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越巫山張飛作軍歌 燒漢營李義試火攻
關燈
小
中
大
浩浩蕩蕩地向前殺去。
巫山守将李義聞報山上起火,連忙上營牆,對前面一看,果然是火光沖天,濃煙翻騰。
心想,漢營一燒,張飛必定驚慌,我馬上從這裡引軍殺去,再殺他們一個落花流水,從此水路上可以平安無事。
正要傳令發兵,心想,慢!不能貿然用兵。
便問道,山上何時舉火?川軍回答,天将發亮之時。
李義感到情況不對,暗忖道:天亮時起火,漢軍都已起身了,我的弟兄怎麼還敢放火呢?其中必有緣故。
李義是巴州嚴顔的長婿,今年四十五歲,不象第一個關上的賴忠、廖登那樣愚笨,用兵上很有一手,輕易不肯上當,所以站在營牆上不動,要觀察一下漢軍的動靜。
不多時,已見張飛引了大隊下了巫山,明白山上的火光并不是燒漢營的,而燒的是樹林,分明為騙我出兵,他可以乘虛而入,走馬取營。
張飛将近營前,見川營上刀槍如林,旗幡密布,軍士振奮,隊伍整肅。
正中一面大旗,上書&lsquo李&rdquo字。
雖然與李義素不相識,但見營上站一員遍體銀裝的戰将,便知就是巫山唯一守将。
心想,巫山果然有一人當關,萬夫莫開之險,如今被我高歌飛越,看你如何!高山尚且能過,這關寨何愁不能拿下,讓我上前去把他騙出來,且故且退,賴、廖二将就可以包抄上前奪營了。
遂傳令停隊,點馬到營前呼道:&ldquo小李啊,天助本督一臂之力,大軍翻越巫山天險,搶營奪寨即在目前。
若能順應天意,理當歸降漢室,老張決不虧待于你!&rdquo 李義對張飛近前一看,烏油帥盔帥甲,生個豹頭環眼,黑臉虎須分外有神,手執丈八蛇矛,胯下烏雅良馬。
心想,你能翻過這座巫山确實不簡單,但要我投降,那是在做夢!喝道:&ldquo呔!黑臉張飛,李義奉我家嶽父嚴顔之命鎮守重關,外來之敵一概拒之營外,休想過此巫山!&rdquo 張飛想,我出兵時軍師早已交代,水路上有兩個大将都是嚴顔的女婿,一個是巫山的李義,一個是闵江的賈熙,都有些本領,也很善于用兵。
要收降嚴顔,必須先勸降他們。
這就是說殺了李義就難以收服嚴顔。
不能殺他,那隻能用計賺他下關。
便道:&ldquo小李,既不歸降,出營較量!&rdquo 李義也在想,你張飛一聲猛喝吓退百萬曹軍,可見得你是個猛将,如今又為水軍都督,盛勢顯赫。
我李義本領也不錯,倒想在你的手上掂掂份量,也顯顯我的威風。
若能殺敗你張飛,那麼大營可保無虞,你也休想奪走我的關寨。
便應道:&ldquo黑臉休得猖狂,李義來也!&rdquo說罷,下營城,上馬提槍,開營門,平蹚闆。
一聲炮響,飛馬沖了出去,直至張飛馬前扣住。
張飛注目一看,李義遍體銀盜銀甲,生得眉清目秀,三绺清須在風中飄拂,手執銀槍,頗有大将氣概。
心想,交戰是假,調虎離山是真,叫你來了就回不去!吼道:&ldquo小子李義!好不知生死,膽敢馬前阻擋。
與我放馬!&rdquo說罷,長矛已起,直刺李義咽喉。
李義見張飛出手這麼快,暗暗佩服,忙起銀槍招架。
&ldquo黑臉且慢!&rdquo 李義這一槍的份量不輕,&ldquo當&rdquo的一聲蕩開了長矛。
一是張飛要詐敗,二來李義的功夫确實非同一般,占了上風。
張飛順勢圈馬拖矛而走,大叫道:&ldquo小李厲害,本督去也!&rdquo 李義想,怎麼一個照面你就走了?可見得你是有名無實,不能讓你走!便策馬緊追而去。
