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簡大夫怒罵龐壽 諸葛亮初服陽群
關燈
小
中
大
将身上的全副号衣如數脫下。
川軍拿了這些衣褲、帽鞋,立即進上大堂。
陽群再命手下去營中點兵五百到此聽令。
不一會,五百川軍都到了大堂。
陽群命他們把身上的号衣脫下,換上漢軍号衣。
頃刻間,大堂上都是漢軍了。
陽群說,請太守到内堂暫且回避,片刻後本将軍呼喚再出。
龐壽不知他葫蘆裡賣些什麼藥,就起身進了内堂。
龐壽一走,陽群卸去甲胄,将最後一套漢軍号衣穿上,然後将須囊包裹一下,混入這班川軍之中。
方才喚道:&ldquo太守請出,可知本将軍在哪裡?&rdquo 龐壽聞聲而出,見堂上都是漢軍裝束的弟兄,陽群不知去向,料定就在人群之中,就仔細找尋起來。
可是找了許久,認不出到底哪一個是陽群,隻得連聲問道:&ldquo陽将軍在何處?陽将軍是哪一個?下官辨認不清。
&rdquo陽群攸然從人群中跳了出來,将号帽摘在手中,放下三绺清須,洋洋得意地走到龐壽面前,不覺開懷大笑起來:&ldquo啊哈&hellip&hellip太守,陽群在此。
&rdquo 龐壽見陽群也是一身号衣,活龍活現象個漢兵,拍手叫好:&ldquo陽将軍此身打扮與漢軍無異也,未知将軍究竟用何妙計可使諸葛亮退兵?&rdquo &ldquo太守你且聽了:都督傳令隻須堅守,不許出戰,依本将軍之見,實非上策。
去歲龐統在此留下三千漢軍,盡在後院監禁,料孔明心中有數。
此番親率大軍到此,必欲速求功成。
本将軍便來一個施其所求,投其所好,令其堕入圈套。
&rdquo &ldquo何以施其所求,投其所好?&rdquo &ldquo今晚陽群命五百弟兄飽餐之後,同出夔關,趕奔孔明大營。
言道,自去年龐軍師留下我等三千弟兄在關廂相助守關,被那夔關守将陽群軟禁在衙内,欲思突圍而出,并無大軍呼應。
今日聞說軍師殺到,弟兄們唯拚一死,全數翻寨越獄而出&hellip&hellip&rdquo 龐壽插言道:&ldquo陽将軍隻帶五百弟兄前去,何說三千漢軍越獄而出?&rdquo &ldquo太守,本将軍還未說完,請聽了:可恨走漏風聲,被那陽群率軍趕到,将弟兄們殺的殺,抓的抓,所剩五百零一個幸免得脫,奮力逃出城關,特地趕來大營,請軍師收用。
&rdquo &ldquo陽将軍,諸葛亮詭計多端,豈不知将軍之計?&rdquo &ldquo太守,龐統留下漢軍在此,諸葛亮必已知之。
他豈不要想,這三千弟兄早不殺出,遲不殺出,我諸葛亮一到便将生死置之度外,拚死越獄投奔大營,莫說五百零一個,便是五六小卒歸營,也是主帥用兵的威力。
必定收留無疑。
本将軍此計便成了。
&rdquo &ldquo諸葛亮收用了爾等,怎知大功告成了?&rdquo &ldquo一旦我等留在漢營之中,待到更深人靜孔明入睡之際,本将軍便混入内帳,将諸葛亮刺死。
來日一早,便可将其首級獻與太守。
太守以為此計若何?&rdquo 龐壽聽了喜形于色,&ldquo此計妙極!無人可破。
請問陽将軍,此計何名?&rdquo 陽群講得眉飛色舞。
&ldquo此計名為&lsquo虎穴擒子&rsquo。
常言道:&lsquo不入虎穴,焉得虎子&rsquo。
若将孔明斬首,漢軍群龍無首,不戰自潰。
縱使不退,本将軍又何足懼哉?此乃禦敵守關萬全之策也!&rdquo 龐壽贊不絕口。
