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 陽群隻身取近天 馬谡扁舟擒鄧銅
關燈
小
中
大
命而逃,方出我等心頭之氣!&rdquo馮襲明知鄧銅的脾氣一觸即發,故意用好言慫恿撺掇他。
&ldquo二位将軍謹慎守關,待鄧銅戰了三個回合以後,再與趙雲論理!&rdquo馮襲、張南傳令開關,鄧銅帶兵而出。
二将關閉寨門,上關觀戰。
鄧銅到關外設下旗門,然後一馬當先到了陣前,對前面大喊道:&ldquo呔!姓趙的你好無道理!竟吹噓三合之内能擒本将軍;拿不到本将軍,你便非為常山名将,并收兵退出西川。
好哇,如今本将軍已下山寨!與你見個高低。
來,隻管放馬較量!&rdquo趙雲聽他說出這種不三不四的話,心想,我哪裡說過這許多話?分明是孔明軍師騙你下山的圈套。
你既然下了山,那就不放你回去了,不要說三個回合,就是三百個回合也沒用!便佯怒道:&ldquo鄧将軍休得羅嗦!趙雲昨日因軍中有事,暫饒你的性命。
今日三合之内定将你生擒活捉!看槍!&rdquo說罷,槍杆一抖,鼠白爛銀槍的槍尖象出洞之蛇向鄧銅刺去。
阿戆起錘柄往長槍上的留情結招架上去,大吼一聲:&ldquo趙雲且慢!&rdquo果然力大無窮,隻聽得&ldquo當&rdquo的一聲,把趙雲的長槍蕩了開去,反過來用錘頭向趙雲蓋頂砸去:&ldquo趙雲招打!&rsquo趙雲眼明手快,挺槍向大錘去招架,&ldquo鄧将軍慢來!&rdquo兩柄家夥相交,&ldquo嚓啷&hellip&hellip&rdquo相持不下。
鄧銅的大錘架在長槍上還在使勁用力,心想:你還想在三合之内生擒我呢,連我的錘頭都枭不開。
我就選樣死死地壓住你的長槍,看你怎麼辦!趙雲也在想,這阿戆的蠻力果然不小,确實象個無敵上将,把我的長槍蓋住了還在使勁。
要是真的打,我就不和你拼力氣了,而是在戰法上戰勝你。
現在我遵照軍師的吩咐,用&ldquo調虎離山&rdquo之計,把你騙下近天嶺。
等到滿山遍插降旗,我再放你走。
所以趙雲也在暗暗使勁把槍向上擡;一個壓,一個擡,仍舊一動不動。
屏了片刻,趙雲奮力一枭,又是一聲&ldquo嚓啷&rdquo,把錘頭掀了開去。
鄧銅倒很得意:已經一個回合了,我還在力氣上得了些便宜,隻要後面兩合我仍安坐馬背,那就是趙雲輸了,我馬上回避關廂。
高聲嚷道:&ldquo一個照面,還有兩個回合!&rdquo趙雲笑笑說:&ldquo好!&rdquo兩将擦肩而過,各自圈馬回到原來的位置。
鄧銅隻要迅速打完三個回台,不敢戀戰,所以并不十分使勁,打完第二個照面。
趙雲也不想與他在力氣上多拚殺,因此,三個回合就這樣很快地結束了。
鄧銅收回錘頭,将馬後退了幾步扣住,叫道:&ldquo姓趙的,如今三個回合已畢,未将鄧大将軍擒獲,你我各自收兵,你算不了常山的名将,與我拔營起寨退出西川去吧!&rdquo趙雲暗暗好笑:真是個傻瓜,一點都不動腦筋,兩将交戰哪有未見勝負便肯收兵之理?你想得太天真了。
便說道:&ldquo你我再戰這麼三個回合。
