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李義失關隘自刎頸 張飛請鄧芝興漢業
關燈
小
中
大
uo營上弟兄,李義等将盡已被執,本督到此奉勸弟兄開關歸漢,降者免死。
不然,攻破營寨,雞犬不留!&rdquo 川軍見營外的大霧中人頭簇動,正不知來了多少人馬,當先一匹戰馬上坐的是漢軍主帥張飛,兩旁将校無數,知道這座營頭守不住了,守營的大将都被捉了,我們怎麼守得住,隻有投降了方可免其一死。
營頭上一陣慌亂之後,扯出降旗,營門大開,蹚闆放平。
張飛命十八員燕将帶了五千弟兄進營,守住各個營門,若是李義逃回,用亂箭射住,不得放他入營。
見漢軍進營,張飛這才掉頭趕回本營,到中軍一看,四對人馬打得熱火朝天。
傳令道:&ldquo衆将且住手.放小李逃生去吧!&rdquo 漢将聽得都督的号令,一齊跳出戰圈,收住了兵刃。
李義被打得暈頭轉向,心裡仍記挂着大營的安危,将馬一拎,沖出人群,掃到帳口,見張飛擋住去路,順手起槍朝劈面刺去。
張飛起矛一隔.撥轉馬頭,身體向旁一偏。
李義得了空檔,突營而出。
四個黑臉戰将以為他們也可以走了,跟在李義的馬後,張飛勒馬橫矛大喝一聲:&ldquo且慢!&rdquo 四員川将一愣:你這個都督怎麼揀佛燒香?他是川将,我們也是川将。
他是巫山大營的守将,你尚且肯放,為什麼把我們留在這裡?但見張飛環眼圓睜,鋼須倒豎,其形可怕之極,不敢上前,隻得一齊扣住戰馬。
張飛見這四個川将年齡都是三十左右,都生的黑臉,暗喜道:到底是小黑臉,碰上我這老牌黑臉就走投無路了。
便說道:&ldquo四位将軍,本督乃是燕人張飛。
&rdquo 川将想,這有什麼介紹的呢,你的大名早已聽說,名望頗大,長坂橋上獨擋百萬曹軍、千員戰将,一聲吼能夠拒水斷橋。
我們隻有四個,是不夠你殺的,你要想怎麼樣盡管吩咐。
都應道:&ldquo大都督威名,我等如雷灌耳。
&rdquo &ldquo你們報上名來。
&rdquo &ldquo小将杜瓊。
&rdquo&ldquo小将張儀。
&rdquo&ldquo小将殷成。
&rdquo&ldquo小将殷默。
&rdquo 張飛指着他們的面孔,說道:&ldquo你們都是黑臉,本督也是黑臉。
自古以來,黑臉都是英雄豪傑,都有報國之心。
你們從巴州到此,可小李的大營已被本督奪了,天明時定要歸降本督,便是巴州的嚴老将軍也要歸降漢室的。
你們都年輕有為,前程無量,應該拿點黑臉的氣概出來,早些歸降本督,助大漢皇叔興漢滅曹。
你們以為對否?&rdquo 四個川将被張飛的一連串話說得無言可對,心裡明白不降走不掉,還有性命危險。
但是投降吧,心裡又有點不情願。
再說巴州嚴顔是西川的大忠良,他怎麼肯降呢?倘然到了那個時候嚴顔真的降了.我們今日投降還情有可原。
四個黑臉中還算張儀有點腦子,他見大家都張口結舌,便思索了一下,想出了一個辦法,既不說投降,也不說不投降,說道:&ldquo水軍都督,嚴老将軍遠在巴州,緣何便知他要歸降漢室?&rdquo &ldquo嚴顔深明大義,必知皇叔要成天下。
本督取了巫山大營便要向巴州進發,你們若不信的話,跟随本督同往。
要是嚴顔歸順漢室,你們就早日在本督手下為将;要是嚴顔不降,你們再回到他的手下。
這樣可好?&rdquo 川将想,看不出這老阿憨倒說得這樣通情達理,并不殺人,那也隻有暫且留在漢軍中見機行事了。
答道:&ldquo都督此言有理,小将等暫且歸降。
&rdquo &ldquo不過,有言在先,在未收降嚴顔之前,你們都要聽從本督的号令。
&rdquo 四将想,這當然啰,常言道:吃你一碗,憑你使喚。
