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簡大夫怒罵龐壽 諸葛亮初服陽群

關燈
的禍根。

     趙雲等人見進來的全是漢軍,現在黑壓壓跪了一地,心想,你們真不容易,冒着生命危險突圍而出,真了不起!不必多同,你們的确是龐統留在夔關的自家弟兄。

     等到川兵都跪好,聲音也停了下來,孔明方才睜開眼睛,向下注視了片刻,複又閉目養神起來。

    然後嘴唇一扇一扇地蠕動了幾下,也不知是同自己說呢,還是在與大家說,&ldquo可知諸葛亮是何許樣人?&rdquo 雖然他的話說得很輕,可在這種氣氛陰森而又緊張的情況下,大帳上鴉雀無聲,每個人都提着神聽,仍然聽得十分清晰。

    但沒有人敢去拾他的牙慧,都在想,你是震驚天下的大人物,博學多才,足智多謀,堪稱當世奇才!可這又有什麼可标榜的呢? 孔明提高了一點聲音說:&ldquo天下大事盡在亮的手掌之中,何況此等區區小計,三尺蒙童難瞞,焉能騙我諸葛亮?陽群大覺幼稚,實是可發一笑!嘿&hellip&hellip&rdquo 跪在下面的川軍一聽:什麼?這種小計連小孩都騙不過,那我們怎麼看不出有破綻呢?難道他已看出我們都是假扮而來的川軍?啊呀呀,要是敗露機關,這是沒有什麼好客氣的,全都會被他殺得一幹二淨,***,陽群這小子怎麼那麼無用,用這種蹩腳計來騙我們進漢營送死,膽小一點的弟兄已經吓得在發抖了,移動着身子,盡量向身邊的弟兄靠攏。

    ,滿帳的川軍都已面色尴尬,豎着耳朵在聽諸葛亮的下文。

     陽群聽了也在想,諸葛亮啊,你不要虛張聲勢吓唬人我們是不吃這一套的,老實說,從來沒有主帥對兵卒能個個認識,我們身上穿的都是真價實貨的荊州漢軍的号衣,諒你無法從服式上看出漏洞。

    陽群對周圍的川軍看了一看,意思是,你們不要去相信他的話,這是他在試探我們,沒什麼可怕的。

     孔明陰不陰、陽不陽地又說道:&ldquo自己從中出來,罪輕一等:要是本軍師指點出來,罪加一等!&rdquo 川軍越聽越覺得苗頭不對,心想,被他指出來當然沒什麼話好說的,一定會身首分離去見閻王!因而都用驚惶的眼神看着陽群。

     孔明突然間睜開雙眼,發覺這些小兵的目光在朝後面看。

    便用嚴厲的目光盯着那些擡頭看他的川軍,嘴裡不時地說道:&ldquo喏,喏,喏&hellip&hellip&rdquo 這些川軍就象觸了電似的,把目光避開了孔明的眼睛,可又擔心孔明指到自己的頭上,仍然斜着雙眼偷看,但見孔明指到東,東面亂;指到西,西面慌,&hellip&hellip弄得川軍個個魂飛魄散,六神無主。

    都在想,誰被孔明抓到,就會把誰當作陽群掉腦袋,還是趕快出首,罪名可以輕些。

    到了這個性命攸關的時候,大家也顧不得許多了,一齊回過頭去指着後面喊道:&ldquo軍師哎,陽群在後邊啊&hellip&hellip&rdquo 孔明想,果然在後面,立即喝道:&ldquo陽群起立!&rdquo 陽群沒想到這些手下竟是這般膽小如鼠,被孔明幾句話一說就吓得吐露出真情。

    心想,隻怪自己白天太性急,說着風就扯篷,沒經過好好的醞釀和訓練就出關,以緻會有這樣的結局。

    諸葛亮啊,這條計成功是我的運氣,不成功是我倒楣。

    隻因弟兄們沒有這種經驗,誤了我的大事。

    好,既然已經被你識破,沒二話可說的,我甯可引頸受戮,免得你們上來拉拉扯扯,受你們的羞辱。

    陽群将号帽從頭上摘下,蓦地從後面跳了出來,昂首挺胸,高叫一聲:&ldquo陽群在此!&rdquo 這一聲喊,猶如晴天裡一個霹霹,把趙雲等人從驚疑中震醒過來:啊?!哦,莫怪軍師聞報之後還要唠唠叨叨地嘀咕不停,原來刀王陽群果然混在其中!軍師啊,你的眼睛怎麼這樣銳利,我們睜大了雙眼也看不出他們是來詐降,你閉着雙眼,就象仙人一樣,一看就看破了機關。

