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陽群降漢首獻策 趙雲奪關初用刀

關燈
該開闊些,打起仗來也舒服。

    一切就緒,鄧銅出關,一騎烏骓馬掃到旗門之前,立馬提錘,專候漢将來交戰。

     鄧銅一出嶺霞關,馮襲、張南就命弟兄們将關門緊閉,三千川軍全部上關廂,個個挽弓搭箭,準備獻關。

     卻說漢軍探子見嶺霞關前排列出旗門,立即奔回大帳。

    &ldquo報禀軍師,嶺霞關前設下旗門,鄧銅立馬陣前。

    請軍師定奪!&rdquo 孔明昨日到了這裡,聽了陽群對鄧銅和川将的介紹,又親自踏勘了近天嶺和嶺霞關的地理,再與張松所獻的那本西川地理圖核對了一遍,已基本掌握了山上的情況,收降鄧銅已在料算之中。

    現在聽到手下來報說鄧銅親自下山列陣讨戰,心中大喜:我倒要看一看西川的無敵大将到底有多大的本領。

    就問道,川将鄧銅下山共帶多少人馬?手下答道,約有三千左右。

    孔明當即傳令點兵三千,速往營外設列旗門。

    簡雍照看大營,大将一律前往迎戰。

    一聲号令,文武将士各自準備完畢,孔明出大帳上了四輪車,趙雲、馬谡、陽群紛紛上馬,執槍的執槍,提刀的提刀,跟在孔明後面一齊往戰場行去。

    到旗門,小車停,三匹戰馬分左右扣住。

    孔明手捋清須,舉目向對面旗門一看,首先見鄧銅立馬于陣前,耀武揚威,不可一世。

    便傳令:&ldquo衆位将軍謹慎把守旗門,待本軍師上前與那鄧銅叙話。

    &rdquo 陽群道:&ldquo軍師,鄧銅是個魯莽匹夫,不知禮儀,隻恐有危,小心為妙。

    可要陽群同往?&rdquo 孔明搖了搖頭,&ldquo不必如此膽怯,本軍師自有妙策!&rdquo說着,四輪車已經離開了旗門,直往縱深而去。

    來到鄧銅的馬前,便将車輛停下。

     鄧銅等得性急,見馬前來一個道家打扮的文人端坐在前所未見的四輪車上,一看他手中搖動的羽扇,馬上判定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卧龍先生。

    當然,阿戆今日派頭也不小,高嗓門拉出來就是:&ldquo呔!車輛之上何許樣人?&rdquo 孔明近則一看更覺清楚,見他生得果然粗犷彪悍,象一員猛勇無比的無敵上将。

    暗暗作喜:西川要是都是這種大将守關,我諸葛亮要少花不少心思。

    便把手一拱道:&ldquo馬上之人莫非鄧大将軍?山人便是大漢軍師、中郎将、陸軍大都督諸葛亮!&rdquo 鄧銅想,我早知你是諸葛亮,何必噜噜蘇蘇報上這許多頭銜!明明是個軍師,為何要穿得象道士那樣寒寒酸酸?見他手上搖着一把羽扇,暗想,這把扇子是個禍根,一搖就搖出大禍來,倒要提防一點。

    兩軍對陣理應大将上來交戰,你到這兒來幹什麼?&ldquo呔!妖道諸葛亮,你到鄧大将軍馬前則甚,速命大将前來領死!&rdquo &ldquo鄧大将軍有所不知,亮入西川隻為複興漢室大業。