陽群還算細心,再叫龐壽靜下心來想一想,裡面有沒有破綻。
龐壽想一會說,我與你深交多年,一起鎮守夔關,朝夕相處,尚且難以看出問題,何況隻與你見過一面的諸葛亮!我看-點破綻也沒有,隻會成功而不可能失敗。
陽群說,話雖如此,但往往是&ldquo旁觀者清,當局者迷&rdquo,自以為是十全十美,但被人看來可能破綻不少,疑雲重重。
所以我們應該在細微之處多斟酌斟酌,多從壞的地方考慮。
龐壽搖搖頭,實在看不出有什麼地方存在漏洞。
陽群頓了一頓又說,不管此計成與不成,你我都要有兩種準備。
萬一被孔明看破機關,知道關廂上隻有你太守一個文人,來一個将計就計,把我等五百零一個人看押起來,然後命大将帶了漢軍到此騙關,隻說此計不成,逃了回來,要你太守開關,這就麻煩了。
在這夜深人靜之時,你太守若信以為真而放他們進關,必定人關皆失。
太守聽他這麼一講,倒真的有點着急了,問道,這便如何是好?陽群說,我們一出城關,你太守就坐鎮在關廂之上,多備弓箭。
一言以蔽之,我今晚-定不能回來,肯定在來朝帶了孔明的首級回來。
如果今晚有人叫關,不必多問,隻管用亂箭将他們射死。
龐壽見陽群想得如此周到,又是一片贊揚。
此事商議完畢,陽群又把進入漢營以後應該說些什麼話交代了一遍,命五百弟兄默記在心。
吃過晚飯,陽群帶領五百川兵往漢營而去,太守相送出城,然後傳令緊閉城門,上得城牆坐定,按陽群的吩咐,搬取無數弓箭放在守城弟兄身旁。
陽群和川軍穿了漢軍号衣,一人一口鋼刀插在背後,裝得零零落落的樣子向漢營趕去。
來到營前,隻見營頭上标燈無數,燈光閃閃,巡哨來往不絕。
陽群就縮到了最後面,隻怕被目光敏銳的漢軍認出來。
卻說漢營前的巡哨忽見夔關那邊來了一大群人,說是軍隊吧,隊伍不整;說是百姓吧,又都穿着号衣。
正不知何處軍隊趕到。
忙高聲叫道:&ldquo呔!前面乃是何許樣人?與我站住!口令!&rdquo 這班川軍牢記着陽群臨行時教的話,走上前去招呼道:&ldquo呔,我的哥。
&rdquo 來了一幫不明不白的人,還和我們稱兄道弟,要當心些。
漢軍巡哨十分警惕地圍了上去,趁着燈光一看,身上都穿着漢家服裝,好象是自己人。
便問:&ldquo弟兄們究竟是什麼樣人,從哪兒來,到此幹什麼?&rdquo &ldquo我的哥,咱們是自己人。
去年随皇叔入川時,龐軍師将我等三千弟兄留在關廂上,可是被陽群這混蛋囚禁在城裡。
今日聽說咱們諸葛軍師到了,便翻寨越獄逃了出來。
許多弟兄被他們殺的殺,抓的抓,就剩下咱們五百零-個弟兄逃出關廂。
費心通禀軍師,我等回來了。
&rdquo 這班漢軍巡哨聽說是這麼一回事,信以為真,滿心歡喜地用拳頭打着這個人的肩膀,敲着那個人的胸脯,顯得十分親熱,&ldquo弟兄們真有種,好樣的。
請你們等候片刻,我們立即進去禀報。
&rdquo 營前巡哨往大帳來。
卻說諸葛亮吃了晚飯,正在大帳閑坐。
左邊站着文人簡雍,右邊站的是趙雲和馬谡。
白日與川軍交戰以後,約定來朝列陣開兵,孔明又料定陽群此人決不會言而無信。
所以大家都沒什麼事情可做。
帳上隻有中間吊着的燈盞射出明亮的光線,兩廂十分暗淡。
孔明中央坐定,雙目微合,手捋清須,羽扇輕搖,神态安然。
&ldquo報禀軍師!&rdquo手下飛奔而至。
孔明聽這叫聲急促,猛然一驚:這個時候手下來報必定有事,莫非陽群變卦又有新招?便問:&ldquo何事?&rdquo &ldquo營前來一隊軍兵約有五百餘人,盡是漢軍弟兄号衣。
