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 趕夜渡二義殁漩渦 過溪水單舟巧遇主

關燈
第九回趕夜渡二義殁漩渦 過溪水單舟巧遇主 張飛得報闵江大營守将楊儀攔住去路,反倒覺得痛快,心想,入川以來還是第一次碰到川将自來迎戰,這正合我的口味,可以早一點用計取勝。

    遂傳令停隊,率領文武衆人、張苞和十八個燕将以及心腹等趕到頭隊,見前面的旗門下一騎川将手抱金槍,三绺清須徐徐飄動,神态鎮定,氣概非凡。

    便将令旗一招:&ldquo馬玉、閻芝,上前抵敵!&rdquo 炮聲響,二馬并出,馳向對陣。

    楊儀見漢營中沖出來的首先是馬、閻二将,不覺怒從心頭起:你們都是嚴老将軍的心腹,一個守亂石關,一個守樊縣,不思盡忠西蜀,反而助了漢軍來攻伐西川,真是太肆無忌憚了!便大聲喝道:&ldquo來者與我住馬!&rdquo 二将扣住,拱手婉言道:&ldquo楊将軍别來無恙?我等以漢室大業為重,業已降了水軍大都督。

    今日領兵到此,特來奉勸楊将軍早早歸降,以免兩下交兵。

    &rdquo 楊儀憤怒道:&ldquo大膽反賊,蜀主待爾不薄,嚴老恩德非淺,膽敢反目以報,楊儀豈能容忍!速來槍上領死!&rdquo說罷金槍一揚,直刺馬玉的面門。

     馬玉舉槍抵擋,閻芝挺槍相助,兩将戰一将,隻見槍影不見人形。

    楊儀一槍對兩敵,隻要你死,不要你活。

    盡管馬玉、閻芝的功夫可算上乘,出槍并不留情,但楊儀的槍法也不含糊,上下兼顧,面面俱到,一面打得熱火朝天,一面招架得水洩不漏。

    兩下弟兄呐喊助威,看得張飛也是一眼不眨,心中暗暗叫好!大将一經交戰,便可試出他的功底,打了這許多回合,楊儀精力不衰,槍法不亂,稱得上是大将之材。

    張飛已有心要收服他,不時發出啧啧贊聲。

    三将正戰到酣處,一旁觀戰的張苞有些技癢,趁人們出神,他挽硬弓,拈狼牙,顯然想出奇制勝。

    不料張飛眼快,發覺張苞的意圖,剛要阻止,哪裡還來得及,弦聲響處,利箭早已飛出。

    急得張飛張着大嘴向前看去,不偏不倚,正中楊儀胯下的馬眼。

    戰馬一聲悲鳴,前蹄高高提起,把酣戰中的主人甩下了馬背。

    原來三杆槍一來一往打得不可開交,張苞以為正是顯示一下自已箭法的良機,從而暗助馬玉、閻芝一臂之力,按照他的箭法要射中一隻馬眼是不難的。

    但兩面的将士還在聚精會神地看着三人的槍法,不時為他們精湛的槍法喝彩叫好。

    不料,一眨眼的工夫,戰場上聲息全無,楊儀和他的戰馬不知何時都倒在地上,馬、閻二将也不知這是怎麼回事,等到看見馬眼上戳着一杆羽箭的時候,漢軍已經一擁而上,把楊儀按着綁縛了起來,押往大隊而去。

    三千川軍見主将遭人被擒,一哄而散,紛紛奔歸營寨而去。

     張飛看着這個由兒子張苞引起的混亂場面,不禁失聲笑了起來:&ldquo哈&hellip&hellip兒啊,看你不出竟射得一條好箭!&rdquo &ldquo嘿嘿,老子啊,這個沒什麼了不起,兒子還能射天上的飛鳥。

    &rdquo 張飛驚奇地看了兒子一眼:老子武藝雖好,可惜箭法平常,生了你這個兒子,卻對箭法有如此精通,老子的臉上也有光彩。

    張飛傳令就地安營紮寨,須臾,營帳紮畢。

    文武跟了張飛進帳,手下押了楊儀進入大帳。

    楊儀面對帳口,立而不跪。

    張飛喝問道:&ldquo來者何許人也?&rdquo &ldquo大将軍楊儀!&rdquo &ldquo見了本督膽敢立而不跪!&rdquo &ldquo本将軍但知引頸就戮,不知屈膝偷生!&rdquo楊儀理直氣壯,面無懼色。

     張飛見他如此,倒是員虎将。

    剛才看到三人交戰,張飛很看重他槍上的功夫,所以有心要開脫他,便吩咐手下松綁,再命擺座。

    說道:&ldquo楊将軍受驚了。

    本督素聞威名,今日一見,果然英雄,請坐下叙談片刻。

    &rdquo 楊儀毫不謙讓,就在張飛旁側坐定。

     &ldquo來,與我獻茶!&rdquo 手下捧上一杯香茗。

    張飛道:&ldquo楊将軍請用!&rdquo &ldquo不必客套,本将軍不需。

    &rdquo &ldquo楊将軍,本督素來仁義待人,今日請将軍到此,特與将軍結個敵國之交,不知願否?&rdquo 楊儀想,誰來同你交朋友?分明想用好言好語來感化我,然後叫我投降,這點小手腕我還會不懂嗎?不過你的那一套肯定是很能迷惑人的,不然為什麼帳上有這麼多的川将肯俯首帖耳地聽你發号施令,況且還有不少是文武雙才,一直被人當作西川忠良的名将。