    如今已取得夔關、收降陽群,特來關前谏勸鄧将軍歸順天意,獻關納降。

    将軍意下如何?&rdquo &ldquo呀呀呸!鄧銅乃是西蜀忠良,豈肯歸順你這妖道,招打!&rdquo說罷,舉起手中錘頭,将馬一拎,直朝孔明車前掃來,氣勢兇猛。

     孔明見鄧銅這樣蠻不講理,心裡反而痛快。

    因為他的喜怒哀樂全都放在臉上,一目了然,不象夔關遇到的陽群那樣笑在臉上,罵在心裡。

    心想,你罵吧,我最喜歡這樣的川将。

    便一面微笑,一面搖着羽扇命小僮回旗門,四輪車掉轉方向就逃。

    鄧銅不舍,拍馬就追。

    漸漸已近旗門,陽群橫刀策馬而出,讓過四輪車,把鄧銅當頭攔住。

    喝道:&ldquo鄧賢弟請住馬!&rdquo 冷不防有人攔住馬頭,鄧銅不敢再追孔明,注目對來人一看,卻是陽群。

    将馬扣住。

    心想,你我兩人相處多年,情義頗笃,大家都是川中的名将,又是都督的心腹,你怎麼會歸降諸葛亮而與我為敵的呢?問道:&ldquo陽群,主公與都督待你不薄,緣何恩将仇報,反目而待?&rdquo &ldquo鄧賢弟,愚兄歸降漢室有何不可?若說緣何如此,說出來隻怕賢弟也會倒戈而降!&rdquo &ldquo呀呀呸!&rdquo你是個沒廉恥的東西,也以為人家都和你一樣不要臉皮?真是門縫裡看人──扁了。

    象我這種堂堂正正的川将、頂天立地的無敵上将也會屈膝投降嗎?&ldquo陽群,與我如實招來!&rdquo &ldquo賢弟聽了,孔明軍師初到夔關時,愚兄率軍與趙雲交兵,勝敗未分。

    當夜,便用&lsquo虎穴擒子&rsquo之計混入漢軍大營,欲殺孔明而退漢軍。

    豈料軍師早已看破機關,反将陽群捉獲。

    &rdquo &ldquo你便降了?&rdquo &ldquo陽群不降。

    軍師懷仁義之心,将陽群放回關廂。

    陽群回至關廂,又思得&lsquo誘敵牢籠&rsquo之計,欲将軍師誘入夔關然後擒之。

    &rdquo &ldquo那諸葛亮可曾入關?&rdquo &ldquo來的。

    &rdquo &ldquo将其擒下否?&rdquo &ldquo軍師入關,被趙雲混入關廂,此計又未遂。

    &rdquo &ldquo你便降了?&rdquo &ldquo陽群仍是不降。

    正思趕奔近天嶺來助賢弟守關,共拒漢軍&hellip&hellip&rdquo &ldquo何不前來?&rdquo &ldquo陽群出得前關,盛怒難消,勒馬向漢營沖去,欲殺它個旗倒帳塌,方出心頭之氣!&rdquo &ldquo好啊,與我殺殺殺!──緣何不下手?&rdquo &ldquo陽群直抵大帳,卻見軍師獨坐筵前,輕搖羽扇,招陽群下馬同進瓊漿佳肴。

    &rdquo 鄧銅聽到這兒,馬上制止道:&ldquo且慢,卻才言道孔明和趙雲皆在關廂之中,哪來什麼諸葛亮?&rdquo &ldquo鄧賢弟,愚兄片言無虛,果然見軍師在帳上飲酒。

    陽群鬥他不過,欲繞關而走,在關外大道又遇到了諸葛軍師。

    陽群不敢戀戰,欲從白帝城入川,未走幾步,又在一片樹林旁遇到了軍師。

    不及半日工夫,陽群處處便見軍師。

    請問賢弟,到了這個時候,你降也不降?&rdquo 鄧銅聽到這裡,不覺心頭一顫:諸葛亮的妖術變化無窮,不要我和陽群在這裡說話,他卻從一旁上山占了營寨。

    忙回頭對近天嶺上一看:還好,山上山下,川旗飄揚。

    心想,不要再聽你胡說八道了,不管你有多少理由,投降孔明,總歸是我的敵人,還費那麼多的口舌幹什麼,隻有在家夥上見高低了。

    鄧銅彈出一對銅鈴大眼,直沖陽群而去,&ldquo小子陽群休得诓我!&rdquo &ldquo愚兄若是胡說,非大丈夫也!&rdquo心裡想,那天碰到的諸葛亮大多是木頭的,為了要收服你,這一點暫時不和你講穿了,讓你也有個懼怕。

     鄧銅也不管他遇到過多少個諸葛亮,全都當他是胡編亂造出來的,一點也不去相信他的話。

    便大聲吼叫:&ldquo小子陽群背信棄義,尚且在此花言巧語欺騙于我。

    鄧銅豈肯饒你?不必饒舌,放馬來戰!&rdquo 陽群知道一時說不服他,也不與他客氣,起手中金刀一蕩,朝鄧銅當頂就是一刀,&ldquo鄧賢弟看刀!&rdquo 鄧銅十分從容地橫轉長柄錘頭,以錘柄瞅準劈來的刀盤上用力掀了上去,怒吼一聲:&ldquo小子陽群且慢!&rdquo 隻聽得一聲巨響&ldquo嚓啷&rdquo,兩柄家夥一撞,火星四濺。

