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陽群降漢首獻策 趙雲奪關初用刀
關燈
小
中
大
,見他果然棄槍捧刀,而且出馬姿勢前所未見,反而一點也不懼怕,喝道:&ldquo趙雲隻管放馬便了!&rdquo
趙雲更不打話,直抵鄧銅面前,起手中金刀鑽子向前一送,就象船夫用竹篙一樣,朝鄧銅的面門上點了上去,然後刀鑽一轉,在他面前打了一個圈。
這一招叫&ldquo貓兒洗臉&rdquo,還不過是一個虛假動作而已,在于亂人目光,真的用刀鑽子洗臉,五官都要變成肉醬的。
鄧銅急起手中錘柄招架,&ldquo且慢!&rdquo隻聽得&ldquo當&rdquo的一聲,把金刀鑽子蕩了開去。
自以為力大無窮,趙雲奈何他不得,便趁勢用錘頭回手。
要知曉關家春秋刀一進門,力氣再大也隻能招架而無法還手,順着你招架之勢連續劈去。
現在鄧銅剛把金刀掀開,隻見刀鑽迅速向左邊蕩去,趙雲便借一股勁,把右邊的大刀揮了上去。
這一鑽一刀名謂&ldquo出馬刀&rdquo。
有分教: 考叔挾車子都忌。
列國年間,有一個孝子名喚穎考叔。
其時,鄭、齊、魯三國伐許。
許國城低池淺,被三國兵車圍得水洩不漏,幸得許莊公是個有道之君,素得民心,所以急切未下。
鄭将穎考叔在槽車上将大旗挾于脅下,縱身一跳早登許城。
偏有那鄭将公孫阏,字子都,因前日見考叔一手把旗,一手挾車,飛也似的奔跑,被鄭君稱了聲&ldquo虎臣&rdquo,便心懷忌恨,這日見考叔先已登城,忌心複萌,飕的發了一條冷箭,正中後心,死于非命,隻道是守城軍士所傷。
後鄭君返國,思念考叔,深恨射考叔之人,祝文祭告。
隻見公孫阏蓬首垢面到鄭君面前,跪哭道:&ldquo臣考叔先登許城,被奸臣子都挾争車之仇,冷箭射死。
&rdquo說罷,自操其喉,噴血如注,頓時氣絕。
鄭君認得此人是公孫阏,急救不醒,方知考叔陰魂不散,附身索命,令子都自訴于君前。
說明趙雲這一鑽一刀快得象電流光絕,飛逝超群,就好比子都冷箭射死考叔一樣無法看破。
鄧銅剛招架開,趙雲第二刀又來了,對準他的左肩窩裡一刀捅去。
這一刀名謂&ldquo起手刀&rdquo。
有分教: 效學開弓養由基。
列國年間,楚國有一神箭手,名叫養由基,能百步穿楊,人稱&ldquo養一箭&rdquo。
趙雲這一刀好似離弓之箭,非但姿勢象,而且速度快。
鄧銅見他的刀法如此奇妙,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暗想,不得了,趙雲的手腳快得如此地步,我一點也沒有還手的餘地。
要緊起錘頭招架。
&ldquo且慢!&rdquo &ldquo當&rdquo一聲響,金刀剛彈出去,趙雲将刀頭向下一沉,往鄧銅胯下的馬蹄上一掃。
要是掃着的話,前蹄立即削去,馬上之人必定翻身落馬。
這一刀名謂&ldquo掃馬刀&rdquo。
有分教: 卞莊擒虎騰空起。
鄧銅見勢不妙,情急生智,一拎缰繩,戰馬兩蹄前提,一聲長嘶。
金刀在下面一掠而過。
戰馬剛站穩,趙雲十分随意地翻刀刺向鄧銅的右肩窩。
這一刀名謂&ldquo翻手刀&rdquo。
有分教: 管仲射鈎驚小白。
齊桓公的小名叫小白。
管仲與他尋開心時,一箭十分順手,便射中了齊桓公身旁的小鈎子,吓了他一大跳。
鄧銅哪有不吓之理!慌忙招架。
