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越巫山張飛作軍歌 燒漢營李義試火攻
關燈
小
中
大
張飛聽了連連搖手,說道:&ldquo此計是老張想出來的,還得由老張來寫這封書。
&rdquo 孫乾無可奈何地退了下去。
張飛的計雖然粗陋一點,但并不是毫無目的。
孔明往往一計多用,這個奧妙卻被張飛學會了。
他想這條計總歸是不會成功的,那我就故意把書信寫得不象樣子,使李義從這方面看不起我。
隻要藐視我,必然有輕敵思想,我再尋隙而進。
張飛想罷,遂鋪紙提筆,稍一思索,就寫成一書,大意是:長婿李義,順天者昌,逆天者亡,張飛一到,速速投降。
寫好以後,又當帳讀了一遍,見文武都在笑,心想,你們不要笑,我馬上叫你們笑不出來。
便問,帳上哪一個去巫山營中送信?這一聲問,果然把大家問得口呆目瞪,都明白送這種信就好比去送命一樣,一點好處也沒有,誰也不敢去冒這種險。
張飛也料定帳上文武中是沒有一個人有這種膽量去送這封信的,思量道,其實這封信中的計策這樣簡陋,李義不是個匹夫,決不會上當,送信的人不一定有什麼大的危險,隻會引出些别的什麼事來。
當然去敵營送信也說不上太平,帳上的文武都是有用之人,單叫他們去送信我還舍不得呢!但信總是要派人去送的,叫誰去最為合适呢?最好送信的人在軍中并無多大差事可做,他的死與活又不影響大局,而在敵營中還能和李義辯一辯.不至于把我這條計策的底細都抖落出來。
小兵當然沒有這種資格,一吓就全吓出來了。
有了,這個人去最妥當。
傳令道:&ldquo來,與我去糧營傳喚範疆到此!&rdquo 範疆、張達原是蟊賊出身,荊州分兵時又誤事遲到,本來要殺他們二人号令三軍,被關雲長勸住,隻記了一次大過。
出兵以來,張飛久有除奸之心,因一路無糧官,不便下手。
如今收降了賴忠、廖登,殺了二賊也沒什麼可惜的,現在這個機會正好,就借李義之手殺掉他。
自進川以來,範疆、張達倒還算安份,未奉宣召不敢擅離糧營,唯恐闖出禍來,與前罪并算。
現在聽得張飛傳喚,立即跟了手下直報大帳。
&ldquo水軍大都督,小将範疆在!&rdquo 張飛把信折疊好,封了口,說道:&ldquo範疆,本督修下一書,假冒巴州嚴顔之名規勸其婿李義歸降漢室,命你往川營走一遭。
此信幹系重大,定要送到,不得違誤!&rdquo 範疆也是個聰明人,知道送這封信性命危險,帳上無人敢去,所以命我前往。
我在漢軍中名聲不好,立功的事情輪不到我,送命的事情有我的份,我怎麼敢不允呢?便應道:&ldquo遵都督之命!&rdquo 張飛命範疆換上川軍号衣,因為後營上的毛仁剛剛截獲了三千川軍,号衣有的是。
範疆穿上之後,大家都說不妥,各處關隘都印有不同的标記,截獲來的三千川軍的号衣上都是巫山字樣,而送信的人必須穿巴州字樣的号衣。
張飛說,這可難了,哪來巴州的号衣呢?賴忠說,倒不如用我們巴丘的,同樣有個&ldquo巴&rdquo宇,在&ldquo丘&rdquo字上做些手腳,李義未必看得出。
張飛想,這辦法不錯,可以用一用。
就叫範疆重新換上巴丘的号衣,因為宇樣都是用布剪成後縫上去的,命手下拆換好,倒也看不出什麼破綻,将封信交給了他,叫他從橫斜裡兜到李義後營再進營。
範疆藏了書信,到營外上馬執鞭,明知兇多吉少,也隻能拚死吃河豚,硬着頭皮去試一試。
