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 陽群隻身取近天 馬谡扁舟擒鄧銅
關燈
小
中
大
第七回陽群隻身取近天馬谡扁舟擒鄧銅
鄧銅手提大刀躍上馬背,直奔戰場而來。
到這個時候,鄧銅一點也不覺得慌,因為知道自己雖然用的大刀,手上的功夫要軟一點,但在數合之内還不會吃虧。
再說,趙雲剛才換的是刀,他也換了口刀,心裡還很樂觀呢。
兩馬對圓,鄧銅得意道:&ldquo趙雲,你且看着,鄧大将軍亦然換了家夥,與你刀槍之上見高低!&rdquo 趙雲想,這家夥好不自量力,我的刀法他一竅不通,竟然還要班門弄斧!那再好也投有了,讓他先劈幾下,我再想法捉住他。
&ldquo鄧将軍,請放馬!&rdquo 鄧銅想,剛才是我挨打,現在輪到我打你了,那沒什麼好客氣的,隻管往死裡打。
便将象鼻刀吐了個門戶,對準趙雲的當頂猛烈擊下,&ldquo趙雲看刀!&rdquo &ldquo且慢!&rdquo 趙雲起槍招架,擡頭見劈下來的大刀刀口朝上,刀背向下,險些笑了出來:你這是劈呢還是砸?怎麼不分刀口刀背,就象長錘一樣亂打一氣的呢?第一招就已經亂了套,心裡一定害怕。
那也好,我就先把你搞昏了再說,便起槍尖對準他的刀盤上點了上去,忽而大聲問道:&ldquo鄧将軍,此刀何名?&rdquo我剛才劈了八刀有八個名稱,還有八個典故,你這一刀怎麼稱謂? 鄧銅是個魯莽之将,連六戰都講不出,哪來這許多道理講出來?手上使勁用力壓住長槍,心裡卻在翻騰:換了刀已經不容易了,還要說出名堂來,真噜蘇!不過你趙雲每刀都有刀譜,我也不能一聲不響,否則我這是門外漢用刀了。
這是什麼刀法呢?從上而下,直透腦門。
有了!厲聲答道:&ldquo這一刀名謂&lsquo立地開花&rsquo也!&rdquo &ldquo何意?&rdquo 鄧銅想,打仗隻管打就是了,問了名稱還要解釋意思。
這不是很明顯的麼!答道:&ldquo若趙雲并不招架,一刀擊在頭上,豈不要腦袋開花,血漿四濺?!&rdquo 趙雲想,隻有你這戆大說得出這種刀譜。
有哪個大将見大刀劈來而不招架,讓你劈死?趙雲用力枭開大刀。
鄧銅手腳也很利落,借着上枭的這個勢打一個半圓,橫轉刀來對趙雲攔腰砍去:&ldquo趙雲看刀!&rdquo心裡卻又在編着這一刀的名稱。
趙雲一面招架,一面問:&ldquo此刀何名?&rdquo &ldquo此刀名謂&lsquo一舉成名&rsquo。
&rdquo &ldquo何意?&rdquo &ldquo若鄧大将軍一刀砍中,趙雲便屍分兩段,鄧銅從此名震天下。
豈不是舉手之勞便威服天下名将?!&rdquo 鄧銅知道自己這兩刀劈去都是非常勉強的,又加上還要報出每一刀的刀譜,難免不分心,所以很是識相,劈了兩刀,收回大刀,趁趙雲不防,圈馬就逃。
一邊逃,一邊喊:&ldquo鄧大将軍刀法精妙,不與你戰,去也!&rdquo跑了幾步,大聲喝令旗門處的手下:&ldquo來來來,家夥扛上!&rdquo 手下明白鄧銅用刀不行,連個平手也打不上,所以早就把錘頭扛在肩上,等待鄧銅來取。
鄧銅趕回旗門,撂去九環象鼻刀,将大錘執在手中,圈馬而出。
趙雲聽他解釋第二刀,暗笑鄧銅心太黑,不料見他返身就逃。
心想,這家夥一點都不戆,反被他白劈了兩刀。
便策馬緊追,離川軍旗門不遠處扣馬。