    真是老謀深算,世所罕見。

    陽群啊,你的膽子真大,敢在大帳之上、諸葛亮面前耍花招,真是玩火自焚了。

    趙雲和馬谡不約而同地抽出寶劍,一個在左,一個在右,跳到了陽群的兩旁,兩柄鋒利的劍刃雙雙指着他的腦門,隻要稍有動彈,就可了結他的性命。

     川軍見兩員大将這般氣勢,個個心驚膽顫,隻怕陽群一死,災難會落到他們的頭上。

    所以都用哀求的目光看着上面的孔明,希望他能手下留情。

     &ldquo子龍。

    &rdquo孔明叫道。

     &ldquo末将在!&rdquo &ldquo幼常。

    &rdquo &ldquo小将有!&rdquo &ldquo陽将軍乃是西蜀的名将,本軍師見了尚且要以禮相待,爾等豈可如此無禮!來,與我寶劍入鞘,退過一旁,若無本軍師之命,不得妄動!&rdquo &ldquo是。

    &rdquo 兩個人吃力不讨好,還碰了一鼻子灰,怏然退下,将寶劍歸鞘,在孔明身旁站定。

     實際上孔明對陽群的為人是很放心的。

    他想,陽群聽到了我的叫喊,他就自覺地跳了出來,說明這個人的性格是十分豁達開朗的,絕不會逃走,更不會殺我。

    不象有的人,一旦秘密揭穿,還要躲躲閃閃,非要象提豬捉狗那樣拖出來不可,而且這種人一有機會就想逃跑。

    再說,全營上下都知道來的是川軍和陽群,早巳荷戈執戟,戒備森嚴了,還怕他逃到哪兒去?孔明見陽群臨危不懼,大感興趣,問道:&ldquo陽将軍計敗身擒,服否?&rdquo 陽群将号帽塞進腰帶裡,放下三绺清須,舉目對孔明端詳了一會,見他并不是虛情假義,也不象有陷害之心,略覺放心。

    便問:&ldquo陽群之計并無破綻,軍師緣何便知詐降而料陽群必在其中?&rdquo 諸葛亮知道陽群是個很有心計的,雖然稱不上神通廣大,但也是個内行,對用兵之道肯下工夫研究。

    今日這條計自以為頭頭是道,十全十美,卻輕而易舉地被人揭穿,他當然要感到茫然了。

    孔明想,為了使你信服,我應該點撥一下,免得你當我有什麼左道旁門而亂加猜疑。

    要是收服了你,對以後奪取成都有很大的益處。

    便說道:&ldquo陽将軍,自手下進帳來報,道夔關中逃出五百零一個漢軍弟兄。

    本軍師以為,突圍殺出城關非是小事,定然先有一番厮殺。

    然此地離關廂并無多路,絲毫未聞呐喊之聲,軍士不速便至,此可疑之一也。

    &rdquo不要說三千人突圍而出有多大的喧嚣,就是鬧市之中有人争吵鬥毆,也要驚動四鄰八舍,何況翻寨越關而出! &ldquo往日太平之時,漢軍弟兄尚難自由。

    如今大隊兵臨城下,陽将軍必命軍士布防嚴密,日夜逡巡,我軍弟兄焉能破關而出直抵本營?此可疑之二也。

    &rdquo城外有我諸葛亮大隊人馬,城内有三千漢軍,在這非常期間,你必定會想到内外呼應。

    假如平時設的是單崗看守,到這個時候必是雙崗嚴守。

    你陽群帶兵不是一天兩天,這點最起碼的常識會不知道嗎,局勢一緊張,反被他們安然進出,這不是咄咄怪事嗎? &ldquo弟兄進出關廂,又在本軍師營前耽擱許久,其後并無一兵一卒追殺,此可疑之三也。

    &rdquo三千人越獄,必定轟動全城,你至少要派五六千川軍堵住各處路口。

    即使有五百多人逃出,川軍也理應随後追截,除非我軍命人接應方能收兵。

    現在連一個人都沒有,照這麼說,别說五百人,就是千軍萬馬逃出來也不成問題。

     &ldquo突圍殺出必是軍容不整,衣帽狼藉。

    如今号衣鮮明,鞋帽整潔,此可疑之四也。

    &rdquo從城裡殺到城外,不知要與多個川軍格鬥,不是帽歪,就是衣扯,甚至丢鞋,真所謂死裡逃生。

    可你們這些人呢,個個領正襟直,無一脫落鞋帽,根本不象是逃命,倒象是出外旅行。

    &ldquo拚死而出,器械不全,兵刃不同。

    爾等各插一口鋼刀,可疑之五也。

    &rdquo關在城中的漢軍身不由己,都沒有兵器的,越獄時見什麼搶什麼,隻要能夠防身的都要,甚至凳腿也要。

    沒兵器的就空手赤拳地肉搏。

    現在每人背後都是一樣的鋼刀,難道五百零-個人全都搶了鋼刀,或者說五百零-人非鋼刀不搶? &ldquo亂軍之中,中刀中槍的不計其數,如今無一創傷,此可疑之六也。

    &rdquo突圍中死去的不去說它,逃出來的人經過一番浴血奮戰後,或多或少要有人受一點傷,怎麼都是完好無損的呢? &ldquo夔關到此數裡之遙,逃至本營必是氣粗喘急。