在你手下為将,雖說是暫時的,就應該聽你的調遣,這一點用不着關照的。
大家都點頭表示贊同。
張飛想,人是有感情的,從這裡到巴州還難預料什麼時候到,一路上和你們同宿同餐終日在一起,逢關必勝,還要收到許多川将,到那時隻怕叫你們回去也不願意了。
再說,一路上我還可以借你們之力去攻關奪營。
便傳令:&ldquo衆位将軍,跟随本督去捉拿李義!&rdquo 六員漢将,加上四個新降川将,跟了張飛直奔小松林。
李義逃出漢營,天已将明,濃霧漸漸隐去。
他飛馬到巫山營前,見營上遍插降旗,漢軍站滿營牆,個個挽弓搭箭。
思量道,此地失守,隻有向川裡第三個口子亂石關去,助他們與張飛決一死戰!打定主意,圈轉馬頭就往小松林而來。
此時天已大亮,旭日東升,迷霧散盡。
實際上小松林就在路旁的小山坡上,樹木繁茂,雜草叢生,是埋伏兵卒的好地方。
樹林中範疆、張達和三千漢軍整整守了一夜。
忽見一将從川營敗來,正是李義,欲從此道兜往蜀中,驟然亂箭齊發,呐喊道:&ldquo呔!李義慢走!招箭哪&hellip&hellip&rdquo &ldquo嗖&hellip&hellip&rdquo一排亂箭似飛而來。
李義急起手中長槍播動,槍花四起,把亂箭紛紛打落在地,一條都沒射中。
心想,如此看來,張飛的用兵的确周密,一夜之内,已把四面八方的路徑都切斷了.我要想沖過去是不能夠了,加上拼了一夜,力氣已經耗光,要想個辦法。
因此,一面想,一面招架,頃刻間已極汗淋漓,氣力不加了。
張飛從後趕到,見李義仍是很頑強地招架亂箭,很是欽佩,大叫道:&ldquo小李啊!你跑不掉了,還是投降吧!&rdquo 李義聽到喊聲,知道張飛随後趕到了,便退後數丈,回頭一看,十餘員大将中四個黑臉川将也站在張飛的身旁。
暗想,這是怎麼回事?我家嶽丈叫你們來助我守營,怎麼一個個都去幫張飛的忙? 四員川将見李義用驚疑的目光看着自己,都很不好意思:李義啊,你是無法弄懂的,我們都與張飛約定了暫且歸降,不降要殺頭的。
你也趁早投降吧! 張飛道:&ldquo小李,你看四個黑臉戰将已經歸順本督。
識時務者為俊傑,還是歸降了吧。
再說,你不降也跑不掉的!&rdquo你前不能進,後不能退,隻有投降才是生路。
不料李義并不理會,反而将長槍一搖,大喝道:&ldquo黑臉若要李義歸順,隻須槍上領情!&rdquo 張飛想,老實說,你這點武藝同我張飛打,不是相差一招二招。
你打了一夜還不過瘾,那就和你再玩幾下。
&ldquo來,上前将小李包圍,一齊下手!&rdquo 一聲令下,身旁飛出六員戰将,把李義又圍在中心。
隻是黑臉将畢竟剛剛到張飛手下,一下子還拉不開面子,站在原地不動。
張飛問:&ldquo四個黑臉緣何立馬不前?&rdquo 四個人你看我,我望你,面色十分尴尬,自己人打自己人顯然是下不了手。
張飛問:&ldquo我且問你們,巴州可曾到否?&rdquo &ldquo還沒有。
&rdquo &ldquo本督有言在先,不到巴州,便要聽從本督的将令。
大丈夫言出如山。
&rdquo 四個川将被他這麼一說,無話可講,隻得硬着頭皮掃馬上前參戰。
李義見他們也沖上來圍攻自己,更是不可思議,一面招架四面八方的兵刃,一面責問道:&ldquo四位将軍,緣何背反西川?&rdquo 四人想,我們投降是出于無奈,被張飛逼出來的。
隻得喃喃答道:&ldquo我等暫且歸順,與李将軍暫且交戰。
到了巴州再回到嚴老将軍的帳下。
