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孝子全忠棄蜀主 節婦舍身報漢朝

關燈
神靈作法,使我的願望早日實現?又問道:&ldquo軍師何日到此?&rdquo孔明想,要不是你的兒子閉關不出,我早就可以進城了。

    便答道:&ldquo太夫人,亮從錦江至此已一月有餘。

    令郎閉關自守,難以攻破。

    亮索知太夫人三譽懼全,定然有興漢之心。

    今聞太夫人到此進香,亮特來滋擾,恭候多時了。

    &rdquo劉母聽了,又驚又喜。

    驚則驚,劉郃一直把消息瞞得密不透風。

    孔明來了一個月,還說在錦江,差點誤了大事。

    喜則喜,孔明早已混進了廟堂,白帝城可以歸漢了。

    劉母想,要是我今天不來進香,隻怕兒子永遠不會把這個消息告訴我。

    便說道:&ldquo軍師隻管寬心,老身定然訓子歸漢。

    &rdquo&ldquo賢哉太夫人!亮多謝了。

    &rdquo&ldquo丫環。

    &rdquo&ldquo太夫人,小婢在!&rdquo&ldquo傳見吾兒!&rdquo&ldquo遵太夫人吩咐。

    &rdquo丫環出去。

    孔明道:&ldquo太夫人,亮告退了。

    &rdquo孔明想,我放了一把野火,不管是吹東風還是刮西風,讓你們母子弄明白了再說。

    說着,向後面走去。

    劉母知道孔明是個明白人,在這裡諸多不便,就讓他回了進去;等候兒子到來。

    劉郃在廟外等得心焦,又聽得裡面傳來泠泠清音,高透九霄,遠送荒郊,更覺驚疑:我母在裡面進香,哪一個這麼膽大,不能再不進去了。

    拔腿向裡而走。

    恰恰裡面走出丫環,差點撞個滿懷。

    忙說:&ldquo劉大将軍,太夫人有請1&rdquo&ldquo來也!&rdquo一面答應,一面急匆匆往裡面去。

    來到正殿,見裡面隻有老母和丫環,四下并無他人,又覺奇怪。

    到劉母面前拱道:&ldquo娘親,孩兒拜見!&rdquo劉母作嗔道:&ldquo兒啊,汝好孝順!&rdquo劉郃想,咦!這是什麼道理?我孝順你母親,這是西川人人都知道的,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為什麼要用這種口氣來問我?忙伏地說道:&ldquo娘親息怒,孩兒該死!&rdquo&ldquo我且問你:漢軍到了哪裡?&rdquo劉郃想,嚯唷,我當什麼事,又是老一套。

    我想不通,你和孔明今生結了什麼緣,燒燒香又想着他了。

    老一套來,就老一套去,錦江到這裡還有好幾天路程呢,能瞞幾天就瞞幾天,總之不告訴你确切的真情。

    真正瞞不住了,我就出城交戰,甯可玉石俱焚!便也十分鎮定地說:&ldquo娘親,漢軍巳過錦江,不日便可到此。

    &rdquo總算又近了些。

    劉母想,還要躲躲閃閃。

    我說出來了,就不怕你不降!問道:&ldquo若漢軍到此便怎樣?&rdquo劉郃接着道:&ldquo獻關歸漢!&rdquo&ldquo倘然今日便到?&rdquo&ldquo孩兒今日便降!&rdquo&ldquo此刻到此?&rdquo&ldquo此刻即降!&rdquo一個問得快,一個答得快。

    劉母便向裡面高聲道:&ldquo軍師何在?老身有請!&rdquo劉郃隻道老母在試他,并不介意。

    等到聽見裡面一聲痰嗽和腳步聲,知道不妙,立即站起身來,雙眼盯着神像背後。

    孔明從裡面踱了出來,手搖羽扇,笑吟吟說道:&ldquo嘿&hellip&hellip劉将軍久違了!&rdquo想不到我們會在這兒見面吧?劉郃這一驚非同小可:這,這是怎麼回事?燒香燒出名堂來了。