    陽群隻覺得手中一陣麻辨辣地痛,&ldquo啊&rdquo的-聲,手中金刀蕩了開去。

     鄧銅招架得起勁,還手也特别迅速,揮起錘頭就往陽群的天靈蓋上砸下去,&ldquo小子陽群照打!&rdquo 陽群來不及用金刀抵擋,疾忙将頭一偏,&ldquo呼&rdquo,一陣風從頭頂上掠過,圈馬便走。

    鄧銅哈哈大笑:一個照面就把刀王陽群殺退!陽群到旗門,将金刀在鳥翅環上一架,對四輪車上的孔明說道:&ldquo軍師,鄧銅力大無窮,陽群非他對手,敗陣回來!&rdquo 孔明見陽群一碰就敗回來,知道這并不是打不過鄧銅,主要是陽群靠刀法取勝,而鄧銅則以蠻力克敵。

    要打赢鄧銅,不是一招一式,而要先将他的力氣盤盡,這樣就要花一番功夫。

    再說,陽群與鄧銅以前是好朋友,到底還有點感情,不願以死相拚而定勝負。

    孔明便把手一揮,命陽群退過一旁,然後問道:&ldquo哪位将軍出馬?&rdquo 孔明邊問,邊回頭對馬谡看看:夔關戰陽群時,我也是這樣問了一聲,隻不過朝趙雲看了一眼,你就多了心,以為我看不起你,就搶先出陣。

    今天你要不要出馬去顯一顯本領,領教一下鄧銅的臂力? 馬谡正為鄧銅有如此的神力吃驚,忽覺孔明射來一道詢問的目光,意識到是在叫自己出馬。

    心想,軍師啊,我連陽群都打不過,陽群又敗了回來,我怎麼可以和鄧銅交戰呢?這不是分明讓我在兩軍面前出醜麼?馬谡立即避開孔明的目光,把頭低了下去,隻當沒看見。

     三國之中,隻有趙雲,不論遇到多麼勇猛的大将,聰明的也好,愚昧的也好,總有辦法取勝。

    孔明便把眼光落到了趙雲的臉上:&ldquo子龍出馬!&rdquo 一聲&ldquo子龍出馬&rdquo,上至戰将,下至士卒,都以信賴的目光投到趙雲身上。

    趙雲應一聲:&ldquo遵命!&rdquo一馬當先,迎了上去。

     鄧銅殺敗了陽群,得意洋洋地圈馬回到戰場中心。

    忽見漢軍旗門中飛出一騎白馬,戰将銀裝素裹,飄然而至。

    喝道:&ldquo來将住馬!&rdquo 趙雲明白孔明進川的意圖:以川治川,劉家将不殺劉家将。

    川中的大将不論本領高低,都要收留下來,作為滅曹興漢的本钿。

    現在見這個川将生得五大三粗,身上好象有使不完的勁,很覺有趣。

    聽得喝聲,立即扣住龍馬。

     &ldquo來将通名!&rdquo鄧銅問。

     &ldquo常山趙雲。

    &rdquo 到底名望溥溥,鄧銅聽說面前這個大将就是趙雲,也有點膽怯。

    心想,趙雲是天下名将。

    我鄧銅雖然未同他較量過,也不知道能不能勝他,但從威望上與他相比,遠遠不及他。

    自知還有一段距離。

    鄧銅心目中的趙雲是一個體魄雄壯,力能拔鼎的大将,不料看到的卻是個白袍小将,不覺也有幾分藐視。

    問道:&ldquo來将便是長坂坡中槍挑槍王的常山趙子龍?&rdquo 趙雲暗暗好笑:趙子龍就是趙雲,這還有假的?笑答道:&ldquo正是。

    鄧将軍莫非不信?&rdquo阿戆要面子,見趙雲對自己那種十分自負的微笑,頓生不悅之色。

    心想,你的确在沙場上久負盛名,但我鄧銅也不是無名之輩,人皆稱我無敵上将,不見得就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