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孔明滿城伏機關 陽群四面遇偶像
關燈
小
中
大
!&rdquo
&ldquo馬谡聽了,若能速速讓路,本将軍與你結個敵國之友,否則金刀無情!&rdquo
馬谡擺出一副笑臉說道:&ldquo陽群休得口出狂言。
并非馬谡不與方便,皆是軍師号令。
實不相瞞,馬谡昔日也不服我家軍師之才。
此番随軍入川,軍師在魚腹浦設下一座石頭陣,馬谡與子龍将軍誤入陣中,一夜之中未能回營,因而馬谡自知才疏學淺,真心歎服。
陽将軍乃是文武全才,何必重蹈覆轍,不肯歸降?&rdquo 陽群想,噢,你也曾經不服諸葛亮,就因為進了所謂石陣才佩服他,所以你就來勸我歸降。
這真是笑話了,幾塊石頭能擺出什麼陣圖來,我卻不來信你!&ldquo馬谡休要胡言,陽群不信!&rdquo &ldquo你若不信,可随我同走一遭。
你若能走出此陣,馬谡理當放行。
&rdquo 陽群想,誰有這個工夫去走什麼亂石陣。
分明是把我誘騙到什麼地方,再将我捉住,這種計策我見得多了,不足為奇。
不管你怎麼對我胡攪蠻纏,我決不上當,非要趕往近天嶺。
便道:&ldquo馬谡不必噜蘇,放馬便了!&rdquo &ldquo陽群啊,不是馬谡見了你害怕,我家軍師早已言明在先,劉家将不斬劉家将。
馬谡怎敢違令?你若不信,可去旗門問我家軍師。
&rdquo 陽群一楞:怎麼又是一個軍師?莫非諸葛亮從漢營中又趕到這兒來了,不會的吧,一定是馬谡在吓唬我,不要信他的鬼話。
&ldquo馬谡,大白天說鬼話,真是一派胡言!陽群被諸葛亮取了夔關,又被逼出關廂。
一怒之下沖往漢營,卻見諸葛亮在大帳之上飲酒。
此處又出一個諸葛亮,豈不是诓我?&rdquo &ldquo陽群請看,我家軍師來也!&rdquo 不說不知道,一說耳中果真有&ldquo嘎啷,嘎啷&rdquo車輪滾動的聲音,擡頭細看,旗門開處,推出一輛四輪車,車上孔明端坐,手中羽扇輕搖。
不見則己,一見魂銷:諸葛亮你的腳真快,又追上來了。
陽群情不自禁地&ldquo啊呀&rdquo叫了一聲,圈馬就逃。
馬谡見狀,哈哈大笑,指着陽群的背影說道,你就象打昏了的雞一樣,看都不看清楚就逃。
恰恰這是假的,隻有你才害怕。
哈&hellip&hellip!帶了弟兄,推了木頭人随後而來。
陽群狂奔了一段路,驚魂始定,将馬扣住,喘息不止。
心想,往哪兒去呢?關廂失守,諸葛亮驅逐我;漢營之中,諸葛亮又等待我;大道之上,諸葛亮又阻擋我:三面都成了絕路。
還有一條路,就是從漢營右側兜抄過去,走東面白帝城繞道進川,這樣一來,就要多走幾百裡路。
但也沒有辦法,總之決不投降漢軍,情願走這一條路。
陽群轉定念頭,正要向前走去,忽又想,關廂中的諸葛亮會說會動,是個真的;漢營中的諸葛亮,我未看真切,好象在吃酒,大概是真的;大道上遇到的諸葛亮,我看都不敢看就逃了,想象起來有點呆闆,吃不準是真是假,照說,我的馬快,他的車子一時趕不上的,怎麼會處處都有呢?要是再碰上諸葛亮,我就要看個仔細了。
邊想,邊朝漢營右側走去。
走不多遠,前面出現一片綠蔭,樹林之中又傳來&ldquo嘎啷,嘎啷&rdquo的車輪之聲,一輛四輪車迎面而來,車上的諸葛亮輕搖羽扇,微微發笑:&ldquo嘿&hellip&hellip&rdquo陽群想,果真又來一個與剛才一樣的諸葛亮,可見得前面幾個都是真的了。
