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困張任十面埋伏盡起 挾費觀孤膽豪傑獨雄
關燈
小
中
大
第四回困張任十面埋伏盡起 挾費觀孤膽豪傑獨雄
張任被騙進鳳鳴山套,情知中計,欲從東面山套口沖出重圍。
孤山上的諸葛亮居高臨下,将張任的一舉一動看得清清楚楚,就連他在想什麼也猜得出來,便将手中羽扇向空中一招。
公子劉封立即喝道:&ldquo扇兒招,紅旗飄。
&rdquo手下忙将紅旗搖動,山頂上頓時紅旗獵獵作響,炮聲齊鳴。
東面是紅旗。
因為山套大,埋伏在各路的将士看不到張任在往哪面路口移動,所以都注視着山上的信旗。
此時見到孤山上揮舞着的是一面大紅旗,東路口的四員大将和三千弟兄一擁而出,路中山上站滿了人,中間扯着四面大旗,旗下各站一将:陽群手捧一口七十五斤的金刀;鄧銅高舉長柄錘頭;馮襲、張南各自合抱一口銀刀,等候張任到來。
無多片刻,馬蹄之聲從遠而近,張任躍馬而來。
擡頭一看,數千漢軍擋住了去路,根本沒有走路的地方。
大旗下的四員大将個個橫目冷對,都擺出了厮殺的樣子。
心想剛才進來時沒見一兵一卒,現在突然有這許多人,說明孔明在這裡四面都有埋伏,走别的路也會遇到漢軍阻攔。
張任勒住戰馬,望着攔住自己的大将原來都是自己的屬下,而且都是素有威名的上将,如今一個個都&ldquo另抱琵琶别嫁郎&rdquo了,張任不覺思緒起伏,感慨萬千。
自忖道:他們都是我多年的部下,談不上是生死之交,交情還是很深的。
今日作為朋友,求他們網開一面放一條生路,想必還是有可能的,免得兩下交鋒,既傷和氣,又喪性命。
想到這兒,張任點馬上前和顔悅色道:&ldquo四位将軍,爾等降漢此乃人各有志,不能勉強。
今日張任遇難,爾等若能念在昔日之情,放一生路,本督感恩非淺。
未知諸位意下如何?&rdquo 陽群鐵面無私,大聲喝道:&ldquo張任不必多言,我等奉軍師之命在此等候已久,若然識時務者下馬歸降,軍師決不虧待;要是不然,隻管放馬便了,我等奉陪到底,生路便在我等刀槍之上!&rdquo 這幾句話說得斬釘截鐵,毫無商量之餘地。
四員大将一齊拍馬上前,把張任圍住,四柄家夥逼住他,要他說聲戰或降。
張任見這架勢,知道他們不會受自己的騙,便怒道:&ldquo陽群休要如此絕情,若要本督棄蜀投漢,除非爾等皆死于本督之手!若論交戰,難道本督怕爾不成?速來槍上領死!&rdquo 陽群見他這等強硬,便起金刀對他頭上劈下,&ldquo張任還敢猖狂!&rdquo 張任立即起金槍招架,&ldquo且慢!&rdquo很輕松地把金刀蕩了開去,便想還手,忽聽得背後風聲呼嘯而起,知是鄧銅的長柄錘頭,忙側轉馬頭,果然錘頭從上面壓了下來,忙用槍向錘頭挑了上去,&ldquo黑臉慢來!&rdquo隻見錘頭彈了出去。
左右兩邊的馮、張二人同時起銀刀向張任兩肩砍來,&ldquo張任去吧!&rdquo 畢竟是槍祖宗,手腳利索,反應敏捷,加上剛剛開始力戰,張任渾身是勁,盡管面對四員名将,但一杆金槍舞得應心得手,揮灑自如。
此刻見雙刀齊下,迅速将長槍向兩旁一封一逼,&ldquo锵,锵&rdquo兩下,把兩口銀刀一下子就化解開了。