川營上見營外從巴州方向來一人一騎,忙攔住問:&ldquo來者何處人物?&rdquo 範疆倒也機靈,馬上堆出一副笑臉,裝成走卒模樣答道:&ldquo營上弟兄,巴州嚴老将軍命小人到此傳書,費心通禀李将軍。
&rdquo 守營軍士一看範疆這副模樣,并不懷疑,轉身向大帳趕去,&ldquo報李将軍,巴州嚴老将軍命人到此傳書,求見将軍!&rdquo 李義想,我要的是大将,怎麼派來個送信的人,不知信上有什麼說法。
遂吩咐傳見。
範疆上帳,見中間坐着一員大将料定就是李義了,趨步到虎案前雙膝脆下:&ldquo李将軍在上,小的奉嚴老将軍之命到此,請李将軍開拆!&rdquo說罷,雙手呈上。
李義接到手中一看,封面上的字寫得倒還不錯,心想,我家老丈的字沒有這麼好的,大概叫哪一位文書代筆的。
--實際上張飛的人長得高大,性格又粗犷,倒是寫得一手好字,而且擅長蠅頭小楷。
還有一筆好畫,最善畫仕女。
這一點往往難以令人置信--李義拆開信封,展平信箋,注目一看,卻是一封勸降書,心裡好怒:我嶽丈年紀老了,怎麼人也糊塗了。
張飛還沒打到巴州,他就害怕了?幸虧他還是個西川忠良呢,想不到這麼怕死貪生!你要我降我不願意降。
可是轉念一想,不對。
我嶽丈不是這種人,年紀雖老,雄風尚在,斷然不肯做此亡國之事。
照這麼說,這個送信人是張飛派來的,這封信也是張飛寫的。
張飛啊,我還以為你很會用計呢,所以謹小慎微挂出免戰牌,原來真的還是呆頭呆腦,這種蹩腳計怎麼騙得了我!李義笑在心裡,不露聲色,對跪在地上的範疆默視了片刻,暗想,你這個小卒倒也是吃了豹子膽,敢送這樣一封信,實是不知天高地厚。
--要是李義知道他是漢營糧隊官,範疆就沒有命了。
--要是殺了,也就象宰了一隻小貓小狗,解不了心頭之氣。
李義将一股氣惱化作了一陣冷笑:&ldquo嘿&hellip&hellip,爾從巴州到此?&rdquo 你在笑,範疆的心&ldquo怦&hellip&hellip&rdquo亂跳不止,結結巴巴地答道:&ldquo小的是從巴&hellip&hellip州而來。
&rdquo &ldquo爾可知道信上寫些什麼?&rdquo &ldquo小人不知。
&rdquo &ldquo爾且聽了:&lsquo順天者昌,逆天者亡,張飛一到,速速投降。
&rsquo爾以為此信好否?&rdquo 範疆聽了,更是心慌意亂:張飛啊,你叫我送這樣的斷命信,我今天不死沒有死的時候了!但嘴上還是很硬:&ldquo老将軍寫得好,實在好!&rdquo我馬上就要不好了! 李義見他還在強辯,暗想,張飛的手下都是硬貨,死都不怕的,我倒要看看你能硬到什麼地步。
正要發怒,後營守軍來報說,老将軍命杜瓊、張儀、殷成和殷默引領一萬大軍前來相助,李義傳言相請。
範疆想,本來還可以魚目混珠,那怕李義知道我是張飛的人,也無據可查,如今巴州來了四員大将,一辨就可以辨出來了,真是雪上加霜,非死不可了,因此吓成一團,渾身顫栗不已。
一會兒,四員川将上帳參見:&ldquo李大将軍,末将等拜見!&rdquo &ldquo衆将請坐!&rdquo &ldquo謝坐!&rdquo 來的四個人都是黑臉,看上去就有幾分傻裡傻氣。
他們不來,李義用心守營,還可以與張飛對峙一陣,他們一來反而要出大事。
