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誘劫糧張飛三敬酒 詐降計毛苟雙入關
關燈
小
中
大
沒情緒,眼沒敢合一下,耳朵老是側着,擔心着毛、苟二人的性命安危,巴望他們二人能助自己成功。
天色放明,隻見營外巡哨的漢軍萬分驚惶地奔進了内帳,似乎還帶着不肯定的口氣報告了亂石關上插有毛仁、苟璋兩面大旗的緊急軍情。
張飛故作一愣,叱退了報事的巡哨,提了一個晚上的心這才落了下來。
心想,扯出旗來,說明他們沒死,不能說馬玉已十分相信,至少可以認為馬玉已收留了他們。
要是挂出了兩顆腦袋的話,那就一切都完了。
張飛深知這一晚毛仁和苟璋的日子過得是何等艱險,又能以十二分的機智取得了馬玉初步的信任,這是何等的不易啊!張飛感歎一番,立即傳令擊鼓開帳。
待兩旁參見畢,開始點卯。
片刻之間,點卯将畢,文武皆一一應聲,唯獨點到毛仁、苟璋兩個人的時候,帳上一片寂靜,杳無聲息。
張飛連喚三聲,環眼掃視了一下,隻見文武衆人都露出驚奇、詢問的神色,怎麼毛仁和苟璋敢不來呢?莫非昨晚受了刑,今日故意違抗軍令?這怎麼可以呢。
張飛怒聲喝問:&ldquo毛仁何在!苟璋何在!&rdquo 就在此刻,外邊旋風似地跑進一個軍卒,大聲喊道:&ldquo報禀都餐!&rdquo 張飛問:&ldquo何事這般驚慌?&rdquo &ldquo大都督,不好了,小的在營前巡哨,見亂石關上毛、苟将旗高扯,必是降了馬玉。
請都督定奪!&rdquo 張飛環眼瞪着小卒,怒叱道:&ldquo休得亂言!&rdquo &ldquo大都督,此事非是小的一人看見,豈敢謊報!&rdquo &ldquo啊!這卻何為?&rdquo 毛仁、苟璋背反投敵,這是大家意想不到的,這個消息就象一個驚雷震撼着帳上所有的文武。
所以,兩旁都呆立着,思量着他們投敵的原因。
張飛趁此靜穆的時候,自言自語道:&ldquo毛、苟二将反了不成!&rdquo &ldquo是。
&rdquo &ldquo退下。
&rdquo張飛顯出無可奈何的樣子,沉默了片刻。
忽然呼道:&ldquo老孫、小糜,劉、龔二将。
&rdquo 四個人已知道了張飛的心思,因為昨日就是他們全力擔保的。
今日出了這種大事,自然要找他們說話了。
遂即誠惶誠恐地從旁踏出,&ldquo吾等在。
&rdquo 張飛咬着牙惡狠狠地問道:&ldquo老張昨日已有洞察,料其反心不死,今日做出此等大逆之事,可信老張所言差否,昨日爾等為保,今日還敢保否?&rdquo 四人心中焦急如焚,驚出一身冷汗,保錯人丢盡面子是小事,危及漢室大業是大事,誰作得了這個保!還算孫乾練達、冷靜,便道:&ldquo三将軍之語應驗了!真是未蔔先知啊!&rdquo &ldquo是啊,老張早已算定。
&rdquo &ldquo既然三将軍早已算定,為何不在途中設伏拿下?&rdquo &ldquo這&hellip&hellip&rdquo張飛被孫乾突然反問而語塞。
說道;&ldquo隻為爾等作保。
爾等可知罪否?&rdquo 此話一出,帳上文武都吓得瞠目結舌。
昨天保過的人慌忙接口道:&ldquo吾等知罪了!&rdquo心中埋怨毛、苟做事太過份了。
唯獨孫乾并不慌張,因為他昨夜聽說毛、苟挨了三十軍棍之後,又被張飛請去喝酒。