&rdquo 李義想,放你媽的屁!投降還有暫時的嗎?輕聲罵道:&ldquo貪生怕死的家夥!&rdquo 張飛在後見李義打得精神困頓,料着難以持久,便架起長矛,手抱令旗連聲叫道:&ldquo小李啊,四面被圍,難以脫身,還是下馬受縛,可免一死!&rdquo 李義突然狂叫道:&ldquo與我住手!&rdquo 張飛一陣大喜,喝令道:&ldquo衆位,小李叫住手,大家不必打了,這叫戰之有禮。
&rdquo 十個打一個,這還稱得上打得客氣,就是張飛的邏輯。
十個大将各自收回手中武器,圍着一個大圈子把他困在核心,惟恐逃跑。
張飛以為李義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隻好投降自己,因此頗為得意地問道:&ldquo小李啊,莫非回心轉意了麼?&rdquo 誰料李義并不與張飛閑話,迅速把長槍一架,拱手向巴州道:&ldquo嶽父,小婿誤中張飛詐計,無能鎮守巫山大營,隻有以死相報!&rdquo說罷,抽出腰中寶劍,向頸中刎去。
張飛想,不好,李義要自尋短見了!他一死,巴州的嚴顔就更難收降了。
不如幹脆放了他,再從長計議。
張飛急忙說:&ldquo衆将速速退下!小李,本督放你逃生去吧!&rdquo 可是已經來不及了,李義好像根本沒有聽到張飛在叫喚什麼,劍刃已經勒斷了咽喉,血流如注,寶劍丢在地上,翻身落下馬背,略微抽搐了幾下就一命嗚呼了。
戰馬大受驚恐,引頸悲鳴了一聲,發狂似地沖向山坡,竟也一頭撞在峭壁上,頓時血漿迸濺。
張飛望着這副悲壯的場面,萬分感慨道:&ldquo人是忠良,馬是義畜。
人要是不忠,便是人不如畜!&rdquo 張飛說了這句話,馬上自知不妥。
暗想,我手下已有六個川将,尤其是新來的四個黑臉,聽了我的話豈不要多心,要是他們誤會了我的意思,以後仍是留不住的。
立即接着說道:&ldquo不過李義今日不識時務,明知劉璋闇弱無能,仍一意孤行,也隻是愚忠而已,算不得是真正的英雄。
惟有你們,如今都是漢室之将,日後與曹操戰場相交,效忠皇叔,為興漢而戰,能像李義為西蜀盡忠那樣,才是漢室的英雄。
&rdquo 幸得這幾個阿憨對張飛前面說的話跟本沒有聽清;雖然聽了後面半截話,仍覺得李義死得可惜,大有兔死孤悲之感。
張飛命山林中的範疆和張達帶兵下山,就在巫山腳下挖了地穴,将李義的屍體和戰馬一起入土葬殓--漢軍打平西川共有兩匹為人稱頌的義馬:李義的銀鬃馬是一。
第二正是西川都督張任的坐騎。
等到明年正月半,槍祖宗張任被擒誓死不降,金雁橋斷頭全義,他的黃骠馬也就撞死在雒城衙門前的石獅子上。
正是:人有赤膽,馬有義心。
李義一死,張飛并不高興,反而增添了無限的擔心,這就是他的嶽父嚴顔鎮守巴州,漢軍怎樣過關?目下更無法想象張飛怎樣去收服嚴顔。
其實,這還是個開頭。
今日李義死在張飛的手中,日後到了闵江,守将賈熙也是嚴顔的小婿,又死在張飛的手裡。
張飛在這許多不利的條件下收服威震天下的西川宿将,這是多麼難能可貴的事啊!此話後面交代。
張飛收拾了一切,命川軍仍舊駐守巫山大營,以後或派人來,或收去這路人馬。
這才帶了将校軍士回到大營,立即升帳。
&ldquo劉辟、龔都聽令!&rdquo &ldquo小将等在!&rdquo &ldquo奉本督之命,引兵三千為頭隊先鋒,向亂石關進兵,大隊随後接應。
&rdquo &ldquo遵命!&rdquo二将退出。
張飛又命孫乾随頭隊進發。
因為川中道路非常崎岖不平、艱難複雜。
劉辟、龔都是武将,不會用兵,有個文人在軍中,萬一遇到什麼疑難之事有個商量。
命範疆、張達仍為後隊,鎮押糧草辎重。
張飛自居中隊,其餘文武盡在中軍聽令。
大隊起營拔寨,過了巫山大營向前進發。
曉行夜宿,路上倒也迅速。
算來已是十月初,亂石關遙遙在望。
這一日傍晚時分,離亂石關三十裡的一條大路上,孫乾舉目向兩旁不遠的村落看去,家家炊煙升騰,百姓都在家門口翹首觀望,打量着這支進川的大軍。
