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諸葛鑼鼓驚蜀将 賢母苦心誡赤子
關燈
小
中
大
rdquo&ldquo娘啊,向家父子未必肯降,向朗老大夫倒是個有志之人,諒必也能歸順漢室。
&rdquo劉母這才冤心,又叮囑道:&ldquo兒啊,漢軍一到,立即開關,以免誤事。
&rdquo&ldquo謹遵慈訓。
&rdquo&ldquo退出吧。
&rdquo&ldquo謝娘親!&rdquo劉郃回到大堂,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心想,總算又被我搪塞了過去,似這樣過一天騙一天,除非孔明退去,否則總不免讓老母知道。
卻說:孔明回到大營,分遣老軍備回營頭用飯,立即進大帳。
衆文武等了半天,見軍師回來,焦急之心這才平靜。
便問劉郃怎樣。
孔明說,劉郃不降不戰,卻也不走不死,隻是堅守不出。
衆文武也早已捏算過日期,知道這是最棘手的事情。
都沉默不語。
孔明坐定以後,側首對一旁坐着的向寵問道:&ldquo向将軍,白帝城兵精将勇,劉郃文兼武備,莫非城中還有能人相助?&rdquo孔明得了一關就打聽下一關。
這裡是錦江的下一關,所以向寵最清楚白帝城的情況。
向寵就說,要說劉郃攻守有方,頗善用兵,但城中别無能人相助。
隻是劉郃的老母卻是一位賢德的長者。
劉母生有二子:劉郃、劉巴,都是川中的大孝子,都用一條金槍。
劉母早年喪夫,故而教子甚嚴。
被人譽為才女、節婦、賢母。
隻是年邁體弱,每天三炷香,常以燒香拜佛為樂。
且愛惜子民,深得白帝城百姓稱贊。
有些事情,孔明早已有所聽聞,但不及向寵講得這樣詳細。
孔明靜靜地聽,又細細地想了一想,便自問自答地說,知書達理,審時度勢,匡扶正義,此為有才;施恩黎民,教子從良,此便是賢。
爾等深明大義,率衆來歸,皆是大漢忠良。
劉母三譽并稱,必知順應天意,緣何其子抗拒漢軍。
固守孤城,依亮度來,劉母雖有盛名,其實不符。
孔明這樣一說,帳上文武陷入沉思。
須臾,向寵說,軍師,大軍到此未曾交戰,老夫人深居内室,又是年邁之人,劉郃未必會向老母吐露真言。
縱然老夫人有歸漢之心,然劉郃向稱蜀之忠良,他在老母之前閉口不提也未可知。
孔明聽他這麼一講,大笑道,善哉!向将軍言之有理。
今日亮讨戰半日,其中疑惑甚多,難以自釋。
如此說來,諸事迎刃而解了。
其一,劉母必知亮進川之事,命劉郃棄川歸漢。
然劉郃事劉璋有年,定是瞞蔽不提,陽奉陰違。
故而以守為上,不作聲息,惟恐老母聞悉。
其二,故守白帝城非是半月十天,必須運解糧草自足。
亮乃大軍之首,讨戰半日竟不見王、苟二将登城,定是前往白水關催運糧草,已離此城。
如此兵精糧足,俟我糧草斷絕,此圍自解。
其三,亮與劉郃相面,見他鎮靜之中隐含憂愁,為的是漢軍在外,終是難免交戰呐喊。
如此想來,此城易得耳!文武聽完孔明把這三點分析得頭頭是道,十分贊同。
都在想,怪不得你的四輪車老是在城外轉來轉去,原來被你看出了許多破綻在動腦筋。
隻要知道了原委,我們就不擔心你沒有破城之策了。
孔明也在想,劉郃啊,憑你能言善辯,盡管你把消息封鎖得如此緊密,隻要被我知道,就叫你露出餡來。
便傳令道:&ldquo來,與将将第八号大車推上帳來!&rdquo少頃,手下推出一輛大車到大帳,車上裝載着一隻特大木箱、一把大鎖鎖着。