鄧銅自以為得計,笑道:&ldquo趙雲啊,鄧将軍棄錘舞刀,殺得你隻有招架之功,而無還手之力,可稱十八般兵器件件皆能!&rdquo 趙雲想,從錘換到刀隻有兩柄家夥,他就自稱十八般兵器件件皆能了。
要是再換一件使使,不知要說得怎麼好呢。
我想出這樣一個辦法來,你卻不來中計,這太便宜了你!趙雲見他洋洋自得,便又心生一智。
也笑容滿面地說:&ldquo是啊,鄧将軍刀法不賴,趙雲前所未聞,前所未見,今日一睹為快,實為有幸。
将軍适才言道六戰俱全,你我何妨比試步戰,将軍意下如何?&rdquo 鄧銅想,趙子龍這個人倒也有點象諸葛亮的,明明大家都有一技之長,是可比個勝敗,他卻專揀那種左門旁道來撺掇我。
十八般兵器皆能,是我說的,我就上場劈了兩刀兌現了這句話;六戰俱全也是我說的,看來也要敷衍他幾下。
隻要步戰也象剛才一樣草草收場,從今以後我鄧銅就身價百倍,或許連趙雲也比不過我呢。
便說道:&ldquo好哇,你我各回旗門打點。
&rdquo 其實阿戆想錯了,步戰不同于馬戰,最要緊的是身體輕巧靈活,在馬背上力大無窮、身材魁梧的大将一到地上就不一定能施展出優越的技能,可能還會成為累贅。
他也不把趙雲的話仔細推敲一下,自己生得象隻又高又大的木桶,步戰非但要下馬,還要丢掉長錘,馬上的優勢就變成了劣勢。
到底鄧銅步謀,根本考慮不到這麼周全。
趙雲回到旗門,丢槍下馬,到孔明面前說:&ldquo軍師,末将欲與鄧銅步戰。
&rdquo 孔明完全洞察趙雲的用意,心想,大将對陣,誰有本領擒捉敵将就讓誰去,隻要雙方都不要有傷亡。
便點頭說道:&ldquo子龍休要輕敵。
&rdquo 一旁的馬谡和陽群對趙雲肅然超敬:他的本領比我們強得多,非但善于馬戰,而且還能步戰,不知又要顯出什麼奇妙的手段來讓我們一飽服福。
二将相視一笑,拭耳相待。
趙雲卸去身上盔甲,用白綢将頭上的發髻束緊,渾身檢點一下,再換上一雙薄底快靴,一身輕裝打扮,越發顯出趙雲的精幹和英俊來。
然後抽出鞘中青鋼寶劍,在旗門前蹿跳蹦縱起來,上下騰達身輕如燕,來去穿梭健步似飛。
因為慣于馬戰,一旦改為步戰,兩條腿就代替了四隻馬蹄,一定要活動一下,名謂逼腿。
片刻以後,提劍直奔戰場。
鄧銅被趙雲誘逼得騎虎難下,回到旗門丢錘下馬,見對面趙雲卸了盔甲,他也是一身輕裝紮束,腳上仍然穿着一雙三寸半厚底戰靴,也學着趙雲的樣在旗門前蹿上落下。
遛腿之後,從小兵手中奪下一口牛朵撲風刀,三腳兩步奔到趙雲面前道:&ldquo趙雲,鄧大将軍也能步戰!&rdquo 趙雲想,你把步戰看得太輕松了,換了一身輕裝就算能步戰了?此番我騙你下了馬,丢了錘,再不将你擒捉回旗門,也太覺無能了。
&ldquo鄧大将軍請!&rdquo &ldquo趙雲請了!&rdquo 雙方在戰場中心打着圈子,尋隙下手。
一個圈子下來,趙雲不肯先動手,鄧銅可等不及了。
他想,我馬上的功夫都比不上趙雲,如今一下地,更是虎落平陽了。
所以我隻有一刀的本領,一刀砍中,算我走運,砍不中轉身就逃。
鄧銅起手中單刀向趙雲劈面先是一刀,喝一聲:&ldquo趙雲看刀!&rdquo 趙雲不慌不忙起青鋼劍向上招架而去,喊道:&ldquo鄧将軍且慢!&rdquo &ldquo嚓&mdash&mdash嗒啷&rdquo,鄧銅頓覺手上的份量輕了許多,隻見牛朵撲風刀隻剩下了半截,暗暗吃驚。
趙雲這柄寶劍何等鋒利,稱謂吹毛斷發,削鐵如泥,而鄧銅這種撲風刀隻是生鐵打成,當然經不起與青鋼劍的這一碰了。
鄧銅便将半截撲風刀向趙雲的面門上擲去。