心想,這樁事情越發覺得離奇了! 張飛見四人無語,暗自好笑。
等了一陣之後,張飛方才傳令道:&ldquo錯保罪人,本當與犯同罪。
如今,看在爾等跟随皇叔多年之面上,暫且饒恕了你們。
但請劉、龔二将聽令,本督命你們帶領三千精兵,在前開路,陪老張往亂石關前讨戰,殺死毛、苟二人,以功抵過,方息本督心頭之怒!&rdquo 劉、龔接令而去,張飛吩咐退帳。
再說劉辟、龔都出至營前上馬執矛,頃刻已抵亂石關下,二人手捧大刀,分列兩邊,三千漢軍設立旗門。
張飛點馬跨前幾步,向上叫喊道:&ldquo關廂上聽着,速命叛将毛仁、苟璋答話!&rdquo 早有川軍下關報進衙門大堂。
此刻毛仁、苟璋聽得手下報來的消息,迅速上堂,見馬玉和閻芝已在。
自昨晚試探以後,并無察覺他倆半點破綻,馬、閻二人基本上信了他們的來意,料着張飛今日必定要來,故而一早就在大堂思量對策。
見毛仁、苟璋也來了,各自相見之後,馬玉便将張飛讨戰的話講了。
毛仁說,我等不妨上關去看一看,料想破敵不難。
四人出衙門上馬,到關前下馬上城,除去中間的擋箭牌,城下果有一彪人馬,為首便是張飛。
毛仁對他看看:你不要看輕我們,能站在這關廂之上不是容易的,馬玉是個厲害人物,張飛見毛仁、苟璋都緊貼馬玉身旁,心裡又何嘗不高興呢!早已會意道:盡管川中荟萃彙集,文武全才、名流雅儒不計其數,仍是奈何不得你們。
但說明漢中人物還要比他們高出一頭。
張飛指着關廂上大聲道:&ldquo毛仁、苟璋,本督并未怠慢爾等,緣何生此反心?&rdquo &ldquo匹夫張飛,此話還須問我等麼!若不如此,隻怕我等之首早已不在頸項之上了!&rdquo &ldquo爾等敗吾計策,失吾大糧,本督從輕發落,隻打得三十軍棍,并未要爾等性命。
可恨叛賊不思報恩,暗中投敵,此罪愈加難赦。
本督念爾等跟随我家大哥多年,慈悲為懷,網開一面,隻要重歸本營将功贖罪,本督決不計較。
倘然不聽善言解勸,莫怪本督無情,定将爾等碎屍萬段,斬為肉泥!&rdquo 毛仁聽了這一番話,心想今日我定要好好罵他幾句,馬玉在身旁,我一定要做得更象,表示我們是真心的。
所以,毛仁鐵闆着面孔,咬牙切齒咒道:&ldquo呔!黑臉張飛,不自量力,用此拙劣之計,反責吾輩無能,竟用此毒刑拷打。
量爾一暴戾之将,何能為帥?何能入蜀?非吾亂言,爾難過此關,必亡川中!&rdquo 苟璋也接着罵道:&ldquo我啖你這黑臉匹夫!&rdquo 張飛擡頭對他們望望,心下轉念道:想不到他們罵人竟有這麼好的口才,非但覺得痛快,而且心裡高興,想你罵得越兇,苦肉計越是成功!你們會罵,難道我偏是個啞巴不成?因此,環眼圓睜,虎須倒奓,大叫道:&ldquo爾等這兩個叛賊,至此還是執迷不悟,膽敢辱罵本督,速速下關受死!&rdquo 毛仁坦然道:&ldquo誰來怕你,正要找爾算帳!&rdquo便側身對馬玉道:&ldquo馬将軍請在關廂之上觀戰,待我等出馬,與漢軍決一死戰,以報将軍收留之恩。
&rdquo馬玉說道:&ldquo二位棒瘡未愈,不可過份勞累,切須當心。
&rdquo毛仁說道:&ldquo不必擔心,耳聞捷音。
&rdquo說罷與苟璋拱手下關,飛身躍馬,手執兵刃,未帶一兵一卒,沖出亂石關,對關外呐聲喊:&ldquo叱!黑臉放馬較量!&rdquo 張飛回旗門問道:&ldquo何人出馬迎戰?&rdquo 張飛說話未了,兩騎馬騰蹄而出,正是劉辟、龔都。