言道,去年龐軍師途經夔關留下三千弟兄相助陽群守關。
陽群将他們押在衙内後院,今日聞得軍師率大隊到此,翻寨越獄趁黑逃出城關,投到營前,欲見軍師。
&rdquo 一旁的趙雲和馬谡以及簡雍聽了為之振奮,都望着孔明:隻有你軍師來到,這些弟兄連性命也不顧了,黑夜沖出城關。
趕快叫他們到大帳來,羊羔美酒伺候,還可以從這些弟兄的上打探到城内的軍情,對我們以後奪取夔關、收服陽群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聽到營前有這種事情發生,孔明也頗感欣慰,但他并不喜形于色,而是抑制在心上。
喜不大笑,怒不暴跳,這是孔明一生的習慣,可見得他的涵養之深。
但轉而又懷疑起來,覺得此事有點蹊跷。
頓了一頓,便開口問道:&ldquo城中三千弟兄逃出多少?&rdquo 手下想了一想說:&ldquo五百零一個。
&rdquo &ldquo五百零一個?&rdquo &ldquo是。
&rdquo &ldquo可是五百零一人?&rdquo這句語氣加重了一些。
趙雲等人想,這個手下明明講了是五百零一個弟兄逃回來,還有什麼好多問的呢? 手下見軍師一再追問,毫不猶豫地回答道:&ldquo軍師,确是五百零一人,片言無虛!&rdquo &ldquo本軍師問你,他們怎樣打扮?&rdquo &ldquo禀軍師,五百零一個弟兄身上穿戴的盡是荊州弟兄的号衣号帽,整整齊齊。
&rdquo &ldquo身上可有兵刃?&rdquo &ldquo有的,各人一口鋼刀插在背後。
&rdquo &ldquo神情如何?&rdquo &ldquo這些弟兄到了營前,個個喜氣洋洋。
&rdquo &ldquo姿态怎樣?&rdquo &ldquo人人精神抖擻。
&rdquo 旁邊的馬谡見孔明這樣問手下,大覺不快:你真啰唆,問長問短,樣樣都要問,打碎砂鍋問(紋)到底,看你問出個什麼名堂來! 孔明問到這兒,已把營外這些人的來意猜到了十之八九,便對巡哨手下道:&ldquo來,你與我到營外去問他們一聲,三千弟兄逃出了五百零一個,關廂裡不論死活還餘幾何?與我細細打量他們的神情,回複本軍師。
&rdquo &ldquo是。
&rdquo 巡哨應一聲,往外就跑。
到營前,隻見這幫逃回來的弟兄都在伸頭探腦地張望着營中,得有點不耐煩的樣子。
人群的四周還有不少漢軍巡哨在同他們說話,當真把他們認作是自己的弟兄了。
從大帳出來的巡哨向前面大聲叫着:&ldquo呔,弟兄們肅靜,軍師問你們,三千弟兄逃出五百零一人,城關之中還餘多少啊?&rdquo 這個提問真是來得猝不及防,雖然這是最簡單不過的小事情,但是太突然,川軍都來不及反應過來。
要是逃出來的真個是荊州兵,出城多少,城中被打死打傷或截留多少,不用思索,脫口而出。
但畢竟是事不關己,哪裡會想到這個上面去。
被漢軍這麼一問,大家鬧懵了,你看着我我望着你,好長一段時間沒人敢立即回答。
過了一會兒,人群中又是一片嘈雜,指手劃腳,七嘴八舌,碌亂紛紛。
有的想,陽将軍到我們中點了五百兵,那自然是五百個弟兄出城,二千五百個留在城中。
想完就叫,可回頭一想,不對呀,我們這裡還有一個陽将軍呢,這就是說留下的隻有二千四百九十九人。
所以忙又糾正。