張飛在前面逃,心裡想,你追得越快,離開大營越遠。
賴、廖趕到,一舉成功。
你前不能進--有我張飛在此,後不能退--否則營盤失守,隻有下馬受縛。
一個人到底要懂得用計,用得好不費一兵一卒穩取關隘。
單單依靠硬拚,既吃力,又攻不下關。
如今我略施小計,李義就中了圈套。
想到這裡,張飛喜不自勝,情不自禁地笑了一聲:&ldquo嘿嘿!&rdquo 張飛啊,你既然已把李義引上了鈎,那隻管領了他往前跑。
畢竟張飛用計不及諸葛亮周密細緻,往往要自己拆自己的台腳,無意之中露出馬腳來。
給你這麼一笑,事情就壞了。
李義是個聰明人,聽得張飛在笑,心想,從來沒有哪個大将打了敗仗還要開心的,尤其是你張飛的威望是天下武将中望塵莫及的,今日敗逃已經威風掃地,怎麼還開心得出呢?巫山大營上就隻我李義一人,我一離開,就别無大将了,要是有人從旁包抄上去,大營就完了。
想到其間,李義不敢再迫了,蓦然圈馬而走。
張飛正在得意,忽聞背後的馬蹄聲減弱,回頭一看,李義已圈馬,忙掉頭追了上去,知道被自已一笑壞了事,大呼道:&ldquo小李啊,本督已敗,你為何不追!&rdquo 一語更是道破了夭機。
李義頭也不回,拍馬趕回大營,下馬丢槍,人馬進營,營門緊閉,蹚闆高懸,直至營牆。
張飛趕到營前,正值賴忠和廖登從橫斜裡殺出。
張飛懊悔不及:要是再逃一程,巫山大營就是我的了。
擡頭對面一看,李義正望着自已。
四目相視,各自欽佩對方。
張飛帶了賴、廖回去離大營三裡紮下營寨,命毛仁、苟璋守住後營,收下放火回來的三千川軍。
從今天這一接戰,李義已經看出張飛非但武藝好,而且也很會用計。
心想:照張飛這樣的才能,我隻能堅守,不可出戰。
好得我前不久已去信巴州,請嶽父嚴老再派幾員大将來助戰,想必這兩天也該到了,估計這兩天還不會出什麼事。
就命手下立即到營門懸挂免戰牌,任憑張飛怎麼叫戰,不得出戰。
一宵無事。
一清早,漢營升帳,手下來報:&ldquo禀大都督,巫山營上高懸免戰牌!&rdquo &ldquo退下!&rdquo 張飛想,我要打進西川,就得千方百計地打,不打我就無法用計。
多呆一天就要多耗一天糧草,涪關的大哥就要多擔一天心。
便對文武道:&ldquo大帳衆位,李義高挂免戰牌,你們可有計策否?&rdquo 文武想了片刻,都想不出什麼計策來,沉默不語。
&ldquo衆位,本督有計在此,你們看來可行否?&rdquo &ldquo請教都督妙計。
&rdquo &ldquo西川水路嚴顔乃是天下名将,德高望重,統領各路守将,又與李義是翁婿之誼。
本督欲以嚴顔之名修書巫山李義,勸他歸順漢室。
&rdquo 一旁孫乾忙閃出道:&ldquo三将軍,李義聰穎多謀,與嚴顔過往甚密,嶽丈之筆迹一看便知。
況且嚴顔乃西川曆朝忠臣,李義豈肯相信?還是從長計議吧!&rdquo &ldquo老孫啊,除了此計,老張想不出了,這條計雖然簡單得很,有計總比無計好,就将就着用吧。
成則最好,不成的話再說。
&rdquo 張飛用計與孔明大不相同。
孔明定要有了充分的把握才肯使計。
張飛不論好壞都要用,俗話說,&ldquo抓在籃裡就是菜&rdquo,隻要裝得上,不去考慮結局怎樣。
孫乾說:&ldquo既然三将軍定要用這一條計,待下官來修書一封。