    爾等卻是不慌不忙,平心靜氣,此可疑之七也。

    &rdquo從夔關到這裡一點也不氣喘籲籲,這不是逃命,而是散步。

     &ldquo城中突出僅有五百單一,五百料是精兵,而一人便是主将。

    此可疑之八也。

    &rdquo沒有帶過兵的人或許還體會不到,你是夔關主将,往日點兵習慣于整百整千,将自己列于此數之外,這一點你應該明白,要是今天逃出來四百九十九個,或者是五百零三個,這個疑點就不存在了。

    偏偏是五百零一,這不是很明顯的嗎? &ldquo弟兄上了大帳,理應歡天喜地,額手相慶,如今反是瞻前顧後,神色慌張,此可疑之九也。

    &rdquo關了一年的弟兄,回到了自己的營中,說不盡有多少高興。

    可你們進帳縮手縮腳,老是在觀察我的神色,這不是做賊心虛是什麼? &ldquo本軍師以目相視,以言相問,衆弟兄無不股栗而觀其後,此必是陽将軍隐匿其中。

    此可疑之十也。

    &rdquo要是逃回來的是自己弟兄,決不會有如此般恐懼。

     陽群聽了,暗暗歎服:我以為這條計策一無漏洞,又經龐太守的檢驗,稱得上是萬全之策。

    不料我還未進漢營,孔明已經存了八個疑點,整個一條計一共有十處破綻,還算得上是一條計麼?計就是謀略,用以欺騙敵手,這條計非但瞞不過孔明,還誤了自己。

    可見得我的用兵同孔明相比是望塵莫及了。

    陽群被孔明批點出這許多漏洞,哪裡還有話說?于是沉默不語。

     &ldquo啊,陽将軍,本軍師所言有理否?&rdquo &ldquo言之有理。

    &rdquo &ldquo将軍服否?&rdquo &ldquo陽群佩服!&rdquo &ldquo降否?&rdquo 有理無理、佩服不佩服這些話無關緊要,投降不投降這是個原則問題。

    陽群想,服不等于降。

    你諸葛亮的老謀深算,我确實是佩服得五體投地。

    因為你識破我這條計策,并非無把握的猜疑,而是實實在在地從中剖析出令人心服口服的道理。

    降,就是背主叛國,這種事情我陽群決不會做。

    便斬釘截鐵答道:&ldquo不降!&rdquo 這個回答完全在孔明的意料之中。

    問道:&ldquo将軍不降,便欲怎樣?&rdquo 陽群覺得奇怪:我是被擄之人,既不投降,你要殺便殺,要押便押,任憑你随心所欲。

    怎麼反面問我想幹什麼?我當然要回到夔關去,可你會輕易放我走嗎?不會的。

    你不放,我不降,隻有聽天由命。

    所以,陽群頓了一頓,答道:&ldquo聽憑軍師發落。

    &rdquo 孔明爽朗道:&ldquo将軍既不願歸降,亮留之無益。

    請将軍回轉城關,來日再戰。

    可好?&rdquo 陽群怎麼會相信他這是真心話呢?隻是想,諸葛亮啊,不要說笑話了!你是何等想早日過此夔關,今日我用計操之過急,反而被你擒獲,真是自投羅網,這是多麼難得的機會!你抓到了我,就等于奪下了半座夔關,你會放我走?我知道你手段高明,捉弄人就象翻掌一樣便當。

    要是我往回走,你卻把臉一翻,誰吃得消你這種羞辱!我早已想過了,成功是你晦氣,不成功是我倒楣。

    我不指望能夠活着出你大營,你也别妄想要我屈膝投降。

    所以,義正辭嚴道:&ldquo陽群乃是被擒之人,要殺便殺,要斬便斬,斷無歸降之理!&rdquo &ldquo陽将軍何出此言?劉家人不殺劉家将,亮意已決,絕非诓言!&rdquo 孔明說罷,立即傳令:從大帳到營前,崗哨一律撤走,巡哨全數歸營,如有妄動者,軍法處置!頃刻之間,從大帳到營前,漢軍立即銷聲匿迹。

     陽群這才明白孔明并無取笑之意,真的是放他走。

    心想,既然放我回城,豈有不回之理!以後有了機會再來找他。

    便道:&ldquo軍師如此容情,陽群造化不淺。

    告退了!&rdquo 趙雲見此光景,心想,什麼?就便宜了這個川将?此機一失,夔關何日可取?主公何日得救?虎目圓睜,劍眉倒豎,怒視着陽群要想跳出來阻攔。

     有道是:仁慈好使鐵石軟,慷慨最着山水驚。

     欲知下情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