四面受困,無路可走,陽群将馬扣住。
知道你心有餘悸,這下要仔細看個究竟,所以孔明在此等候。
四輪車推到馬前丈餘之遙,孔明将手中羽扇一招,示意小僮将車子停下。
然後用羽扇指着前面馬背上的陽群問道:&ldquo陽将軍服否?&rdquo意思是,你今天跑來跑去,怎麼跑到現在還在這兒兜圈子? 陽群對他看看:我從心底裡佩服你有如此的神算,可是不明白你怎麼會變成四個諸葛亮的。
反正越跑下去,遇到的諸葛亮越多,看樣子不降是不行的了。
到了這個時候,陽群僅剩的一點火氣已被幾個真假諸葛亮消磨得煙消雲散了,老實說道:&ldquo陽群佩服!&rdquo──第三次佩服,名謂孔明&ldquo三服陽群&rdquo。
&ldquo陽将軍降否?&rdquo 陽群想,再不降算不得是人了。
說道:&ldquo陽群願降!&rdquo &ldquo既降之,何不丢刀下馬,屈膝請降?&rdquo這不是我諸葛亮定要受你幾拜,這點規矩你應讀懂得!陽群這種大将武藝高強,威信很大,很少向人家求情,更談不上屈膝下跪了,所以十分傲氣。
否則,孔明也用不着花這麼大的工夫去三服了。
剛才說願意,是因為心中懼怕,又無路可走,一有機會還想逃跑。
因此要他屈膝歸降,他是一萬個不願意。
陽群因為還不是真心實意地歸順,便在馬上猶豫了一陣,對四下一瞥,除了車旁兩個小僮,一兵-卒全無。
心想,諸葛亮真膽大,當了敵将的面連個保護的人也沒有,太危險了!要是我陽奉陰違,掄起金刀劈去,不是把人和車都劈成兩爿嗎?大将軍言出如山,我已講明願降,再要翻臉就說不過去了。
因此,既不丢刀,也不下馬,隻是對孔明微微一笑,說道:&ldquo軍師,戰場之上瞬息萬變,出至陣前不帶兵将豈不危險?若陽群此時不願歸降,金刀當頂而下,軍師便怎樣?&rdquo 孔明聽他的說話很有進出,知道他隻是迫于情勢緊急,不得已才降,還想翻悔。
便含笑說道:&ldquo陽将軍,亮早已逆料将軍到了此時定然願降,因而兵将反成多此一舉。
此時亮與将軍說話何等方便!&rdquo 陽群想,你越是料得這樣準确,我雖然心中早已歎服,但面子上越是不服。
幸得我還未下馬求降,還可以同你來一個惡作劇,能殺掉你,我就逃進川,殺不掉你,隻當是開個玩笑。
&ldquo哈&hellip&hellip軍師料事如神并非浮名。
若陽群不降,金刀劈下便如何?&rdquo 孔明想,哦喲!看來你真的想劈我一刀?好吧,那就試一試,看你能不能劈中。
&ldquo将軍言下之意,莫非想劈這麼一刀?&rdquo &ldquo陽群不敢!&rdquo馬上矢口否認。
&ldquo何必客套,隻管放馬!&rdquo 說話聽聲,鑼鼓聽音。
陽群的話聽起來很客氣,好象還有點擔心,但言外之意十分清楚,不達到目的不肯罷休。
孔明想,要是不讓你劈幾下,即使投降了,也要懊悔一世的。
與其過後懊悔一世,不如當時讓你試這麼一試。
既然不殺你,就要讓你降得口服心也服。
陽群見諸葛亮坐在車上擺出一副交戰的模樣,絲毫沒有為難之色,反面感到驚奇了:一個文弱書生怎能和一個力大無窮的大将比試呢?我這一刀劈下來,少說也有數百斤力,看你用什麼來招架,難道說你是個仙人,真的有什麼法術不成?當然,陽群也很明白,一刀、兩刀肯定劈不死他,可就無法知道他用什麼家夥。