    人面對内面,正是孔明,劉郃無法抵賴。

    暗想,莫怪老母進來了這許多時還不肯出去,原來這裡冒出了個諸葛亮!諸葛亮啊,你真是神出鬼沒,怎麼會知道我們在這兒的昵?正是冤家路窄。

    劉郃張大了嘴,&ldquo那&rdquo了一聲,就說不出話來了。

    劉母又問:&ldquo兒啊,此乃何人?&rdquo紙總是包不住火的。

    劉郃不得不如實而言:&ldquo此乃大漢軍師諸葛先生。

    &rdquo&ldquo既是軍師到此,還不上前拜見歸順!&rdquo劉郃想,忠孝難全。

    我劉郃至此總歸負一個不孝之名,随你們把我怎麼樣吧!諸葛亮,你太可惡了,竟然把我逼得走投無路,一世的孝名就此告終。

    這口氣叫我怎麼咽得下!劉郃見孔明隻是一人,身旁并無兵卒保護。

    暗想,我明裡聽從母親之訓,乘你不防之際把你殺了,等到母親驚醒過來,木已成舟,無法挽回,總不見叫兒子去賠人家的命吧!想定主意,便裝出滿臉委屈說:&ldquo娘親啊,并非孩兒不孝,可恨孔明太絕情。

    漢軍入川以來,取夔關斬陽群,奪近天嶺殺鄧銅等将,過錦江滅向家滿族。

    若孩兒歸降漢室,豈非惹天下人哂笑!&rdquo說罷,手暗喑地搭上劍柄,隻待母親略點一點頭,就上前刺死孔明。

    劉母聽了,心裡&ldquo格登&rdquo一頓。

    看看孔明:想不到你年紀輕輕,殺伐之心卻是這樣重,一進川不分良賤盡行殺戮。

    我倒一向敬重你,要想把兒子交托給你,可你面目清秀,心地又是這樣殘暴,這叫我怎麼放得下心呢?真是不可思議!今天劉郃會有什麼舉動,劉母也會有什麼想法,孔明在昨天聽了苟安的報告以後就全想到了。

    能夠想到,就有應付之策,沒有對策,也就不敢來了。

    不等劉母搖頭,也不待劉郃動手,孔明反而向劉母身旁走近兩步,然後說道;&ldquo太夫人,若是陽群被殺,鄧銅被斬,向家滅族,令郎亦不必歸降了!&rdquo有時候說反話比正面解釋效果要好得多。

    有些事越解釋越糟,人家還以為是心虛呢!一說反話,反而讓人家有反省回旋的餘地。

    劉母聽了,分不清誰的話對,誰的話錯。

    看看這個,孝子,不會說假話;看看那個,大漢軍師,不必說假話。

    可兩個中間總有一個說的是假話,誰的話是假的呢?孔明不待他們母子倆多想,将手巾羽扇一招,頃刻間從神像後面傳來&ldquo锵&hellip&hellip&rdquo甲攔裙之聲,十來個大将一齊走到孔明面前拱手參見:&ldquo軍師在上,末将等有禮!&rdquo然後分列兩旁。

    劉郃朝左面一看,第一個是趙雲,第二個不認識(馬谡);下面是陽群、鄧銅,向寵;左面一排是:盛舉、劉豹、馮襲、張南,還有一個苟安。

    看到苟安也在其中,劉郃如夢初醒:家賊難防。

    我說諸葛亮怎麼會到這兒來的,全是你這條瘋狗咬出來的。

    佛殿頓時站滿了這麼多的戰将,無形中顯得殺氣騰騰。

    劉部到底也感到有點心寒。

    孔明指着身旁的衆将說:&ldquo太夫人請看:莫非陽群死而複生,鄧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