&ldquo趙雲去吧!&rdquo 這一點難不倒趙雲,被他頭一偏,用劍尖&ldquo當&rdquo的一聲把半把撲風刀挑了開去,接着向前一躍,單臂送劍直刺鄧銅當胸。
鄧銅丢了刀,手無寸鐵,知道又要挨打,身體一縮向後連退幾步,轉身就逃,高喊道:&ldquo弟兄們,與我速速帶馬扛錘!&rdquo川兵見勢不妙,忙将戰馬和長錘迎面送去。
可是已經來不及了。
趙雲已追到了鄧銅的背後。
他人雖矮小,身體卻十分靈便,奔跑輕快,就象一陣旋風一樣卷了上來。
鄧銅腳大腿粗,但身體笨重,又是膽怯,一點也跑不快。
聽得背後劍風響亮,早已慌了神,身體隻管向前撞去,重心控制不住,加上山坡之上泥石起伏,高低不平,正所謂急行無好步,慌不擇路,早已跌倒塵埃,來一個面地背天。
不等鄧銅從地上躍起,趙雲一個箭步騰空而起,左腳點地,左手虎口對準鄧銅的頸椎,右膝微屈直沖鄧銅的腰間,右手執劍指定鄧銅的腦後,一個擒虎之勢已成,隻要向下一俯,定将鄧銅壓得嚴嚴實實,一舉擒之。
就在這将擒未擒的千鈎一發之際,突然從背後傳來一陣緊似一陣的金鑼之聲&ldquo乓&hellip&hellip&rdquo在這緊要關頭聽到這種急迫的鳴金聲,不由趙雲不站定看一看。
鑼聲給鄧銅帶來福音,他側首向上一看,趙雲正回首凝視漢營旗門,忙從地上縱身一蹿,連跑數步,飛身跨上馬背,順手從川兵手中提起長錘,拍馬而逃,一面大叫道:&ldquo永遠不打!永遠不打了!&rdquo 鄧銅回到旗門,立即命手下收拾一切,獨自先往嶺霞關而來,高喊守關軍士開關。
馮襲、張南在城關上看得清楚,見鄧銅一段跌在山坡上,總以為趙雲可以把他穩穩抓住。
不料漢軍連連鳴金收兵,把趙雲的一樁大功給攪了。
現在聽得關前鄧銅在叫喊,心想,鄧銅大難不死,反而安然逃回,我們要不要開門呢?馮襲說,今日之戰,趙雲大功在即,十拿九穩可以擒住鄧銅,可漢軍鳴鑼,這分明是諸葛亮有意識地放他。
既然放他,諒必也有捉他之法,隻是在時間先後上有别。
看來我們還沒有到獻關的時候。
張南說:是啊,陽群早與我們說過,軍師沒有下令之前,我們絕對不能獻關而打草驚蛇。
兩人一商議,就傳令手下立即開門放行。
鄧銅當然也無暇覺察嶺霞關上兩員守将的舉動,帶了三千弟兄一齊進了關廂。
馮、張二将忙到關前迎入。
鄧銅說,趙雲好習猾,本将軍險些中了他的計策。
從今以後,鄧銅隻守關廂,永不出戰,決不放諸葛亮過關!你們二位在此關廂要堅守不出,看他們怎麼樣!馮襲、張南聽了暗暗着急:諸葛亮啊,你今天放他進關就等于縱虎歸山,再要騙他下山暈不能的了。
阿戆吃了這次苦,也會學乖的。
鄧銅下了馬,命手下先将戰馬和長錘送上山去,然後穿上盔甲,辭了馮、張,引兵回上近天嶺。
劉豹在山上從瞟遠鏡中看戰場,也是一覽無餘,先将鄧銅迎入大帳坐定,待他餘悸稍定,方才說道,鄧将軍今日好險哪!想那諸葛亮詭計多端,趙雲智勇雙全,陽群又深知山寨底細,大将軍不宜輕動。
這兒近天嶺前有嶺霞關,後有錦江,可稱銅牆鐵壁,大将軍按兵不動,量諸葛亮插翅難飛!鄧銅拍腿大叫:&ldquo着哇!本将軍同守山寨,怕他則甚!&rdquo 卻說趙雲回頭見後面果然要他收兵,隻覺得渾身無力,眼睜睜地看着鄧銅從自己的腳下逃回旗門。
心想,軍師啊,你這算什麼意思啊?既然你不叫我捉拿鄧銅,也該早一點講明,我也就用不着花這麼一大番工夫去誘騙他了,隻消戰上十來個回合煞煞他的威風就可以了。
等到我要擒他了,你卻敲起金鑼來。
