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孝子全忠棄蜀主 節婦舍身報漢朝

關燈
第十四回孝子全忠棄蜀主節婦舍身報漢朝 劉郃隐隐覺得漢軍就在廟中,一心想進去搜尋。

    但劉母雖說耳目不便,腦筋卻比他動得快,知道廟中必有能人要和自己相見,當然不會讓劉郃一同進去的。

    便正色道:&ldquo兒啊,為娘虔誠到此,二丫環侍奉足矣。

    汝不必跟随,為娘去去便來,千萬不可擅闖聖地!&rdquo劉郃萬萬沒想到老人家會處處防着自己。

    暗忖:那也好,反正進香的時間也不會太長,我就守在這裡,等母親一出來,就命弟兄們進去,還怕他們逃了不成?即使現在跟進去找到了漢軍探子,要是母親從中阻撓,仍是無濟于事。

    便垂手道:&ldquo孩兒遵命。

    丫環小心伺候!&rdquo丫環道:&ldquo劉将軍放心便了。

    &rdquo扶着劉母進去。

    劉郃在外面命五百軍士四下分開将這座廟團團圍住。

    自己便在門前走來踱去,踱去走來,呆呆地看着白布上的字,細細地想着對聯上的意思:這十幾個字鐵劃銀鈎,入木三分,寫得真好,可這是誰寫的呢?可一時又想不起。

    等了好一會,伸頭向廟内看看,不見母親出來。

    再等一會,又不見動靜,心裡開始急了:往常進香隻是片刻工夫,今日為何遲遲不出來?莫非裡邊&hellip&hellip劉郃不敢多想。

    擡腿想進去,又怕惹惱了老母親,急得象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

    卻說:兩個丫環攙着劉母進内廟堂,又走過一條長長的甬道,才走上正殿。

    佛殿上輕煙缭繞,紅燭高燒,一片寂靜。

    劉母松了丫環的手,顫顫巍巍地走到神案前。

    忽見案旁走出一人,向劉母雙手合十一揖:&ldquo太夫人。

    &rdquo劉母舉目一看,從未見過,卻是一領袈裟,面目還算和善,便問:&ldquo爾是何人?&rdquo&ldquo太夫人,小僧乃是寺中香夥。

    &rdquo劉母想,以前這裡的和尚不論大小,我都熟悉。

    可眼前這個小和尚卻陌生得很。

    大概我生了一個多月的病,這裡的和尚都換過了。

    說道:&ldquo老身在此進香有年,未知和尚到此多時了?&rdquo&ldquo太夫人,小僧初來乍到。

    久聞太夫人樂善好施,慈悲心腸,特來侍奉,請多多照拂。

    小惜待太夫人進香畢,便要離去,也算有一面之緣了。

    &rdquo劉母想,你這個小和尚倒也是伶牙俐齒,我又不是王母娘娘,怎麼就隻服侍我一個人呢?噢,是了。

    他這樣說是為了多得些好處,等我一高興,就可以給他一個大賞賜。

    既然是這裡的香夥,那我就上香點燭吧。

    劉母面對神像,閉目合十。

    丫環從包囊中取出香燭,遞與香夥。

    香夥點燃蠟燭在蠟扡上插好,又焚了三炷香,交給丫環。

    丫環再傳到劉母手上,劉母向神像拜了幾拜。

    燒香燒香,蠟燭可以别人點着插上,香一定要自己捏一捏,這才算是誠心誠意。

    劉母把香遞回丫環,丫環進到香夥手中,再由香夥插入香爐,香夥的事情就結束了,便隐身在殿後。

    劉母向前走上幾步,把手中拐杖交與丫環,雙膝跪倒在蒲團上,口中默默通神,暗暗祝告:&ldquo神靈在上:老身劉氏,早年喪夫,守節撫孤,教子成人。

    如今西蜀劉璋無能,難以長久。

    劉皇叔去歲下川,龐統身亡,兵困涪關。

    聞悉大漢軍師諸葛亮提兵至此,民心歸附。

