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王茂解糧遭謗言 劉母焚香知真情
關燈
小
中
大
将便在于今晚三更舉火為号,将白帝城獻與軍師。
軍師意下如何?&rdquo兩旁文武這才搞清了他的來意:哦,原來是這麼回事。
怪不得你怎麼突然變好了,又是獻糧,又是歸降,還洩漏了重大軍情,想不到你還有這樣的狼子野心。
說什麼回去勸說劉郃投降,全是騙人!你失去了三萬石大糧,自知難以複命,就把王茂運糧的消息告訴軍師,來一個嫁禍于人,叫軍師殺了王茂,你回進白帝城把一盆禍水潑在王茂身上,反正死無對證,你就心安理得地留在城裡。
你這種可惡的小人,殺之再三也不解我們心頭之恨!孔明想,你這種拙劣的表演連兩旁的文武都瞞不住,怎麼騙得了我!留着你還有用,我就當你說的是真話,放你回去,從你身上多少還能得到一些軍情。
老實說,我有本領把你放回去,也就有本領把你捉出來,到了我的手裡就由不得你作主!說道:&ldquo苟将軍如此效力,本軍師豈能不允!&rdquo苟安達到了目的,就站起來,拱手道:&ldquo請軍師耳聽消息,小将告辭了。
&rdquo&ldquo本軍師多多拜托。
請便!&rdquo苟安出了漢營,手提三尖兩刃刀,躍馬而去。
他不走西門,怕劉郃起疑,從東卞山小道繞關而過。
一路上自言自語,十分得意。
&ldquo人道諸葛亮神機妙算,不及本大将軍謊話彌天!&rdquo一路行來,已到北關。
叫開城門,闖了進去。
催糧的人走了一個月,劉郃外有鑼鼓喧天,内有老母詢問,一直安不下心來,雖為一城主将,實在也是煎熬之中過日子。
還擔心着去白水關解糧的大隊,盼望他們能平安回來。
苟安在衙門下馬,直奔大堂,哭喪着臉喊一聲:&ldquo劉大将軍,不好了!&rdquo劉郃猛聽這聲叫,好似五雷擊頂,渾身一震,見苟安頭上白布包纏,血迹斑駁,又是神色慌張,大有窮途末日之感,忙問道:&ldquo苟将軍緣何這般慌張?王茂何在?大糧何在?&rdquo&ldquo劉将軍,一言難盡!&rdquo&ldquo苟将軍慢慢地說來。
&rdquo&ldquo小将與王茂奉劉将軍之命去白水關解糧,不料小将回來時被漢将趙雲截住,小将死命抵擋,非其對手,亂軍中方得脫身,卻重重挨了趙雲一槍,險些兒送了性命。
劉将軍請看!&rdquo說着,指着自己的額頭。
劉郃問:&ldquo王茂呢?&rdquo&ldquo王茂先行一日,已投漢營面去。
&rdquo劉郃想不到王茂與自己結交多年會如此反目無情,但又不大相信,便問:&ldquo此話怎講?&rdquo&ldquo劉将軍,我與王茂到了自水關,楊宏請我,有坐有茶,卻傳見王茂,站立無茶。
&hellip&hellip&rdquo苟安不知羞恥,把話反過來說。
劉郃想,楊宏此人是有些呆頭呆腦,大概與苟安說話投機,就冷落了王茂,這是情理中的事。
其實楊宏也不必這樣做,同樣是白帝城的人,應一視同仁。
但這是小事,怎麼會釀成大禍的呢?便說:&ldquo區區小事,何必挂懷。
糧草怎樣?&rdquo其實小事不小。
劉郃隻要仔細想一想,王茂與楊宏是深交多年,情同手足。
苟安隻去了幾趟,還隻是初交,盡管楊宏見異思遷,也不會把王茂這樣冷待。
劉郃心地善良,根本不懷疑苟安的話是否真實。
苟安說:&ldquo各處兵荒馬亂,隻道漢軍不日便至,紛紛積草屯糧,将白水關糧草搬運一空。
其時隻有三萬大糧在彼,還有七萬須隔日方到。
&rdquo明明三日過後才有,苟安隻說一日。
他想,反正王茂三日過後必被孔明斬首,多說少說是一筆帳。
劉郃又不知底細,根本無法考證,隻管胡編亂造,叫他相信也得言,不相信也得信。
&ldquo誰為頭隊?&rdquo&ldquo楊宏命王茂先将三萬石大糧運回,卻留我在關中酌飲一日。