片刻之間,這裡說一個數,那邊叫一個數,好多都是不同的,此起彼落,叫喚不止。
陽群躲在後面不便開口,怕暴露了真面目。
但聽得這班小兵衆口紛纭,亂叫一通,暗暗罵道,你們這些飯桶,連這點帳都算不清,要是發饷銀少給了一丁點,你們一算就清了。
不過,這也難怪,都是諸葛亮刁鑽。
巡哨等了他們一頓飯的工夫,這才有人說清了這個簡單的問題。
便回進中軍大帳見孔明,&ldquo禀軍師,小的已去問了,這班弟兄起初吞吞吐吐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後來道還有二千四百九十九個弟兄沒有出城。
&rdquo &ldquo傳本軍師之令,大帳召見!&rdquo 手下又出營去傳令。
孔明吩咐帳上的弟兄将所有的燈火全都點亮,帳口格外多加幾盞大燈。
手下立即打火點燈,大帳上頓時通明透亮,照耀如同白晝,帳口尤其光線充足。
巡哨奔到營前喊道:&ldquo呔!軍師有令,統統大帳進見!&rdquo 陽群暗自高興:隻怕你不見。
到了裡面就不怕你不收留我們!你想辨認出我們,那就不可能了。
就跟了五百川軍進頭營,過二營,穿三營,直抵中軍大帳。
到了這裡,就不象在外面那麼活躍了,多少有點緊張,見諸葛亮就在上面,膽子大的走到前面,膽小一點的就縮在後邊,大多擠在中間,隻聽得一片&ldquo樸落落&rdquo膝蓋碰地的聲音,齊聲喚道:&ldquo小的見軍師!小卒見軍師啊!&rdquo前前後後跪了一地。
陽群跪在最後,一陣騷亂之後,擡起半個腦袋。
舉目偷看上面的動靜。
隻見孔明雙目微合,就好象沒有聽到叫喊聲似的若無其事。
心想,諸葛亮啊,隻要你把我們留在營中,包你不到天亮,就叫你腦袋搬家,我派人送給大都督張任,穩穩立下大功,西川從此鏟除了外來
川軍拿了這些衣褲、帽鞋,立即進上大堂。
陽群再命手下去營中點兵五百到此聽令。
不一會,五百川軍都到了大堂。
陽群命他們把身上的号衣脫下,換上漢軍号衣。
頃刻間,大堂上都是漢軍了。
陽群說,請太守到内堂暫且回避,片刻後本将軍呼喚再出。
龐壽不知他葫蘆裡賣些什麼藥,就起身進了内堂。
龐壽一走,陽群卸去甲胄,将最後一套漢軍号衣穿上,然後将須囊包裹一下,混入這班川軍之中。
方才喚道:&ldquo太守請出,可知本将軍在哪裡?&rdquo 龐壽聞聲而出,見堂上都是漢軍裝束的弟兄,陽群不知去向,料定就在人群之中,就仔細找尋起來。
可是找了許久,認不出到底哪一個是陽群,隻得連聲問道:&ldquo陽将軍在何處?陽将軍是哪一個?下官辨認不清。
&rdquo陽群攸然從人群中跳了出來,将号帽摘在手中,放下三绺清須,洋洋得意地走到龐壽面前,不覺開懷大笑起來:&ldquo啊哈&hellip&hellip太守,陽群在此。
&rdquo 龐壽見陽群也是一身号衣,活龍活現象個漢兵,拍手叫好:&ldquo陽将軍此身打扮與漢軍無異也,未知将軍究竟用何妙計可使諸葛亮退兵?&rdquo &ldquo太守你且聽了:都督傳令隻須堅守,不許出戰,依本将軍之見,實非上策。
去歲龐統在此留下三千漢軍,盡在後院監禁,料孔明心中有數。
此番親率大軍到此,必欲速求功成。
本将軍便來一個施其所求,投其所好,令其堕入圈套。
&rdquo &ldquo何以施其所求,投其所好?&rdquo &ldquo今晚陽群命五百弟兄飽餐之後,同出夔關,趕奔孔明大營。