    望神靈佑護漢軍,使諸葛軍師早日到此白帝城。

    老身定然訓子歸漢,重興漢業,死亦瞑目也。

    &rdquo通神完畢,劉母久跪不起,望着上面的神像,好象神像要和她講話一般。

    兩個丫環知道她的脾氣,站在旁邊屏息凝視不敢去驚動。

    殿上寂靜無聲,隻有袅袅輕煙和燭光播曳。

    忽然從神像背後傳出撫琴之聲,這聲音立即把沉思中的劉母驚醒。

    心想,清清一早,誰在這裡操琴呢?怪不得門前有一副這麼好的對聯,原來還有人在這裡撫琴呢!看來這撫琴之人,必是他寫的對聯,不是一般人物。

    劉母站起身來,對身旁的兩個丫環搖了一下手,暗示她們不要作聲。

    丫環見她這般舉動,輕輕地扶住她,把拐杖遞了過去。

    主婢三人木立不動,靜聽裡面操琴。

    裡面人的吟道:&ldquo屠夫誤國。

    &rdquo劉母想,這個人非但谙熟宮商,而且還要和歌,這歌就叫《屠夫誤國》,倒要仔細聽一昕。

    吟聲畢,琴弦起,歌聲連綿:&ldquo高祖提劍白蛇亡。

    &rdquo劉邦斬白蛇起義,這是衆所周知的。

    &ldquo平秦滅楚入鹹陽。

    &rdquo劉邦東蕩西殺,成了天下,就建都鹹陽。

    &ldquo上下相傳十二帝,桓靈無道亂朝綱。

    &rdquo西漢十二帝,東漢也是十二帝,一共二十四帝相傳,所以是上下相傳。

    到了桓帝、靈帝當朝的時候,四百年的漢業就奄奄一息了。

    &ldquo宦臣弄權青蛇現,無謀何進作三公。

    &rdquo何進是殺豬的出身,由于他的妹妹是靈帝的正宮,他就掌握了宮中大權,肆意妄為。

    當時以張讓為首的十常侍操縱權柄,橫行當朝,作威作福。

    何進奉旨鋤賊,可他卻勾結董卓。

    誰料董卓比十常侍還要野心勃勃,搞得漢朝更是一塌糊塗。

    &ldquo賊子雖除縱虎狼,曹操起兵出山東。

    &rdquo董卓滅了十常侍,曹操又除了董卓,一個比一個厲害。

    &ldquo建安至今十有七,無日不在幹戈中。

    &rdquo十七年來,群雄稱霸,諸侯稱王,幹戈不息,紛争不止,沒有一天太平過。

    &ldquo吾觀遺史不勝悲,千古茫茫歎無窮。

    &rdquo縱觀曆史,當官的隻知道争權,哪管百姓的死活,真令人長歎不已。

    歌完琴止。

    劉母料定這個撫琴作歌的是一高雅之士。

    便使個眼色,命丫環到裡面去看一看。

    須臾,丫環回報:&ldquo太夫人,内有一道士靜坐。

    &rdquo說到道士,劉母愈加心疑:當今天下,都以穿道袍、戴道巾的為能人。

    過去的徐庶,亡故的龐統,還有入川的諸葛亮,還有許多山林隐士,全都穿道服的。

    便有心要見一見。

    說道:&ldquo丫環,說老身有請。

    &rdquo丫環對神像後喚道:&ldquo先生,我家太夫人有請!&rdquo裡面輕輕一聲痰嗽,從神像後面走出一個人來,頭戴綸巾,身披鶴氅,手執羽扇,臉如冠玉,三绺清須,飄逸似仙。

    到劉母面前拱手道:&ldquo劉老太夫人在上,山人有禮了。

    &rdquo&ldquo請問先生高姓雅名。

    &rdquo&ldquo山人便是大漢軍師、陸軍大都督諸葛!&rdquo&ldquo啊!&rdquo太突然,就會使人難以相信。

    劉母側首看了一眼張良的神像:神靈啊,我兒子說漢軍才剛剛過了錦江,怎麼孔明已到了這裡,莫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