明知孔明叫自己掮木梢,但這個木梢陽群很樂意掮,而且非掮不可。
陽群試探道:&ldquo軍師,陽群金刀舞來,用何兵刃招架?&rdquo 孔明想,大将上戰場最喜明槍交戰,不喜暗箭傷人,我與你交戰,當然也要把家夥亮一亮相,免得你以為我用暗器或者什麼妖術。
便将手中羽扇在空中舞了一圈,就象大将擺出的架式一般模樣,然後怡然自得地笑道:&ldquo嘿&hellip&hellip此乃亮之利器!&rdquo 陽群一看,差一點笑出聲來。
心想,天底下誰不知道你有一把羽扇,可又有誰知道你會把羽扇當兵器?要是說羽扇是利器,那棉花不就成了響器了麼?真難想象,一把羽扇怎麼能和七十五斤重的大刀交戰。
可除此之外,孔明手中别無它物。
這不成了千古奇事了?!不過這個便宜不可錯失,殺得掉還有可能逃走,殺不掉隻有跪下投降了。
其實陽群在西川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事情,孔明出山以來,用羽扇和别人交戰已經有二次先例了。
火燒新野,初戰許褚;火燒赤壁後,孔明戰零陵郡守将邢道榮,都是用的車戰,兵器就是羽扇,非但皮肉不傷,甚至連羽扇上的羽毛也沒掉一根。
可稱是一個老戰士了。
陽群頗覺迷茫地說:&ldquo軍師,陽群冒昧了。
&rdquo招呼打在前面,打不過你隻不過是打趣一下。
孔明想,我這是在用自己的腦袋在同你尋開心,你冒昧,我可不敢誇大。
&ldquo不必多言,請了!&rdquo 陽群将馬一拎,跑上幾步,估計大刀已夠得到孔明的腦袋,便起手中金刀,四門一開,用足生平之力,一個盤頭急轉直下朝孔明當頂砍了下來,喝一聲:&ldquo軍師看刀!&rdquo 孔明坐正身體,不偏不閃,雙眼直勾勾地看着從上面下的金刀,起手中羽扇向上招了一招,迎着金刀招架上去。
嘴裡不緊不慢地說道:&ldquo嗬唷,好大的臂力!&rdquo 陽群見諸葛亮的羽扇搖搖擺擺地往金刀上招架而來,本來運足功勁的雙臂反而會覺得一軟。
到底是真打,兩人的功又相差得這麼懸殊,總歸有點不忍心。
可陽群最後一想,還是趁早了結算了,越拖下去手越軟。
便咬緊牙關,暗中用力把金刀向羽扇上壓去。
世上從來沒有用重不過數兩的羽扇和七十五斤重的大刀交戰的事情的。
《三國》是曆史文學,不是神話,我們說書的不過借以增加一點情趣罷了。
人們隻知道武林之中有使鐵扇子的,或許玉扇子也可以擲人防身。
這裡隻是對諸葛亮的一種誇張。
其實,孔明用羽扇向上招架是一個信号,指揮身後的兩個小僮迅速将車子倒退。
隻要退後四五尺,或者說二三步路就夠了。
因為漢朝的将士,尤其是三國中的名将,一般都用刀和槍,而刀、槍從來就不超過二丈的。
陽群這一刀劈下,又是用了大力,本來車馬隻相距四五尺,恰好砍個正着。
小僮忽兒将車子向下一縮,陽群根本無法改變金刀的方向,直挺挺地壓下去。
不料下面空空如也,結果怎麼樣?可想而知。
家夥太重,用力過大,也有壞處的,一刀劈着大功告成。
一刀落空,這沒什麼客氣的,陽群重心失控,金刀向下一沉,身子哪裡還坐得穩,屁股頓時離了雕鞍,從馬頭頸邊上沖出去。
幸得陽群功底好,腦子又靈敏,金刀點地用力一撐,還算沒翻下去,可已是驚出了一身冷汗。