趙雲不待他大錘到,就收刀朝他左右腰中連劈兩刀。
這兩刀并作一刀叫做&ldquo合盤刀&rdquo。
有分教: 孫武執法斬二妃。
孫武子操演女民,吳王命兩個寵姬為隊長。
三通鼓後,宮女倚仗着吳王的寵幸,皆掩口嬉笑,傾斜相接。
孫武大怒,喝令速斬隊長。
吳王大驚,忙命人馳救。
孫武說:&ldquo臣已受命為将,将在軍。
君命有所不受。
若徇君命而釋罪人,何以服衆?&rdquo即枭首于陣前。
趙雲這一刀果斷利索,就象孫武斬殺二妃一樣毫不留情。
鄧銅見這一招來得兇猛,不敢遲慢,全神貫注地招架了上去,&ldquo且慢!&rdquo 趙雲收回金刀,右手執在前,左手在刀鑽上一拍,同時向前一送,金刀向前飛了出去,右手再在刀鑽上一抓,劈面刺去。
這一刀名謂&ldquo單手刀&rdquo。
有分教: 斷臂要離刺慶忌。
吳王一心要刺慶忌,召天下勇士。
當時有一個名叫要離的人求吳王殺其妻小,又斷其一臂。
遂出境投慶忌。
告曰:吳王,一家遭戮,又緻臂殘,特來相投。
慶忌信以為真,收為心腹。
一日,順流而下,命要離執矛侍立身旁。
忽然江中起一陣怪風,要離轉身立于上風,借風勢以短矛刺慶忌,透入心窩,穿出背外。
慶忌倒提要離,溺其頭于水中,如此三次,抱要離置于膝上,問之方知其為吳王所遣,命左右不要害他,自以手抽矛,血流如注而死。
要離也就跳入江中而死。
鄧銅見刀迎面而來,起錘招架:&ldquo趙雲且慢!&rdquo 聽得&ldquo當&rdquo一聲,金刀蕩開,趙雲立即收轉金刀,雙手一捧,重又刺向鄧銅的分心。
這一刀名謂&ldquo鬥胸刀&rdquo。
有分教: 專諸巧刺魚腸劍。
魚腸劍是匕首,形雖短狹,削鐵如泥。
吳國阖闾還未當上一國之君時,對吳王王僚處心積慮地要害他。
知王僚好食魚炙,約其來日品嘗。
王僚素知其有不軌之心,次日身披三重狻猊甲,陳設兵衛,親信布滿堂階,力士操長戟,執利刃,不離左右。
專諸按照阖闾的關照,獻上魚炙。
在庭下先搜檢更衣,然後在十幾個大力士的挾制下膝行而前。
至王僚前,用手劃開魚腹,忽地抽出魚腸劍,徑刺王僚之胸,直貫三層堅甲,當場斃命。
趙雲這一刀體現在一個巧字上,就是出手的動作非常快。
鄧銅力氣雖大,但被趙雲一刀連一刀的亂劈,弄得暈頭轉向,連招架都很勉強。
起錘頭枭上去:&ldquo且慢!&rdquo 金刀蕩開去,趙雲圈馬便走。
鄧銅招架開金刀,十分警覺提防着下面一刀,不料見他逃走,先是一楞,後似有所悟:被你劈了這幾刀,你倒想逃了,沒這麼容易!便舉錘在後追趕。
追不多遠,見前面人影全無,馬蹄聲從後而來,料是趙雲到了背後。
趙雲往前跑了幾步,見鄧銅策馬追來,将馬頭一圈,風馳電掣地繞到他的馬後,舉起金刀朝他腦後劈去。
&ldquo鄧将軍看刀!&rdquo這一刀名謂&ldquo圈馬刀&rdquo。
有分教: 老人結草報恩義。
晉國有個大将叫魏掎,總是打不過秦國的大将杜回,今日一仗又未得利,一氣之下逃到青草坡。
忽聽背後有跌倒之聲,回頭視之,見杜回被青草絆倒在地,便上前将杜回刺死。
原來是結草老人為報舊恩,暗中相助。
鄧銅回身招架開。
趙雲收回金刀,飛馬趕回旗門。
實際上,關家的春秋刀每刀都可以緻人死命。
以前關雲長在白馬坡前飛馬刀劈河北名将顔良,就隻用了開頭兩刀。
今日趙雲并不要傷鄧銅的性命,意在讓他知道春秋刀法的厲害,二則要騙去他的錘頭。
