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誘劫糧張飛三敬酒 詐降計毛苟雙入關

關燈
第五回誘劫糧張飛三敬酒 詐降計毛苟雙入關 張飛和孫乾帶着戰馬循着原路回到山下大軍中,大隊重又向亂石關開拔。

    無多工夫,太陽已漸漸傍西,亂石關也遙遙相望,大隊停隊紮營,埋鍋造飯。

    亂石關,顧名思義,它的城牆都是以亂石砌築而成,十分堅固;兩旁都是山套,關前既無護城河,又無吊橋,城門緊閉。

    張飛帶了毛仁、苟璋二将,引領三千軍士直抵關前,舉目一看,好一座關隘,城高牆固,連攀援的地方也沒有。

    見關廂上蜀旗無數,中間一面将旗,上面大書一個&ldquo馬&rdquo字,旗下川軍排列整肅,圍護着一員八尺彪軀的大将。

     這員大将不是别人,正是西蜀名将馬玉。

    今年三十一歲,文兼武備。

    今日一早,聽得關外遠處戰鼓咚咚,炮聲隆隆,正不知巫山大寨出了什麼事,故而從早晨一直站到傍晚,絲毫沒有離開這裡半步。

    如今見關外數裡旌旗招展營頭密布,人聲鼎沸,炊煙袅繞,心裡頓吃一驚:怎麼,十二座巫山高峰已經被漢軍翻過了,李義的大營也被攻破了?速度如此之快,莫不是神兵相助?少頃,聽得馬蹄得得,來了三員漢将和數千漢軍,料着他們是來觀察地形和打探軍情的,故而腳踏懸空闆,手扶護心欄,沉着鎮定,注視下面的動靜。

     張飛到關前勒馬,見馬玉頭戴金盔,身披金甲,生得劍眉虎目,鼻正口方,腮下三绺清須,威武之中又透出幾分精明秀氣。

    心想,倒是個将材,若能勸得他下關投順,也免得我動刀動槍。

    因此向上把手拱道:&ldquo城關之上小馬,本督老張有禮!&rdquo 馬玉聞聲看去,見中間一員大将身材魁梧,面目猙獰,渾身墨黑甲胄,真好比一座鐵塔。

    暗想道,來者果然是張飛。

    身為水軍都督,出言吐語如此粗俗,初次會面,什麼老馬、小馬的叫喚不清!遂應道:&ldquo來者莫非張飛!&rdquo &ldquo着啊,正是老張。

    小馬,你乃是西蜀中文武全才的戰将,素有名聲。

    老張率軍入川順天行事,因此一路上所向披靡,無往不勝。

    不如聽從老張良言谏勸,獻關歸順漢室,你看怎麼樣?&rdquo 馬玉想,這真是癞蛤蟆想吃天鵝肉,也不仔細看看我這城關有多堅厚,前面兩關被你偶然攻下了,就想當然了,以為我這裡也是紙糊泥捏的,沒這麼便當!便說道:&ldquo張飛聽了,馬玉一身無媚骨,隻知忠心西蜀,豈會投降于你!&rdquo &ldquo既然不降,那就下關交戰幾合!&rdquo張飛想,我到這裡的目的就是要把你引下關來,因為在你的身上還牽連着一個大能人鄧芝。

     馬玉聽得張飛吆喝着要他下關交戰,即忙應道:&ldquo黑臉張飛休要逞狂,馬将軍來也!&rdquo說罷,便旋轉身去,似乎很迅速地走下關去。

     張飛見他轉身,自以為得計。

    暗想小馬也是個匹夫,被我一句話一激,他真的上當了。

    隻要他一走出關廂。

    我們三人就将他團團包圍,打得他精疲力盡摔下馬來,然後生擒活捉。

    關可破,鄧芝也就肯下山了。

     其實,馬玉是個聰明人,嘴上說來,并沒有下關,而是走到擋箭牌的後邊,彎弓搭箭,從擋箭牌的空隙中窺準了張飛的面門,弓開滿月。

     城關下的張飛還在叫喚&ldquo毛、苟啊,小馬一出關廂,我們就将他困住,千萬不可放他逃跑!&rdquo 馬玉見張飛一點不加防備,還在指揮手下兵将,暗暗說道:&ldquo機不可失!&rdquo三個手指一松,隻聽得&ldquo當&rdquo的一聲,羽箭帶着尖利的嘯聲直飛關下。