毛、苟、劉、龔四個人的本領可以說是半斤八兩,正所謂&ldquo花對花,柳對柳&rdquo,不相上下,難分彼此。
劉辟和龔都隻當毛、苟是真的造反,而且一清早還因為保他們而受斥,心中怨恨之火哪裡還按捺得住。
八蹄并出,不論三七二十一就揮刀在毛、苟的上下前後亂打個不住。
毛仁、苟璋料定他們還不知道實情,手上也不敢怠慢,橫遮豎攔倒也忙一個不亦樂乎。
四匹馬一來一往,一進一退,打得甚是熱鬧,恰似冤家碰頭,一點也不肯饒恕一般。
張飛在旁看得真切,見他們用盡全身之力厮拚,喜形于色,漢軍亦然在旁助威:&ldquo打得好!打得厲害啊!&hellip&hellip&rdquo 直打到二十餘合,城關上馬玉見此激戰,愈信毛、苟二人投順并非虛诳,想着他倆身上還帶着傷,不應讓他們過份耗力,即命手下鳴金收兵。
霎時間,關廂上鑼聲頓起,毛、苟立即收轉三尖二刃刀,瞅個空圈馬而走,進得城關,撩刀下馬,直至關廂之上,見馬玉道:&ldquo馬将軍,小将等正待生擒漢将,緣何便叫我等回來?&rdquo &ldquo啊,二位将軍負傷而戰,馬玉深恐有失,日後再圖交戰不遲。
&rdquo 張飛見毛、苟二人回去,已知馬玉的意思了,也就喝住劉辟、龔都。
擡頭見城關上的馬玉臉帶得意之色,心裡思量道:他們進了關,可怎樣才能奪取關廂呢?不由自主地看着馬玉身旁的毛仁和苟璋,把希望寄托在他們的身上。
毛仁和苟璋深知張飛這一瞥的用意,完全理解張飛此刻的心情,暗想道,詐降已經成功,基本上取得了馬玉的信任,但他們兩個人武藝高強,我們一時還沒有良策,最好你能騙走一個閻芝,我們兩個對一個馬玉,趁其不備或許能成功。
張飛好象看透了毛仁的心,大聲說:&ldquo毛仁、苟璋二人聽了,本督限爾等三日之内回歸本營;不然老張決不容情。
--劉、龔二将,我等回營去吧!&rdquo說罷,引着大隊而退。
回進大營,張飛密令賴忠、廖登二将領兵三千,如此這般,引開閻芝,便收兵回來,不得有誤。
二将領命,從大營出發,繞過亂石關,直抵關後數裡之遙,一路上馬蹄得得,車聲辚辚,耀武揚威,浩浩蕩蕩。
至山野僻靜處,方才偃旗息鼓,悄悄收兵潛回複命。
這一日一早便有張飛搦戰,雖各無損傷,畢竟放心不下,馬玉更是防範森嚴,以防不測。
忽見漢營中出來一彪人馬,軍威甚是整肅,況兼旗幡蓋地,鑼鼓震天,更覺雄壯。
見他們并不攻關,卻繞道而行,明明是往亂石關後樊縣而去。
閻芝如何忍耐得住,忙道:&ldquo馬兄,漢軍既不奪關,必有賺取樊縣之心,這卻如何是好?&rdquo 馬玉也有同感,但還吃不準,含糊道:&ldquo未必如此。
&rdquo 你猶豫不決說一聲未必如此,閻芝心裡頭跳個不住。
因為樊縣離這兒并不遠,城中隻有一個上了年紀的太守在那裡,且又不懂得打仗與用兵的,漢軍一去,如何抵擋得住?便說道:&ldquo馬兄,張飛在此已久,寸土未得,必欲奪取樊縣而圍亂石關,彼時關廂前後受敵,孤軍無援,豈不是坐以待斃?幸有毛、苟二将在此相助,小弟意欲返回把守,前後兩顧,安如泰山。
馬兄以為如何?&rdquo 馬玉見此光景,也來不及多加思考,隻覺得此時的樊縣也和亂石關一樣重要,要是樊縣一失,即使守住亂石關也是無益的了。
再說閻芝的話确實有理,就請閻芝帶領原班人馬立即出關,要趕在漢将的前面。
就在賴、廖繞道而走的當口,閻芝已親率部下出了後關,拚命趕路。