然而,四員大将也不是好對付的,尤其是四個對一個,知道今日之戰隻有出手而沒有招架的,隻管從從容容地打。
所以,等不到張任還手,陽群又劈了下去。
就這樣一會兒是一個一來,一會兒又是四個齊上,連續不斷,要把張任逼回山套中間去。
張任被困其中,上護其身,下護其馬,四面相架,忙而不亂,井然有序,顯示出了大将風度。
從戰況來看,雖然四員大将頻頻出擊,但隻要一觸到金槍,使蕩了出去,一點也占不到便宜,四戰一還是讓張任占了上風。
兩下戰得不可開交,張任憑着一手絕妙的槍法,除了及時招架開鄧銅、馮襲、張南的三柄家夥外,向對面的陽群步步逼近,迫使他向後退卻,打算讓他退到後面開闊的大道上,尋機沖出山套口。
故而五個人的一個小戰圈在慢慢地向山套口移動,而陽群他們還沒有意識到。
當然,孤山的孔明對戰況一目了然,他事先料到了張任的勇猛足以使每條路口的四員大将抵擋不住而無意向後倒退,所以也有所準備,此時将羽扇又一招,山上立即飄展出一面大皂旗,一聲炮響,又有四将應命而出,那就是杜瓊、張儀、殷純、尹默,他們四将是機動的。
自進山套以來,四将人不離馬,手不離兵,随時都可向各處接應。
皂旗一展,四馬齊出,見旗杆指的是東面,便直向那兒馳去。
趕到東面,見陽群步步後退,立即趕上前去助陣。
杜瓊、張儀二将善用巨斧,殷純、尹默慣使黑纓點鋼槍,四個黑臉大漢,年輕力壯,窮兵好鬥,像餓虎一齊撲了上去。
張任沒有三頭六臂,一杆槍耍得再妙,力氣再大,一敵八總是無能為力。
心想,不必為他們多費力氣,關鍵在于鬥智,而不是比力!轉定念頭,毅然轉身,挑開後面的大錘,從空隙中退了回去。
陽群等四将追回原處便勒馬止步,因為他們隻要守住口子,并不要追殺張任。
杜瓊等四将追了一陣,也就回到孤山之前聽候号令。
張任是川裡人,前番圍困涪關時常在這一帶走動,對這兒地形是很熟的。
心想,既然東面有埋伏走不出,那我就走西面,隻要能走出山套就能夠回到雒城,便向西邊山套行去。
孤山上的孔明登高望遠,可謂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見張任直奔後山套,又将羽扇一招,頓時炮聲響,山上扯出一面大藍旗。
西邊山套中殺出三千漢軍,為首四将乃是盛舉、劉豹、劉郃、劉巴,各執兵刃,立馬于大道中央,等候張任到來。
張任趕到那兒一看,又有四員大将擋住去路,全是蜀中名将,不敢再擺都督的架子,扣馬執槍,上前搭話:&ldquo四位将軍,想張任昔日待爾等不薄,今日誤中孔明詭計遇難在此,望各位讓一生路,日後定當補報恩德!&rdquo 可是,四将并無言語。
未及張任說完,四騎馬已将他圍裹在核心。
盛舉、劉豹在他一前一後,雙刀齊下;劉氏弟兄一左一右,兩槍并刺,迅似疾風。
張任卻不慌不忙,來一個前掀後點、左逼右封,将四柄家夥一一化解開了。
一陣亂戰,張任又盯住了前面的盛舉,暗中迫他讓路。
就在即将相持不住的時候,四員黑臉大将飛馬趕到,又将張任逼進了山套。
張任此時方才完全明白諸葛亮已處處設防,要想離開這兒比登天還難。
但他從來沒有認過輸,盡管現在好似籠中之鳥,卻一心要沖出去。
前後兩處走不出,他就來到了左面。
遠遠便見山套口布滿漢軍,賴忠、廖登、楊宏、王茂并馬在前,三口巨斧,一口金刀,個個似兇神惡煞。
