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回 程太守允女結姻緣 張翼德遇子完夙願
關燈
小
中
大
第八回程太守允女結姻緣 張翼德遇子完夙願
且說:閻芝領兵投樊山而來,一路上想道,我早就和太守說了,山上的土匪不剿盡,樊縣的百姓不會安甯,他就是不聽。
如今弄到他自己頭上了,方才悟出道理來.真是好心沒有好報。
當然,樊山上的這股土匪是烏合之衆,我閻芝一到,他們肯定逃之夭夭。
天大亮了,川軍就在樊山之下擺列陣勢。
閻芝挺槍立馬,朝山上大呼道:&ldquo大膽蟊賊,速将太守千金好好送下山來。
如若不然,本将軍長槍到處斬盡殺絕!&rdquo心裡想,等不到我叫完,這班土匪肯定走的走,逃的逃,自有人會把小姐送下山來。
可是連叫數聲,并不見土匪慌亂,居然都站在山石上向下觀看,臉上毫無懼色。
閻芝不明白這是什麼道理。
樊山之上的土匪一大清早聽得山下的吼叫聲,知道又是樊縣守将閻芝來剿山了。
料着今日必有一場好戲!因此都走出寨門,各自揀中了有利地形,擺出了一副看熱鬧的架子。
自然也有小喽啰報進了草堂。
此刻草堂中隻有熊子一人,他知道這些官家兵将是為了小姐而來的,心想,今天就是來了千軍萬馬我也不怕,隻要在小戆面前說個謊,把他騙下山去,将閻芝捉上山來。
這樣就萬事大吉了。
更何況小戆的父親就是打進西川的張飛,我們幫他擒住了川将,不但不會怪罪我們,而且從今以後就可以在此安居樂業,心安理得地占山為王了,或許張飛一時高興,還會給我個将校當當,真是一箭雙雕。
熊子打定主意,一口氣奔出來,到草堂後面的樹林裡找到了練武的張苞,劈口就亂嚷起來:&ldquo張大哥,不好了!壞事了!&rdquo 自從崔氏在程小姐口中得到了張飛就在離此不遠的亂石關外與馬玉對峙的信息之後,今日一早就催張苞抓緊打聽消息。
張苞時刻放在心上,正想找熊子。
不料,見熊子風風火火地跑了來,忙問:&ldquo兄弟何事這般慌亂?&rdquo &ldquo兄弟昨日奉張大哥之命,已将小姐送下山去。
不料,今日一早山下又來了一隊官軍,妄圖冒讨程小姐,尋釁鬧事。
若不然,他們要放火焚燒山寨。
兄弟想,草寨燒掉可以再創,但太夫人往哪裡而去呢?不如請張大哥下山一趟,把川将捉上山來,萬事皆休。
張大哥你說好麼?&rdquo 張苞想,是啊,官兵太不講理,一個小姐早就送下山去了,哪來第二個小姐呢?火燒山寨,我的老娘豈不要遭難?看來隻有下山一趟了。
張苞咆哮一聲:&ldquo來,與老張帶馬扛槍!&rdquo 熊子立即命喽啰帶馬扛矛在寨門口伺候。
張苞上馬提矛出了寨門,直向山下掃去。
見數千川軍在搖旗呐喊,張苞大吼一聲:&ldquo下邊不要啰唣,老張來也!&rdquo 山下的閻芝聽得吼聲,向上面定睛一看,來人生一個大黑臉,豹頭環眼,手執蛇矛,聲音容貌與亂石關的張飛一般無二,而且自稱老張,頓覺驚異萬分。
暗付:明明張飛還在樊縣前哨大營,怎麼這兒又出了一個黑臉了呢?遂向來者喝問道:&ldquo何許樣人,道下名來!&rdquo本來和蟊賊交戰從來不通名姓的,就因為這個黑臉有點蹊跳,要摸清他的來曆。
小戆的脾氣一向直爽得很,又不知道閻芝的用意,便朗聲普道:&ldquo呔!下面的官軍聽了,我家老子叫張飛,老張便是張苞!&rdquo 閻芝聽了,暗暗贊道:父子真象是一個模子裡出來的,原來張飛還有個叫張苞的兒子呢!好哇!老子做主帥,兒子稱大王,這是怎麼一回事?你的老子我打不過,打你這個兒子想必是綽綽有餘。