所以也隻劈了前八刀。
鄧銅見趙雲的刀法神出鬼沒,哪裡還敢去追,由他奔回旗門而去。
趙雲到旗門扣馬,傳來一片喝彩聲,掌聲雷動。
陽群看得出了神,心想,我身為刀王,從未見過這樣的好刀法,實是慚愧!想那趙雲真的身手不凡,用槍有槍的架式,用刀有刀的姿勢。
要是關雲長親自舞刀,還不知要多麼精采呢!一個人真是學無止境啊!早知道劉備手下有這麼多的高手,我早就歸順他了。
還算有緣,等到西川平定以後,我一定要拜關雲長為師,好好地學一學關家獨門刀法。
──可惜關雲長一世沒有進川,卻被呂蒙設計陷害緻死。
因此陽群一得到這個消息,就非要跟着劉備一起去伐吳,為關雲長報仇雪恨。
這是因為他一向崇拜關雲長之故。
趙雲見過孔明,點馬到陽群面前,雙手将金刀奉還:&ldquo陽将軍,金刀在此。
&rdquo 陽群一邊伸手接過金刀,一邊贊不絕口:&ldquo子龍将軍好刀法,陽群佩服之至!&rdquo &ldquo陽将軍謬獎了。
&rdquo趙雲重新将長槍執在手中,拍馬返回沙場,對鄧銅說道:&ldquo費心将軍速去調換兵刃,再與趙雲決一雌雄!&rdquo我已換過家夥了,看你用什麼兵器來和我長槍比試!隻要你放下手中的長柄錘頭,我就可以把你生擒活捉。
鄧銅無法破趙雲的刀法,感到很是為難:在戰場上這種大庭廣衆,千萬不可丢臉,趙雲已經換了兵器耍了一路刀法,我要是不去掉換,無形之中我已經輸給了他。
要是換吧,我打仗憑的是氣力,别的家夥我一件都用不來。
槍是武器之王,變化最多,趙雲是用槍出名的,所以換了别的家夥同樣感到便當。
我除了錘頭以外,一樣都用不好。
那就回到旗門到威武架上去仔細找一找,挑選一柄比較稱心的與趙雲敷衍幾下就算了。
便道:&ldquo趙雲,你在此等候片刻,鄧銅去去便來。
&rdquo 說罷,圈馬回到旗門,一甩手撂了大錘,然後下馬背,走到威武架前。
見上面插的插,挂的挂,寒光閃閃:一字鎏金镋、二路仙花鋒、三尖兩刃刀、四方镔鐵锏、五虎托天叉,六輪點鋼槍、七寶鈎搭劍、八角紫金錘、九環象鼻刀、十面金頂罩陽槊,方天戟、如意拐,狼牙棒、齊眉棍、開山斧、丈六矛、虎頭鈎、筆硯爪,一十八般兵器排得整整齊齊,果然威武雄壯!──其實,古代的兵器何止這十八件呢,各類兵器都有長短之分,輕重之别。
鄧銅漫無目的地在威武架上尋找起來,摸摸這柄,戰法不甚精通看看那件,分量太輕。
有時手裡拿着鎏金镋,眼睛卻看着方天戟,有時心裡想開山斧,伸手卻去摘罩陽槊。
總之看了許久,十八般兵器都摸過,不是不稱心,就是不順手。
最後還是認準了九環象鼻刀,從威武架上取了下來。
大刀的分量最重的是八十斤。
遇到力大無窮的大将怎麼辦?可在刀盤上加重一點,再不順手便在刀背上加環。
比如曹操部下癡虎大将許褚,他的大刀上共有九個環,一柄大刀就有一百零幾斤重,名謂象鼻九環紫金刀。
這柄刀的重量可稱是三國中刀中最重的了。
當然也有二、三百斤的,但這不是戰場上用的,而是比武時用的。
鄧銅手中這柄九環象鼻刀沒有那麼重的,長期以來隻是他在設立旗門時的一種陳列樣品,從來沒有想到會用它和别人交戰。
鄧銅把大刀在手上比劃了幾下,覺得還可以,因為長錘和大刀的握法是一緻的,都是右手在前,左手在後。
他想,我雖然棄錘換刀,但我以刀為錘,仍然可在趙雲馬前舞得得心應手,隻要幾個照面一打,我就理直氣壯地圈馬而回了。