孔明命手下開鎖,指着木箱對衆人說:&ldquo奪取白帝城之計便在此木箱中。
&rdquo大家明白,孔明用到木箱必能成功,但不知裡面裝的是什麼東西這樣神奇,所以都伸長了頭頸在等着手下開鎖啟箱。
手下掀開箱蓋,文武踮起腳尖,看到裡面的東西,人人道好,個個稱贊。
都說此番取白帝城不成問題了。
那末.箱子中裝的是什麼東西值得大家這樣高興呢?孔明不是為了要使劉母知道漢軍到此了麼?要劉母知道,就必須用響器傳音,軍中響器莫過于敲鑼打鼓,聲音洪亮,傳播甚廣,又能持久,而且不須消耗物力。
這箱子中放的就是些鑼鼓,但這些鑼鼓與衆不同,既不須棒槌,又不必人敲。
其面積有圓台那樣大小,稱之為諸葛鑼、諸葛鼓。
諸葛鑼、諸葛鼓确是大,把大木箱放得滿坑滿角。
但這些鼓面都不是牛皮所制,因為象這樣大的鼓是沒有這麼大的牛皮來蒙的,鼓面隻能用獨張牛皮,不能把幾張拼起來。
因此諸葛鼓的面子是用紫銅打就的。
這種鼓人是敲不動的,要靠自然界的力量來擊。
鑼和鼓兩邊都有耳配,上有大鐵索,隻要把它們拴在山谷空曠處,被山澗水一沖.發出的&ldquo轟隆&hellip&hellip&rdquo的聲音就象萬馬奔騰,又似龍吟虎嘯一般,直貫雲霄。
空谷幽嶺之中,更能聲聞十裡方圓。
縱然劉母年老體弱,耳目不靈,隻要不是真聾,定能震得她晝夜難眠。
這回書便是&ldquo諸葛鑼鼓取白帝&rdquo。
這麼大的木箱也隻放得五酎鑼鼓。
衆文武看到這樣大的鑼鼓,早已樂不可支。
都在想,劉郃啊,你要瞞過老年人.這鑼鼓可饒不了你。
老夫人聽到了這樣巨大的聲音,定要向你,看你再有什麼辦法來撒謊!你白帝城城門關得雖緊,可這番看來要被這鑼鼓敲開了。
孔明立即命五百小兵把大車推到西卞山下,将鑼鼓蕩在有山澗水的山石之上,一直要打得白帝城上扯出降旗、關廂開放,才能收去鑼鼓。
一面又對文武說,這幾天大家要忍耐一些,因為聲音大,肯定睡不好覺,等到取了城關,大家好好休息。
五百弟兄推着二輛大車。
暗暗地來到白帝城西關外。
城裡是劉郃的世道,城外就是孔明的天下了。
漢軍所過之處一無阻攔,直進卞山崇山密林中。
卞山景緻佳絕,蒼松翠柏,名花異卉,珍禽怪鳥,流石奔泉,怡人眼目,山巒連綿數十裡。
漢軍來到一個去處:斷崖峭壁之上白練飛流直下,兩旁古木參天,修篁遍地,前面一片空曠,象一個大缺口,正對着白帝城西關。
可樹木稠密,從西關高處望去,隻覓飛瀑貫天,不見碎泉經地。
空曠地上正有一大道可通西關。
漢軍就選擇了這樣一個地方,停車開箱,數十人才擡得一個銅鼓。
每一個鑼或鼓都分别拴在兩邊的兩棵百年老樹上,漢軍攀樹的攀樹,栓鍊的栓鍊,母架好一個都要花費很大的力氣。
好不容易把十副鑼鼓都栓妥。
隻見那鑼鼓趁着瀑布飛瀉而下,就象無數柄晶瑩透明的玉槌毫不間斷地敲打在鑼鼓上,震得卞山驚天動地,隻見飛鳥墜地、走獸狂奔、樹木落葉&hellip&hellip可憐這五百漢軍塞住了雙耳仍是掩不住心頭劇烈地震蕩。
其聲勝過排山倒海,超越驚雷閃電。
&ldquo隆&hellip&rdquo&ldquo嘭&hellip&hellip&rdquo應天價響,經久不息。
這聲音在幽各中回旋了一陣,象山呼海嘯,似決了堤的怒潮一樣湧出山巒,傳向四面八方,灌進白帝城。
城裡将士和百姓被這突如其來、震耳欲聾的聲音驚呆不已,以為天要崩、地要裂,驚慌失措,四處打聽發生了什麼事。
