍,一馬當先走在最前面,當中是一輛蘆轎車,崔氏垂簾端坐,轎後是程太守一騎戰馬,五百來個弟兄前後簇擁,場面卻也不小。

    西川盡歸了劉備,到處皆是漢室之地。

    為此,能近則近,先投白帝城而來。

    行無多遠,路過樊山腳下,誰知這兒土匪三五成群,百十結邦,紛紛站在路口,擋住了程畿的去路。

    程小姐十分好勝,挺槍躍馬就沖了上去。

     早有那腳快的喽羅飛奔上山報與寨主。

    說也奇怪,那寨主也是女中将軍,因為前幾天路過這兒,被山上這班小喽啰攔劫,一怒之下便殺到山上,被小土匪推為寨主,因為她也是男裝,故而也無人知其真而目,這座山上的營寨張苞走時未曾燒毀,流落在這一帶的小土匪便聚到了這兒,人越聚越多,隻因沒個武藝高強的人領頭,這一群烏合之衆常常火并,又不敢進城,隻得盤踞在此做些小勾當,打劫過路客商。

    原來前幾天到這兒的寨主乃是馬超之妹馬雲祿,尋兄到此,聞得馬超歸降了劉備,不知真假與否,便暫居草寨。

    這些小喽啰有了這麼一個後生做頭領,便想做大買賣,恰恰遇上了程小姐。

    馬雲祿得報山下來了一隊官軍,暗自盤算道:聽說劉備平定了西川,那這些官軍也一定是認得我家兄長馬超的,倒不如下山一趟,打聽個消息,或許能找到兄長。

    馬小姐便執槍在手,躍馬下山,果然見路口有數百漢軍護着好些車輛,車上裝載的東西裹裹囊囊,為首一個小将生得矮小,卻是冰肌雪膚,不像個大将軍,倒像個毛丫頭。

    女人家的眼光果然是比男人要仔細、精明得多,一看就看出了面前不是個正宗男人,和自己一樣是個假冒的。

    馬小姐先自勒馬,喝問道:&ldquo何家公子,報上名來!&rdquo 程小姐自知是個女孩,不大敢用正眼去打量對方,隐隐覺得那個後生的眼睛死死地盯住自己看,心裡有點膽怯,唯恐被他看出本相來,不及回答,便反問道:&ldquo爾是何許人物,竟敢阻攔大軍!&rdquo 馬小姐見她目光嬌怯,猜着她必是個女的了,畢竟年長幾歲,處世要老練得多,直言不諱道:&ldquo奴非是旁人,西涼錦馬超是奴兄長,馬雲祿是也。

    小姐乃是何人?&rdquo 一語道破天機。

    一聲小姐,說得程小姐滿面通紅,羞羞答答,扭扭捏捏起來。

    程畿聽說她就是名揚天下的馬超之妹,喜不自勝,作了一個揖,便将馬超從東川發兵到歸降劉備這一段經曆盡情告訴了她,說道,老漢今日正是趕奔成都,送小女同張飛之子張苞完婚,小姐若不嫌棄,可一路同行。

    馬小姐聞之喜出望外,便向程太守作了個萬福,又與程小姐見了禮,兩個假男兒歡喜異常,正好結伴而行。

    這裡便遣散喽啰,焚毀草寨,收拾了細軟,就跟着程太守結隊同行。

    兩個女将并馬而行,竊竊私語,很是融洽。

     這一日來到白帝城,聽說是張飛和馬超的家眷,格外殷勤款待,知他們都往成都投親,使告訴他們軍師夫人也在城中,來日可同行。

    果然,明晨二隊車馬齊出了城關,路上更是熱鬧,逢關必有官員迎來送往,飲食住行招待十分周到。

    不一日,已到成都。

    龐壽交完差又回夔關。

    頓時成都沸騰了起來:孔明夫妻團圓,張飛主仆相會,馬超兄妹歡聚。

    劉備也自高興,連日宴請,文武無不前來恭賀。

     數日後,張飛往馬超寓中登門造訪,言談之中得知馬超之妹酷愛武藝,使得一手好槍法,今年二十八歲,因常年流離颠沛,尚未訂親,仍然待字閨中。

    便與馬超道:&ldquo小馬,今日老張到此特來為令妹作伐,未知意下如何?&rdquo 馬超道:&ldquo三将軍作伐,超豈有不從之理,隻不知與哪一位将軍提親?&rdquo &ldquo哈哈!我家四弟老趙豔福不淺,正好與小馬結為郎舅之交,趙、馬二槍,天下無敵!哈&hellip&hellip&rdquo &ldquo原是子龍将軍,實是高攀了。