豈料王茂由此懷恨在心,竟将大糧送往漢營,歸順了諸葛亮,并将小将解押七萬大糧之事洩露,緻使小将有此大禍。
劉将軍,王茂實是可惡!來日戰場相見,定将王茂碎屍萬段,以雪國恥家辱!&rdquo這一番假話勝過事實,把罪過全部卸到了王茂的身上,最有說服力的是額頭上被趙雲刺的一搶,就象一張護身王牌,令人無法懷疑。
劉郃到底年輕,聽苟安講得這樣激奮,便信以為真,說道:&ldquo苟将軍忠心西川,劉郃感激。
你我與白帝城誓同存亡!&rdquo好人蒙冤,壞人得志,自古就有。
就這樣,苟安騙取了劉部的信任,成了西川的大忠良。
光陰迅速,勝似白駒過隙,三天時間一晃即過。
王茂在白水關等了三天,湊足七萬糧草,領了三萬大軍,辭了楊宏踏上好程。
車仗人馬好似一條長龍蜿蜒在山道上。
這一日離城不遠,白帝城遙遙在望,王茂一馬當先斜入北關大道。
耳中早已聞得鑼鼓喧嚣,隻道白帝城将士正與漢軍開兵,号令軍士加快腳步。
行未數程,大道兩旁殺聲頓起,數以萬計的馬軍殺出,當先二将正是陽群、鄧銅擋住去路。
一個橫刀,一個捧錘,大聲吼道:&ldquo王茂與我站住,本将陽群、鄧銅在此,留下七萬糧草!&rdquo&ldquo咦!&rdquo王茂覺得奇怪:我這一長條的車輛教都數不上來,你們兩個倒好眼力,一開口就說了十大概。
這是什麼道理?這裡就我一将,不知哪裡來的巨聲,即使打起來,城裡也不會知道。
陽群和鄧銅都是川中有數的名将,我一個也不是對手,怎戰得過他們兩個?左右是個死,我打不過你們,也不和你們打。
我與你們相交多年,這點交情還有的,量你們還不至于立即要我的命。
那就讓我來問個明白,死了也無牽挂了。
便命軍士不要逃,将糧車停下,點馬上前問道:&ldquo二位将軍,我且問你們,緣何便知王茂解運七萬糧草從此而過?&rdquo鄧銅搶着說道:&ldquo王茂兄弟,此皆苟安所言,并請我家軍師取爾首級。
我等奉軍師之命,在此已等候三日了。
&rdquo王茂聽了,氣沖霄漢。
心想,苟安啊,你真是小人之輩,白己送掉糧草,降了漢軍,還要洩漏軍情,更心狠手辣的是還要奪我的性命。
我此番若命不該絕,定不與你甘休!便大怒道:&ldquo既有小人洩密,二位将軍何不下手!&rdquo鄧銅道:&ldquo我家軍師素聞将軍忠厚,特命我等隻取兵糧,不傷将軍性命。
并邀将軍同往漢營一走。
&rdquo王茂想,要說打,隻不過多送幾條性命而已,并不能解燃眉之急。
這許多糧草總歸是保不住了,既然孔明并不想殺我,那我就跟你們去一趟,和苟安對質一下,但不是投降漢軍。
王茂回身傳令:&ldquo軍士們,推動糧車,随我往漢營而去!&rdquo可憐劉郃在城中等了一個月,度日如年,被苟安賭一口氣,輸了十萬石大糧,還折了五萬人馬,鬧得将士不和,傾城在即,他還蒙在鼓裡。
陽群和鄧銅夾着王茂三馬并行,一萬漢軍押着三萬川軍和糧草回頭向東卞山小道而去。
一路無事,已抵漢營。
三将下馬,王茂丢刀,立于營前,等侯傳見。
三萬川軍自有漢軍看押,糧草送入糧營。
陽、鄧二将上帳來見孔明:&ldquo軍師在上,小将等于白帝城北關大道上截獲糧草七萬、川軍三萬,王茂在營前候見。
特來大帳繳令,請軍師明示。
&rdquo孔明接了令箭,命他們退過一旁。
稍一思索,呼道:&ldquo來,有請王将軍!&rdquo步頃,王茂上帳,直到虎案前:&ldquo軍師,王茂拜見!&rdquo孔明見王茂生一個長方馬臉,嘴唇厚,知道他是一個不善辭令的誠實将軍,看着他這種怒氣沖沖的樣子,心有好感。
便将手一擺:&ldquo王将軍少禮。
今日此來,莫非歸降本軍師?&rdquo&ldquo王茂愚魯,難以助漢,未知軍師傳喚王茂到此有何吩咐?&rdquo說着,兩隻眼睛在大帳的兩邊搜尋着,好象急切要找到什麼東西似的。