無多片刻,已跑了五裡路,這裡正是他來時紮下營頭的地方,營中駐紮着一萬弟兄。
心想,好了,我也不必趕回樊縣,隻消守在這兒,料他們也飛不過去!遂下馬進營,命部下多加警戒,嚴防漢軍偷襲。
可是從晌午一直等到太陽落山,連漢軍的影子也沒有看見,暗付道:明明看着他往這條道上來的,怎麼到了這個時候還沒趕到呢?莫非他們已打聽到我在這裡,所以不敢前來?或者走錯了路摸别處去了,閻芝絲毫不敢放松,提心吊膽地過了一夜。
姑且按下不提。
馬玉目送閻芝出石關,仿佛若有所失,到底年紀輕,且又精細,腦子裡想的東西也多。
閻芝在時,又有毛仁、苟璋相助,這城關固若金湯,似乎再也沒人動得它。
如今一走,雖然還有三人共守,卻比自己一個守還要危險兒分,這關廂就象是紙糊的一般,一戳即破。
因此而尋思道:毛、苟二人到此畢竟還隻有一天的工夫,盡管他們是誠心來投,與我的交情還不深,但他們終究是張飛的手下、劉備多年的老人馬,一時氣惱投到我這裡。
日子一長,要是回心轉意,趁我不防之際,把這座關廂獻給張飛,到那時後悔莫及啊,這倒是不可不防的&hellip&hellip想到這兒,反覺毛仁、苟璋這兩個人十分可疑。
冷眼中看去,見毛、苟二人不卑不亢,神情自若,一點也沒有因為閻芝走了而顯得高興的樣子,一時又弄得心亂如麻起來。
沉思許久,忽而心有靈犀,想起了一個極妙的辦法。
便笑着對毛仁和苟璋說:&ldquo二位将軍,閻芝回樊縣了,此關全仗二位關注了。
&rdquo 毛仁和苟璋明知這是張飛用的&ldquo調虎離山&rdquo之計,遣走了閻芝正是他們求之不得的,但在馬玉的面前,他們唯恐多說一句活而使馬玉起疑心--實際上他們一句活也沒說,馬玉仍對他們不放心--此刻,聞得馬玉這般說法,迫于應付,毛仁畢恭畢敬道:&ldquo馬特軍有甚吩咐,但說無妨,小将等赴湯蹈火,萬死不辭!&rdquo &ldquo二位将軍,今晨張飛前來搦戰,命爾等及早返同漢營将功贖罪。
倒不如聽從其命,即刻修書一封,約其今晚三更前來取關,與其裡應外合,豈不是大功一舉而成?&rdquo 毛仁、苟璋猛吃一驚,隻道他是說着玩的,忙說:&ldquo馬将軍,這話講不得,小将等何敢作此勾當!&rdquo 馬玉想,我這是一條計,假如毛仁和苟璋不肯寫,說明他們是詐降而來,立即可以除卻内患,要是他們肯寫,張飛果然到此奪關,我就将計就計,殺他個措手不及。
這倒是一箭雙雕,既試探了毛、苟,又射殺了張飛。
便笑着說道:&ldquo唉,馬玉并非戲言,二位邀得張飛到此,馬玉便在關廂之上暗藏弓箭手,将其射死于城堞之下!此計好否?&rdquo 毛仁忙贊道:&ldquo馬将軍智謀深長,非吾等閑可比,此計妙極,小将遵命!&rdquo嘴上這麼說,心中實在慌得很:此計果然厲害,三将軍接到我的信,必定信以為真,深夜發兵到此,黑燈瞎火的,定然被馬玉暗算。
要是不寫吧,這詐降恐怕難以持久,非死即亡。
未及多想,川軍已捧出筆墨紙硯,馬玉道:&ldquo請毛将軍依馬玉所言寫成一書。
&rdquo 毛仁提筆在手,略一斟酌,揮手書寫道: 拜上水軍大都督:閻芝離此而去,惟剩孤将馬玉。
今晚三更城前,裡外将關奪取。
切莫錯失良機,舍命冒死傳谕。
毛仁、苟璋手書。
寫罷,遞與馬玉看過,将信封嚴。
喚那機靈心腹手下住漢營送信。
毛仁和苟璋見手下已奔馳出關,預感大禍臨頭,心急如焚。
