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聆幽曲張任離神淨心 慕名流孔明棄車就馬

關燈
羞成怒,又拔出了第三支箭架上弓弦。

    可平心靜氣一想,趙雲是個天下名将,當面發箭怎麼射得中呢?不如想個辦法把他射死。

    張任略頓了一頓,便向對岸說道:&ldquo趙雲聽了,當面接箭何足為奇?倘若不避不接受我一箭,本督五體投地欽佩于你!&rdquo 趙雲聽了險些笑出聲來:虧你還是西川的都督,想出的事情竟這樣愚蠢,與其讓你射死,還不如拔劍自戕要爽快得多,說明你張任已經精神疲乏到了喪失理智的地步。

    我奉軍師之命,就是要收你這三支羽箭,當然不會被你這一句話說得上當。

    趙雲略一沉思,便對他說道:&ldquo張任聽了,本将軍向來以禮為先,饒人三分,從爾之言,本将軍不偏不閃,也不接爾之箭,若然言過其實,非為常山名将。

    不過,本将軍有一言在先,爾之箭矢隻可射吾之頸,倘若不然,莫怪趙雲言之無信!&rdquo 張任想,一個人最要緊的地方莫過于三寸咽喉和心髒,射咽喉可以上下移動三寸,都能緻人死命,比心髒的目标要大得多。

    難道你的咽喉是鐵打的不成?張任便又重新張弓搭箭,瞄準了趙雲的咽喉處。

     一旁的漢軍聽到這個消息無不為趙雲捏一把汗,都在心裡說道:趙将軍啊,這兒是戰場,不是在做戲,況你是皇叔的四弟,以千金之軀作一賭注,豈不是在作踐自己的威名!但大将之口一開,好比潑水難收,可謂一諾千金也。

    三千漢軍都在為趙雲一人擔心,希望他不要出差錯。

    隻見他身體挺得筆直,坐得端正,兩手各執一支羽箭伸直張開,形成了一個大的&ldquo十&rdquo宇,雙目盯緊着張任手上的箭。

     其實,這一點張任也能做到,可他此時急怒攻心,除敵心切.少有思考,緊瞅趙雲項下咽喉&ldquo當&rdquo的一放,一支利箭&ldquo嗖--&rdquo飛了過去。

     趙雲見他雙手微微一抖,知道箭離弓弦,本來挺得很直的身體略彎一彎腰和背,嘴稍微稀開一點點,恰恰箭镞進口時,趙雲猛然一咬,将一支飛快的箭含在口中。

     這種場面是非常動魄驚心的,背後的這些漢軍看不清這支箭是否射中,旗門兩旁頓時發出了一陣不小的騷動。

    但這對天下名将來說就顯得不足為奇了,稱到名将沒有一二樣絕招是不行的。

    今日當面試箭,又知道發箭的部位,張任已經精疲力竭,射出來的箭就不象原先那麼急,這對趙雲來說就有機會把握位置。

    張任看到第三支箭射到了他的嘴裡,知道又不成了,低頭對箭壺裡一看,空無一物,恨得咬牙切齒,一氣之下就把這張雕弓丢在了地上。

    三箭射完,無傷趙雲一根毫毛,反而被人笑話。

    張任士氣低落,便愈加傷心病狂地要與趙雲決戰,隔着河大聲吼道:&ldquo當面接箭不足為奇,若有本領,過河交戰!&rdquo 趙雲把咬在嘴裡的一支箭取下,三支一同放入了自己的飛羽袋中,聽到張任聲嘶力竭的叫嚷,心想,本來要過河取你那隻箭壺,趁此機會領教一下槍祖宗的槍法。

    當然我趙雲也是槍中英傑,當年曾經槍挑槍王張繡,名噪一時。

    這麼大的事你總不會充耳不聞吧。

    但張任畢竟是員名将,要和他在槍上分個高低,還得提防他的絕招。

    因此,趙雲對漢軍說,我過河去與張任交戰,勝負難料。

    萬一我不能取勝,也決不逃過河來,你們準備亂箭,決不能放張任過河。

    吩咐完畢,趙雲朝對岸說:&ldquo張任聽了,趙雲欲與爾決個勝敗,請退後一箭之地!&rdquo 在張任的記憶中,任何勇猛之将一對一總不是他的對手,此時他自恃力大藝精,足以打敗趙雲,然後可以過河回到雒城。

    現在他見趙雲同意交戰,轉身向後跑了百來步路,扣住馬匹,回轉身來朝趙雲招手道:&ldquo趙雲,來來來!&rdquo 漢軍将闆橋鋪平,待戰馬過了金雁河,又将橋梁抽去。

     趙雲剛過橋梁,尚未站穩,張任便迫不及待地沖了上來,而且出手便是張家絕技。

    張任知道趙雲也是當代名将,而且彼此用槍,此刻根本用不着一槍來一槍去地消磨時光了,何況到了這個地步,多戰一合就多消耗一點力氣,隻有拚死一戰。

    用什麼殺手槍呢?當然,一個用槍的名将懂得好多殺手槍,諸如&ldquo三榄月牙槍&rdquo、&ldquo夾竹梅花槍&rdquo、&ldquo七星槍&rdquo&hellip&hellip這些槍法雖然也是殺手,但外邊流傳較廣,一般之将都有破法,已失去了它的殺手作用,何況是趙子龍!就象下棋一樣,&ldquo獨卒擒王&rdquo、&ldquo泥馬馭康王&rdquo等棋局都已上了棋譜,到處都有買,怎麼可以用這種辦法去赢棋王呢?當時張任就打定主意要用張家獨門槍,也就是說,用槍的人不姓張,這槍法就不會破,不會破就隻有挨打,我就可以将他刺死。

    這套槍法我也隻會使而不會破,就象有的對聯上有上聯而做不出下聯,是個死對一樣。

    張任不等趙雲靠近,便将金槍一抖,上下左右前後播一個大的金圈出來,風聲響亮,隻見金光四射,卻看不清槍尖在哪裡。

     趙雲立即扣住戰馬,一看這出槍的姿勢和槍法,馬上意識到了這就是張家獨門&ldquo百鳥朝鳳&rdquo槍。

    這套槍法對趙雲來說,既陌生,又熟悉。

    記得建安十三年九月十五日長坂坡巧遇槍王張繡,也是用的這路槍法,碰巧被他打破,知道這槍法厲害,非同小可。

    正是: 昔日偶然破機竅,今番重又逢絕招。

     不知趙雲怎樣破這&ldquo百鳥朝鳳槍&rdquo,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