擡頭對前面一看,孔明穩坐四輪車滿面微笑,隻不過距離自己遠了四、五尺之地。
這一刀沒劈着,又受了一場虛驚,惹得陽群心火直貫腦門。
有了第一刀,就有第二刀、第三刀&hellip&hellip陽群一時轉不過彎來,隻恨自己的金刀短了點。
注目對孔明看了一看,同時策動坐騎,眼見得車子不在馬前,橫起金刀,向孔明左面攔腰掃了過去,吼一聲:&ldquo軍師看刀!&rdquo刀光閃閃,刀風飕飕,孔明起羽扇向左一招迎了上去,&ldquo好刀法!&rdquo 兩個小僮往日訓練谙熟,見羽扇向左招,疾速将四輪車向左面&ldquo嘎啷&rdquo一拉,約有四、五尺之遙。
陽群這一下也學乖了,并不用十分力,見車子拉開,雖然劈了個空,但立即收住了。
看前面時,孔明仍在馬前四、五尺左右微微發笑。
孔明連聲叫道:&ldquo陽将軍來啊!&rdquo 此話直惹得陽群心癢難抓,不由分說躍馬上去上一刀,下一刀,左一刀,右一刀,打打停停,停停打打,可就是沾不到孔明的邊。
孔明坐在車上輕搖羽扇,十分從容地指揮着小僮,四輪車忽前忽後,忽左忽右地躲閃。
就這樣又打了十多個回合,車馬總是在二、三步路内周旋。
陽群打了這段時間,開始動腦筋了:我蓋頂而下,他向後一退;我攔腰砍去,他向邊上一閃。
我打得氣喘籲籲,他卻不慌不忙。
怎樣才可以打着他呢?對了,他的車子沒有我的戰馬靈便,一刀砍下後再砍第二刀,戰馬不能停,不讓他有喘息的空隙,這樣就可以打到他了。
陽群就這樣轉了一個念頭,已經被孔明看破了心思,趁他還沒有動手,就用羽扇上下左右招了一個稀奇古怪的大圈。
兩個小僮一見這個信号,知道孔明接着要來連貫的躲閃了,縱身一跳,正好坐上了孔明背後的兩塊挑出的木闆上。
在這塊坐闆下面還有兩塊踏闆,一塊是踏着向前的,一塊是踏着後退的,根據眼前的氣勢,四隻腳一齊踏在後退的闆上面。
因為要連續倒退,小僮的氣力到底有限,時間一長很難支持,所以兩個人的腳踏在一起,可以輪番替換,必要時一起用力,這個速度戰馬是比不上的。
陽群轉定念頭,雙手高舉金刀,兩腿一夾,戰馬蹿了上去,喝一聲:&ldquo軍師看刀!&rdquo 孔明也不遲慢,羽扇一招,兩個小僮一齊使勁,在小踏闆上一上一下地踩着,四輪車頓時飛速後退。
陽群從左來,小僮就踏着木闆向右閃,金刀從右邊來,小車航向左邊閃,彎彎曲曲,不停地躲避。
戰馬&ldquo唿喇&hellip&hellip&rdquo掃個不停,四輪車&ldquo嘎啷&hellip&hellip&rdquo退個不住,若即若離,始終保持着這段距離。
一個人空着手打幾路拳尚且要累得滿頭是汗,何況陽群手中握着一柄七十五斤重的大刀,又是到處劈個空,從劈出去到收回來比使兩柄大刀還費力,直打得大喘粗氣,汗流浃背。
到後來實在吃不消了,就收住金刀,勒住戰馬。
就好象車與馬是一個整體,馬才站定,車也停了。
陽群長長地歎了口氣:&ldquo啵──!&rdquo心想,諸葛亮真刁,我的馬不跑,他的車也不走,真拿他沒辦法! 孔明微笑着說:&ldquo陽将軍,請住手吧!&rdquo早已有言在先的,這不過是試一試,開個玩笑的,既然你無法打着我,也應該結束了。
戰場上尋開心是有性命出入的。
到了這個地步,你理應下馬請降了。
可是陽群殺得性起,一心想在孔明身上沾點便宜,哪裡還肯就此幹休呢,也就更談不上投降了。