正是: 片言書盡喜生俱,蓦然謀成危轉夷。
欲知張飛可曾中計,且看下回分解。
天色放明,隻見營外巡哨的漢軍萬分驚惶地奔進了内帳,似乎還帶着不肯定的口氣報告了亂石關上插有毛仁、苟璋兩面大旗的緊急軍情。
張飛故作一愣,叱退了報事的巡哨,提了一個晚上的心這才落了下來。
心想,扯出旗來,說明他們沒死,不能說馬玉已十分相信,至少可以認為馬玉已收留了他們。
要是挂出了兩顆腦袋的話,那就一切都完了。
張飛深知這一晚毛仁和苟璋的日子過得是何等艱險,又能以十二分的機智取得了馬玉初步的信任,這是何等的不易啊!張飛感歎一番,立即傳令擊鼓開帳。
待兩旁參見畢,開始點卯。
片刻之間,點卯将畢,文武皆一一應聲,唯獨點到毛仁、苟璋兩個人的時候,帳上一片寂靜,杳無聲息。
張飛連喚三聲,環眼掃視了一下,隻見文武衆人都露出驚奇、詢問的神色,怎麼毛仁和苟璋敢不來呢?莫非昨晚受了刑,今日故意違抗軍令?這怎麼可以呢。
張飛怒聲喝問:&ldquo毛仁何在!苟璋何在!&rdquo 就在此刻,外邊旋風似地跑進一個軍卒,大聲喊道:&ldquo報禀都餐!&rdquo 張飛問:&ldquo何事這般驚慌?&rdquo &ldquo大都督,不好了,小的在營前巡哨,見亂石關上毛、苟将旗高扯,必是降了馬玉。
請都督定奪!&rdquo 張飛環眼瞪着小卒,怒叱道:&ldquo休得亂言!&rdquo &ldquo大都督,此事非是小的一人看見,豈敢謊報!&rdquo &ldquo啊!這卻何為?&rdquo 毛仁、苟璋背反投敵,這是大家意想不到的,這個消息就象一個驚雷震撼着帳上所有的文武。
所以,兩旁都呆立着,思量着他們投敵的原因。
張飛趁此靜穆的時候,自言自語道:&ldquo毛、苟二将反了不成!&rdquo &ldquo是。
&rdquo &ldquo退下。
&rdquo張飛顯出無可奈何的樣子,沉默了片刻。
忽然呼道:&ldquo老孫、小糜,劉、龔二将。
&rdquo 四個人已知道了張飛的心思,因為昨日就是他們全力擔保的。
今日出了這種大事,自然要找他們說話了。
遂即誠惶誠恐地從旁踏出,&ldquo吾等在。
&rdquo 張飛咬着牙惡狠狠地問道:&ldquo老張昨日已有洞察,料其反心不死,今日做出此等大逆之事,可信老張所言差否,昨日爾等為保,今日還敢保否?&rdquo 四人心中焦急如焚,驚出一身冷汗,保錯人丢盡面子是小事,危及漢室大業是大事,誰作得了這個保!還算孫乾練達、冷靜,便道:&ldquo三将軍之語應驗了!真是未蔔先知啊!&rdquo &ldquo是啊,老張早已算定。
&rdquo &ldquo既然三将軍早已算定,為何不在途中設伏拿下?&rdquo &ldquo這&hellip&hellip&rdquo張飛被孫乾突然反問而語塞。
說道;&ldquo隻為爾等作保。
爾等可知罪否?&rdquo 此話一出,帳上文武都吓得瞠目結舌。
昨天保過的人慌忙接口道:&ldquo吾等知罪了!&rdquo心中埋怨毛、苟做事太過份了。
唯獨孫乾并不慌張,因為他昨夜聽說毛、苟挨了三十軍棍之後,又被張飛請去喝酒。
心想,這樁事情越發覺得離奇了! 張飛見四人無語,暗自好笑。
等了一陣之後,張飛方才傳令道:&ldquo錯保罪人,本當與犯同罪。
如今,看在爾等跟随皇叔多年之面上,暫且饒恕了你們。