     頃刻間,聽得張飛&ldquo哇呀&hellip&hellip&rdquo一陣高吼,隻見他合撲在馬上,雙手抱着腦袋圈馬而逃。

    關外的漢兵漢将一陣慌亂,大驚之後也都轉身狼狽而逃。

    馬玉見張飛帶箭而逃,料着此箭必中眉心。

    心想,此時殺下去必定能捉住張飛。

    遂挂好硬弓,吩咐帶馬扛槍,傳令點炮。

    須臾,炮聲響,城門開,正要下去,忽兒又對下面看了一眼,不看則已,一看高興得他喊出聲來:&ldquo好極了!&rdquo原來他着見張飛僅雙腳鈎住鞍子,身子因中箭而側挂在馬上。

    所以急忙下了城關。

    馬玉一馬當先剛剛掃出城門,再一看,&ldquo啊呀,好險!&rdquo頓時大吃一驚,慌忙扣住馬匹下令回進城關,再閉關城門。

     這是為何呢?原來馬玉從關廂上居高臨下向外邊一看,隻見張飛撲在馬上邊逃邊捂着頭,嘴巴張得老大好象在叫着什麼;接着又見張飛因中箭而倒挂在馬上。

    所以立即飛馬出關。

    可是,等他一出城門,發現張飛雖然倒挂在馬上,但是一雙狡黠的眼神始終在望着自己,還把插在前面的箭移到了後腦。

    這就使馬玉立刻意識到了張飛是在詐敗,此箭并沒射中要害,甚至有可能被他接住。

    故而毫不猶豫地站定了身子,暗叫:&ldquo啊呀,好險!&rdquo 其實,張飛經過前二關的交戰,他的用兵越來越精了。

    剛才馬玉一開口就答應出戰,已經有幾分猜疑了,便知道其中必有詐情。

    盡管他在大聲地命令部下做淮備,但一對環眼一刻不離地看着城上,兩隻耳朵聽着上面的動靜。

    先是見城門大開,心中大喜,後聽得城上有弓弦之聲,料道有人施放暗箭。

    本來側對着上面,兩眼一斜,見一個黑點正疾馳而至,不偏不倚,是朝着自己的眉目,頓生一計,非常敏捷地伸出右手的三個指頭,十分準确地捏住了如飛的箭杆,與此同時,左手将缰繩一圈,戰馬打了一個弧行,張飛故意搖晃一下,大聲呼痛,拚命逃去,而且以他在馬上&ldquo珠簾倒挂&rdquo的絕技,引得馬玉出了城。

    别說馬玉被他蒙騙過去,就是近在身旁的毛仁、苟璋也信以為真,跟着張飛策馬而逃。

    實際上,這條箭連張飛的毫毛都沒傷着一根,實在是一條絕妙的&ldquo帶箭誘敵&rdquo計。

    那末張飛啊,既然稱之為計,就應該有頭有尾,隻管向前逃去,馬玉一定會追上來的。

    可他是個急性子,才下了種,就要看收成了。

    他逃了一段路,忽然想起我跑得這麼快,小馬見我遠去,要是不願追上來不是完了嗎?所以一面跑,一面回頭看,嘴裡還不停地嗷嗷亂叫。

    接着又憑他在馬上的絕技來了個&ldquo珠簾倒挂&rdquo。

    可畢竟是假的,一分心就把箭頭從面部移向了後腦,而張飛自己還沒發覺,卻讓馬玉給看了個一清二楚。

     馬玉見此般光景,回到城牆上放聲大笑:&ldquo哈&hellip&hellip,黑臉爾好詭計!&rdquo 張飛見城門開而複閉,馬玉出後複進,回至城上,還在大笑自己,心想,這是怎麼回事?難道他已識破了我的計策?張飛仔細一想後,就發覺了自己的破綻,立即扣住了戰馬,情不自禁地歎了口氣:&ldquo唉,要死哉!怎麼把箭裝到後腦勺子上了呢!&rdquo 部下見張飛并沒有中箭,這才放了心,一齊向這裡走來,重新整頓了隊伍。