正是: 送書送命兩全策,得力得心雙佳音。
欲知範疆性命如何,巫山大營怎樣失守,且看下回分解。
&rdquo 孫乾無可奈何地退了下去。
張飛的計雖然粗陋一點,但并不是毫無目的。
孔明往往一計多用,這個奧妙卻被張飛學會了。
他想這條計總歸是不會成功的,那我就故意把書信寫得不象樣子,使李義從這方面看不起我。
隻要藐視我,必然有輕敵思想,我再尋隙而進。
張飛想罷,遂鋪紙提筆,稍一思索,就寫成一書,大意是:長婿李義,順天者昌,逆天者亡,張飛一到,速速投降。
寫好以後,又當帳讀了一遍,見文武都在笑,心想,你們不要笑,我馬上叫你們笑不出來。
便問,帳上哪一個去巫山營中送信?這一聲問,果然把大家問得口呆目瞪,都明白送這種信就好比去送命一樣,一點好處也沒有,誰也不敢去冒這種險。
張飛也料定帳上文武中是沒有一個人有這種膽量去送這封信的,思量道,其實這封信中的計策這樣簡陋,李義不是個匹夫,決不會上當,送信的人不一定有什麼大的危險,隻會引出些别的什麼事來。
當然去敵營送信也說不上太平,帳上的文武都是有用之人,單叫他們去送信我還舍不得呢!但信總是要派人去送的,叫誰去最為合适呢?最好送信的人在軍中并無多大差事可做,他的死與活又不影響大局,而在敵營中還能和李義辯一辯.不至于把我這條計策的底細都抖落出來。
小兵當然沒有這種資格,一吓就全吓出來了。
有了,這個人去最妥當。
傳令道:&ldquo來,與我去糧營傳喚範疆到此!&rdquo 範疆、張達原是蟊賊出身,荊州分兵時又誤事遲到,本來要殺他們二人号令三軍,被關雲長勸住,隻記了一次大過。
出兵以來,張飛久有除奸之心,因一路無糧官,不便下手。
如今收降了賴忠、廖登,殺了二賊也沒什麼可惜的,現在這個機會正好,就借李義之手殺掉他。
自進川以來,範疆、張達倒還算安份,未奉宣召不敢擅離糧營,唯恐闖出禍來,與前罪并算。
現在聽得張飛傳喚,立即跟了手下直報大帳。
&ldquo水軍大都督,小将範疆在!&rdquo 張飛把信折疊好,封了口,說道:&ldquo範疆,本督修下一書,假冒巴州嚴顔之名規勸其婿李義歸降漢室,命你往川營走一遭。
此信幹系重大,定要送到,不得違誤!&rdquo 範疆也是個聰明人,知道送這封信性命危險,帳上無人敢去,所以命我前往。
我在漢軍中名聲不好,立功的事情輪不到我,送命的事情有我的份,我怎麼敢不允呢?便應道:&ldquo遵都督之命!&rdquo 張飛命範疆換上川軍号衣,因為後營上的毛仁剛剛截獲了三千川軍,号衣有的是。
範疆穿上之後,大家都說不妥,各處關隘都印有不同的标記,截獲來的三千川軍的号衣上都是巫山字樣,而送信的人必須穿巴州字樣的号衣。
張飛說,這可難了,哪來巴州的号衣呢?賴忠說,倒不如用我們巴丘的,同樣有個&ldquo巴&rdquo宇,在&ldquo丘&rdquo字上做些手腳,李義未必看得出。
張飛想,這辦法不錯,可以用一用。
就叫範疆重新換上巴丘的号衣,因為宇樣都是用布剪成後縫上去的,命手下拆換好,倒也看不出什麼破綻,将封信交給了他,叫他從橫斜裡兜到李義後營再進營。
範疆藏了書信,到營外上馬執鞭,明知兇多吉少,也隻能拚死吃河豚,硬着頭皮去試一試。
川營上見營外從巴州方向來一人一騎,忙攔住問:&ldquo來者何處人物?&rdquo 範疆倒也機靈,馬上堆出一副笑臉,裝成走卒模樣答道:&ldquo營上弟兄,巴州嚴老将軍命小人到此傳書,費心通禀李将軍。