但請劉、龔二将聽令,本督命你們帶領三千精兵,在前開路,陪老張往亂石關前讨戰,殺死毛、苟二人,以功抵過,方息本督心頭之怒!&rdquo 劉、龔接令而去,張飛吩咐退帳。
再說劉辟、龔都出至營前上馬執矛,頃刻已抵亂石關下,二人手捧大刀,分列兩邊,三千漢軍設立旗門。
張飛點馬跨前幾步,向上叫喊道:&ldquo關廂上聽着,速命叛将毛仁、苟璋答話!&rdquo 早有川軍下關報進衙門大堂。
此刻毛仁、苟璋聽得手下報來的消息,迅速上堂,見馬玉和閻芝已在。
自昨晚試探以後,并無察覺他倆半點破綻,馬、閻二人基本上信了他們的來意,料着張飛今日必定要來,故而一早就在大堂思量對策。
見毛仁、苟璋也來了,各自相見之後,馬玉便将張飛讨戰的話講了。
毛仁說,我等不妨上關去看一看,料想破敵不難。
四人出衙門上馬,到關前下馬上城,除去中間的擋箭牌,城下果有一彪人馬,為首便是張飛。
毛仁對他看看:你不要看輕我們,能站在這關廂之上不是容易的,馬玉是個厲害人物,張飛見毛仁、苟璋都緊貼馬玉身旁,心裡又何嘗不高興呢!早已會意道:盡管川中荟萃彙集,文武全才、名流雅儒不計其數,仍是奈何不得你們。
但說明漢中人物還要比他們高出一頭。
張飛指着關廂上大聲道:&ldquo毛仁、苟璋,本督并未怠慢爾等,緣何生此反心?&rdquo &ldquo匹夫張飛,此話還須問我等麼!若不如此,隻怕我等之首早已不在頸項之上了!&rdquo &ldquo爾等敗吾計策,失吾大糧,本督從輕發落,隻打得三十軍棍,并未要爾等性命。
可恨叛賊不思報恩,暗中投敵,此罪愈加難赦。
本督念爾等跟随我家大哥多年,慈悲為懷,網開一面,隻要重歸本營将功贖罪,本督決不計較。
倘然不聽善言解勸,莫怪本督無情,定将爾等碎屍萬段,斬為肉泥!&rdquo 毛仁聽了這一番話,心想今日我定要好好罵他幾句,馬玉在身旁,我一定要做得更象,表示我們是真心的。
所以,毛仁鐵闆着面孔,咬牙切齒咒道:&ldquo呔!黑臉張飛,不自量力,用此拙劣之計,反責吾輩無能,竟用此毒刑拷打。
量爾一暴戾之将,何能為帥?何能入蜀?非吾亂言,爾難過此關,必亡川中!&rdquo 苟璋也接着罵道:&ldquo我啖你這黑臉匹夫!&rdquo 張飛擡頭對他們望望,心下轉念道:想不到他們罵人竟有這麼好的口才,非但覺得痛快,而且心裡高興,想你罵得越兇,苦肉計越是成功!你們會罵,難道我偏是個啞巴不成?因此,環眼圓睜,虎須倒奓,大叫道:&ldquo爾等這兩個叛賊,至此還是執迷不悟,膽敢辱罵本督,速速下關受死!&rdquo 毛仁坦然道:&ldquo誰來怕你,正要找爾算帳!&rdquo便側身對馬玉道:&ldquo馬将軍請在關廂之上觀戰,待我等出馬,與漢軍決一死戰,以報将軍收留之恩。
&rdquo馬玉說道:&ldquo二位棒瘡未愈,不可過份勞累,切須當心。
&rdquo毛仁說道:&ldquo不必擔心,耳聞捷音。
&rdquo說罷與苟璋拱手下關,飛身躍馬,手執兵刃,未帶一兵一卒,沖出亂石關,對關外呐聲喊:&ldquo叱!黑臉放馬較量!&rdquo 張飛回旗門問道:&ldquo何人出馬迎戰?&rdquo 張飛說話未了,兩騎馬騰蹄而出,正是劉辟、龔都。
毛、苟、劉、龔四個人的本領可以說是半斤八兩,正所謂&ldquo花對花,柳對柳&rdquo,不相上下,難分彼此。