&rdquo說時一槍早已發出。
鄧銅想,怎麼打了三台還要再打三個回台,這不是言之無信,故意使花招來騙我麼?反正一會兒工夫,那就再打三個回合吧。
鄧銅見長槍刺來,隻得舉錘招架。
一招,二招,三招,第二次三個回合打完。
趙雲又說再來三個回台玩玩。
就這樣,三個三個地打下去,不由鄧銅不招架,也不由鄧銅不還手。
無片刻時間,總共打了三十餘回合,打得鄧銅欲罷不能,心火直冒。
到了後來,也不用趙雲說了,三個打完,鄧銅就講再來三個。
打到這個時候,鄧銅殺性大起,真的發起戆勁來,起錘頭在趙雲上下前後左右亂打個不住,而且越打越來勁。
旗門前的三千川軍見鄧銅這樣勇猛,一起助威呐喊:&ldquo鄧将軍厲害,鄧大将軍好威風啊&hellip&hellip&rdquo經這麼一喊,鄧銅越加得勁,錘頭越打越急。
完全忘記了近天嶺的安危。
哪裡知道,一座近天嶺就是在他一片亂殺之中被諸葛亮奪去的。
趙雲這種本領要盤住一個有勇無謀的大将,并不放在心上,他一面從容招架錘頭,一面忙裡偷閑斜着眼看山上一眼。
所以隻需招架而不必還手。
其實近天嶺已經失守了!從嶺霞關受了馮、張二将之命的手下上山把鄧銅騙下山以後,又奉了鄧銅之命往竹林道去送訊了。
竹林道矗條曲折小路,在近天嶺的左側山麓。
顧名思義,這條小道兩旁生長着大片茂密的竹子。
竹林中駐紮着三千川軍。
守将叫盛舉,年齡二十有九,遍體青銅盔甲,善用一口三尖二刃刀,也是鄧銅多年的心腹。
&mdash&mdash近天嶺包括鄧銅在内,共有五員戰将,今日都要被孔明一個個地收服。
接下來才能渡錦江,與&ldquo賽關公&rdquo向寵交戰。
嶺霞關的手下一口氣跑到竹林道,找到盛舉,便将鄧銅下山與趙雲交戰,要他謹防漢軍從此道偷襲的話一一講明。
盛舉想,阿戆啊,你就躲在山上算了,還要下山與趙雲争這口氣幹什麼呢!老實說,我昨日在這裡也看得很清楚,你雖然力氣大一些,卻遠遠不是趙雲的對手,險些被他捉了去,今天下山隻怕又要上他的當。
你一下山,我這裡倒确實要當心一點。
幸得我一向布防得很嚴密,在竹林中早已設下亂箭,誰想從這兒上山,一定叫他死無葬身之地。
但到了這個時候不可不防。
盛舉還算謹慎,命自己的心腹同嶺霞關來的手下一起到山道日去打探一下,有沒有諸葛亮派來的奸細前來偷襲竹林道。
嶺霞關趕來的手下暗暗恨道,從前關趕到大營,再從山上跑到這裡,又要往山道口去探聽軍情,這樣跑來奔去,我怎麼吃得消?但又不敢違拗,隻得與那個弟兄一起往竹林道下端走去。
盛舉得知鄧銅二番出戰,着實感到憂心忡忡,雖然鄧銅不至于立即敗陣,但諸葛亮的計策不得不防。
他一面傳令所有弟兄各就各位,嚴陣以待,一面向高處走了一段路,跳在一塊大石頭上朝着嶺霞關的方向用瞟遠鏡仔細打量着二将的戰況。
見鄧銅舉着大錘一刻不停地打着趙雲,攻勢十分淩厲,而趙雲好似應接不暇,窮于招架。
盛舉看得出了神,左邊捋着一撮小須髯,嘴裡連聲為鄧銅喝彩:&ldquo打得好,鄧銅真有幾下子!&rdquo卻說兩個川軍來到竹林道山口,對外面一看,是一片參天古樹,樹林中人影全無,鴉雀絕聲。