可奇怪的
不然,攻破營寨,雞犬不留!&rdquo 川軍見營外的大霧中人頭簇動,正不知來了多少人馬,當先一匹戰馬上坐的是漢軍主帥張飛,兩旁将校無數,知道這座營頭守不住了,守營的大将都被捉了,我們怎麼守得住,隻有投降了方可免其一死。
營頭上一陣慌亂之後,扯出降旗,營門大開,蹚闆放平。
張飛命十八員燕将帶了五千弟兄進營,守住各個營門,若是李義逃回,用亂箭射住,不得放他入營。
見漢軍進營,張飛這才掉頭趕回本營,到中軍一看,四對人馬打得熱火朝天。
傳令道:&ldquo衆将且住手.放小李逃生去吧!&rdquo 漢将聽得都督的号令,一齊跳出戰圈,收住了兵刃。
李義被打得暈頭轉向,心裡仍記挂着大營的安危,将馬一拎,沖出人群,掃到帳口,見張飛擋住去路,順手起槍朝劈面刺去。
張飛起矛一隔.撥轉馬頭,身體向旁一偏。
李義得了空檔,突營而出。
四個黑臉戰将以為他們也可以走了,跟在李義的馬後,張飛勒馬橫矛大喝一聲:&ldquo且慢!&rdquo 四員川将一愣:你這個都督怎麼揀佛燒香?他是川将,我們也是川将。
他是巫山大營的守将,你尚且肯放,為什麼把我們留在這裡?但見張飛環眼圓睜,鋼須倒豎,其形可怕之極,不敢上前,隻得一齊扣住戰馬。
張飛見這四個川将年齡都是三十左右,都生的黑臉,暗喜道:到底是小黑臉,碰上我這老牌黑臉就走投無路了。
便說道:&ldquo四位将軍,本督乃是燕人張飛。
&rdquo 川将想,這有什麼介紹的呢,你的大名早已聽說,名望頗大,長坂橋上獨擋百萬曹軍、千員戰将,一聲吼能夠拒水斷橋。
我們隻有四個,是不夠你殺的,你要想怎麼樣盡管吩咐。
都應道:&ldquo大都督威名,我等如雷灌耳。
&rdquo &ldquo你們報上名來。
&rdquo &ldquo小将杜瓊。
&rdquo&ldquo小将張儀。
&rdquo&ldquo小将殷成。
&rdquo&ldquo小将殷默。
&rdquo 張飛指着他們的面孔,說道:&ldquo你們都是黑臉,本督也是黑臉。
自古以來,黑臉都是英雄豪傑,都有報國之心。
你們從巴州到此,可小李的大營已被本督奪了,天明時定要歸降本督,便是巴州的嚴老将軍也要歸降漢室的。
你們都年輕有為,前程無量,應該拿點黑臉的氣概出來,早些歸降本督,助大漢皇叔興漢滅曹。
你們以為對否?&rdquo 四個川将被張飛的一連串話說得無言可對,心裡明白不降走不掉,還有性命危險。
但是投降吧,心裡又有點不情願。
再說巴州嚴顔是西川的大忠良,他怎麼肯降呢?倘然到了那個時候嚴顔真的降了.我們今日投降還情有可原。
四個黑臉中還算張儀有點腦子,他見大家都張口結舌,便思索了一下,想出了一個辦法,既不說投降,也不說不投降,說道:&ldquo水軍都督,嚴老将軍遠在巴州,緣何便知他要歸降漢室?&rdquo &ldquo嚴顔深明大義,必知皇叔要成天下。
本督取了巫山大營便要向巴州進發,你們若不信的話,跟随本督同往。
要是嚴顔歸順漢室,你們就早日在本督手下為将;要是嚴顔不降,你們再回到他的手下。
這樣可好?&rdquo 川将想,看不出這老阿憨倒說得這樣通情達理,并不殺人,那也隻有暫且留在漢軍中見機行事了。
答道:&ldquo都督此言有理,小将等暫且歸降。
&rdquo &ldquo不過,有言在先,在未收降嚴顔之前,你們都要聽從本督的号令。
&rdquo 四将想,這當然啰,常言道:吃你一碗,憑你使喚。
在你手下為将,雖說是暫時的,就應該聽你的調遣,這一點用不着關照的。
大家都點頭表示贊同。
張飛想,人是有感情的,從這裡到巴州還難預料什麼時候到,一路上和你們同宿同餐終日在一起,逢關必勝,還要收到許多川将,到那時隻怕叫你們回去也不願意了。