&rdquo盡管計不象計,我是個文人,文采要好些,也要讓李義費些腦筋。
巫山守将李義聞報山上起火,連忙上營牆,對前面一看,果然是火光沖天,濃煙翻騰。
心想,漢營一燒,張飛必定驚慌,我馬上從這裡引軍殺去,再殺他們一個落花流水,從此水路上可以平安無事。
正要傳令發兵,心想,慢!不能貿然用兵。
便問道,山上何時舉火?川軍回答,天将發亮之時。
李義感到情況不對,暗忖道:天亮時起火,漢軍都已起身了,我的弟兄怎麼還敢放火呢?其中必有緣故。
李義是巴州嚴顔的長婿,今年四十五歲,不象第一個關上的賴忠、廖登那樣愚笨,用兵上很有一手,輕易不肯上當,所以站在營牆上不動,要觀察一下漢軍的動靜。
不多時,已見張飛引了大隊下了巫山,明白山上的火光并不是燒漢營的,而燒的是樹林,分明為騙我出兵,他可以乘虛而入,走馬取營。
張飛将近營前,見川營上刀槍如林,旗幡密布,軍士振奮,隊伍整肅。
正中一面大旗,上書&lsquo李&rdquo字。
雖然與李義素不相識,但見營上站一員遍體銀裝的戰将,便知就是巫山唯一守将。
心想,巫山果然有一人當關,萬夫莫開之險,如今被我高歌飛越,看你如何!高山尚且能過,這關寨何愁不能拿下,讓我上前去把他騙出來,且故且退,賴、廖二将就可以包抄上前奪營了。
遂傳令停隊,點馬到營前呼道:&ldquo小李啊,天助本督一臂之力,大軍翻越巫山天險,搶營奪寨即在目前。
若能順應天意,理當歸降漢室,老張決不虧待于你!&rdquo 李義對張飛近前一看,烏油帥盔帥甲,生個豹頭環眼,黑臉虎須分外有神,手執丈八蛇矛,胯下烏雅良馬。
心想,你能翻過這座巫山确實不簡單,但要我投降,那是在做夢!喝道:&ldquo呔!黑臉張飛,李義奉我家嶽父嚴顔之命鎮守重關,外來之敵一概拒之營外,休想過此巫山!&rdquo 張飛想,我出兵時軍師早已交代,水路上有兩個大将都是嚴顔的女婿,一個是巫山的李義,一個是闵江的賈熙,都有些本領,也很善于用兵。
要收降嚴顔,必須先勸降他們。
這就是說殺了李義就難以收服嚴顔。
不能殺他,那隻能用計賺他下關。
便道:&ldquo小李,既不歸降,出營較量!&rdquo 李義也在想,你張飛一聲猛喝吓退百萬曹軍,可見得你是個猛将,如今又為水軍都督,盛勢顯赫。
我李義本領也不錯,倒想在你的手上掂掂份量,也顯顯我的威風。
若能殺敗你張飛,那麼大營可保無虞,你也休想奪走我的關寨。
便應道:&ldquo黑臉休得猖狂,李義來也!&rdquo說罷,下營城,上馬提槍,開營門,平蹚闆。
一聲炮響,飛馬沖了出去,直至張飛馬前扣住。
張飛注目一看,李義遍體銀盜銀甲,生得眉清目秀,三绺清須在風中飄拂,手執銀槍,頗有大将氣概。
心想,交戰是假,調虎離山是真,叫你來了就回不去!吼道:&ldquo小子李義!好不知生死,膽敢馬前阻擋。
與我放馬!&rdquo說罷,長矛已起,直刺李義咽喉。
李義見張飛出手這麼快,暗暗佩服,忙起銀槍招架。
&ldquo黑臉且慢!&rdquo 李義這一槍的份量不輕,&ldquo當&rdquo的一聲蕩開了長矛。
一是張飛要詐敗,二來李義的功夫确實非同一般,占了上風。
張飛順勢圈馬拖矛而走,大叫道:&ldquo小李厲害,本督去也!&rdquo 李義想,怎麼一個照面你就走了?可見得你是有名無實,不能讓你走!便策馬緊追而去。
張飛在前面逃,心裡想,你追得越快,離開大營越遠。
賴、廖趕到,一舉成功。