剛想到四周去搜尋一下,可已經來不及了。
就在他們兩個剛走到樹林裡的一棵又粗又高的大樹旁,忽從樹背後蹿出一人,手執利劍,怒目圓睜,不是别人,就是刀王陽群。
他奉了孔明之命,早在這棵大樹背後躲藏起來。
現在見兩個小兵伸頭探腦地走到跟前,就跳到了他們的背後,抽出寶劍吆喝道:&ldquo叱!與我住了!&rdquo兩個川軍聽到喝聲,轉身就想逃跑,可被攔住了。
陽群是川中大将,小兵都很熟悉他,但又知道他已投降了漢軍,猛一見他,就象老鼠見了貓一樣,吓得發抖。
他們望着眼前一把明晃晃的青鋒,一動都不敢動,連聲叫道:&ldquo陽将軍,原來是大将軍,請饒命!&rdquo陽群一看這兩個小兵雖然都是鄧锕的手下,但并不是一處的人。
因為近天嶺的号衣分别有各處的标記,胸前一個大的&ldquo川&rdquo字,一旁就寫一個地名:近天嶺、嶺霞關、竹林道,一目了然。
陽群一看就知道一個是嶺霞關的,一個是竹林道的。
嶺霞關的弟兄還算有點膽量,因為馮襲和張南早與陽群走上一條路上去了,所以哀求道:&ldquo陽将軍,小的已随馮、張二位将軍歸順了軍師,請将軍留情,饒小的一條性命!&rdquo旁邊的小兵也附和道:&ldquo陽将軍,小的也願歸降。
&rdquo陽群點了一下頭,命竹林道的小兵把身上的号衣從上至下全部脫下。
手下不敢不聽,立即脫下。
陽群就卸去自己身上的盔甲和靴子,換上了竹林道手下的衣服,把盔甲靴子和劍打成一個包裹放在路旁隐蔽處,然後取了手下的鋼刀,關照他們在前邊帶路上山。
心想,本來你們都是軍師的手下,我也不想叫你們就此完結,但是下來兩個,回去三個,必然要引起盛舉和三千弟兄的猜疑,隻有殺掉一個去迷惑他們一下。
看着他們轉身,陽群暗暗說道:弟兄啊,要是不殺掉一個,隻怕你們要洩露真情,隻有借一個腦袋用用,不要恨我心狠。
便起手中鋼刀,向竹林道那個小兵的後背捅了一刀,小兵連叫都沒來得及就撲倒在地。
嶺霞關的弟兄見陽群殺人,吓得面如土色,連忙跪下磕頭,懇求饒命。
陽群叫他起來,不必驚慌。
小兵想,出來時一對,回去卻隻剩了半雙,哪有不吓之理!便戰戰兢兢地站起身來,連連說道,不慌,不慌。
說話時舌頭已經大了。
陽群走上前去割下腦袋,一手執刀,一手提了個首級,對身旁的小兵說,我們一起回上竹林道,你隻管跟我跑,一句話都不準講。
否則當心你的腦袋!小兵想,即使你叫我講,我也講不象話了。
兩個人一前一後往小道而來。
守在兩旁竹林裡的川軍見剛才下去打探軍情的弟兄回了上來,而且手中還提了一顆血淋淋的腦袋,忙大聲問道:&ldquo我的哥,你手中提的腦袋從哪兒來的?&rdquo陽群一面走,一面答道:&ldquo我的哥,我等二人下山,恰見一個漢軍探子在東張西望,被我等二人上前一刀砍死。
如今有緊急軍情報禀盛将軍!&rdquo等到陽群這段話說完,人已疾步上了山。
陽群在昔時此地常來常往,路徑非常熟悉。
隻要奔過那段有亂箭布防的地方,就沒有多大危險了。
陽群站定身子,朝四下一望,尋找着盛舉。