阿戆自作聰明,其實哪有這麼便當的事呢。
隻要錘頭一離手,身遭擒獲那是毋庸置疑的。
正是:羽鳥出林任翅飛,鱗魚棄水鼓腮亡。
欲知趙雲怎樣擒捉鄧銅,且看下回分解。
這一招叫&ldquo貓兒洗臉&rdquo,還不過是一個虛假動作而已,在于亂人目光,真的用刀鑽子洗臉,五官都要變成肉醬的。
鄧銅急起手中錘柄招架,&ldquo且慢!&rdquo隻聽得&ldquo當&rdquo的一聲,把金刀鑽子蕩了開去。
自以為力大無窮,趙雲奈何他不得,便趁勢用錘頭回手。
要知曉關家春秋刀一進門,力氣再大也隻能招架而無法還手,順着你招架之勢連續劈去。
現在鄧銅剛把金刀掀開,隻見刀鑽迅速向左邊蕩去,趙雲便借一股勁,把右邊的大刀揮了上去。
這一鑽一刀名謂&ldquo出馬刀&rdquo。
有分教: 考叔挾車子都忌。
列國年間,有一個孝子名喚穎考叔。
其時,鄭、齊、魯三國伐許。
許國城低池淺,被三國兵車圍得水洩不漏,幸得許莊公是個有道之君,素得民心,所以急切未下。
鄭将穎考叔在槽車上将大旗挾于脅下,縱身一跳早登許城。
偏有那鄭将公孫阏,字子都,因前日見考叔一手把旗,一手挾車,飛也似的奔跑,被鄭君稱了聲&ldquo虎臣&rdquo,便心懷忌恨,這日見考叔先已登城,忌心複萌,飕的發了一條冷箭,正中後心,死于非命,隻道是守城軍士所傷。
後鄭君返國,思念考叔,深恨射考叔之人,祝文祭告。
隻見公孫阏蓬首垢面到鄭君面前,跪哭道:&ldquo臣考叔先登許城,被奸臣子都挾争車之仇,冷箭射死。
&rdquo說罷,自操其喉,噴血如注,頓時氣絕。
鄭君認得此人是公孫阏,急救不醒,方知考叔陰魂不散,附身索命,令子都自訴于君前。
說明趙雲這一鑽一刀快得象電流光絕,飛逝超群,就好比子都冷箭射死考叔一樣無法看破。
鄧銅剛招架開,趙雲第二刀又來了,對準他的左肩窩裡一刀捅去。
這一刀名謂&ldquo起手刀&rdquo。
有分教: 效學開弓養由基。
列國年間,楚國有一神箭手,名叫養由基,能百步穿楊,人稱&ldquo養一箭&rdquo。
趙雲這一刀好似離弓之箭,非但姿勢象,而且速度快。
鄧銅見他的刀法如此奇妙,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暗想,不得了,趙雲的手腳快得如此地步,我一點也沒有還手的餘地。
要緊起錘頭招架。
&ldquo且慢!&rdquo &ldquo當&rdquo一聲響,金刀剛彈出去,趙雲将刀頭向下一沉,往鄧銅胯下的馬蹄上一掃。
要是掃着的話,前蹄立即削去,馬上之人必定翻身落馬。
這一刀名謂&ldquo掃馬刀&rdquo。
有分教: 卞莊擒虎騰空起。
鄧銅見勢不妙,情急生智,一拎缰繩,戰馬兩蹄前提,一聲長嘶。
金刀在下面一掠而過。
戰馬剛站穩,趙雲十分随意地翻刀刺向鄧銅的右肩窩。
這一刀名謂&ldquo翻手刀&rdquo。
有分教: 管仲射鈎驚小白。
齊桓公的小名叫小白。
管仲與他尋開心時,一箭十分順手,便射中了齊桓公身旁的小鈎子,吓了他一大跳。
鄧銅哪有不吓之理!慌忙招架。
趙雲不待他大錘到,就收刀朝他左右腰中連劈兩刀。
這兩刀并作一刀叫做&ldquo合盤刀&rdquo。
有分教: 孫武執法斬二妃。
孫武子操演女民,吳王命兩個寵姬為隊長。
三通鼓後,宮女倚仗着吳王的寵幸,皆掩口嬉笑,傾斜相接。
孫武大怒,喝令速斬隊長。