關廂上的川軍被這駭人聽聞的巨響也震得暈頭轉向,都向衙門來報信。
劉郃在衙門也早已聽見了,暗想,孔明這個人真捉摸不透,上午在城前坐了半天,沒一點名堂,這會兒就用這種怪聲來吓人,看來他耐不住氣要攻城了。
劉郃立即趕到南門,上至城樓向城内城外一看,依舊如故,命弟兄往四處去一打聽,回營都說并不見一個漢軍。
劉郃又命弟兄到城内各處去看看,有沒有混進城來的漢軍在作祟。
回報也說沒有。
劉郃這才斷定響聲是從城外傳來的。
但隻見漢營上安然無事,根本沒有想要興師動衆,攻伐城關的迹象。
這下劉郃可着了慌,認不準這聲音是從哪裡來的。
有時覺得從西邊來,有時好象從東邊來,又有時竟然從四面八方而來。
見守城弟兄抱頭的抱頭,捂耳的捂耳,一個個耷拉着腦袋沒精打采。
劉郃也感到這種持久劇烈的響聲震得耳膜嗡嗡作響,顯得頭疼腦脹起來。
其實,這聲音從西卞山傳出後,撞在東卞山的峭壁上,被東面的山風一刮,又卷向西邊。
白帝城處在兩山之中,就象一個大峽谷,兩邊山上的聲音從喇叭口似的山谷中彙聚到城裡,往日也常有風嘯林吼,但從未象今天這樣鬧得滿城兵民竟如此般人心惶惶。
劉郃一時無法斷定聲從何來,也不見漢營上的動靜,雖然喧嚣一時,料定城關沒有危險,吩咐弟兄們警惕些,就匆匆下關回到衙門。
左思右想,不知這是什麼怪物在吼叫。
外邊的疑團還沒解開,裡面的老娘又來找他的麻煩了。
丫環款步而至,&ldquo劉大将軍,太夫人有請。
&rdquo劉郃心煩意亂,又見丫環來傳言,知道這巨大的響聲驚動了耳背的老母,暗急道:這下完了!孔明的消息可以截斷,這聲音卻無法遮掩。
見了母親的面作何解釋呢?正是:萬彪軍馬從天障,瀚天鑼鼓入城來。
未知劉母呼喚劉郃何事,且看下回分解。
&rdquo劉母這才冤心,又叮囑道:&ldquo兒啊,漢軍一到,立即開關,以免誤事。
&rdquo&ldquo謹遵慈訓。
&rdquo&ldquo退出吧。
&rdquo&ldquo謝娘親!&rdquo劉郃回到大堂,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心想,總算又被我搪塞了過去,似這樣過一天騙一天,除非孔明退去,否則總不免讓老母知道。
卻說:孔明回到大營,分遣老軍備回營頭用飯,立即進大帳。
衆文武等了半天,見軍師回來,焦急之心這才平靜。
便問劉郃怎樣。
孔明說,劉郃不降不戰,卻也不走不死,隻是堅守不出。
衆文武也早已捏算過日期,知道這是最棘手的事情。
都沉默不語。
孔明坐定以後,側首對一旁坐着的向寵問道:&ldquo向将軍,白帝城兵精将勇,劉郃文兼武備,莫非城中還有能人相助?&rdquo孔明得了一關就打聽下一關。
這裡是錦江的下一關,所以向寵最清楚白帝城的情況。
向寵就說,要說劉郃攻守有方,頗善用兵,但城中别無能人相助。
隻是劉郃的老母卻是一位賢德的長者。
劉母生有二子:劉郃、劉巴,都是川中的大孝子,都用一條金槍。
劉母早年喪夫,故而教子甚嚴。
被人譽為才女、節婦、賢母。
隻是年邁體弱,每天三炷香,常以燒香拜佛為樂。
且愛惜子民,深得白帝城百姓稱贊。
有些事情,孔明早已有所聽聞,但不及向寵講得這樣詳細。
孔明靜靜地聽,又細細地想了一想,便自問自答地說,知書達理,審時度勢,匡扶正義,此為有才;施恩黎民,教子從良,此便是賢。