因此隻是用雙目怒視着孔明。
正是:智勇兩輸存僥幸,名節一毀效英明。
欲知陽群降也不降,且看下回分解。
并非馬谡不與方便,皆是軍師号令。
實不相瞞,馬谡昔日也不服我家軍師之才。
此番随軍入川,軍師在魚腹浦設下一座石頭陣,馬谡與子龍将軍誤入陣中,一夜之中未能回營,因而馬谡自知才疏學淺,真心歎服。
陽将軍乃是文武全才,何必重蹈覆轍,不肯歸降?&rdquo 陽群想,噢,你也曾經不服諸葛亮,就因為進了所謂石陣才佩服他,所以你就來勸我歸降。
這真是笑話了,幾塊石頭能擺出什麼陣圖來,我卻不來信你!&ldquo馬谡休要胡言,陽群不信!&rdquo &ldquo你若不信,可随我同走一遭。
你若能走出此陣,馬谡理當放行。
&rdquo 陽群想,誰有這個工夫去走什麼亂石陣。
分明是把我誘騙到什麼地方,再将我捉住,這種計策我見得多了,不足為奇。
不管你怎麼對我胡攪蠻纏,我決不上當,非要趕往近天嶺。
便道:&ldquo馬谡不必噜蘇,放馬便了!&rdquo &ldquo陽群啊,不是馬谡見了你害怕,我家軍師早已言明在先,劉家将不斬劉家将。
馬谡怎敢違令?你若不信,可去旗門問我家軍師。
&rdquo 陽群一楞:怎麼又是一個軍師?莫非諸葛亮從漢營中又趕到這兒來了,不會的吧,一定是馬谡在吓唬我,不要信他的鬼話。
&ldquo馬谡,大白天說鬼話,真是一派胡言!陽群被諸葛亮取了夔關,又被逼出關廂。
一怒之下沖往漢營,卻見諸葛亮在大帳之上飲酒。
此處又出一個諸葛亮,豈不是诓我?&rdquo &ldquo陽群請看,我家軍師來也!&rdquo 不說不知道,一說耳中果真有&ldquo嘎啷,嘎啷&rdquo車輪滾動的聲音,擡頭細看,旗門開處,推出一輛四輪車,車上孔明端坐,手中羽扇輕搖。
不見則己,一見魂銷:諸葛亮你的腳真快,又追上來了。
陽群情不自禁地&ldquo啊呀&rdquo叫了一聲,圈馬就逃。
馬谡見狀,哈哈大笑,指着陽群的背影說道,你就象打昏了的雞一樣,看都不看清楚就逃。
恰恰這是假的,隻有你才害怕。
哈&hellip&hellip!帶了弟兄,推了木頭人随後而來。
陽群狂奔了一段路,驚魂始定,将馬扣住,喘息不止。
心想,往哪兒去呢?關廂失守,諸葛亮驅逐我;漢營之中,諸葛亮又等待我;大道之上,諸葛亮又阻擋我:三面都成了絕路。
還有一條路,就是從漢營右側兜抄過去,走東面白帝城繞道進川,這樣一來,就要多走幾百裡路。
但也沒有辦法,總之決不投降漢軍,情願走這一條路。
陽群轉定念頭,正要向前走去,忽又想,關廂中的諸葛亮會說會動,是個真的;漢營中的諸葛亮,我未看真切,好象在吃酒,大概是真的;大道上遇到的諸葛亮,我看都不敢看就逃了,想象起來有點呆闆,吃不準是真是假,照說,我的馬快,他的車子一時趕不上的,怎麼會處處都有呢?要是再碰上諸葛亮,我就要看個仔細了。
邊想,邊朝漢營右側走去。
走不多遠,前面出現一片綠蔭,樹林之中又傳來&ldquo嘎啷,嘎啷&rdquo的車輪之聲,一輛四輪車迎面而來,車上的諸葛亮輕搖羽扇,微微發笑:&ldquo嘿&hellip&hellip&rdquo陽群想,果真又來一個與剛才一樣的諸葛亮,可見得前面幾個都是真的了。
四面受困,無路可走,陽群将馬扣住。
知道你心有餘悸,這下要仔細看個究竟,所以孔明在此等候。