孔明知道,王茂到此是為了澄清事實,雙目四顧隻是在尋找誣陷他的苟安。
心裡想,你先别急,苟安早晚可以見到,要算帳時間長着呢。
便說:&ldquo王将軍,亮請爾來有一事相告,将軍知否?&rdquo&ldquo莫非苟安這匹夫獻糧歸順?&rdquo&ldquo正是。
三日前,苟安于東門外大道被趙雲劫去三萬大糧、二萬川軍,又遭趙雲一槍,束手請降,言明将軍三日後押七萬糧從北門進城,并要亮将爾斬首。
亮知其中必有緣故,因而不忍加害,特請将軍到此叙明。
&rdquo王茂聽了,怒火中燒,急問道:&ldquo軍師,苟安這匹夫現在何處?&rdquo&ldquo如今苟安已回轉城關。
&rdquo&ldquo匹夫進城必有禍殃。
不知可曾留下何言?&rdquo&ldquo言道,勸說劉郃歸降。
若其不降,當晚三更舉火為号,将白帝城獻與本軍師。
豈料時至今日,并無動靜,正不知為何變卦。
&rdquo王茂冷笑道:&ldquo苟安反複無常,軍師受騙了!&rdquo孔明佯驚道:&ldquo怎說亮受其欺騙?&rdquo&ldquo匹夫失糧折兵,自知無顔回城銷差,欲将王茂害死,他便嫁禍于我,豈肯獻城?!&rdquo&ldquo如此說來,苟安詐降不成?&rdquo王茂大笑:&ldquo哈&hellip&hellip正是。
&rdquo&ldquo将軍有何圖謀?&rdquo&ldquo王茂雖則不降,感軍師不斬之恩。
若軍師以仁義為懷,放王茂回城,斬苟安之首獻與軍師。
未識鈞意若何?&rdquo&ldquo亮素知将軍忠厚,不忍見小人當道。
将軍既有此心,亮不便強留。
&mdash&mdash子龍!&rdquo&ldquo趙雲在!&rdquo&ldquo與我相送王将軍回城!&rdquo&ldquo是。
&rdquo王茂忙阻止道:&ldquo軍師,趙将軍相送,恐有不便。
免了吧1&rdquo&ldquo王将軍隻管放心,亮向善明槍交戰!決無走馬
軍師意下如何?&rdquo兩旁文武這才搞清了他的來意:哦,原來是這麼回事。
怪不得你怎麼突然變好了,又是獻糧,又是歸降,還洩漏了重大軍情,想不到你還有這樣的狼子野心。
說什麼回去勸說劉郃投降,全是騙人!你失去了三萬石大糧,自知難以複命,就把王茂運糧的消息告訴軍師,來一個嫁禍于人,叫軍師殺了王茂,你回進白帝城把一盆禍水潑在王茂身上,反正死無對證,你就心安理得地留在城裡。
你這種可惡的小人,殺之再三也不解我們心頭之恨!孔明想,你這種拙劣的表演連兩旁的文武都瞞不住,怎麼騙得了我!留着你還有用,我就當你說的是真話,放你回去,從你身上多少還能得到一些軍情。
老實說,我有本領把你放回去,也就有本領把你捉出來,到了我的手裡就由不得你作主!說道:&ldquo苟将軍如此效力,本軍師豈能不允!&rdquo苟安達到了目的,就站起來,拱手道:&ldquo請軍師耳聽消息,小将告辭了。
&rdquo&ldquo本軍師多多拜托。
請便!&rdquo苟安出了漢營,手提三尖兩刃刀,躍馬而去。
他不走西門,怕劉郃起疑,從東卞山小道繞關而過。
一路上自言自語,十分得意。
&ldquo人道諸葛亮神機妙算,不及本大将軍謊話彌天!&rdquo一路行來,已到北關。
叫開城門,闖了進去。
催糧的人走了一個月,劉郃外有鑼鼓喧天,内有老母詢問,一直安不下心來,雖為一城主将,實在也是煎熬之中過日子。
還擔心着去白水關解糧的大隊,盼望他們能平安回來。
苟安在衙門下馬,直奔大堂,哭喪着臉喊一聲:&ldquo劉大将軍,不好了!&rdquo劉郃猛聽這聲叫,好似五雷擊頂,渾身一震,見苟安頭上白布包纏,血迹斑駁,又是神色慌張,大有窮途末日之感,忙問道:&ldquo苟将軍緣何這般慌張?王茂何在?大糧何在?&rdquo&ldquo劉将軍,一言難盡!&rdquo&ldquo苟将軍慢慢地說來。