閻芝欺他年紀輕,而且又傻乎乎的,想在他身上找點便宜。
故而挺槍躍馬而上,&ldquo呔!大膽黑臉,擅敢在此聚蟻作亂,本将軍特來收擡于你。
看槍!&rdquo 槍花起處,風聲響亮。
張苞見他出槍疾速,知道有相當的力氣,也有較高的武藝。
但心裡想,你想和我交手,那還差得遠呢,給點顔色你看看!便使出八分力氣将長矛向上一枭:&ldquo呔!大膽川将且慢!&rdquo正好抵住長槍,隻聽得&ldquo當&rdquo的一聲,打閻藝一個措手不及,把他的銀槍打出了數步之外。
沒等他想到圈馬逃走,張苞早已分出一隻手來,輕舒猿臂,五根鋼爪抓住了他的腰,向上一提,四肢騰空,喝道:&ldquo與我下馬!&rdquo 下邊的川軍見狀不妙,後隊變作前隊,望風而逃。
樊山上的小喽啰一擁而上,把閻芝捆綁個結實,收起了他的槍馬,把他押往後山監禁起來。
張苞回到寨門下馬棄矛,隻打了一個照面就擒住了川将,就好象開了個玩笑,心不跳,氣不喘,走進草堂居中坐定。
熊子跟了進來,張大哥長,張大哥短地叫個不停,恭維他是天下第一個狠人。
張苞也感到心頭甜滋滋的。
三千川軍逃回樊縣,火急火燎地把閻芝被黑臉擒上山的消息禀報了程畿。
老太守這一驚非同小可,本想送女兒去避一下風頭,不料卻去送在風口上,遭此大禍。
前有張飛大隊即将趕到,後有強盜趁時作亂。
閻芝被執,樊縣連個帶兵的人都沒有了。
但有一點程畿不明白:往常去剿匪總是得勝而歸,山上并沒有一個人是閻芝的對毛,今日這個黑臉是誰?遂問道: &ldquo爾等可知閻将軍被何人所擒?&rdquo &ldquo禀太守,這個黑臉,本領高強,姓張名苞,說是在樊山等候他的老子張飛。
&rdquo 程畿似乎還不太相信:張飛的祖籍又不在西蜀,他兒子即使要落草為盜,天下這麼大,為何偏偏看中了樊山這個小巢穴呢?況且,劉、關、張結義,四海以為楷模,既要得天下,豈肯讓兒子作此不義之行!因此搖着頭說道:&ldquo此言不可信也!&rdquo 川軍見太守不相信他們的話,都證實道:我們在山下看得清楚,這黑臉同張飛生得一模一樣,也是用的蛇矛,閻将軍叫他留名,他親口說是張飛的兒子張苞。
這絕不是假話。
程畿心裡暗暗叫道:這可怎麼辦?此時,關外傳來隆隆炮聲,示意着漢軍已離這兒不遠了。
程畿心急如焚,好似百爪搔心,說不出的煩惱和恐懼。
暗想:憑我這麼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怎能抵得住數萬銳師而守住一座樊縣?再說女兒被強盜搶上了山,要是被他們玷污了身子,别說女兒無顔于世,就是我這風燭殘年之人,又如何能咽得下這口氣?程畿想來想去,仍是想不出好辦法來。
首先,川中不會派援軍來,樊縣早晚要失;目下閻芝性命危險;其次,女兒難保清白之軀;再說,即使我拚死固守樊縣,城破之日,傾城百姓塗炭。
我一縣之首死不足惜,張飛必然移恨于閻芝和小姐身上。
牽一發而動全身,關健在我一個人身上。
要是迎接張飛入城,一切都迎刃而解了。
失一縣之地,救萬民之災,我程畿也隻有這麼做了。
太守想到這兒,立刻傳令高扯降旗,開關列隊,自己急步匆匆回到衙内,提着一顆印信,上馬揚鞭,單身獨騎出了樊縣,向大道上迎了前去。
卻說張飛率領大隊直撲樊縣而來,亂石關這個前哨隘口一失,樊縣就失去了依傍,因而漢軍軍心振奮,一彪彪,一隊隊,斬斬齊齊,浩浩蕩蕩地向這裡開來。