四輪車推到馬前丈餘之遙,孔明将手中羽扇一招,示意小僮将車子停下。
然後用羽扇指着前面馬背上的陽群問道:&ldquo陽将軍服否?&rdquo意思是,你今天跑來跑去,怎麼跑到現在還在這兒兜圈子? 陽群對他看看:我從心底裡佩服你有如此的神算,可是不明白你怎麼會變成四個諸葛亮的。
反正越跑下去,遇到的諸葛亮越多,看樣子不降是不行的了。
到了這個時候,陽群僅剩的一點火氣已被幾個真假諸葛亮消磨得煙消雲散了,老實說道:&ldquo陽群佩服!&rdquo──第三次佩服,名謂孔明&ldquo三服陽群&rdquo。
&ldquo陽将軍降否?&rdquo 陽群想,再不降算不得是人了。
說道:&ldquo陽群願降!&rdquo &ldquo既降之,何不丢刀下馬,屈膝請降?&rdquo這不是我諸葛亮定要受你幾拜,這點規矩你應讀懂得!陽群這種大将武藝高強,威信很大,很少向人家求情,更談不上屈膝下跪了,所以十分傲氣。
否則,孔明也用不着花這麼大的工夫去三服了。
剛才說願意,是因為心中懼怕,又無路可走,一有機會還想逃跑。
因此要他屈膝歸降,他是一萬個不願意。
陽群因為還不是真心實意地歸順,便在馬上猶豫了一陣,對四下一瞥,除了車旁兩個小僮,一兵-卒全無。
心想,諸葛亮真膽大,當了敵将的面連個保護的人也沒有,太危險了!要是我陽奉陰違,掄起金刀劈去,不是把人和車都劈成兩爿嗎?大将軍言出如山,我已講明願降,再要翻臉就說不過去了。
因此,既不丢刀,也不下馬,隻是對孔明微微一笑,說道:&ldquo軍師,戰場之上瞬息萬變,出至陣前不帶兵将豈不危險?若陽群此時不願歸降,金刀當頂而下,軍師便怎樣?&rdquo 孔明聽他的說話很有進出,知道他隻是迫于情勢緊急,不得已才降,還想翻悔。
便含笑說道:&ldquo陽将軍,亮早已逆料将軍到了此時定然願降,因而兵将反成多此一舉。
此時亮與将軍說話何等方便!&rdquo 陽群想,你越是料得這樣準确,我雖然心中早已歎服,但面子上越是不服。
幸得我還未下馬求降,還可以同你來一個惡作劇,能殺掉你,我就逃進川,殺不掉你,隻當是開個玩笑。
&ldquo哈&hellip&hellip軍師料事如神并非浮名。
若陽群不降,金刀劈下便如何?&rdquo 孔明想,哦喲!看來你真的想劈我一刀?好吧,那就試一試,看你能不能劈中。
&ldquo将軍言下之意,莫非想劈這麼一刀?&rdquo &ldquo陽群不敢!&rdquo馬上矢口否認。
&ldquo何必客套,隻管放馬!&rdquo 說話聽聲,鑼鼓聽音。
陽群的話聽起來很客氣,好象還有點擔心,但言外之意十分清楚,不達到目的不肯罷休。
孔明想,要是不讓你劈幾下,即使投降了,也要懊悔一世的。
與其過後懊悔一世,不如當時讓你試這麼一試。
既然不殺你,就要讓你降得口服心也服。
陽群見諸葛亮坐在車上擺出一副交戰的模樣,絲毫沒有為難之色,反面感到驚奇了:一個文弱書生怎能和一個力大無窮的大将比試呢?我這一刀劈下來,少說也有數百斤力,看你用什麼來招架,難道說你是個仙人,真的有什麼法術不成?當然,陽群也很明白,一刀、兩刀肯定劈不死他,可就無法知道他用什麼家夥。
明知孔明叫自己掮木梢,但這個木梢陽群很樂意掮,而且非掮不可。