離自己不遠處,有一塊高起的大石上,盛舉正打着瞟遠鏡聚精會神地看着關前的厮殺。
陽群輕聲命令小兵站在這裡不得亂動,自己輕手輕腳地走到盛舉背後,跳上大石頭,把鋼刀架上了盛舉的右肩。
盛舉一點也沒有發覺背後有人走來,正在饒有興味地觀戰,不時又在為鄧銅喝上幾聲彩:&ldquo好哇,鄧将軍果然力大無窮!&rdquo突然間覺得右肩上有一樣東西,嘴上還在叫着:&ldquo鄧将軍厲害!鄧将&mdash&mdash啊?&rdquo側首向右邊一看,一口雪白锃亮的鋼刀正對着自己的頸項,這一吓非同小可。
忙把頭轉向左邊,可陽群左手上提的腦袋早已送到了他的眼皮底下。
盛舉&ldquo啊&rdquo地叫了一聲,問道:&ldquo你是哪一個?切莫在此打趣。
&rdquo&ldquo你且聽了,我非旁人,乃是刀王陽群!&rdquo&ldquo陽群?&rdquo盛舉知道陽群早已歸順了孔明,聽說話的聲音果然是他,越加着慌,右手不自覺往左邊去摸劍柄,想拔劍抵擋一下。
陽群料着他會有這麼一手,厲聲喝道:&ldquo盛将軍休要不識好歹,與我住手!&rdquo說着把鋼刀在盛舉的肩上來回拖了幾下,示意他不要亂動。
盛舉吓得忙把手縮了回去,露出一副尴尬的笑臉,說道:&ldquo原是陽大哥!請住手,有話好講!&rdquo&ldquo盛賢弟,愚兄奉了軍師之命特來勸降。
賢弟降也不降?&rdquo陽群單刀直入。
&ldquo請陽大哥放了手再說。
&rdquo陽群把右手的鋼刀和左手的人頭都提在手中,喝道:&ldquo與我轉過身來!&rdquo盛舉身不由己地轉了個身,卻見眼前乃是
&ldquo二位将軍謹慎守關,待鄧銅戰了三個回合以後,再與趙雲論理!&rdquo馮襲、張南傳令開關,鄧銅帶兵而出。
二将關閉寨門,上關觀戰。
鄧銅到關外設下旗門,然後一馬當先到了陣前,對前面大喊道:&ldquo呔!姓趙的你好無道理!竟吹噓三合之内能擒本将軍;拿不到本将軍,你便非為常山名将,并收兵退出西川。
好哇,如今本将軍已下山寨!與你見個高低。
來,隻管放馬較量!&rdquo趙雲聽他說出這種不三不四的話,心想,我哪裡說過這許多話?分明是孔明軍師騙你下山的圈套。
你既然下了山,那就不放你回去了,不要說三個回合,就是三百個回合也沒用!便佯怒道:&ldquo鄧将軍休得羅嗦!趙雲昨日因軍中有事,暫饒你的性命。
今日三合之内定将你生擒活捉!看槍!&rdquo說罷,槍杆一抖,鼠白爛銀槍的槍尖象出洞之蛇向鄧銅刺去。
阿戆起錘柄往長槍上的留情結招架上去,大吼一聲:&ldquo趙雲且慢!&rdquo果然力大無窮,隻聽得&ldquo當&rdquo的一聲,把趙雲的長槍蕩了開去,反過來用錘頭向趙雲蓋頂砸去:&ldquo趙雲招打!&rsquo趙雲眼明手快,挺槍向大錘去招架,&ldquo鄧将軍慢來!&rdquo兩柄家夥相交,&ldquo嚓啷&hellip&hellip&rdquo相持不下。
鄧銅的大錘架在長槍上還在使勁用力,心想:你還想在三合之内生擒我呢,連我的錘頭都枭不開。