趙雲不敢違令,無精打采地回到旗門,到孔明面前怏然道:&ldquo軍師在上,趙雲有禮。
&
到這個時候,鄧銅一點也不覺得慌,因為知道自己雖然用的大刀,手上的功夫要軟一點,但在數合之内還不會吃虧。
再說,趙雲剛才換的是刀,他也換了口刀,心裡還很樂觀呢。
兩馬對圓,鄧銅得意道:&ldquo趙雲,你且看着,鄧大将軍亦然換了家夥,與你刀槍之上見高低!&rdquo 趙雲想,這家夥好不自量力,我的刀法他一竅不通,竟然還要班門弄斧!那再好也投有了,讓他先劈幾下,我再想法捉住他。
&ldquo鄧将軍,請放馬!&rdquo 鄧銅想,剛才是我挨打,現在輪到我打你了,那沒什麼好客氣的,隻管往死裡打。
便将象鼻刀吐了個門戶,對準趙雲的當頂猛烈擊下,&ldquo趙雲看刀!&rdquo &ldquo且慢!&rdquo 趙雲起槍招架,擡頭見劈下來的大刀刀口朝上,刀背向下,險些笑了出來:你這是劈呢還是砸?怎麼不分刀口刀背,就象長錘一樣亂打一氣的呢?第一招就已經亂了套,心裡一定害怕。
那也好,我就先把你搞昏了再說,便起槍尖對準他的刀盤上點了上去,忽而大聲問道:&ldquo鄧将軍,此刀何名?&rdquo我剛才劈了八刀有八個名稱,還有八個典故,你這一刀怎麼稱謂? 鄧銅是個魯莽之将,連六戰都講不出,哪來這許多道理講出來?手上使勁用力壓住長槍,心裡卻在翻騰:換了刀已經不容易了,還要說出名堂來,真噜蘇!不過你趙雲每刀都有刀譜,我也不能一聲不響,否則我這是門外漢用刀了。
這是什麼刀法呢?從上而下,直透腦門。
有了!厲聲答道:&ldquo這一刀名謂&lsquo立地開花&rsquo也!&rdquo &ldquo何意?&rdquo 鄧銅想,打仗隻管打就是了,問了名稱還要解釋意思。
這不是很明顯的麼!答道:&ldquo若趙雲并不招架,一刀擊在頭上,豈不要腦袋開花,血漿四濺?!&rdquo 趙雲想,隻有你這戆大說得出這種刀譜。
有哪個大将見大刀劈來而不招架,讓你劈死?趙雲用力枭開大刀。
鄧銅手腳也很利落,借着上枭的這個勢打一個半圓,橫轉刀來對趙雲攔腰砍去:&ldquo趙雲看刀!&rdquo心裡卻又在編着這一刀的名稱。
趙雲一面招架,一面問:&ldquo此刀何名?&rdquo &ldquo此刀名謂&lsquo一舉成名&rsquo。
&rdquo &ldquo何意?&rdquo &ldquo若鄧大将軍一刀砍中,趙雲便屍分兩段,鄧銅從此名震天下。
豈不是舉手之勞便威服天下名将?!&rdquo 鄧銅知道自己這兩刀劈去都是非常勉強的,又加上還要報出每一刀的刀譜,難免不分心,所以很是識相,劈了兩刀,收回大刀,趁趙雲不防,圈馬就逃。
一邊逃,一邊喊:&ldquo鄧大将軍刀法精妙,不與你戰,去也!&rdquo跑了幾步,大聲喝令旗門處的手下:&ldquo來來來,家夥扛上!&rdquo 手下明白鄧銅用刀不行,連個平手也打不上,所以早就把錘頭扛在肩上,等待鄧銅來取。
鄧銅趕回旗門,撂去九環象鼻刀,将大錘執在手中,圈馬而出。
趙雲聽他解釋第二刀,暗笑鄧銅心太黑,不料見他返身就逃。
心想,這家夥一點都不戆,反被他白劈了兩刀。
便策馬緊追,離川軍旗門不遠處扣馬。
鄧銅自以為得計,笑道:&ldquo趙雲啊,鄧将軍棄錘舞刀,殺得你隻有招架之功,而無還手之力,可稱十八般兵器件件皆能!&rdquo 趙雲想,從錘換到刀隻有兩柄家夥,他就自稱十八般兵器件件皆能了。
要是再換一件使使,不知要說得怎麼好呢。