    人雖沒少一個,但棄旗丢帽的不少,一片喘息之聲,也是夠狼狽的了。

     張飛圈馬回到城前,向着上面喊道:&ldquo小馬,本督被你一聲炮響,喜得将箭放錯了地方。

    此乃&lsquo帶箭誘敵&rsquo之計,可好否?&rdquo 馬玉想,倒是一條好計,我要是不仔細看一看的話,十有八九要中他的圈套。

    但是盡管是計,被人看破就算不上好,尤其在敵将面前決不可長他人之氣。

    因此說道:&ldquo黑臉,此等劣計小兒難蒙,豈能稱得好計!&rdquo &ldquo小馬此計雖未成,已足驚爾魂。

    老張腹中計策層出不窮,小心城關!&rdquo &ldquo哈哈!休得誇張,馬将軍乃西蜀名将,何懼一魯莽的匹夫!&rdquo &ldquo小馬,暗箭被本督接住,算得什麼名将。

    待你降了漢室,跪在老張的膝前,看你還敢狂言否!&rdquo &ldquo呀呀呸!&rdquo馬玉想,到底誰勝誰負還難算定,怎麼我會跪在你的膝前呢!--不料事情果真是有這麼一天的。

     張飛見日已西沉,暮簾将垂,便傳令回去,将馬玉的箭插入飛羽袋中。

    離關三裡,紮下營來,馬玉等張飛走後,想起剛才的一計,更覺心驚。

    暗想,張飛很會用計,而且随機應變。

    看來此關隻能固守,不能出戰,還是不去理睬他為妙。

    遂傳令挂出一塊免戰牌,閉關自守。

     次日,漢兵報到帳上,将亂石關高挂免戰牌的事禀告。

    張飛不怕打,也不怕用計,怕的倒是免戰。

    因此問兩旁文武道:&ldquo衆位,小馬閉關不戰,計将安出?&rdquo 文武一下子哪裡有什麼計想出來呢,全都搖頭不語。

    毛仁問道:&ldquo都督可有妙計否?&rdquo張飛對着他看了一眼,然後搖頭說道:&ldquo老張也沒得。

    大家回帳歇息吧!&rdquo 豈知,張飛從亂石關退回來的時候,就已經把計策想好了。

    現在大家說沒計,他也就不便把想法透露在前,免得将計策洩露出去。

    張飛進入内帳命燕将設下酒肴一席,三副盅箸,點旺帳燈,吩咐手下道:&ldquo與我将毛、苟二将悄悄請來,老張有事相商。

    &rdquo 無多片刻,毛仁和苟璋接踵而至,見裡面燈明燭亮,還有一席噴香誘人的酒菜,真有點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了,都用困惑的眼睛看着張飛:你嗜酒的毛病還沒有改掉!軍師不在身邊,你仍是這樣嘴饞。

    可知道酒醉要誤事,尤其是五萬大軍的主帥,不思如何破關擒敵,相反拉我們一起聚飲,難道浔陽江飲酒差一點丢失阿鬥的事情忘了不成?毛、苟二人一向作事謹慎,又與張飛情同手足,故而直言不諱道:&ldquo三将軍,這是怎麼回事?軍營之中向來禁酒,緣何今日帶頭破例!&rdquo 張飛笑容可掬地道:&ldquo來來,咱們都是老朋友了,熟不拘禮,百無禁忌。

    咱們進川以來滴酒未飲,今日難得有此豪興,弄幾個菜,飲幾杯酒,決不會誤事。

    别客氣,坐下,坐下!&rdquo 毛、苟二人見他這樣興緻勃勃,不敢掃他的興,隻得在兩邊勉強作陪,十分為難地說道:&ldquo既然三将軍高興,咱們就坐下了。

    不過,略飲幾杯便罷。

    &rdquo 二人一坐下,張飛關照把内帳閉上,命燕将在旁敬酒。

    接着舉杯邀道:&ldquo毛兄請,苟兄請!&rdquo 毛、苟二人聽得張飛和他們稱兄道弟,越加覺得驚奇,筒直有點手足失措,忙擎着酒杯站起身來:&ldquo好了,你是大都督,怎麼可以和我們這樣稱呼呢!快别客氣了!&rdquo 張飛想,今天甜甜你們兩人的嘴,明天就要苦苦你們兩人的腿。

    老實說,這杯酒不是好吃的!便滿臉堆笑地道:&ldquo嗳!咱們在古城的時候就是老朋友了,請你們飲杯酒算得了什麼! 在大帳我是主将,你們是部下;到了内帳,都是弟兄,還分什麼彼此呢!&rdquo 毛、苟想,話是這麼說,過去落草之時就在一起,但是總有區别的,應該有些分寸。