吳王大驚,忙命人馳救。
孫武說:&ldquo臣已受命為将,将在軍。
君命有所不受。
若徇君命而釋罪人,何以服衆?&rdquo即枭首于陣前。
趙雲這一刀果斷利索,就象孫武斬殺二妃一樣毫不留情。
鄧銅見這一招來得兇猛,不敢遲慢,全神貫注地招架了上去,&ldquo且慢!&rdquo 趙雲收回金刀,右手執在前,左手在刀鑽上一拍,同時向前一送,金刀向前飛了出去,右手再在刀鑽上一抓,劈面刺去。
這一刀名謂&ldquo單手刀&rdquo。
有分教: 斷臂要離刺慶忌。
吳王一心要刺慶忌,召天下勇士。
當時有一個名叫要離的人求吳王殺其妻小,又斷其一臂。
遂出境投慶忌。
告曰:吳王,一家遭戮,又緻臂殘,特來相投。
慶忌信以為真,收為心腹。
一日,順流而下,命要離執矛侍立身旁。
忽然江中起一陣怪風,要離轉身立于上風,借風勢以短矛刺慶忌,透入心窩,穿出背外。
慶忌倒提要離,溺其頭于水中,如此三次,抱要離置于膝上,問之方知其為吳王所遣,命左右不要害他,自以手抽矛,血流如注而死。
要離也就跳入江中而死。
鄧銅見刀迎面而來,起錘招架:&ldquo趙雲且慢!&rdquo 聽得&ldquo當&rdquo一聲,金刀蕩開,趙雲立即收轉金刀,雙手一捧,重又刺向鄧銅的分心。
這一刀名謂&ldquo鬥胸刀&rdquo。
有分教: 專諸巧刺魚腸劍。
魚腸劍是匕首,形雖短狹,削鐵如泥。
吳國阖闾還未當上一國之君時,對吳王王僚處心積慮地要害他。
知王僚好食魚炙,約其來日品嘗。
王僚素知其有不軌之心,次日身披三重狻猊甲,陳設兵衛,親信布滿堂階,力士操長戟,執利刃,不離左右。
專諸按照阖闾的關照,獻上魚炙。
在庭下先搜檢更衣,然後在十幾個大力士的挾制下膝行而前。
至王僚前,用手劃開魚腹,忽地抽出魚腸劍,徑刺王僚之胸,直貫三層堅甲,當場斃命。
趙雲這一刀體現在一個巧字上,就是出手的動作非常快。
鄧銅力氣雖大,但被趙雲一刀連一刀的亂劈,弄得暈頭轉向,連招架都很勉強。
起錘頭枭上去:&ldquo且慢!&rdquo 金刀蕩開去,趙雲圈馬便走。
鄧銅招架開金刀,十分警覺提防着下面一刀,不料見他逃走,先是一楞,後似有所悟:被你劈了這幾刀,你倒想逃了,沒這麼容易!便舉錘在後追趕。
追不多遠,見前面人影全無,馬蹄聲從後而來,料是趙雲到了背後。
趙雲往前跑了幾步,見鄧銅策馬追來,将馬頭一圈,風馳電掣地繞到他的馬後,舉起金刀朝他腦後劈去。
&ldquo鄧将軍看刀!&rdquo這一刀名謂&ldquo圈馬刀&rdquo。
有分教: 老人結草報恩義。
晉國有個大将叫魏掎,總是打不過秦國的大将杜回,今日一仗又未得利,一氣之下逃到青草坡。
忽聽背後有跌倒之聲,回頭視之,見杜回被青草絆倒在地,便上前将杜回刺死。
原來是結草老人為報舊恩,暗中相助。
鄧銅回身招架開。
趙雲收回金刀,飛馬趕回旗門。
實際上,關家的春秋刀每刀都可以緻人死命。
以前關雲長在白馬坡前飛馬刀劈河北名将顔良,就隻用了開頭兩刀。
今日趙雲并不要傷鄧銅的性命,意在讓他知道春秋刀法的厲害,二則要騙去他的錘頭。
所以也隻劈了前八刀。
鄧銅見趙雲的刀法神出鬼沒,哪裡還敢去追,由他奔回旗門而去。
趙雲到旗門扣馬,傳來一片喝彩聲,掌聲雷動。
陽群看得出了神,心想,我身為刀王,從未見過這樣的好刀法,實是慚愧!想那趙雲真的身手不凡,用槍有槍的架式,用刀有刀的姿勢。