&rdquo&ldquo小将與王茂奉劉将軍之命去白水關解糧,不料小将回來時被漢将趙雲截住,小将死命抵擋,非其對手,亂軍中方得脫身,卻重重挨了趙雲一槍,險些兒送了性命。
劉将軍請看!&rdquo說着,指着自己的額頭。
劉郃問:&ldquo王茂呢?&rdquo&ldquo王茂先行一日,已投漢營面去。
&rdquo劉郃想不到王茂與自己結交多年會如此反目無情,但又不大相信,便問:&ldquo此話怎講?&rdquo&ldquo劉将軍,我與王茂到了自水關,楊宏請我,有坐有茶,卻傳見王茂,站立無茶。
&hellip&hellip&rdquo苟安不知羞恥,把話反過來說。
劉郃想,楊宏此人是有些呆頭呆腦,大概與苟安說話投機,就冷落了王茂,這是情理中的事。
其實楊宏也不必這樣做,同樣是白帝城的人,應一視同仁。
但這是小事,怎麼會釀成大禍的呢?便說:&ldquo區區小事,何必挂懷。
糧草怎樣?&rdquo其實小事不小。
劉郃隻要仔細想一想,王茂與楊宏是深交多年,情同手足。
苟安隻去了幾趟,還隻是初交,盡管楊宏見異思遷,也不會把王茂這樣冷待。
劉郃心地善良,根本不懷疑苟安的話是否真實。
苟安說:&ldquo各處兵荒馬亂,隻道漢軍不日便至,紛紛積草屯糧,将白水關糧草搬運一空。
其時隻有三萬大糧在彼,還有七萬須隔日方到。
&rdquo明明三日過後才有,苟安隻說一日。
他想,反正王茂三日過後必被孔明斬首,多說少說是一筆帳。
劉郃又不知底細,根本無法考證,隻管胡編亂造,叫他相信也得言,不相信也得信。
&ldquo誰為頭隊?&rdquo&ldquo楊宏命王茂先将三萬石大糧運回,卻留我在關中酌飲一日。
豈料王茂由此懷恨在心,竟将大糧送往漢營,歸順了諸葛亮,并将小将解押七萬大糧之事洩露,緻使小将有此大禍。
劉将軍,王茂實是可惡!來日戰場相見,定将王茂碎屍萬段,以雪國恥家辱!&rdquo這一番假話勝過事實,把罪過全部卸到了王茂的身上,最有說服力的是額頭上被趙雲刺的一搶,就象一張護身王牌,令人無法懷疑。
劉郃到底年輕,聽苟安講得這樣激奮,便信以為真,說道:&ldquo苟将軍忠心西川,劉郃感激。
你我與白帝城誓同存亡!&rdquo好人蒙冤,壞人得志,自古就有。
就這樣,苟安騙取了劉部的信任,成了西川的大忠良。
光陰迅速,勝似白駒過隙,三天時間一晃即過。
王茂在白水關等了三天,湊足七萬糧草,領了三萬大軍,辭了楊宏踏上好程。
車仗人馬好似一條長龍蜿蜒在山道上。
這一日離城不遠,白帝城遙遙在望,王茂一馬當先斜入北關大道。
耳中早已聞得鑼鼓喧嚣,隻道白帝城将士正與漢軍開兵,号令軍士加快腳步。
行未數程,大道兩旁殺聲頓起,數以萬計的馬軍殺出,當先二将正是陽群、鄧銅擋住去路。
一個橫刀,一個捧錘,大聲吼道:&ldquo王茂與我站住,本将陽群、鄧銅在此,留下七萬糧草!&rdquo&ldquo咦!&rdquo王茂覺得奇怪:我這一長條的車輛教都數不上來,你們兩個倒好眼力,一開口就說了十大概。
這是什麼道理?這裡就我一将,不知哪裡來的巨聲,即使打起來,城裡也不會知道。
陽群和鄧銅都是川中有數的名将,我一個也不是對手,怎戰得過他們兩個?左右是個死,我打不過你們,也不和你們打。
我與你們相交多年,這點交情還有的,量你們還不至于立即要我的命。
那就讓我來問個明白,死了也無牽挂了。
便命軍士不要逃,将糧車停下,點馬上前問道:&ldquo二位将軍,我且問你們,緣何便知王茂解運七萬糧草從此而過?&rdquo鄧銅搶着說道:&ldquo王茂兄弟,此皆苟安所言,并請我家軍師取爾首級。
我等奉軍師之命,在此已等候三日了。
&rdquo王茂聽了,氣沖霄漢。
心想,苟安啊,你真是小人之輩,白己送掉糧草,降了漢軍,還要洩漏軍情,更心狠手辣的是還要奪我的性命。