劉辟和龔都隻當毛、苟是真的造反,而且一清早還因為保他們而受斥,心中怨恨之火哪裡還按捺得住。
八蹄并出,不論三七二十一就揮刀在毛、苟的上下前後亂打個不住。
毛仁、苟璋料定他們還不知道實情,手上也不敢怠慢,橫遮豎攔倒也忙一個不亦樂乎。
四匹馬一來一往,一進一退,打得甚是熱鬧,恰似冤家碰頭,一點也不肯饒恕一般。
張飛在旁看得真切,見他們用盡全身之力厮拚,喜形于色,漢軍亦然在旁助威:&ldquo打得好!打得厲害啊!&hellip&hellip&rdquo 直打到二十餘合,城關上馬玉見此激戰,愈信毛、苟二人投順并非虛诳,想着他倆身上還帶着傷,不應讓他們過份耗力,即命手下鳴金收兵。
霎時間,關廂上鑼聲頓起,毛、苟立即收轉三尖二刃刀,瞅個空圈馬而走,進得城關,撩刀下馬,直至關廂之上,見馬玉道:&ldquo馬将軍,小将等正待生擒漢将,緣何便叫我等回來?&rdquo &ldquo啊,二位将軍負傷而戰,馬玉深恐有失,日後再圖交戰不遲。
&rdquo 張飛見毛、苟二人回去,已知馬玉的意思了,也就喝住劉辟、龔都。
擡頭見城關上的馬玉臉帶得意之色,心裡思量道:他們進了關,可怎樣才能奪取關廂呢?不由自主地看着馬玉身旁的毛仁和苟璋,把希望寄托在他們的身上。
毛仁和苟璋深知張飛這一瞥的用意,完全理解張飛此刻的心情,暗想道,詐降已經成功,基本上取得了馬玉的信任,但他們兩個人武藝高強,我們一時還沒有良策,最好你能騙走一個閻芝,我們兩個對一個馬玉,趁其不備或許能成功。
張飛好象看透了毛仁的心,大聲說:&ldquo毛仁、苟璋二人聽了,本督限爾等三日之内回歸本營;不然老張決不容情。
--劉、龔二将,我等回營去吧!&rdquo說罷,引着大隊而退。
回進大營,張飛密令賴忠、廖登二将領兵三千,如此這般,引開閻芝,便收兵回來,不得有誤。
二将領命,從大營出發,繞過亂石關,直抵關後數裡之遙,一路上馬蹄得得,車聲辚辚,耀武揚威,浩浩蕩蕩。
至山野僻靜處,方才偃旗息鼓,悄悄收兵潛回複命。
這一日一早便有張飛搦戰,雖各無損傷,畢竟放心不下,馬玉更是防範森嚴,以防不測。
忽見漢營中出來一彪人馬,軍威甚是整肅,況兼旗幡蓋地,鑼鼓震天,更覺雄壯。
見他們并不攻關,卻繞道而行,明明是往亂石關後樊縣而去。
閻芝如何忍耐得住,忙道:&ldquo馬兄,漢軍既不奪關,必有賺取樊縣之心,這卻如何是好?&rdquo 馬玉也有同感,但還吃不準,含糊道:&ldquo未必如此。
&rdquo 你猶豫不決說一聲未必如此,閻芝心裡頭跳個不住。
因為樊縣離這兒并不遠,城中隻有一個上了年紀的太守在那裡,且又不懂得打仗與用兵的,漢軍一去,如何抵擋得住?便說道:&ldquo馬兄,張飛在此已久,寸土未得,必欲奪取樊縣而圍亂石關,彼時關廂前後受敵,孤軍無援,豈不是坐以待斃?幸有毛、苟二将在此相助,小弟意欲返回把守,前後兩顧,安如泰山。
馬兄以為如何?&rdquo 馬玉見此光景,也來不及多加思考,隻覺得此時的樊縣也和亂石關一樣重要,要是樊縣一失,即使守住亂石關也是無益的了。
再說閻芝的話确實有理,就請閻芝帶領原班人馬立即出關,要趕在漢将的前面。
就在賴、廖繞道而走的當口,閻芝已親率部下出了後關,拚命趕路。
無多片刻,已跑了五裡路,這裡正是他來時紮下營頭的地方,營中駐紮着一萬弟兄。
心想,好了,我也不必趕回樊縣,隻消守在這兒,料他們也飛不過去!遂下馬進營,命部下多加警戒,嚴防漢軍偷襲。