陽群試探道:&ldquo軍師,陽群金刀舞來,用何兵刃招架?&rdquo 孔明想,大将上戰場最喜明槍交戰,不喜暗箭傷人,我與你交戰,當然也要把家夥亮一亮相,免得你以為我用暗器或者什麼妖術。
便将手中羽扇在空中舞了一圈,就象大将擺出的架式一般模樣,然後怡然自得地笑道:&ldquo嘿&hellip&hellip此乃亮之利器!&rdquo 陽群一看,差一點笑出聲來。
心想,天底下誰不知道你有一把羽扇,可又有誰知道你會把羽扇當兵器?要是說羽扇是利器,那棉花不就成了響器了麼?真難想象,一把羽扇怎麼能和七十五斤重的大刀交戰。
可除此之外,孔明手中别無它物。
這不成了千古奇事了?!不過這個便宜不可錯失,殺得掉還有可能逃走,殺不掉隻有跪下投降了。
其實陽群在西川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事情,孔明出山以來,用羽扇和别人交戰已經有二次先例了。
火燒新野,初戰許褚;火燒赤壁後,孔明戰零陵郡守将邢道榮,都是用的車戰,兵器就是羽扇,非但皮肉不傷,甚至連羽扇上的羽毛也沒掉一根。
可稱是一個老戰士了。
陽群頗覺迷茫地說:&ldquo軍師,陽群冒昧了。
&rdquo招呼打在前面,打不過你隻不過是打趣一下。
孔明想,我這是在用自己的腦袋在同你尋開心,你冒昧,我可不敢誇大。
&ldquo不必多言,請了!&rdquo 陽群将馬一拎,跑上幾步,估計大刀已夠得到孔明的腦袋,便起手中金刀,四門一開,用足生平之力,一個盤頭急轉直下朝孔明當頂砍了下來,喝一聲:&ldquo軍師看刀!&rdquo 孔明坐正身體,不偏不閃,雙眼直勾勾地看着從上面下的金刀,起手中羽扇向上招了一招,迎着金刀招架上去。
嘴裡不緊不慢地說道:&ldquo嗬唷,好大的臂力!&rdquo 陽群見諸葛亮的羽扇搖搖擺擺地往金刀上招架而來,本來運足功勁的雙臂反而會覺得一軟。
到底是真打,兩人的功又相差得這麼懸殊,總歸有點不忍心。
可陽群最後一想,還是趁早了結算了,越拖下去手越軟。
便咬緊牙關,暗中用力把金刀向羽扇上壓去。
世上從來沒有用重不過數兩的羽扇和七十五斤重的大刀交戰的事情的。
《三國》是曆史文學,不是神話,我們說書的不過借以增加一點情趣罷了。
人們隻知道武林之中有使鐵扇子的,或許玉扇子也可以擲人防身。
這裡隻是對諸葛亮的一種誇張。
其實,孔明用羽扇向上招架是一個信号,指揮身後的兩個小僮迅速将車子倒退。
隻要退後四五尺,或者說二三步路就夠了。
因為漢朝的将士,尤其是三國中的名将,一般都用刀和槍,而刀、槍從來就不超過二丈的。
陽群這一刀劈下,又是用了大力,本來車馬隻相距四五尺,恰好砍個正着。
小僮忽兒将車子向下一縮,陽群根本無法改變金刀的方向,直挺挺地壓下去。
不料下面空空如也,結果怎麼樣?可想而知。
家夥太重,用力過大,也有壞處的,一刀劈着大功告成。
一刀落空,這沒什麼客氣的,陽群重心失控,金刀向下一沉,身子哪裡還坐得穩,屁股頓時離了雕鞍,從馬頭頸邊上沖出去。
幸得陽群功底好,腦子又靈敏,金刀點地用力一撐,還算沒翻下去,可已是驚出了一身冷汗。
擡頭對前面一看,孔明穩坐四輪車滿面微笑,隻不過距離自己遠了四、五尺之地。
這一刀沒劈着,又受了一場虛驚,惹得陽群心火直貫腦門。
有了第一刀,就有第二刀、第三刀&hellip&hellip陽群一時轉不過彎來,隻恨自己的金刀短了點。