&rdquo 守營軍士一看範疆這副模樣,并不懷疑,轉身向大帳趕去,&ldquo報李将軍,巴州嚴老将軍命人到此傳書,求見将軍!&rdquo 李義想,我要的是大将,怎麼派來個送信的人,不知信上有什麼說法。
遂吩咐傳見。
範疆上帳,見中間坐着一員大将料定就是李義了,趨步到虎案前雙膝脆下:&ldquo李将軍在上,小的奉嚴老将軍之命到此,請李将軍開拆!&rdquo說罷,雙手呈上。
李義接到手中一看,封面上的字寫得倒還不錯,心想,我家老丈的字沒有這麼好的,大概叫哪一位文書代筆的。
--實際上張飛的人長得高大,性格又粗犷,倒是寫得一手好字,而且擅長蠅頭小楷。
還有一筆好畫,最善畫仕女。
這一點往往難以令人置信--李義拆開信封,展平信箋,注目一看,卻是一封勸降書,心裡好怒:我嶽丈年紀老了,怎麼人也糊塗了。
張飛還沒打到巴州,他就害怕了?幸虧他還是個西川忠良呢,想不到這麼怕死貪生!你要我降我不願意降。
可是轉念一想,不對。
我嶽丈不是這種人,年紀雖老,雄風尚在,斷然不肯做此亡國之事。
照這麼說,這個送信人是張飛派來的,這封信也是張飛寫的。
張飛啊,我還以為你很會用計呢,所以謹小慎微挂出免戰牌,原來真的還是呆頭呆腦,這種蹩腳計怎麼騙得了我!李義笑在心裡,不露聲色,對跪在地上的範疆默視了片刻,暗想,你這個小卒倒也是吃了豹子膽,敢送這樣一封信,實是不知天高地厚。
--要是李義知道他是漢營糧隊官,範疆就沒有命了。
--要是殺了,也就象宰了一隻小貓小狗,解不了心頭之氣。
李義将一股氣惱化作了一陣冷笑:&ldquo嘿&hellip&hellip,爾從巴州到此?&rdquo 你在笑,範疆的心&ldquo怦&hellip&hellip&rdquo亂跳不止,結結巴巴地答道:&ldquo小的是從巴&hellip&hellip州而來。
&rdquo &ldquo爾可知道信上寫些什麼?&rdquo &ldquo小人不知。
&rdquo &ldquo爾且聽了:&lsquo順天者昌,逆天者亡,張飛一到,速速投降。
&rsquo爾以為此信好否?&rdquo 範疆聽了,更是心慌意亂:張飛啊,你叫我送這樣的斷命信,我今天不死沒有死的時候了!但嘴上還是很硬:&ldquo老将軍寫得好,實在好!&rdquo我馬上就要不好了! 李義見他還在強辯,暗想,張飛的手下都是硬貨,死都不怕的,我倒要看看你能硬到什麼地步。
正要發怒,後營守軍來報說,老将軍命杜瓊、張儀、殷成和殷默引領一萬大軍前來相助,李義傳言相請。
範疆想,本來還可以魚目混珠,那怕李義知道我是張飛的人,也無據可查,如今巴州來了四員大将,一辨就可以辨出來了,真是雪上加霜,非死不可了,因此吓成一團,渾身顫栗不已。
一會兒,四員川将上帳參見:&ldquo李大将軍,末将等拜見!&rdquo &ldquo衆将請坐!&rdquo &ldquo謝坐!&rdquo 來的四個人都是黑臉,看上去就有幾分傻裡傻氣。
他們不來,李義用心守營,還可以與張飛對峙一陣,他們一來反而要出大事。
正是: 送書送命兩全策,得力得心雙佳音。
欲知範疆性命如何,巫山大營怎樣失守,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