張任見此情景料到無法通融,也懶得枉費口舌,便圈馬而走。
沒走多遠,迎面來了四個黑臉,心想,幸得沒
孤山上的諸葛亮居高臨下,将張任的一舉一動看得清清楚楚,就連他在想什麼也猜得出來,便将手中羽扇向空中一招。
公子劉封立即喝道:&ldquo扇兒招,紅旗飄。
&rdquo手下忙将紅旗搖動,山頂上頓時紅旗獵獵作響,炮聲齊鳴。
東面是紅旗。
因為山套大,埋伏在各路的将士看不到張任在往哪面路口移動,所以都注視着山上的信旗。
此時見到孤山上揮舞着的是一面大紅旗,東路口的四員大将和三千弟兄一擁而出,路中山上站滿了人,中間扯着四面大旗,旗下各站一将:陽群手捧一口七十五斤的金刀;鄧銅高舉長柄錘頭;馮襲、張南各自合抱一口銀刀,等候張任到來。
無多片刻,馬蹄之聲從遠而近,張任躍馬而來。
擡頭一看,數千漢軍擋住了去路,根本沒有走路的地方。
大旗下的四員大将個個橫目冷對,都擺出了厮殺的樣子。
心想剛才進來時沒見一兵一卒,現在突然有這許多人,說明孔明在這裡四面都有埋伏,走别的路也會遇到漢軍阻攔。
張任勒住戰馬,望着攔住自己的大将原來都是自己的屬下,而且都是素有威名的上将,如今一個個都&ldquo另抱琵琶别嫁郎&rdquo了,張任不覺思緒起伏,感慨萬千。
自忖道:他們都是我多年的部下,談不上是生死之交,交情還是很深的。
今日作為朋友,求他們網開一面放一條生路,想必還是有可能的,免得兩下交鋒,既傷和氣,又喪性命。
想到這兒,張任點馬上前和顔悅色道:&ldquo四位将軍,爾等降漢此乃人各有志,不能勉強。
今日張任遇難,爾等若能念在昔日之情,放一生路,本督感恩非淺。
未知諸位意下如何?&rdquo 陽群鐵面無私,大聲喝道:&ldquo張任不必多言,我等奉軍師之命在此等候已久,若然識時務者下馬歸降,軍師決不虧待;要是不然,隻管放馬便了,我等奉陪到底,生路便在我等刀槍之上!&rdquo 這幾句話說得斬釘截鐵,毫無商量之餘地。
四員大将一齊拍馬上前,把張任圍住,四柄家夥逼住他,要他說聲戰或降。
張任見這架勢,知道他們不會受自己的騙,便怒道:&ldquo陽群休要如此絕情,若要本督棄蜀投漢,除非爾等皆死于本督之手!若論交戰,難道本督怕爾不成?速來槍上領死!&rdquo 陽群見他這等強硬,便起金刀對他頭上劈下,&ldquo張任還敢猖狂!&rdquo 張任立即起金槍招架,&ldquo且慢!&rdquo很輕松地把金刀蕩了開去,便想還手,忽聽得背後風聲呼嘯而起,知是鄧銅的長柄錘頭,忙側轉馬頭,果然錘頭從上面壓了下來,忙用槍向錘頭挑了上去,&ldquo黑臉慢來!&rdquo隻見錘頭彈了出去。
左右兩邊的馮、張二人同時起銀刀向張任兩肩砍來,&ldquo張任去吧!&rdquo 畢竟是槍祖宗,手腳利索,反應敏捷,加上剛剛開始力戰,張任渾身是勁,盡管面對四員名将,但一杆金槍舞得應心得手,揮灑自如。
此刻見雙刀齊下,迅速将長槍向兩旁一封一逼,&ldquo锵,锵&rdquo兩下,把兩口銀刀一下子就化解開了。
然而,四員大将也不是好對付的,尤其是四個對一個,知道今日之戰隻有出手而沒有招架的,隻管從從容容地打。
所以,等不到張任還手,陽群又劈了下去。
就這樣一會兒是一個一來,一會兒又是四個齊上,連續不斷,要把張任逼回山套中間去。