你前不能進--有我張飛在此,後不能退--否則營盤失守,隻有下馬受縛。
一個人到底要懂得用計,用得好不費一兵一卒穩取關隘。
單單依靠硬拚,既吃力,又攻不下關。
如今我略施小計,李義就中了圈套。
想到這裡,張飛喜不自勝,情不自禁地笑了一聲:&ldquo嘿嘿!&rdquo 張飛啊,你既然已把李義引上了鈎,那隻管領了他往前跑。
畢竟張飛用計不及諸葛亮周密細緻,往往要自己拆自己的台腳,無意之中露出馬腳來。
給你這麼一笑,事情就壞了。
李義是個聰明人,聽得張飛在笑,心想,從來沒有哪個大将打了敗仗還要開心的,尤其是你張飛的威望是天下武将中望塵莫及的,今日敗逃已經威風掃地,怎麼還開心得出呢?巫山大營上就隻我李義一人,我一離開,就别無大将了,要是有人從旁包抄上去,大營就完了。
想到其間,李義不敢再迫了,蓦然圈馬而走。
張飛正在得意,忽聞背後的馬蹄聲減弱,回頭一看,李義已圈馬,忙掉頭追了上去,知道被自已一笑壞了事,大呼道:&ldquo小李啊,本督已敗,你為何不追!&rdquo 一語更是道破了夭機。
李義頭也不回,拍馬趕回大營,下馬丢槍,人馬進營,營門緊閉,蹚闆高懸,直至營牆。
張飛趕到營前,正值賴忠和廖登從橫斜裡殺出。
張飛懊悔不及:要是再逃一程,巫山大營就是我的了。
擡頭對面一看,李義正望着自已。
四目相視,各自欽佩對方。
張飛帶了賴、廖回去離大營三裡紮下營寨,命毛仁、苟璋守住後營,收下放火回來的三千川軍。
從今天這一接戰,李義已經看出張飛非但武藝好,而且也很會用計。
心想:照張飛這樣的才能,我隻能堅守,不可出戰。
好得我前不久已去信巴州,請嶽父嚴老再派幾員大将來助戰,想必這兩天也該到了,估計這兩天還不會出什麼事。
就命手下立即到營門懸挂免戰牌,任憑張飛怎麼叫戰,不得出戰。
一宵無事。
一清早,漢營升帳,手下來報:&ldquo禀大都督,巫山營上高懸免戰牌!&rdquo &ldquo退下!&rdquo 張飛想,我要打進西川,就得千方百計地打,不打我就無法用計。
多呆一天就要多耗一天糧草,涪關的大哥就要多擔一天心。
便對文武道:&ldquo大帳衆位,李義高挂免戰牌,你們可有計策否?&rdquo 文武想了片刻,都想不出什麼計策來,沉默不語。
&ldquo衆位,本督有計在此,你們看來可行否?&rdquo &ldquo請教都督妙計。
&rdquo &ldquo西川水路嚴顔乃是天下名将,德高望重,統領各路守将,又與李義是翁婿之誼。
本督欲以嚴顔之名修書巫山李義,勸他歸順漢室。
&rdquo 一旁孫乾忙閃出道:&ldquo三将軍,李義聰穎多謀,與嚴顔過往甚密,嶽丈之筆迹一看便知。
況且嚴顔乃西川曆朝忠臣,李義豈肯相信?還是從長計議吧!&rdquo &ldquo老孫啊,除了此計,老張想不出了,這條計雖然簡單得很,有計總比無計好,就将就着用吧。
成則最好,不成的話再說。
&rdquo 張飛用計與孔明大不相同。
孔明定要有了充分的把握才肯使計。
張飛不論好壞都要用,俗話說,&ldquo抓在籃裡就是菜&rdquo,隻要裝得上,不去考慮結局怎樣。
孫乾說:&ldquo既然三将軍定要用這一條計,待下官來修書一封。
&rdquo盡管計不象計,我是個文人,文采要好些,也要讓李義費些腦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