大隊之首一杆大纛引路,上書&ldquo大漢水軍都督、燕山&rdquo,正中一個大的&ldquo張&rdquo字,飄飄揚揚,好不威風!張飛胯下登雲豹,手執令旗,文武左右跟随,袍帽整齊,盔甲鮮明,大道上刀槍閃耀,旗幡招展,但見塵頭起,頓聞炮聲鳴。
忽見路旁有一弟兄拱手等待,張飛知道這是先頭部隊有軍情報告,遂勒馬問道:&ldquo在此何事?&rdquo &ldquo禀都督,樊縣太守程畿軍前獻印,願降漢室。
請都督定奪!&rdquo 張飛捋一捋虎須,沉思道:閻芝悄然而退,程畿又來納印,事非偶然,不可輕信。
當即傳令道:&ldquo定隊待命!&rdquo 頃刻間馬隊住馬、步軍停步,從前到後,等候号令。
張飛望着報事的弟兄自問道:&ldquo前有程畿出關獻印,歸降本督?&rdquo 報事的弟兄十分肯定地答道:&ldquo是。
&rdquo 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心理狀況,花費了不少心思,經曆了數番周折而得到的東西是實在的。
要是來得十分容易的東西,反而要懷疑它的真實性了。
盡管樊縣算不了是西川首屈一指的重鎮要隘,但畢竟是一座城池,文有太守畫策,武有将軍把守,如此輕而易舉地得到了它,張飛就不能不考慮程畿的用意。
&ldquo來,命程畿馬前相見!&rdquo 程畿聞聽後,要緊從前隊穿過人群,戰兢兢地來到張飛的馬前雙膝跪下:&ldquo都督在上,程畿在此拜見!&rdquo &ldquo太守到此何幹?&rdquo &ldquo特來馬前獻印,歸順大都督!&rdquo &ldquo既來歸順,印信何在?&rdquo 程畿抖抖瑟瑟地捧上印囊:&ldquo請都督收納。
&rdquo 漢軍侍衛從太守手上提起布囊送到張
如今弄到他自己頭上了,方才悟出道理來.真是好心沒有好報。
當然,樊山上的這股土匪是烏合之衆,我閻芝一到,他們肯定逃之夭夭。
天大亮了,川軍就在樊山之下擺列陣勢。
閻芝挺槍立馬,朝山上大呼道:&ldquo大膽蟊賊,速将太守千金好好送下山來。
如若不然,本将軍長槍到處斬盡殺絕!&rdquo心裡想,等不到我叫完,這班土匪肯定走的走,逃的逃,自有人會把小姐送下山來。
可是連叫數聲,并不見土匪慌亂,居然都站在山石上向下觀看,臉上毫無懼色。
閻芝不明白這是什麼道理。
樊山之上的土匪一大清早聽得山下的吼叫聲,知道又是樊縣守将閻芝來剿山了。
料着今日必有一場好戲!因此都走出寨門,各自揀中了有利地形,擺出了一副看熱鬧的架子。
自然也有小喽啰報進了草堂。
此刻草堂中隻有熊子一人,他知道這些官家兵将是為了小姐而來的,心想,今天就是來了千軍萬馬我也不怕,隻要在小戆面前說個謊,把他騙下山去,将閻芝捉上山來。
這樣就萬事大吉了。
更何況小戆的父親就是打進西川的張飛,我們幫他擒住了川将,不但不會怪罪我們,而且從今以後就可以在此安居樂業,心安理得地占山為王了,或許張飛一時高興,還會給我個将校當當,真是一箭雙雕。
熊子打定主意,一口氣奔出來,到草堂後面的樹林裡找到了練武的張苞,劈口就亂嚷起來:&ldquo張大哥,不好了!壞事了!&rdquo 自從崔氏在程小姐口中得到了張飛就在離此不遠的亂石關外與馬玉對峙的信息之後,今日一早就催張苞抓緊打聽消息。
張苞時刻放在心上,正想找熊子。