言道,自去年龐軍師留下我等三千弟兄在關廂相助守關,被那夔關守将陽群軟禁在衙内,欲思突圍而出,并無大軍呼應。
今日聞說軍師殺到,弟兄們唯拚一死,全數翻寨越獄而出&hellip&hellip&rdquo 龐壽插言道:&ldquo陽将軍隻帶五百弟兄前去,何說三千漢軍越獄而出?&rdquo &ldquo太守,本将軍還未說完,請聽了:可恨走漏風聲,被那陽群率軍趕到,将弟兄們殺的殺,抓的抓,所剩五百零一個幸免得脫,奮力逃出城關,特地趕來大營,請軍師收用。
&rdquo &ldquo陽将軍,諸葛亮詭計多端,豈不知将軍之計?&rdquo &ldquo太守,龐統留下漢軍在此,諸葛亮必已知之。
他豈不要想,這三千弟兄早不殺出,遲不殺出,我諸葛亮一到便将生死置之度外,拚死越獄投奔大營,莫說五百零一個,便是五六小卒歸營,也是主帥用兵的威力。
必定收留無疑。
本将軍此計便成了。
&rdquo &ldquo諸葛亮收用了爾等,怎知大功告成了?&rdquo &ldquo一旦我等留在漢營之中,待到更深人靜孔明入睡之際,本将軍便混入内帳,将諸葛亮刺死。
來日一早,便可将其首級獻與太守。
太守以為此計若何?&rdquo 龐壽聽了喜形于色,&ldquo此計妙極!無人可破。
請問陽将軍,此計何名?&rdquo 陽群講得眉飛色舞。
&ldquo此計名為&lsquo虎穴擒子&rsquo。
常言道:&lsquo不入虎穴,焉得虎子&rsquo。
若将孔明斬首,漢軍群龍無首,不戰自潰。
縱使不退,本将軍又何足懼哉?此乃禦敵守關萬全之策也!&rdquo 龐壽贊不絕口。
陽群還算細心,再叫龐壽靜下心來想一想,裡面有沒有破綻。
龐壽想一會說,我與你深交多年,一起鎮守夔關,朝夕相處,尚且難以看出問題,何況隻與你見過一面的諸葛亮!我看-點破綻也沒有,隻會成功而不可能失敗。
陽群說,話雖如此,但往往是&ldquo旁觀者清,當局者迷&rdquo,自以為是十全十美,但被人看來可能破綻不少,疑雲重重。
所以我們應該在細微之處多斟酌斟酌,多從壞的地方考慮。
龐壽搖搖頭,實在看不出有什麼地方存在漏洞。
陽群頓了一頓又說,不管此計成與不成,你我都要有兩種準備。
萬一被孔明看破機關,知道關廂上隻有你太守一個文人,來一個将計就計,把我等五百零一個人看押起來,然後命大将帶了漢軍到此騙關,隻說此計不成,逃了回來,要你太守開關,這就麻煩了。
在這夜深人靜之時,你太守若信以為真而放他們進關,必定人關皆失。
太守聽他這麼一講,倒真的有點着急了,問道,這便如何是好?陽群說,我們一出城關,你太守就坐鎮在關廂之上,多備弓箭。
一言以蔽之,我今晚-定不能回來,肯定在來朝帶了孔明的首級回來。
如果今晚有人叫關,不必多問,隻管用亂箭将他們射死。
龐壽見陽群想得如此周到,又是一片贊揚。
此事商議完畢,陽群又把進入漢營以後應該說些什麼話交代了一遍,命五百弟兄默記在心。
吃過晚飯,陽群帶領五百川兵往漢營而去,太守相送出城,然後傳令緊閉城門,上得城牆坐定,按陽群的吩咐,搬取無數弓箭放在守城弟兄身旁。
陽群和川軍穿了漢軍号衣,一人一口鋼刀插在背後,裝得零零落落的樣子向漢營趕去。
來到營前,隻見營頭上标燈無數,燈光閃閃,巡哨來往不絕。
陽群就縮到了最後面,隻怕被目光敏銳的漢軍認出來。
卻說漢營前的巡哨忽見夔關那邊來了一大群人,說是軍隊吧,隊伍不整;說是百姓吧,又都穿着号衣。
正不知何處軍隊趕到。