我就選樣死死地壓住你的長槍,看你怎麼辦!趙雲也在想,這阿戆的蠻力果然不小,确實象個無敵上将,把我的長槍蓋住了還在使勁。
要是真的打,我就不和你拼力氣了,而是在戰法上戰勝你。
現在我遵照軍師的吩咐,用&ldquo調虎離山&rdquo之計,把你騙下近天嶺。
等到滿山遍插降旗,我再放你走。
所以趙雲也在暗暗使勁把槍向上擡;一個壓,一個擡,仍舊一動不動。
屏了片刻,趙雲奮力一枭,又是一聲&ldquo嚓啷&rdquo,把錘頭掀了開去。
鄧銅倒很得意:已經一個回合了,我還在力氣上得了些便宜,隻要後面兩合我仍安坐馬背,那就是趙雲輸了,我馬上回避關廂。
高聲嚷道:&ldquo一個照面,還有兩個回合!&rdquo趙雲笑笑說:&ldquo好!&rdquo兩将擦肩而過,各自圈馬回到原來的位置。
鄧銅隻要迅速打完三個回台,不敢戀戰,所以并不十分使勁,打完第二個照面。
趙雲也不想與他在力氣上多拚殺,因此,三個回合就這樣很快地結束了。
鄧銅收回錘頭,将馬後退了幾步扣住,叫道:&ldquo姓趙的,如今三個回合已畢,未将鄧大将軍擒獲,你我各自收兵,你算不了常山的名将,與我拔營起寨退出西川去吧!&rdquo趙雲暗暗好笑:真是個傻瓜,一點都不動腦筋,兩将交戰哪有未見勝負便肯收兵之理?你想得太天真了。
便說道:&ldquo你我再戰這麼三個回合。
&rdquo說時一槍早已發出。
鄧銅想,怎麼打了三台還要再打三個回台,這不是言之無信,故意使花招來騙我麼?反正一會兒工夫,那就再打三個回合吧。
鄧銅見長槍刺來,隻得舉錘招架。
一招,二招,三招,第二次三個回合打完。
趙雲又說再來三個回台玩玩。
就這樣,三個三個地打下去,不由鄧銅不招架,也不由鄧銅不還手。
無片刻時間,總共打了三十餘回合,打得鄧銅欲罷不能,心火直冒。
到了後來,也不用趙雲說了,三個打完,鄧銅就講再來三個。
打到這個時候,鄧銅殺性大起,真的發起戆勁來,起錘頭在趙雲上下前後左右亂打個不住,而且越打越來勁。
旗門前的三千川軍見鄧銅這樣勇猛,一起助威呐喊:&ldquo鄧将軍厲害,鄧大将軍好威風啊&hellip&hellip&rdquo經這麼一喊,鄧銅越加得勁,錘頭越打越急。
完全忘記了近天嶺的安危。
哪裡知道,一座近天嶺就是在他一片亂殺之中被諸葛亮奪去的。
趙雲這種本領要盤住一個有勇無謀的大将,并不放在心上,他一面從容招架錘頭,一面忙裡偷閑斜着眼看山上一眼。
所以隻需招架而不必還手。
其實近天嶺已經失守了!從嶺霞關受了馮、張二将之命的手下上山把鄧銅騙下山以後,又奉了鄧銅之命往竹林道去送訊了。
竹林道矗條曲折小路,在近天嶺的左側山麓。
顧名思義,這條小道兩旁生長着大片茂密的竹子。
竹林中駐紮着三千川軍。
守将叫盛舉,年齡二十有九,遍體青銅盔甲,善用一口三尖二刃刀,也是鄧銅多年的心腹。
&mdash&mdash近天嶺包括鄧銅在内,共有五員戰将,今日都要被孔明一個個地收服。
接下來才能渡錦江,與&ldquo賽關公&rdquo向寵交戰。
嶺霞關的手下一口氣跑到竹林道,找到盛舉,便将鄧銅下山與趙雲交戰,要他謹防漢軍從此道偷襲的話一一講明。