不料,見熊子風風火火地跑了來,忙問:&ldquo兄弟何事這般慌亂?&rdquo &ldquo兄弟昨日奉張大哥之命,已将小姐送下山去。
不料,今日一早山下又來了一隊官軍,妄圖冒讨程小姐,尋釁鬧事。
若不然,他們要放火焚燒山寨。
兄弟想,草寨燒掉可以再創,但太夫人往哪裡而去呢?不如請張大哥下山一趟,把川将捉上山來,萬事皆休。
張大哥你說好麼?&rdquo 張苞想,是啊,官兵太不講理,一個小姐早就送下山去了,哪來第二個小姐呢?火燒山寨,我的老娘豈不要遭難?看來隻有下山一趟了。
張苞咆哮一聲:&ldquo來,與老張帶馬扛槍!&rdquo 熊子立即命喽啰帶馬扛矛在寨門口伺候。
張苞上馬提矛出了寨門,直向山下掃去。
見數千川軍在搖旗呐喊,張苞大吼一聲:&ldquo下邊不要啰唣,老張來也!&rdquo 山下的閻芝聽得吼聲,向上面定睛一看,來人生一個大黑臉,豹頭環眼,手執蛇矛,聲音容貌與亂石關的張飛一般無二,而且自稱老張,頓覺驚異萬分。
暗付:明明張飛還在樊縣前哨大營,怎麼這兒又出了一個黑臉了呢?遂向來者喝問道:&ldquo何許樣人,道下名來!&rdquo本來和蟊賊交戰從來不通名姓的,就因為這個黑臉有點蹊跳,要摸清他的來曆。
小戆的脾氣一向直爽得很,又不知道閻芝的用意,便朗聲普道:&ldquo呔!下面的官軍聽了,我家老子叫張飛,老張便是張苞!&rdquo 閻芝聽了,暗暗贊道:父子真象是一個模子裡出來的,原來張飛還有個叫張苞的兒子呢!好哇!老子做主帥,兒子稱大王,這是怎麼一回事?你的老子我打不過,打你這個兒子想必是綽綽有餘。
閻芝欺他年紀輕,而且又傻乎乎的,想在他身上找點便宜。
故而挺槍躍馬而上,&ldquo呔!大膽黑臉,擅敢在此聚蟻作亂,本将軍特來收擡于你。
看槍!&rdquo 槍花起處,風聲響亮。
張苞見他出槍疾速,知道有相當的力氣,也有較高的武藝。
但心裡想,你想和我交手,那還差得遠呢,給點顔色你看看!便使出八分力氣将長矛向上一枭:&ldquo呔!大膽川将且慢!&rdquo正好抵住長槍,隻聽得&ldquo當&rdquo的一聲,打閻藝一個措手不及,把他的銀槍打出了數步之外。
沒等他想到圈馬逃走,張苞早已分出一隻手來,輕舒猿臂,五根鋼爪抓住了他的腰,向上一提,四肢騰空,喝道:&ldquo與我下馬!&rdquo 下邊的川軍見狀不妙,後隊變作前隊,望風而逃。
樊山上的小喽啰一擁而上,把閻芝捆綁個結實,收起了他的槍馬,把他押往後山監禁起來。
張苞回到寨門下馬棄矛,隻打了一個照面就擒住了川将,就好象開了個玩笑,心不跳,氣不喘,走進草堂居中坐定。
熊子跟了進來,張大哥長,張大哥短地叫個不停,恭維他是天下第一個狠人。
張苞也感到心頭甜滋滋的。
三千川軍逃回樊縣,火急火燎地把閻芝被黑臉擒上山的消息禀報了程畿。
老太守這一驚非同小可,本想送女兒去避一下風頭,不料卻去送在風口上,遭此大禍。
前有張飛大隊即将趕到,後有強盜趁時作亂。
閻芝被執,樊縣連個帶兵的人都沒有了。
但有一點程畿不明白:往常去剿匪總是得勝而歸,山上并沒有一個人是閻芝的對毛,今日這個黑臉是誰?遂問道: &ldquo爾等可知閻将軍被何人所擒?&rdquo &ldquo禀太守,這個黑臉,本領高強,姓張名苞,說是在樊山等候他的老子張飛。