爾等深明大義,率衆來歸,皆是大漢忠良。
劉母三譽并稱,必知順應天意,緣何其子抗拒漢軍。
固守孤城,依亮度來,劉母雖有盛名,其實不符。
孔明這樣一說,帳上文武陷入沉思。
須臾,向寵說,軍師,大軍到此未曾交戰,老夫人深居内室,又是年邁之人,劉郃未必會向老母吐露真言。
縱然老夫人有歸漢之心,然劉郃向稱蜀之忠良,他在老母之前閉口不提也未可知。
孔明聽他這麼一講,大笑道,善哉!向将軍言之有理。
今日亮讨戰半日,其中疑惑甚多,難以自釋。
如此說來,諸事迎刃而解了。
其一,劉母必知亮進川之事,命劉郃棄川歸漢。
然劉郃事劉璋有年,定是瞞蔽不提,陽奉陰違。
故而以守為上,不作聲息,惟恐老母聞悉。
其二,故守白帝城非是半月十天,必須運解糧草自足。
亮乃大軍之首,讨戰半日竟不見王、苟二将登城,定是前往白水關催運糧草,已離此城。
如此兵精糧足,俟我糧草斷絕,此圍自解。
其三,亮與劉郃相面,見他鎮靜之中隐含憂愁,為的是漢軍在外,終是難免交戰呐喊。
如此想來,此城易得耳!文武聽完孔明把這三點分析得頭頭是道,十分贊同。
都在想,怪不得你的四輪車老是在城外轉來轉去,原來被你看出了許多破綻在動腦筋。
隻要知道了原委,我們就不擔心你沒有破城之策了。
孔明也在想,劉郃啊,憑你能言善辯,盡管你把消息封鎖得如此緊密,隻要被我知道,就叫你露出餡來。
便傳令道:&ldquo來,與将将第八号大車推上帳來!&rdquo少頃,手下推出一輛大車到大帳,車上裝載着一隻特大木箱、一把大鎖鎖着。
孔明命手下開鎖,指着木箱對衆人說:&ldquo奪取白帝城之計便在此木箱中。
&rdquo大家明白,孔明用到木箱必能成功,但不知裡面裝的是什麼東西這樣神奇,所以都伸長了頭頸在等着手下開鎖啟箱。
手下掀開箱蓋,文武踮起腳尖,看到裡面的東西,人人道好,個個稱贊。
都說此番取白帝城不成問題了。
那末.箱子中裝的是什麼東西值得大家這樣高興呢?孔明不是為了要使劉母知道漢軍到此了麼?要劉母知道,就必須用響器傳音,軍中響器莫過于敲鑼打鼓,聲音洪亮,傳播甚廣,又能持久,而且不須消耗物力。
這箱子中放的就是些鑼鼓,但這些鑼鼓與衆不同,既不須棒槌,又不必人敲。
其面積有圓台那樣大小,稱之為諸葛鑼、諸葛鼓。
諸葛鑼、諸葛鼓确是大,把大木箱放得滿坑滿角。
但這些鼓面都不是牛皮所制,因為象這樣大的鼓是沒有這麼大的牛皮來蒙的,鼓面隻能用獨張牛皮,不能把幾張拼起來。
因此諸葛鼓的面子是用紫銅打就的。
這種鼓人是敲不動的,要靠自然界的力量來擊。
鑼和鼓兩邊都有耳配,上有大鐵索,隻要把它們拴在山谷空曠處,被山澗水一沖.發出的&ldquo轟隆&hellip&hellip&rdquo的聲音就象萬馬奔騰,又似龍吟虎嘯一般,直貫雲霄。
空谷幽嶺之中,更能聲聞十裡方圓。
縱然劉母年老體弱,耳目不靈,隻要不是真聾,定能震得她晝夜難眠。
這回書便是&ldquo諸葛鑼鼓取白帝&rdquo。
這麼大的木箱也隻放得五酎鑼鼓。
衆文武看到這樣大的鑼鼓,早已樂不可支。
都在想,劉郃啊,你要瞞過老年人.這鑼鼓可饒不了你。
老夫人聽到了這樣巨大的聲音,定要向你,看你再有什麼辦法來撒謊!你白帝城城門關得雖緊,可這番看來要被這鑼鼓敲開了。
孔明立即命五百小兵把大車推到西卞山下,将鑼鼓蕩在有山澗水的山石之上,一直要打得白帝城上扯出降旗、關廂開放,才能收去鑼鼓。