盛舉想,阿戆啊,你就躲在山上算了,還要下山與趙雲争這口氣幹什麼呢!老實說,我昨日在這裡也看得很清楚,你雖然力氣大一些,卻遠遠不是趙雲的對手,險些被他捉了去,今天下山隻怕又要上他的當。
你一下山,我這裡倒确實要當心一點。
幸得我一向布防得很嚴密,在竹林中早已設下亂箭,誰想從這兒上山,一定叫他死無葬身之地。
但到了這個時候不可不防。
盛舉還算謹慎,命自己的心腹同嶺霞關來的手下一起到山道日去打探一下,有沒有諸葛亮派來的奸細前來偷襲竹林道。
嶺霞關趕來的手下暗暗恨道,從前關趕到大營,再從山上跑到這裡,又要往山道口去探聽軍情,這樣跑來奔去,我怎麼吃得消?但又不敢違拗,隻得與那個弟兄一起往竹林道下端走去。
盛舉得知鄧銅二番出戰,着實感到憂心忡忡,雖然鄧銅不至于立即敗陣,但諸葛亮的計策不得不防。
他一面傳令所有弟兄各就各位,嚴陣以待,一面向高處走了一段路,跳在一塊大石頭上朝着嶺霞關的方向用瞟遠鏡仔細打量着二将的戰況。
見鄧銅舉着大錘一刻不停地打着趙雲,攻勢十分淩厲,而趙雲好似應接不暇,窮于招架。
盛舉看得出了神,左邊捋着一撮小須髯,嘴裡連聲為鄧銅喝彩:&ldquo打得好,鄧銅真有幾下子!&rdquo卻說兩個川軍來到竹林道山口,對外面一看,是一片參天古樹,樹林中人影全無,鴉雀絕聲。
剛想到四周去搜尋一下,可已經來不及了。
就在他們兩個剛走到樹林裡的一棵又粗又高的大樹旁,忽從樹背後蹿出一人,手執利劍,怒目圓睜,不是别人,就是刀王陽群。
他奉了孔明之命,早在這棵大樹背後躲藏起來。
現在見兩個小兵伸頭探腦地走到跟前,就跳到了他們的背後,抽出寶劍吆喝道:&ldquo叱!與我住了!&rdquo兩個川軍聽到喝聲,轉身就想逃跑,可被攔住了。
陽群是川中大将,小兵都很熟悉他,但又知道他已投降了漢軍,猛一見他,就象老鼠見了貓一樣,吓得發抖。
他們望着眼前一把明晃晃的青鋒,一動都不敢動,連聲叫道:&ldquo陽将軍,原來是大将軍,請饒命!&rdquo陽群一看這兩個小兵雖然都是鄧锕的手下,但并不是一處的人。
因為近天嶺的号衣分别有各處的标記,胸前一個大的&ldquo川&rdquo字,一旁就寫一個地名:近天嶺、嶺霞關、竹林道,一目了然。
陽群一看就知道一個是嶺霞關的,一個是竹林道的。
嶺霞關的弟兄還算有點膽量,因為馮襲和張南早與陽群走上一條路上去了,所以哀求道:&ldquo陽将軍,小的已随馮、張二位将軍歸順了軍師,請将軍留情,饒小的一條性命!&rdquo旁邊的小兵也附和道:&ldquo陽将軍,小的也願歸降。
&rdquo陽群點了一下頭,命竹林道的小兵把身上的号衣從上至下全部脫下。
手下不敢不聽,立即脫下。
陽群就卸去自己身上的盔甲和靴子,換上了竹林道手下的衣服,把盔甲靴子和劍打成一個包裹放在路旁隐蔽處,然後取了手下的鋼刀,關照他們在前邊帶路上山。
心想,本來你們都是軍師的手下,我也不想叫你們就此完結,但是下來兩個,回去三個,必然要引起盛舉和三千弟兄的猜疑,隻有殺掉一個去迷惑他們一下。