我想出這樣一個辦法來,你卻不來中計,這太便宜了你!趙雲見他洋洋自得,便又心生一智。
也笑容滿面地說:&ldquo是啊,鄧将軍刀法不賴,趙雲前所未聞,前所未見,今日一睹為快,實為有幸。
将軍适才言道六戰俱全,你我何妨比試步戰,将軍意下如何?&rdquo 鄧銅想,趙子龍這個人倒也有點象諸葛亮的,明明大家都有一技之長,是可比個勝敗,他卻專揀那種左門旁道來撺掇我。
十八般兵器皆能,是我說的,我就上場劈了兩刀兌現了這句話;六戰俱全也是我說的,看來也要敷衍他幾下。
隻要步戰也象剛才一樣草草收場,從今以後我鄧銅就身價百倍,或許連趙雲也比不過我呢。
便說道:&ldquo好哇,你我各回旗門打點。
&rdquo 其實阿戆想錯了,步戰不同于馬戰,最要緊的是身體輕巧靈活,在馬背上力大無窮、身材魁梧的大将一到地上就不一定能施展出優越的技能,可能還會成為累贅。
他也不把趙雲的話仔細推敲一下,自己生得象隻又高又大的木桶,步戰非但要下馬,還要丢掉長錘,馬上的優勢就變成了劣勢。
到底鄧銅步謀,根本考慮不到這麼周全。
趙雲回到旗門,丢槍下馬,到孔明面前說:&ldquo軍師,末将欲與鄧銅步戰。
&rdquo 孔明完全洞察趙雲的用意,心想,大将對陣,誰有本領擒捉敵将就讓誰去,隻要雙方都不要有傷亡。
便點頭說道:&ldquo子龍休要輕敵。
&rdquo 一旁的馬谡和陽群對趙雲肅然超敬:他的本領比我們強得多,非但善于馬戰,而且還能步戰,不知又要顯出什麼奇妙的手段來讓我們一飽服福。
二将相視一笑,拭耳相待。
趙雲卸去身上盔甲,用白綢将頭上的發髻束緊,渾身檢點一下,再換上一雙薄底快靴,一身輕裝打扮,越發顯出趙雲的精幹和英俊來。
然後抽出鞘中青鋼寶劍,在旗門前蹿跳蹦縱起來,上下騰達身輕如燕,來去穿梭健步似飛。
因為慣于馬戰,一旦改為步戰,兩條腿就代替了四隻馬蹄,一定要活動一下,名謂逼腿。
片刻以後,提劍直奔戰場。
鄧銅被趙雲誘逼得騎虎難下,回到旗門丢錘下馬,見對面趙雲卸了盔甲,他也是一身輕裝紮束,腳上仍然穿着一雙三寸半厚底戰靴,也學着趙雲的樣在旗門前蹿上落下。
遛腿之後,從小兵手中奪下一口牛朵撲風刀,三腳兩步奔到趙雲面前道:&ldquo趙雲,鄧大将軍也能步戰!&rdquo 趙雲想,你把步戰看得太輕松了,換了一身輕裝就算能步戰了?此番我騙你下了馬,丢了錘,再不将你擒捉回旗門,也太覺無能了。
&ldquo鄧大将軍請!&rdquo &ldquo趙雲請了!&rdquo 雙方在戰場中心打着圈子,尋隙下手。
一個圈子下來,趙雲不肯先動手,鄧銅可等不及了。
他想,我馬上的功夫都比不上趙雲,如今一下地,更是虎落平陽了。
所以我隻有一刀的本領,一刀砍中,算我走運,砍不中轉身就逃。
鄧銅起手中單刀向趙雲劈面先是一刀,喝一聲:&ldquo趙雲看刀!&rdquo 趙雲不慌不忙起青鋼劍向上招架而去,喊道:&ldquo鄧将軍且慢!&rdquo &ldquo嚓&mdash&mdash嗒啷&rdquo,鄧銅頓覺手上的份量輕了許多,隻見牛朵撲風刀隻剩下了半截,暗暗吃驚。
趙雲這柄寶劍何等鋒利,稱謂吹毛斷發,削鐵如泥,而鄧銅這種撲風刀隻是生鐵打成,當然經不起與青鋼劍的這一碰了。
鄧銅便将半截撲風刀向趙雲的面門上擲去。
&ldquo趙雲去吧!&rdquo 這一點難不倒趙雲,被他頭一偏,用劍尖&ldquo當&rdquo的一聲把半把撲風刀挑了開去,接着向前一躍,單臂送劍直刺鄧銅當胸。