一面又對文武說,這幾天大家要忍耐一些,因為聲音大,肯定睡不好覺,等到取了城關,大家好好休息。
五百弟兄推着二輛大車。
暗暗地來到白帝城西關外。
城裡是劉郃的世道,城外就是孔明的天下了。
漢軍所過之處一無阻攔,直進卞山崇山密林中。
卞山景緻佳絕,蒼松翠柏,名花異卉,珍禽怪鳥,流石奔泉,怡人眼目,山巒連綿數十裡。
漢軍來到一個去處:斷崖峭壁之上白練飛流直下,兩旁古木參天,修篁遍地,前面一片空曠,象一個大缺口,正對着白帝城西關。
可樹木稠密,從西關高處望去,隻覓飛瀑貫天,不見碎泉經地。
空曠地上正有一大道可通西關。
漢軍就選擇了這樣一個地方,停車開箱,數十人才擡得一個銅鼓。
每一個鑼或鼓都分别拴在兩邊的兩棵百年老樹上,漢軍攀樹的攀樹,栓鍊的栓鍊,母架好一個都要花費很大的力氣。
好不容易把十副鑼鼓都栓妥。
隻見那鑼鼓趁着瀑布飛瀉而下,就象無數柄晶瑩透明的玉槌毫不間斷地敲打在鑼鼓上,震得卞山驚天動地,隻見飛鳥墜地、走獸狂奔、樹木落葉&hellip&hellip可憐這五百漢軍塞住了雙耳仍是掩不住心頭劇烈地震蕩。
其聲勝過排山倒海,超越驚雷閃電。
&ldquo隆&hellip&rdquo&ldquo嘭&hellip&hellip&rdquo應天價響,經久不息。
這聲音在幽各中回旋了一陣,象山呼海嘯,似決了堤的怒潮一樣湧出山巒,傳向四面八方,灌進白帝城。
城裡将士和百姓被這突如其來、震耳欲聾的聲音驚呆不已,以為天要崩、地要裂,驚慌失措,四處打聽發生了什麼事。
關廂上的川軍被這駭人聽聞的巨響也震得暈頭轉向,都向衙門來報信。
劉郃在衙門也早已聽見了,暗想,孔明這個人真捉摸不透,上午在城前坐了半天,沒一點名堂,這會兒就用這種怪聲來吓人,看來他耐不住氣要攻城了。
劉郃立即趕到南門,上至城樓向城内城外一看,依舊如故,命弟兄往四處去一打聽,回營都說并不見一個漢軍。
劉郃又命弟兄到城内各處去看看,有沒有混進城來的漢軍在作祟。
回報也說沒有。
劉郃這才斷定響聲是從城外傳來的。
但隻見漢營上安然無事,根本沒有想要興師動衆,攻伐城關的迹象。
這下劉郃可着了慌,認不準這聲音是從哪裡來的。
有時覺得從西邊來,有時好象從東邊來,又有時竟然從四面八方而來。
見守城弟兄抱頭的抱頭,捂耳的捂耳,一個個耷拉着腦袋沒精打采。
劉郃也感到這種持久劇烈的響聲震得耳膜嗡嗡作響,顯得頭疼腦脹起來。
其實,這聲音從西卞山傳出後,撞在東卞山的峭壁上,被東面的山風一刮,又卷向西邊。
白帝城處在兩山之中,就象一個大峽谷,兩邊山上的聲音從喇叭口似的山谷中彙聚到城裡,往日也常有風嘯林吼,但從未象今天這樣鬧得滿城兵民竟如此般人心惶惶。
劉郃一時無法斷定聲從何來,也不見漢營上的動靜,雖然喧嚣一時,料定城關沒有危險,吩咐弟兄們警惕些,就匆匆下關回到衙門。
左思右想,不知這是什麼怪物在吼叫。
外邊的疑團還沒解開,裡面的老娘又來找他的麻煩了。
丫環款步而至,&ldquo劉大将軍,太夫人有請。
&rdquo劉郃心煩意亂,又見丫環來傳言,知道這巨大的響聲驚動了耳背的老母,暗急道:這下完了!孔明的消息可以截斷,這聲音卻無法遮掩。
見了母親的面作何解釋呢?正是:萬彪軍馬從天障,瀚天鑼鼓入城來。
未知劉母呼喚劉郃何事,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