    待吾與小妹告知一聲,三将軍稍待片刻。

    &rdquo 馬超心裡已許,還得問一聲妹妹,入内室,便将張飛之言詳盡告知。

    馬小姐聽得是嫁與趙雲,早已心許,便允道:&ldquo聽憑哥哥做主!&rdquo 馬超當即将小姐之意轉達張飛,二人皆自歡喜,相視大笑。

    張飛高高興興地出了公寓,回到下處,命人設下酒宴,悄地将趙雲請了來,見面便高興道:&ldquo老趙啊,恭喜了!&rdquo 趙雲與他常有來往,隻當又是飲酒消遣,聽他這般言語,隻恐又在打趣,笑着說:&ldquo三将軍不日便要迎娶兒媳,喜事臨門,趙雲喜在哪裡?&rdquo &ldquo老趙啊,你跟随大哥十來年,功績累累,至今尚無妻室。

    如今老張已與你覓着一位年少佳人,青春二十有八,正是妙齡,更可嘉者善用一條金槍,是位女中豪傑,&hellip&hellip&rdquo &ldquo三将軍,趙雲出身低微,馬超曆代望族,隻恐門戶不适,不當穩便。

    &rdquo &ldquo唉,老趙啊,老張已與小馬談妥,馬小姐願與老趙結為秦晉。

    &rdquo 趙雲與劉備同庚,今年已經五十五歲了,要是結婚早一點,早已是子孫滿堂了,而他還是孤單一人。

    自古以來,有出息的武将有許多都是很晚才考慮自己的婚姻大事,練就一身超群絕倫的武功,少不了要花上十年八載,有了本領還得尋找一個有道之主,又要用十餘年打江山,奪社稷。

    等到功成名就時,已是白須鋪滿胸膛,到那時再要考慮自己的終身大事已覺為時太晚,索性抱了個獨身,這是不足為奇的。

    如今張飛這麼言懇詞切,趙雲當然高興,連連感謝。

    二人飲至二更,仍是興緻盎然,張飛道:&ldquo老趙啊,老張與你作伐,可知謝些什麼?&rdquo 趙雲想,事情還沒成功,他倒已經伸手讨謝禮了。

    當然啰,成全了我這麼大的事,怎麼可以一點表示也沒有呢?便說道:&ldquo趙雲定當奉謝,喜慶之日先敬三将軍三杯,以表趙雲之心!&rdquo 近代做成了媒人,除了謝禮外,還要十八隻蹄膀,可那個時候還沒有這種習俗。

    張飛笑道:&ldquo這喜酒人人要喝,先敬慢敬一回事,這算什麼謝意?&rdquo 趙雲想,你一向很貪酒,卻不是這個意思,那要什麼呢?&ldquo來日趙雲到三将軍府上,以金銀為酬。

    &rdquo &ldquo哈哈!金銀乃身外之物,老張向來不貪!&rdquo 酒又不愛,金銀又不貪,還有什麼可以比這兩樣東西更能表達謝意的呢?趙雲便問:&ldquo三将軍欲以何物為酬,隻管言明,趙雲唯命是從!&rdquo 張飛見他真的想不到這一點,便詭谲地一笑,&ldquo老趙枉空,竟連老張的心思也猜不到!&rdquo說罷,便有些失望地收去了臉上的笑容,捧起酒杯便一飲而盡。

     趙雲看到這種樣子,恍然大悟,大笑道:&ldquo三将軍,趙雲明白了,三日之後定有佳音!&rdquo 張飛裝模作樣地問道:&ldquo老趙講些什麼?&rdquo 趙雲起身道:&ldquo三将軍,趙雲已心領神會,告辭了!&rdquo 原來張飛成全了趙雲,想到自己仍是孤身隻影,便要趙雲為他做媒,找一門好親,趙雲當然樂意。

    來日,便打聽着老大夫黃權有個同父異母的小妹,今年也隻三十餘歲,倒是一位從未出閣的閨房小姐。

    因一時不願輕易定親,一年二載,青春易逝,年過三十便再也羞于啟齒,耽擱在閨中,少有人來問津。

    趙雲打聽着實,暗地與黃權商議,一言正中下懷,黃權求之不得,哪有不允之理。

    旋即回府,與小妹一講,小姐也是喜出望外,一個老小姐能嫁這麼一個大将軍,簡直是前世修下的緣分,還有什麼可以挑剔的呢,答應了黃權,聽憑兄長做主。

    &mdash&mdash這位黃氏姑娘好大的福份,與張飛生了一個女兒。

    日後劉禅即了位,她的女兒便成了正宮娘娘,黃姑娘就是堂堂正正的皇親,張飛就是當朝國丈,可惜那時他已不在人世了。

     三日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