    老實說,我楊儀決不是這種人,你張飛要想動我的腦筋,那是&ldquo蚊子叮菩薩&rdquo&mdash&mdash看錯了人。

    故而忙拒絕道:&ldquo本将軍才疏學淺,有負都督錯愛,不敢!不敢!&rdquo &ldquo楊将軍請不必多慮。

    既已到此,放心便了,飲一會茶,談片刻話,本督便送你回去。

    不過本督一向好客,尤其對西蜀将軍更是寬仁,帳上各位皆知本督為人,楊将軍不信隻管問來。

    &rdquo 楊儀想,你待他們好,所以他們就降了你。

    這是你的計謀,也就達到了目的。

    可我不上你的當! 張飛見楊儀不動聲色,好像對自己的話一點也不感興趣,忙換個話題,指着一旁的張苞說道:&ldquo楊将軍,此乃本督的兒子,名叫張苞,你看他的臉蛋子與本督可有相似之處?&rdquo 楊儀一直沒注意到身旁這個人,此時聽說是張飛的兒子,便側目看了一眼,啊呀,要是不說穿,真的要以為是兩個張飛呢!楊儀不覺臉上露出了笑意。

     &ldquo楊将軍,我的兒子射死了你的戰馬,本督欲将多年的龍馬贈送與你,作為你我初交之信物。

    &rdquo說罷,向外傳喚,&ldquo來,将本督的坐騎帶上帳來!&rdquo 手下立即把戰馬帶上了中軍大帳。

    張飛指着道:&ldquo楊将軍,此馬名為登雲豹,乃是龍駒寶馬。

    昔年我等弟兄桃園結義後,來了一個名喚蘇雙的馬販,是個英雄好漢,慕我家弟兄三人之名而來,送我等數百匹戰馬,本督便選中了這匹龍馬,一直騎至今日。

    本督的蛇矛亦然是用蘇雙贈送的好鐵打就的。

    如今為了朋友之義,情願忍痛割愛,将龍馬奉送與你,請楊将軍哂納!&rdquo說到這兒,命手下道:&ldquo來,将龍馬帶過了。

    從今以後便是楊将軍的坐騎了,爾等要好好喂料飲水!&rdquo 手下帶過,楊儀仍是一言不發。

    張飛見他不為所動,心裡開始着急了,便道:&ldquo楊将軍,本督與你松綁、請坐、獻茶、奉送龍馬,怎麼爾竟一句話也不說,豈不是太過分了!&rdquo 楊儀暗暗笑道:張飛倒象一個商人,與我講起交換的條件來了。

    我楊儀可不是這種人,良心還沒有這麼壞!他似聽非聽地看了一下張飛,然後對帳上的人環顧了一番,大将中沒有一個人是坐着的,而文官中有坐也有站,但坐着的文人身上并沒有官帶,卻是一身不常見的道帽道袍,楊儀猜不出這個人為何有坐的資格。

     張飛見楊儀的目光停滞在鄧芝的身上,忙介紹說:&ldquo楊将軍,此乃蜀中名人鄧芝,鄧伯苗先生!&rdquo 不料,楊儀聽到&ldquo鄧芝&rdquo這個名字,肅然起敬,忙站起來到鄧芝的面前躬身一禮:&ldquo原來是鄧先生,小将久聞大名,今日一見,足慰平生。

    未知鄧先生緣何在此?&rdquo蜀主為了請他出山輔助,不知請了他多少次,也不知花費了多少心血,可是他就是避而不見,甯願隐居山中。

    今天居然穩坐漢軍大帳,不知道他是否己經降了漢室。

     &ldquo山人正是鄧芝。

    楊将軍,漢室久衰,群雄割據,諸侯稱霸,刀兵不息,百姓塗炭。

    劉皇叔奉旨滅曹興漢,天下歸附,大業可望一舉而成。

    山人受三将軍數顧之情,願助一臂之力。

    楊将軍棟梁之材,蜀主闇弱,助之不成,反受民罯,理應棄暗投明,共圖大業,則前程遠大不可估量也!&rdquo 俗語曰:&ldquo君子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rdquo鄧芝是蜀人心目中的聖人,他說漢室能興,那末,西蜀的前景是不會好到哪裡的。

    這樣有才能的人也歸順了漢室,那數關守将投順張飛是微不足道的了。

    楊儀是個聰明人,他早知劉璋難坐天下,但未到萬不得己的時候,他是決不肯背主謀反的。

    現在被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