可是從晌午一直等到太陽落山,連漢軍的影子也沒有看見,暗付道:明明看着他往這條道上來的,怎麼到了這個時候還沒趕到呢?莫非他們已打聽到我在這裡,所以不敢前來?或者走錯了路摸别處去了,閻芝絲毫不敢放松,提心吊膽地過了一夜。
姑且按下不提。
馬玉目送閻芝出石關,仿佛若有所失,到底年紀輕,且又精細,腦子裡想的東西也多。
閻芝在時,又有毛仁、苟璋相助,這城關固若金湯,似乎再也沒人動得它。
如今一走,雖然還有三人共守,卻比自己一個守還要危險兒分,這關廂就象是紙糊的一般,一戳即破。
因此而尋思道:毛、苟二人到此畢竟還隻有一天的工夫,盡管他們是誠心來投,與我的交情還不深,但他們終究是張飛的手下、劉備多年的老人馬,一時氣惱投到我這裡。
日子一長,要是回心轉意,趁我不防之際,把這座關廂獻給張飛,到那時後悔莫及啊,這倒是不可不防的&hellip&hellip想到這兒,反覺毛仁、苟璋這兩個人十分可疑。
冷眼中看去,見毛、苟二人不卑不亢,神情自若,一點也沒有因為閻芝走了而顯得高興的樣子,一時又弄得心亂如麻起來。
沉思許久,忽而心有靈犀,想起了一個極妙的辦法。
便笑着對毛仁和苟璋說:&ldquo二位将軍,閻芝回樊縣了,此關全仗二位關注了。
&rdquo 毛仁和苟璋明知這是張飛用的&ldquo調虎離山&rdquo之計,遣走了閻芝正是他們求之不得的,但在馬玉的面前,他們唯恐多說一句活而使馬玉起疑心--實際上他們一句活也沒說,馬玉仍對他們不放心--此刻,聞得馬玉這般說法,迫于應付,毛仁畢恭畢敬道:&ldquo馬特軍有甚吩咐,但說無妨,小将等赴湯蹈火,萬死不辭!&rdquo &ldquo二位将軍,今晨張飛前來搦戰,命爾等及早返同漢營将功贖罪。
倒不如聽從其命,即刻修書一封,約其今晚三更前來取關,與其裡應外合,豈不是大功一舉而成?&rdquo 毛仁、苟璋猛吃一驚,隻道他是說着玩的,忙說:&ldquo馬将軍,這話講不得,小将等何敢作此勾當!&rdquo 馬玉想,我這是一條計,假如毛仁和苟璋不肯寫,說明他們是詐降而來,立即可以除卻内患,要是他們肯寫,張飛果然到此奪關,我就将計就計,殺他個措手不及。
這倒是一箭雙雕,既試探了毛、苟,又射殺了張飛。
便笑着說道:&ldquo唉,馬玉并非戲言,二位邀得張飛到此,馬玉便在關廂之上暗藏弓箭手,将其射死于城堞之下!此計好否?&rdquo 毛仁忙贊道:&ldquo馬将軍智謀深長,非吾等閑可比,此計妙極,小将遵命!&rdquo嘴上這麼說,心中實在慌得很:此計果然厲害,三将軍接到我的信,必定信以為真,深夜發兵到此,黑燈瞎火的,定然被馬玉暗算。
要是不寫吧,這詐降恐怕難以持久,非死即亡。
未及多想,川軍已捧出筆墨紙硯,馬玉道:&ldquo請毛将軍依馬玉所言寫成一書。
&rdquo 毛仁提筆在手,略一斟酌,揮手書寫道: 拜上水軍大都督:閻芝離此而去,惟剩孤将馬玉。
今晚三更城前,裡外将關奪取。
切莫錯失良機,舍命冒死傳谕。
毛仁、苟璋手書。
寫罷,遞與馬玉看過,将信封嚴。
喚那機靈心腹手下住漢營送信。
毛仁和苟璋見手下已奔馳出關,預感大禍臨頭,心急如焚。
正是: 片言書盡喜生俱,蓦然謀成危轉夷。
欲知張飛可曾中計,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