我此番若命不該絕,定不與你甘休!便大怒道:&ldquo既有小人洩密,二位将軍何不下手!&rdquo鄧銅道:&ldquo我家軍師素聞将軍忠厚,特命我等隻取兵糧,不傷将軍性命。
并邀将軍同往漢營一走。
&rdquo王茂想,要說打,隻不過多送幾條性命而已,并不能解燃眉之急。
這許多糧草總歸是保不住了,既然孔明并不想殺我,那我就跟你們去一趟,和苟安對質一下,但不是投降漢軍。
王茂回身傳令:&ldquo軍士們,推動糧車,随我往漢營而去!&rdquo可憐劉郃在城中等了一個月,度日如年,被苟安賭一口氣,輸了十萬石大糧,還折了五萬人馬,鬧得将士不和,傾城在即,他還蒙在鼓裡。
陽群和鄧銅夾着王茂三馬并行,一萬漢軍押着三萬川軍和糧草回頭向東卞山小道而去。
一路無事,已抵漢營。
三将下馬,王茂丢刀,立于營前,等侯傳見。
三萬川軍自有漢軍看押,糧草送入糧營。
陽、鄧二将上帳來見孔明:&ldquo軍師在上,小将等于白帝城北關大道上截獲糧草七萬、川軍三萬,王茂在營前候見。
特來大帳繳令,請軍師明示。
&rdquo孔明接了令箭,命他們退過一旁。
稍一思索,呼道:&ldquo來,有請王将軍!&rdquo步頃,王茂上帳,直到虎案前:&ldquo軍師,王茂拜見!&rdquo孔明見王茂生一個長方馬臉,嘴唇厚,知道他是一個不善辭令的誠實将軍,看着他這種怒氣沖沖的樣子,心有好感。
便将手一擺:&ldquo王将軍少禮。
今日此來,莫非歸降本軍師?&rdquo&ldquo王茂愚魯,難以助漢,未知軍師傳喚王茂到此有何吩咐?&rdquo說着,兩隻眼睛在大帳的兩邊搜尋着,好象急切要找到什麼東西似的。
孔明知道,王茂到此是為了澄清事實,雙目四顧隻是在尋找誣陷他的苟安。
心裡想,你先别急,苟安早晚可以見到,要算帳時間長着呢。
便說:&ldquo王将軍,亮請爾來有一事相告,将軍知否?&rdquo&ldquo莫非苟安這匹夫獻糧歸順?&rdquo&ldquo正是。
三日前,苟安于東門外大道被趙雲劫去三萬大糧、二萬川軍,又遭趙雲一槍,束手請降,言明将軍三日後押七萬糧從北門進城,并要亮将爾斬首。
亮知其中必有緣故,因而不忍加害,特請将軍到此叙明。
&rdquo王茂聽了,怒火中燒,急問道:&ldquo軍師,苟安這匹夫現在何處?&rdquo&ldquo如今苟安已回轉城關。
&rdquo&ldquo匹夫進城必有禍殃。
不知可曾留下何言?&rdquo&ldquo言道,勸說劉郃歸降。
若其不降,當晚三更舉火為号,将白帝城獻與本軍師。
豈料時至今日,并無動靜,正不知為何變卦。
&rdquo王茂冷笑道:&ldquo苟安反複無常,軍師受騙了!&rdquo孔明佯驚道:&ldquo怎說亮受其欺騙?&rdquo&ldquo匹夫失糧折兵,自知無顔回城銷差,欲将王茂害死,他便嫁禍于我,豈肯獻城?!&rdquo&ldquo如此說來,苟安詐降不成?&rdquo王茂大笑:&ldquo哈&hellip&hellip正是。
&rdquo&ldquo将軍有何圖謀?&rdquo&ldquo王茂雖則不降,感軍師不斬之恩。
若軍師以仁義為懷,放王茂回城,斬苟安之首獻與軍師。
未識鈞意若何?&rdquo&ldquo亮素知将軍忠厚,不忍見小人當道。
将軍既有此心,亮不便強留。
&mdash&mdash子龍!&rdquo&ldquo趙雲在!&rdquo&ldquo與我相送王将軍回城!&rdquo&ldquo是。
&rdquo王茂忙阻止道:&ldquo軍師,趙将軍相送,恐有不便。
免了吧1&rdquo&ldquo王将軍隻管放心,亮向善明槍交戰!決無走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