注目對孔明看了一看,同時策動坐騎,眼見得車子不在馬前,橫起金刀,向孔明左面攔腰掃了過去,吼一聲:&ldquo軍師看刀!&rdquo刀光閃閃,刀風飕飕,孔明起羽扇向左一招迎了上去,&ldquo好刀法!&rdquo 兩個小僮往日訓練谙熟,見羽扇向左招,疾速将四輪車向左面&ldquo嘎啷&rdquo一拉,約有四、五尺之遙。
陽群這一下也學乖了,并不用十分力,見車子拉開,雖然劈了個空,但立即收住了。
看前面時,孔明仍在馬前四、五尺左右微微發笑。
孔明連聲叫道:&ldquo陽将軍來啊!&rdquo 此話直惹得陽群心癢難抓,不由分說躍馬上去上一刀,下一刀,左一刀,右一刀,打打停停,停停打打,可就是沾不到孔明的邊。
孔明坐在車上輕搖羽扇,十分從容地指揮着小僮,四輪車忽前忽後,忽左忽右地躲閃。
就這樣又打了十多個回合,車馬總是在二、三步路内周旋。
陽群打了這段時間,開始動腦筋了:我蓋頂而下,他向後一退;我攔腰砍去,他向邊上一閃。
我打得氣喘籲籲,他卻不慌不忙。
怎樣才可以打着他呢?對了,他的車子沒有我的戰馬靈便,一刀砍下後再砍第二刀,戰馬不能停,不讓他有喘息的空隙,這樣就可以打到他了。
陽群就這樣轉了一個念頭,已經被孔明看破了心思,趁他還沒有動手,就用羽扇上下左右招了一個稀奇古怪的大圈。
兩個小僮一見這個信号,知道孔明接着要來連貫的躲閃了,縱身一跳,正好坐上了孔明背後的兩塊挑出的木闆上。
在這塊坐闆下面還有兩塊踏闆,一塊是踏着向前的,一塊是踏着後退的,根據眼前的氣勢,四隻腳一齊踏在後退的闆上面。
因為要連續倒退,小僮的氣力到底有限,時間一長很難支持,所以兩個人的腳踏在一起,可以輪番替換,必要時一起用力,這個速度戰馬是比不上的。
陽群轉定念頭,雙手高舉金刀,兩腿一夾,戰馬蹿了上去,喝一聲:&ldquo軍師看刀!&rdquo 孔明也不遲慢,羽扇一招,兩個小僮一齊使勁,在小踏闆上一上一下地踩着,四輪車頓時飛速後退。
陽群從左來,小僮就踏着木闆向右閃,金刀從右邊來,小車航向左邊閃,彎彎曲曲,不停地躲避。
戰馬&ldquo唿喇&hellip&hellip&rdquo掃個不停,四輪車&ldquo嘎啷&hellip&hellip&rdquo退個不住,若即若離,始終保持着這段距離。
一個人空着手打幾路拳尚且要累得滿頭是汗,何況陽群手中握着一柄七十五斤重的大刀,又是到處劈個空,從劈出去到收回來比使兩柄大刀還費力,直打得大喘粗氣,汗流浃背。
到後來實在吃不消了,就收住金刀,勒住戰馬。
就好象車與馬是一個整體,馬才站定,車也停了。
陽群長長地歎了口氣:&ldquo啵──!&rdquo心想,諸葛亮真刁,我的馬不跑,他的車也不走,真拿他沒辦法! 孔明微笑着說:&ldquo陽将軍,請住手吧!&rdquo早已有言在先的,這不過是試一試,開個玩笑的,既然你無法打着我,也應該結束了。
戰場上尋開心是有性命出入的。
到了這個地步,你理應下馬請降了。
可是陽群殺得性起,一心想在孔明身上沾點便宜,哪裡還肯就此幹休呢,也就更談不上投降了。
因此隻是用雙目怒視着孔明。
正是:智勇兩輸存僥幸,名節一毀效英明。
欲知陽群降也不降,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