再說,一路上我還可以借你們之力去攻關奪營。
便傳令:&ldquo衆位将軍,跟随本督去捉拿李義!&rdquo 六員漢将,加上四個新降川将,跟了張飛直奔小松林。
李義逃出漢營,天已将明,濃霧漸漸隐去。
他飛馬到巫山營前,見營上遍插降旗,漢軍站滿營牆,個個挽弓搭箭。
思量道,此地失守,隻有向川裡第三個口子亂石關去,助他們與張飛決一死戰!打定主意,圈轉馬頭就往小松林而來。
此時天已大亮,旭日東升,迷霧散盡。
實際上小松林就在路旁的小山坡上,樹木繁茂,雜草叢生,是埋伏兵卒的好地方。
樹林中範疆、張達和三千漢軍整整守了一夜。
忽見一将從川營敗來,正是李義,欲從此道兜往蜀中,驟然亂箭齊發,呐喊道:&ldquo呔!李義慢走!招箭哪&hellip&hellip&rdquo &ldquo嗖&hellip&hellip&rdquo一排亂箭似飛而來。
李義急起手中長槍播動,槍花四起,把亂箭紛紛打落在地,一條都沒射中。
心想,如此看來,張飛的用兵的确周密,一夜之内,已把四面八方的路徑都切斷了.我要想沖過去是不能夠了,加上拼了一夜,力氣已經耗光,要想個辦法。
因此,一面想,一面招架,頃刻間已極汗淋漓,氣力不加了。
張飛從後趕到,見李義仍是很頑強地招架亂箭,很是欽佩,大叫道:&ldquo小李啊!你跑不掉了,還是投降吧!&rdquo 李義聽到喊聲,知道張飛随後趕到了,便退後數丈,回頭一看,十餘員大将中四個黑臉川将也站在張飛的身旁。
暗想,這是怎麼回事?我家嶽丈叫你們來助我守營,怎麼一個個都去幫張飛的忙? 四員川将見李義用驚疑的目光看着自己,都很不好意思:李義啊,你是無法弄懂的,我們都與張飛約定了暫且歸降,不降要殺頭的。
你也趁早投降吧! 張飛道:&ldquo小李,你看四個黑臉戰将已經歸順本督。
識時務者為俊傑,還是歸降了吧。
再說,你不降也跑不掉的!&rdquo你前不能進,後不能退,隻有投降才是生路。
不料李義并不理會,反而将長槍一搖,大喝道:&ldquo黑臉若要李義歸順,隻須槍上領情!&rdquo 張飛想,老實說,你這點武藝同我張飛打,不是相差一招二招。
你打了一夜還不過瘾,那就和你再玩幾下。
&ldquo來,上前将小李包圍,一齊下手!&rdquo 一聲令下,身旁飛出六員戰将,把李義又圍在中心。
隻是黑臉将畢竟剛剛到張飛手下,一下子還拉不開面子,站在原地不動。
張飛問:&ldquo四個黑臉緣何立馬不前?&rdquo 四個人你看我,我望你,面色十分尴尬,自己人打自己人顯然是下不了手。
張飛問:&ldquo我且問你們,巴州可曾到否?&rdquo &ldquo還沒有。
&rdquo &ldquo本督有言在先,不到巴州,便要聽從本督的将令。
大丈夫言出如山。
&rdquo 四個川将被他這麼一說,無話可講,隻得硬着頭皮掃馬上前參戰。
李義見他們也沖上來圍攻自己,更是不可思議,一面招架四面八方的兵刃,一面責問道:&ldquo四位将軍,緣何背反西川?&rdquo 四人想,我們投降是出于無奈,被張飛逼出來的。
隻得喃喃答道:&ldquo我等暫且歸順,與李将軍暫且交戰。
到了巴州再回到嚴老将軍的帳下。
&rdquo 李義想,放你媽的屁!投降還有暫時的嗎?輕聲罵道:&ldquo貪生怕死的家夥!&rdquo 張飛在後見李義打得精神困頓,料着難以持久,便架起長矛,手抱令旗連聲叫道:&ldquo小李啊,四面被圍,難以脫身,還是下馬受縛,可免一死!&rdquo 李義突然狂叫道:&ldquo與我住手!&rdquo 張飛一陣大喜,喝令道:&ldquo衆位,小李叫住手,大家不必打了,這叫戰之有禮。