看着他們轉身,陽群暗暗說道:弟兄啊,要是不殺掉一個,隻怕你們要洩露真情,隻有借一個腦袋用用,不要恨我心狠。
便起手中鋼刀,向竹林道那個小兵的後背捅了一刀,小兵連叫都沒來得及就撲倒在地。
嶺霞關的弟兄見陽群殺人,吓得面如土色,連忙跪下磕頭,懇求饒命。
陽群叫他起來,不必驚慌。
小兵想,出來時一對,回去卻隻剩了半雙,哪有不吓之理!便戰戰兢兢地站起身來,連連說道,不慌,不慌。
說話時舌頭已經大了。
陽群走上前去割下腦袋,一手執刀,一手提了個首級,對身旁的小兵說,我們一起回上竹林道,你隻管跟我跑,一句話都不準講。
否則當心你的腦袋!小兵想,即使你叫我講,我也講不象話了。
兩個人一前一後往小道而來。
守在兩旁竹林裡的川軍見剛才下去打探軍情的弟兄回了上來,而且手中還提了一顆血淋淋的腦袋,忙大聲問道:&ldquo我的哥,你手中提的腦袋從哪兒來的?&rdquo陽群一面走,一面答道:&ldquo我的哥,我等二人下山,恰見一個漢軍探子在東張西望,被我等二人上前一刀砍死。
如今有緊急軍情報禀盛将軍!&rdquo等到陽群這段話說完,人已疾步上了山。
陽群在昔時此地常來常往,路徑非常熟悉。
隻要奔過那段有亂箭布防的地方,就沒有多大危險了。
陽群站定身子,朝四下一望,尋找着盛舉。
離自己不遠處,有一塊高起的大石上,盛舉正打着瞟遠鏡聚精會神地看着關前的厮殺。
陽群輕聲命令小兵站在這裡不得亂動,自己輕手輕腳地走到盛舉背後,跳上大石頭,把鋼刀架上了盛舉的右肩。
盛舉一點也沒有發覺背後有人走來,正在饒有興味地觀戰,不時又在為鄧銅喝上幾聲彩:&ldquo好哇,鄧将軍果然力大無窮!&rdquo突然間覺得右肩上有一樣東西,嘴上還在叫着:&ldquo鄧将軍厲害!鄧将&mdash&mdash啊?&rdquo側首向右邊一看,一口雪白锃亮的鋼刀正對着自己的頸項,這一吓非同小可。
忙把頭轉向左邊,可陽群左手上提的腦袋早已送到了他的眼皮底下。
盛舉&ldquo啊&rdquo地叫了一聲,問道:&ldquo你是哪一個?切莫在此打趣。
&rdquo&ldquo你且聽了,我非旁人,乃是刀王陽群!&rdquo&ldquo陽群?&rdquo盛舉知道陽群早已歸順了孔明,聽說話的聲音果然是他,越加着慌,右手不自覺往左邊去摸劍柄,想拔劍抵擋一下。
陽群料着他會有這麼一手,厲聲喝道:&ldquo盛将軍休要不識好歹,與我住手!&rdquo說着把鋼刀在盛舉的肩上來回拖了幾下,示意他不要亂動。
盛舉吓得忙把手縮了回去,露出一副尴尬的笑臉,說道:&ldquo原是陽大哥!請住手,有話好講!&rdquo&ldquo盛賢弟,愚兄奉了軍師之命特來勸降。
賢弟降也不降?&rdquo陽群單刀直入。
&ldquo請陽大哥放了手再說。
&rdquo陽群把右手的鋼刀和左手的人頭都提在手中,喝道:&ldquo與我轉過身來!&rdquo盛舉身不由己地轉了個身,卻見眼前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