要是關雲長親自舞刀,還不知要多麼精采呢!一個人真是學無止境啊!早知道劉備手下有這麼多的高手,我早就歸順他了。
還算有緣,等到西川平定以後,我一定要拜關雲長為師,好好地學一學關家獨門刀法。
──可惜關雲長一世沒有進川,卻被呂蒙設計陷害緻死。
因此陽群一得到這個消息,就非要跟着劉備一起去伐吳,為關雲長報仇雪恨。
這是因為他一向崇拜關雲長之故。
趙雲見過孔明,點馬到陽群面前,雙手将金刀奉還:&ldquo陽将軍,金刀在此。
&rdquo 陽群一邊伸手接過金刀,一邊贊不絕口:&ldquo子龍将軍好刀法,陽群佩服之至!&rdquo &ldquo陽将軍謬獎了。
&rdquo趙雲重新将長槍執在手中,拍馬返回沙場,對鄧銅說道:&ldquo費心将軍速去調換兵刃,再與趙雲決一雌雄!&rdquo我已換過家夥了,看你用什麼兵器來和我長槍比試!隻要你放下手中的長柄錘頭,我就可以把你生擒活捉。
鄧銅無法破趙雲的刀法,感到很是為難:在戰場上這種大庭廣衆,千萬不可丢臉,趙雲已經換了兵器耍了一路刀法,我要是不去掉換,無形之中我已經輸給了他。
要是換吧,我打仗憑的是氣力,别的家夥我一件都用不來。
槍是武器之王,變化最多,趙雲是用槍出名的,所以換了别的家夥同樣感到便當。
我除了錘頭以外,一樣都用不好。
那就回到旗門到威武架上去仔細找一找,挑選一柄比較稱心的與趙雲敷衍幾下就算了。
便道:&ldquo趙雲,你在此等候片刻,鄧銅去去便來。
&rdquo 說罷,圈馬回到旗門,一甩手撂了大錘,然後下馬背,走到威武架前。
見上面插的插,挂的挂,寒光閃閃:一字鎏金镋、二路仙花鋒、三尖兩刃刀、四方镔鐵锏、五虎托天叉,六輪點鋼槍、七寶鈎搭劍、八角紫金錘、九環象鼻刀、十面金頂罩陽槊,方天戟、如意拐,狼牙棒、齊眉棍、開山斧、丈六矛、虎頭鈎、筆硯爪,一十八般兵器排得整整齊齊,果然威武雄壯!──其實,古代的兵器何止這十八件呢,各類兵器都有長短之分,輕重之别。
鄧銅漫無目的地在威武架上尋找起來,摸摸這柄,戰法不甚精通看看那件,分量太輕。
有時手裡拿着鎏金镋,眼睛卻看着方天戟,有時心裡想開山斧,伸手卻去摘罩陽槊。
總之看了許久,十八般兵器都摸過,不是不稱心,就是不順手。
最後還是認準了九環象鼻刀,從威武架上取了下來。
大刀的分量最重的是八十斤。
遇到力大無窮的大将怎麼辦?可在刀盤上加重一點,再不順手便在刀背上加環。
比如曹操部下癡虎大将許褚,他的大刀上共有九個環,一柄大刀就有一百零幾斤重,名謂象鼻九環紫金刀。
這柄刀的重量可稱是三國中刀中最重的了。
當然也有二、三百斤的,但這不是戰場上用的,而是比武時用的。
鄧銅手中這柄九環象鼻刀沒有那麼重的,長期以來隻是他在設立旗門時的一種陳列樣品,從來沒有想到會用它和别人交戰。
鄧銅把大刀在手上比劃了幾下,覺得還可以,因為長錘和大刀的握法是一緻的,都是右手在前,左手在後。
他想,我雖然棄錘換刀,但我以刀為錘,仍然可在趙雲馬前舞得得心應手,隻要幾個照面一打,我就理直氣壯地圈馬而回了。
阿戆自作聰明,其實哪有這麼便當的事呢。
隻要錘頭一離手,身遭擒獲那是毋庸置疑的。
正是:羽鳥出林任翅飛,鱗魚棄水鼓腮亡。
欲知趙雲怎樣擒捉鄧銅,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