&rdquo 十個打一個,這還稱得上打得客氣,就是張飛的邏輯。
十個大将各自收回手中武器,圍着一個大圈子把他困在核心,惟恐逃跑。
張飛以為李義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隻好投降自己,因此頗為得意地問道:&ldquo小李啊,莫非回心轉意了麼?&rdquo 誰料李義并不與張飛閑話,迅速把長槍一架,拱手向巴州道:&ldquo嶽父,小婿誤中張飛詐計,無能鎮守巫山大營,隻有以死相報!&rdquo說罷,抽出腰中寶劍,向頸中刎去。
張飛想,不好,李義要自尋短見了!他一死,巴州的嚴顔就更難收降了。
不如幹脆放了他,再從長計議。
張飛急忙說:&ldquo衆将速速退下!小李,本督放你逃生去吧!&rdquo 可是已經來不及了,李義好像根本沒有聽到張飛在叫喚什麼,劍刃已經勒斷了咽喉,血流如注,寶劍丢在地上,翻身落下馬背,略微抽搐了幾下就一命嗚呼了。
戰馬大受驚恐,引頸悲鳴了一聲,發狂似地沖向山坡,竟也一頭撞在峭壁上,頓時血漿迸濺。
張飛望着這副悲壯的場面,萬分感慨道:&ldquo人是忠良,馬是義畜。
人要是不忠,便是人不如畜!&rdquo 張飛說了這句話,馬上自知不妥。
暗想,我手下已有六個川将,尤其是新來的四個黑臉,聽了我的話豈不要多心,要是他們誤會了我的意思,以後仍是留不住的。
立即接着說道:&ldquo不過李義今日不識時務,明知劉璋闇弱無能,仍一意孤行,也隻是愚忠而已,算不得是真正的英雄。
惟有你們,如今都是漢室之将,日後與曹操戰場相交,效忠皇叔,為興漢而戰,能像李義為西蜀盡忠那樣,才是漢室的英雄。
&rdquo 幸得這幾個阿憨對張飛前面說的話跟本沒有聽清;雖然聽了後面半截話,仍覺得李義死得可惜,大有兔死孤悲之感。
張飛命山林中的範疆和張達帶兵下山,就在巫山腳下挖了地穴,将李義的屍體和戰馬一起入土葬殓--漢軍打平西川共有兩匹為人稱頌的義馬:李義的銀鬃馬是一。
第二正是西川都督張任的坐騎。
等到明年正月半,槍祖宗張任被擒誓死不降,金雁橋斷頭全義,他的黃骠馬也就撞死在雒城衙門前的石獅子上。
正是:人有赤膽,馬有義心。
李義一死,張飛并不高興,反而增添了無限的擔心,這就是他的嶽父嚴顔鎮守巴州,漢軍怎樣過關?目下更無法想象張飛怎樣去收服嚴顔。
其實,這還是個開頭。
今日李義死在張飛的手中,日後到了闵江,守将賈熙也是嚴顔的小婿,又死在張飛的手裡。
張飛在這許多不利的條件下收服威震天下的西川宿将,這是多麼難能可貴的事啊!此話後面交代。
張飛收拾了一切,命川軍仍舊駐守巫山大營,以後或派人來,或收去這路人馬。
這才帶了将校軍士回到大營,立即升帳。
&ldquo劉辟、龔都聽令!&rdquo &ldquo小将等在!&rdquo &ldquo奉本督之命,引兵三千為頭隊先鋒,向亂石關進兵,大隊随後接應。
&rdquo &ldquo遵命!&rdquo二将退出。
張飛又命孫乾随頭隊進發。
因為川中道路非常崎岖不平、艱難複雜。
劉辟、龔都是武将,不會用兵,有個文人在軍中,萬一遇到什麼疑難之事有個商量。
命範疆、張達仍為後隊,鎮押糧草辎重。
張飛自居中隊,其餘文武盡在中軍聽令。
大隊起營拔寨,過了巫山大營向前進發。
曉行夜宿,路上倒也迅速。
算來已是十月初,亂石關遙遙在望。
這一日傍晚時分,離亂石關三十裡的一條大路上,孫乾舉目向兩旁不遠的村落看去,家家炊煙升騰,百姓都在家門口翹首觀望,打量着這支進川的大軍。
可奇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