鄧銅丢了刀,手無寸鐵,知道又要挨打,身體一縮向後連退幾步,轉身就逃,高喊道:&ldquo弟兄們,與我速速帶馬扛錘!&rdquo川兵見勢不妙,忙将戰馬和長錘迎面送去。
可是已經來不及了。
趙雲已追到了鄧銅的背後。
他人雖矮小,身體卻十分靈便,奔跑輕快,就象一陣旋風一樣卷了上來。
鄧銅腳大腿粗,但身體笨重,又是膽怯,一點也跑不快。
聽得背後劍風響亮,早已慌了神,身體隻管向前撞去,重心控制不住,加上山坡之上泥石起伏,高低不平,正所謂急行無好步,慌不擇路,早已跌倒塵埃,來一個面地背天。
不等鄧銅從地上躍起,趙雲一個箭步騰空而起,左腳點地,左手虎口對準鄧銅的頸椎,右膝微屈直沖鄧銅的腰間,右手執劍指定鄧銅的腦後,一個擒虎之勢已成,隻要向下一俯,定将鄧銅壓得嚴嚴實實,一舉擒之。
就在這将擒未擒的千鈎一發之際,突然從背後傳來一陣緊似一陣的金鑼之聲&ldquo乓&hellip&hellip&rdquo在這緊要關頭聽到這種急迫的鳴金聲,不由趙雲不站定看一看。
鑼聲給鄧銅帶來福音,他側首向上一看,趙雲正回首凝視漢營旗門,忙從地上縱身一蹿,連跑數步,飛身跨上馬背,順手從川兵手中提起長錘,拍馬而逃,一面大叫道:&ldquo永遠不打!永遠不打了!&rdquo 鄧銅回到旗門,立即命手下收拾一切,獨自先往嶺霞關而來,高喊守關軍士開關。
馮襲、張南在城關上看得清楚,見鄧銅一段跌在山坡上,總以為趙雲可以把他穩穩抓住。
不料漢軍連連鳴金收兵,把趙雲的一樁大功給攪了。
現在聽得關前鄧銅在叫喊,心想,鄧銅大難不死,反而安然逃回,我們要不要開門呢?馮襲說,今日之戰,趙雲大功在即,十拿九穩可以擒住鄧銅,可漢軍鳴鑼,這分明是諸葛亮有意識地放他。
既然放他,諒必也有捉他之法,隻是在時間先後上有别。
看來我們還沒有到獻關的時候。
張南說:是啊,陽群早與我們說過,軍師沒有下令之前,我們絕對不能獻關而打草驚蛇。
兩人一商議,就傳令手下立即開門放行。
鄧銅當然也無暇覺察嶺霞關上兩員守将的舉動,帶了三千弟兄一齊進了關廂。
馮、張二将忙到關前迎入。
鄧銅說,趙雲好習猾,本将軍險些中了他的計策。
從今以後,鄧銅隻守關廂,永不出戰,決不放諸葛亮過關!你們二位在此關廂要堅守不出,看他們怎麼樣!馮襲、張南聽了暗暗着急:諸葛亮啊,你今天放他進關就等于縱虎歸山,再要騙他下山暈不能的了。
阿戆吃了這次苦,也會學乖的。
鄧銅下了馬,命手下先将戰馬和長錘送上山去,然後穿上盔甲,辭了馮、張,引兵回上近天嶺。
劉豹在山上從瞟遠鏡中看戰場,也是一覽無餘,先将鄧銅迎入大帳坐定,待他餘悸稍定,方才說道,鄧将軍今日好險哪!想那諸葛亮詭計多端,趙雲智勇雙全,陽群又深知山寨底細,大将軍不宜輕動。
這兒近天嶺前有嶺霞關,後有錦江,可稱銅牆鐵壁,大将軍按兵不動,量諸葛亮插翅難飛!鄧銅拍腿大叫:&ldquo着哇!本将軍同守山寨,怕他則甚!&rdquo 卻說趙雲回頭見後面果然要他收兵,隻覺得渾身無力,眼睜睜地看着鄧銅從自己的腳下逃回旗門。
心想,軍師啊,你這算什麼意思啊?既然你不叫我捉拿鄧銅,也該早一點講明,我也就用不着花這麼一大番工夫去誘騙他了,隻消戰上十來個回合煞煞他的威風就可以了。
等到我要擒他了,你卻敲起金鑼來。
趙雲不敢違令,無精打采地回到旗門,到孔明面前怏然道:&ldquo軍師在上,趙雲有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