&rdquo 程畿似乎還不太相信:張飛的祖籍又不在西蜀,他兒子即使要落草為盜,天下這麼大,為何偏偏看中了樊山這個小巢穴呢?況且,劉、關、張結義,四海以為楷模,既要得天下,豈肯讓兒子作此不義之行!因此搖着頭說道:&ldquo此言不可信也!&rdquo 川軍見太守不相信他們的話,都證實道:我們在山下看得清楚,這黑臉同張飛生得一模一樣,也是用的蛇矛,閻将軍叫他留名,他親口說是張飛的兒子張苞。
這絕不是假話。
程畿心裡暗暗叫道:這可怎麼辦?此時,關外傳來隆隆炮聲,示意着漢軍已離這兒不遠了。
程畿心急如焚,好似百爪搔心,說不出的煩惱和恐懼。
暗想:憑我這麼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怎能抵得住數萬銳師而守住一座樊縣?再說女兒被強盜搶上了山,要是被他們玷污了身子,别說女兒無顔于世,就是我這風燭殘年之人,又如何能咽得下這口氣?程畿想來想去,仍是想不出好辦法來。
首先,川中不會派援軍來,樊縣早晚要失;目下閻芝性命危險;其次,女兒難保清白之軀;再說,即使我拚死固守樊縣,城破之日,傾城百姓塗炭。
我一縣之首死不足惜,張飛必然移恨于閻芝和小姐身上。
牽一發而動全身,關健在我一個人身上。
要是迎接張飛入城,一切都迎刃而解了。
失一縣之地,救萬民之災,我程畿也隻有這麼做了。
太守想到這兒,立刻傳令高扯降旗,開關列隊,自己急步匆匆回到衙内,提着一顆印信,上馬揚鞭,單身獨騎出了樊縣,向大道上迎了前去。
卻說張飛率領大隊直撲樊縣而來,亂石關這個前哨隘口一失,樊縣就失去了依傍,因而漢軍軍心振奮,一彪彪,一隊隊,斬斬齊齊,浩浩蕩蕩地向這裡開來。
大隊之首一杆大纛引路,上書&ldquo大漢水軍都督、燕山&rdquo,正中一個大的&ldquo張&rdquo字,飄飄揚揚,好不威風!張飛胯下登雲豹,手執令旗,文武左右跟随,袍帽整齊,盔甲鮮明,大道上刀槍閃耀,旗幡招展,但見塵頭起,頓聞炮聲鳴。
忽見路旁有一弟兄拱手等待,張飛知道這是先頭部隊有軍情報告,遂勒馬問道:&ldquo在此何事?&rdquo &ldquo禀都督,樊縣太守程畿軍前獻印,願降漢室。
請都督定奪!&rdquo 張飛捋一捋虎須,沉思道:閻芝悄然而退,程畿又來納印,事非偶然,不可輕信。
當即傳令道:&ldquo定隊待命!&rdquo 頃刻間馬隊住馬、步軍停步,從前到後,等候号令。
張飛望着報事的弟兄自問道:&ldquo前有程畿出關獻印,歸降本督?&rdquo 報事的弟兄十分肯定地答道:&ldquo是。
&rdquo 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心理狀況,花費了不少心思,經曆了數番周折而得到的東西是實在的。
要是來得十分容易的東西,反而要懷疑它的真實性了。
盡管樊縣算不了是西川首屈一指的重鎮要隘,但畢竟是一座城池,文有太守畫策,武有将軍把守,如此輕而易舉地得到了它,張飛就不能不考慮程畿的用意。
&ldquo來,命程畿馬前相見!&rdquo 程畿聞聽後,要緊從前隊穿過人群,戰兢兢地來到張飛的馬前雙膝跪下:&ldquo都督在上,程畿在此拜見!&rdquo &ldquo太守到此何幹?&rdquo &ldquo特來馬前獻印,歸順大都督!&rdquo &ldquo既來歸順,印信何在?&rdquo 程畿抖抖瑟瑟地捧上印囊:&ldquo請都督收納。
&rdquo 漢軍侍衛從太守手上提起布囊送到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