    三人客套一番後,各自歸坐飲起酒來。

    斟來敬去,已經三杯落肚。

    忽然,張飛把手伸向桌底,急聲呼道:&ldquo毛仁、苟璋啊,喏喏喏,快拿快拿!&rdquo 毛仁、苟璋低頭一看,細細的,長長的,卻是一條令箭,這一下兩個人又被張飛的舉動鬧懵了:發令應該是嚴肅的,當了文武的面大大方方發,從來沒有這樣偷偷摸摸地從桌子底下塞過來的。

    兩個人呆看着不敢接,說道:&ldquo三将軍請速速升帳發号施令,咱們方敢接令。

    &rdquo 張飛想,我這條令隻有這樣傳,計策才能成功。

    因此說:&ldquo大帳是老張,内帳也是老張,有什麼兩樣,來來來,接了令老張再與你們講明去幹些什麼。

    &rdquo 毛仁、苟璋想,管他是從桌上發的還是在桌下塞的,反正是有事幹,或許是件機密大事。

    毛仁接過令箭,插入靴統中,問道:&ldquo三将軍有何吩咐?&rdquo &ldquo二位,來日引兵三千,悄悄到糧寨取大糧一千石裝載車輛,往亂石關外右邊山套中佯作解糧,将馬玉誘出關廂;小馬一出,你們立即棄糧而走,老張自會取他的城關,此乃運糧誘敵之計。

    &rdquo 毛、苟覺得這個主意很好,又問,要是馬玉不劫糧呢?張飛說,不會的。

    小馬挂出免戰牌,目的就在于拖延時機,斷我軍之糧。

    因此老張運糧正中小馬下懷。

    總之,來日你們一定要把大糧送掉:送掉有功,送不掉有罪。

    毛、苟二人深感有理,痛飲了幾杯,起身出帳。

     翌日清晨。

    張飛并不升帳,而是備下戰馬長矛,命燕将出營打探,馬玉可曾出關劫糧。

     卻說:毛仁、苟璋引領三千弟兄,至後營領取大糧。

    糧寨将領乃是範疆、張達,見令箭無誤,如數裝載上車。

    天色尚未徹明,毛仁和苟璋各自上馬,手執三尖二刃刀,出了大營直奔亂石關的右山套。

    他們按服張飛的意圖,把糧車在叢密的山路上,從東到西,又從西到東,就好象糧車源源不斷地從老遠的地方向漢營解去。

     馬玉自從漢營駐紮在關外三裡以後,不敢輕出,傳令關廂上隻許固守,每天一大早就親臨城堞觀察動靜。

    此時,馬玉見太陽已升起,見右山套中塵土飛揚,糧車絡繹不絕。

    起先真的以為是漢軍在解糧,看了一會,就看出名堂來了。

    他發覺,每隔一段時間,就看見有兩個大将挺着三尖二刃刀走出,怎麼都是手執此械?馬玉一懷疑,索性再細看,發覺每次經過的兩個漢将,不僅軍械相同,而且面孔都一樣,知道這是張飛的誘敵之計,想把我從關廂上騙出去,他就可以趁虛而入。

    馬玉想到這兒,決意堅守不出,看他們這些糧車兜到什麼時候,張飛還能耍出什麼花招。

     張飛等了好久不見消息傳來,呼道:&ldquo來,小馬可曾出關劫糧?&rdquo 少頃,燕将回報:&ldquo馬玉按兵不動。

    &rdquo 太陽當頂了,遣出去的燕将輪番回來報告說馬玉仍舊不出關。

    張飛知道這條計策已經被馬玉識破了。

    照理說,到了這種地步,應該将人馬車糧全部撤回,再想别的辦法了。

    但張飛動的腦筋與衆不同。

    他想,反正這條計已成了公開的秘密,一時間還沒有他法,就讓毛、苟二人兜下去,我也不等着他們派用場。

    因此并不命人去傳回他們。

     将近傍晚,毛仁和苟璋兜得腿痠腳痛,嘴上不講,心裡真有說不出的苦惱。

    暗想,張飛啊,我們從早晨兜到現在,這條計早被馬玉識破,你不會不知道吧,為什麼還是不叫我們回去,這不是在和我們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