忙高聲叫道:&ldquo呔!前面乃是何許樣人?與我站住!口令!&rdquo 這班川軍牢記着陽群臨行時教的話,走上前去招呼道:&ldquo呔,我的哥。
&rdquo 來了一幫不明不白的人,還和我們稱兄道弟,要當心些。
漢軍巡哨十分警惕地圍了上去,趁着燈光一看,身上都穿着漢家服裝,好象是自己人。
便問:&ldquo弟兄們究竟是什麼樣人,從哪兒來,到此幹什麼?&rdquo &ldquo我的哥,咱們是自己人。
去年随皇叔入川時,龐軍師将我等三千弟兄留在關廂上,可是被陽群這混蛋囚禁在城裡。
今日聽說咱們諸葛軍師到了,便翻寨越獄逃了出來。
許多弟兄被他們殺的殺,抓的抓,就剩下咱們五百零-個弟兄逃出關廂。
費心通禀軍師,我等回來了。
&rdquo 這班漢軍巡哨聽說是這麼一回事,信以為真,滿心歡喜地用拳頭打着這個人的肩膀,敲着那個人的胸脯,顯得十分親熱,&ldquo弟兄們真有種,好樣的。
請你們等候片刻,我們立即進去禀報。
&rdquo 營前巡哨往大帳來。
卻說諸葛亮吃了晚飯,正在大帳閑坐。
左邊站着文人簡雍,右邊站的是趙雲和馬谡。
白日與川軍交戰以後,約定來朝列陣開兵,孔明又料定陽群此人決不會言而無信。
所以大家都沒什麼事情可做。
帳上隻有中間吊着的燈盞射出明亮的光線,兩廂十分暗淡。
孔明中央坐定,雙目微合,手捋清須,羽扇輕搖,神态安然。
&ldquo報禀軍師!&rdquo手下飛奔而至。
孔明聽這叫聲急促,猛然一驚:這個時候手下來報必定有事,莫非陽群變卦又有新招?便問:&ldquo何事?&rdquo &ldquo營前來一隊軍兵約有五百餘人,盡是漢軍弟兄号衣。
言道,去年龐軍師途經夔關留下三千弟兄相助陽群守關。
陽群将他們押在衙内後院,今日聞得軍師率大隊到此,翻寨越獄趁黑逃出城關,投到營前,欲見軍師。
&rdquo 一旁的趙雲和馬谡以及簡雍聽了為之振奮,都望着孔明:隻有你軍師來到,這些弟兄連性命也不顧了,黑夜沖出城關。
趕快叫他們到大帳來,羊羔美酒伺候,還可以從這些弟兄的上打探到城内的軍情,對我們以後奪取夔關、收服陽群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聽到營前有這種事情發生,孔明也頗感欣慰,但他并不喜形于色,而是抑制在心上。
喜不大笑,怒不暴跳,這是孔明一生的習慣,可見得他的涵養之深。
但轉而又懷疑起來,覺得此事有點蹊跷。
頓了一頓,便開口問道:&ldquo城中三千弟兄逃出多少?&rdquo 手下想了一想說:&ldquo五百零一個。
&rdquo &ldquo五百零一個?&rdquo &ldquo是。
&rdquo &ldquo可是五百零一人?&rdquo這句語氣加重了一些。
趙雲等人想,這個手下明明講了是五百零一個弟兄逃回來,還有什麼好多問的呢? 手下見軍師一再追問,毫不猶豫地回答道:&ldquo軍師,确是五百零一人,片言無虛!&rdquo &ldquo本軍師問你,他們怎樣打扮?&rdquo &ldquo禀軍師,五百零一個弟兄身上穿戴的盡是荊州弟兄的号衣号帽,整整齊齊。
&rdquo &ldquo身上可有兵刃?&rdquo &ldquo有的,各人一口鋼刀插在背後。
&rdquo &ldquo神情如何?&rdquo &ldquo這些弟兄到了營前,個個喜氣洋洋。
&rdquo &ldquo姿态怎樣?&rdquo &ldquo人人精神抖擻。