張任被困其中,上護其身,下護其馬,四面相架,忙而不亂,井然有序,顯示出了大将風度。
從戰況來看,雖然四員大将頻頻出擊,但隻要一觸到金槍,使蕩了出去,一點也占不到便宜,四戰一還是讓張任占了上風。
兩下戰得不可開交,張任憑着一手絕妙的槍法,除了及時招架開鄧銅、馮襲、張南的三柄家夥外,向對面的陽群步步逼近,迫使他向後退卻,打算讓他退到後面開闊的大道上,尋機沖出山套口。
故而五個人的一個小戰圈在慢慢地向山套口移動,而陽群他們還沒有意識到。
當然,孤山的孔明對戰況一目了然,他事先料到了張任的勇猛足以使每條路口的四員大将抵擋不住而無意向後倒退,所以也有所準備,此時将羽扇又一招,山上立即飄展出一面大皂旗,一聲炮響,又有四将應命而出,那就是杜瓊、張儀、殷純、尹默,他們四将是機動的。
自進山套以來,四将人不離馬,手不離兵,随時都可向各處接應。
皂旗一展,四馬齊出,見旗杆指的是東面,便直向那兒馳去。
趕到東面,見陽群步步後退,立即趕上前去助陣。
杜瓊、張儀二将善用巨斧,殷純、尹默慣使黑纓點鋼槍,四個黑臉大漢,年輕力壯,窮兵好鬥,像餓虎一齊撲了上去。
張任沒有三頭六臂,一杆槍耍得再妙,力氣再大,一敵八總是無能為力。
心想,不必為他們多費力氣,關鍵在于鬥智,而不是比力!轉定念頭,毅然轉身,挑開後面的大錘,從空隙中退了回去。
陽群等四将追回原處便勒馬止步,因為他們隻要守住口子,并不要追殺張任。
杜瓊等四将追了一陣,也就回到孤山之前聽候号令。
張任是川裡人,前番圍困涪關時常在這一帶走動,對這兒地形是很熟的。
心想,既然東面有埋伏走不出,那我就走西面,隻要能走出山套就能夠回到雒城,便向西邊山套行去。
孤山上的孔明登高望遠,可謂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見張任直奔後山套,又将羽扇一招,頓時炮聲響,山上扯出一面大藍旗。
西邊山套中殺出三千漢軍,為首四将乃是盛舉、劉豹、劉郃、劉巴,各執兵刃,立馬于大道中央,等候張任到來。
張任趕到那兒一看,又有四員大将擋住去路,全是蜀中名将,不敢再擺都督的架子,扣馬執槍,上前搭話:&ldquo四位将軍,想張任昔日待爾等不薄,今日誤中孔明詭計遇難在此,望各位讓一生路,日後定當補報恩德!&rdquo 可是,四将并無言語。
未及張任說完,四騎馬已将他圍裹在核心。
盛舉、劉豹在他一前一後,雙刀齊下;劉氏弟兄一左一右,兩槍并刺,迅似疾風。
張任卻不慌不忙,來一個前掀後點、左逼右封,将四柄家夥一一化解開了。
一陣亂戰,張任又盯住了前面的盛舉,暗中迫他讓路。
就在即将相持不住的時候,四員黑臉大将飛馬趕到,又将張任逼進了山套。
張任此時方才完全明白諸葛亮已處處設防,要想離開這兒比登天還難。
但他從來沒有認過輸,盡管現在好似籠中之鳥,卻一心要沖出去。
前後兩處走不出,他就來到了左面。
遠遠便見山套口布滿漢軍,賴忠、廖登、楊宏、王茂并馬在前,三口巨斧,一口金刀,個個似兇神惡煞。
張任見此情景料到無法通融,也懶得枉費口舌,便圈馬而走。
沒走多遠,迎面來了四個黑臉,心想,幸得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