&rdquo 旁邊的馬谡見孔明這樣問手下,大覺不快:你真啰唆,問長問短,樣樣都要問,打碎砂鍋問(紋)到底,看你問出個什麼名堂來! 孔明問到這兒,已把營外這些人的來意猜到了十之八九,便對巡哨手下道:&ldquo來,你與我到營外去問他們一聲,三千弟兄逃出了五百零一個,關廂裡不論死活還餘幾何?與我細細打量他們的神情,回複本軍師。
&rdquo &ldquo是。
&rdquo 巡哨應一聲,往外就跑。
到營前,隻見這幫逃回來的弟兄都在伸頭探腦地張望着營中,得有點不耐煩的樣子。
人群的四周還有不少漢軍巡哨在同他們說話,當真把他們認作是自己的弟兄了。
從大帳出來的巡哨向前面大聲叫着:&ldquo呔,弟兄們肅靜,軍師問你們,三千弟兄逃出五百零一人,城關之中還餘多少啊?&rdquo 這個提問真是來得猝不及防,雖然這是最簡單不過的小事情,但是太突然,川軍都來不及反應過來。
要是逃出來的真個是荊州兵,出城多少,城中被打死打傷或截留多少,不用思索,脫口而出。
但畢竟是事不關己,哪裡會想到這個上面去。
被漢軍這麼一問,大家鬧懵了,你看着我我望着你,好長一段時間沒人敢立即回答。
過了一會兒,人群中又是一片嘈雜,指手劃腳,七嘴八舌,碌亂紛紛。
有的想,陽将軍到我們中點了五百兵,那自然是五百個弟兄出城,二千五百個留在城中。
想完就叫,可回頭一想,不對呀,我們這裡還有一個陽将軍呢,這就是說留下的隻有二千四百九十九人。
所以忙又糾正。
片刻之間,這裡說一個數,那邊叫一個數,好多都是不同的,此起彼落,叫喚不止。
陽群躲在後面不便開口,怕暴露了真面目。
但聽得這班小兵衆口紛纭,亂叫一通,暗暗罵道,你們這些飯桶,連這點帳都算不清,要是發饷銀少給了一丁點,你們一算就清了。
不過,這也難怪,都是諸葛亮刁鑽。
巡哨等了他們一頓飯的工夫,這才有人說清了這個簡單的問題。
便回進中軍大帳見孔明,&ldquo禀軍師,小的已去問了,這班弟兄起初吞吞吐吐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後來道還有二千四百九十九個弟兄沒有出城。
&rdquo &ldquo傳本軍師之令,大帳召見!&rdquo 手下又出營去傳令。
孔明吩咐帳上的弟兄将所有的燈火全都點亮,帳口格外多加幾盞大燈。
手下立即打火點燈,大帳上頓時通明透亮,照耀如同白晝,帳口尤其光線充足。
巡哨奔到營前喊道:&ldquo呔!軍師有令,統統大帳進見!&rdquo 陽群暗自高興:隻怕你不見。
到了裡面就不怕你不收留我們!你想辨認出我們,那就不可能了。
就跟了五百川軍進頭營,過二營,穿三營,直抵中軍大帳。
到了這裡,就不象在外面那麼活躍了,多少有點緊張,見諸葛亮就在上面,膽子大的走到前面,膽小一點的就縮在後邊,大多擠在中間,隻聽得一片&ldquo樸落落&rdquo膝蓋碰地的聲音,齊聲喚道:&ldquo小的見軍師!小卒見軍師啊!&rdquo前前後後跪了一地。
陽群跪在最後,一陣騷亂之後,擡起半個腦袋。
舉目偷看上面的動靜。
隻見孔明雙目微合,就好象沒有聽到叫喊聲似的若無其事。
心想,諸葛亮啊,隻要你把我們留在營中,包你不到天亮,就叫你腦袋搬家,我派人送給大都督張任,穩穩立下大功,西川從此鏟除了外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