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張飛進川任都督 孔明翁婿布陣圖
關燈
小
中
大
第二回張飛進川任都督 孔明翁婿布陣圖
張飛要走水路,文武都笑他太傻,隻有孔明不露聲色,喜在心頭。
心想,要是你貪走近路欲求大功,必然适得其反,事與願違,說明你還沒有資格統領三軍,隻好算是一個有勇無謀的戰将。
現在你走水路,可見得你已經過深思熟慮,權衡出進川的利弊,能夠從大局出發,量力而行。
馬良說過,涪關代理軍師彭羕已将水陸兩路川将的情況摸熟,陸路守将都是文武雙全。
你張飛若從此路進川,困難重重,水路雖然略遠,可是守将大多有勇少謀,憑你張飛之勇足以對付。
即使巴州有個嚴顔,想必你也會用計勝他。
孔明知道了張飛的用意,便點頭說:&ldquo既然三将軍走水道,請問欲思哪幾位文武相助?&rdquo 張飛不假思索道:&ldquo老師,若說武将麼,老張早已想定,隻需四位老朋友毛仁、苟璋、劉辟、龔都便了。
&rdquo說着,用手指着武将班中的四員将軍。
要是說打仗,大家都知道張飛是天下無敵的,很少有人可以在他的蛇矛上打三個回合。
要論用兵,大家可不敢相信是否有這樣的才幹,就連毛、苟、劉、龔也持懷疑的态度。
現在張飛直指他們,早已被吓得慌了神。
他們想,我們從浔陽江大營來的時候,不過是和你打打趣,哪裡想得到你真的會和軍師分兵,這決不能答應的,有性命出入。
同樣進入,還是跟着軍師保險。
四個人劈口回答道:&ldquo三将軍,咱們并沒有答應過你,你不要叫咱們走水路,咱們跟着軍師一起下川。
&rdquo 張飛想,那天都和你們講妥的,怎麼還想拒絕,越是這樣,我越要拖着你們一起去,怕你們賴掉不成!說:&ldquo老張與四位早已有約在先,不可更改!&rdquo 四将想,越發在瞎說了,怎麼還弄出了個&ldquo預約&rdquo呢!以前開的是玩笑,你倒當起真來了。
以後我們再也不敢和你多說多話了。
四将又不敢争執,緘默不語。
孔明說:&ldquo四位将軍,三将軍欲求爾等相助,必有道理,請不必多慮。
&rdquo 四将聽孔明也是這麼講,心想,完了!軍師也同意了,那我們隻得同阿戆一起去死了。
勉強答道:&ldquo是。
&rdquo 孔明又問:&ldquo三将軍,還需幾位大夫相助?&rdquo 張飛想,除了留在荊州的文人以外,要進川的也沒有幾個了,倒要問問孔明用多少人。
便問:&ldquo老師從陸路下川,欲思幾位文武?&rdquo &ldquo武将之中隻有趙雲、馬谡,皆随亮入川。
文人便是簡雍大夫。
&rdquo 張飛想,雖然你手下隻有三個文武,但趙雲一個人就是我家大哥的半個人家,何況還有馬谡,實力比我好得多。
便笑道:&ldquo老師啊,我手下雖有大将四員,可是武藝尋常,怎及你半個老趙!&rdquo 一旁的四将聽了滿腹是氣,暗暗罵道:戆你的坯!你既然以為我們本領不高,為什麼瞎貓拖住了死老鼠,硬把我們派在水路上? 張飛又輕聲嘀咕道:&ldquo四個老朋友本事蹩腳,卻忠心耿耿。
老張的本領高強,兩下可以彌補。
&rdquo 大家見張飛這種半真半假的神态,覺得十分有趣:這家夥倒象個生意人,好壞還要搭配一下呢! 張飛對孔明說:&ldquo老張的大才遠不及你老師,文人卻要比老師多些。
&rdquo──自己稱自己為大才,也隻有張飛講得出。
孔明想,别看他戆頭戆腦,門檻倒蠻精的。
不過言之卻也有理,自己武藝好,戰将可以馬虎些,文人多些,可以為他多出些主意,用兵上也能少出差錯。
便應道:&ldquo三将軍隻管請了。
&rdquo 實際上在荊州的這班文武除了留下的,被張飛和孔明又選去了所有的大将,所剩的幾位大夫也隻有簡雍、孫乾、糜竺三個了。
簡雍又是跟着孔明進川,也就等于隻有孫乾和糜竺可以被張飛挑選一下。
而張飛又想多要些文人,所以根本用不着再點人了,一看便知是他們兩個。
此刻的孫乾和糜竺見孔明要了簡雍去,單單留這兩個,他們知道此番要跟張飛走水路了,早已急得心慌意亂,就象前三國中孔明草船借箭,魯肅急得渾身發抖一樣。
張飛對此情景有所察覺,便朗聲對孔明說:&ldquo老張所需大夫便是老孫、小糜。
&rdquo非但點中,而且還以老、小相稱。
孫、糜二人見孔明點頭,也無法可想,隻得跟張飛從水路下川。
文武分撥已定,孔明宣布張飛為水軍都督,自己為陸軍都督,各統五萬精兵,來日啟程。
兵分兩路,約定涪關取齊,除夕之前先到者為頭功。
說罷,就把陸路進兵的文武布置一下:趙雲為頭隊正先鋒,馬谡保護軍需糧饷押後,各領兵三千。
孔明在中軍,簡雍為參謀。
幾句話把軍中之事都安排好,遂傳令退堂。
今日的張飛當了水軍都督,黑臉上光采奕奕,聽得退堂聲,還不舍得就這麼散開呢。
心想,跟了老師多年,今日總算與他各帶一路兵,并駕齊驅,都為進川的都督,可以施展我胸中之才了。
新官上任,也要擺些威風出來,免得被人看輕了,便傳令道:&ldquo來,跟了本督回帥府聽令!&rdquo 這些跟随張飛走水路的文武,跟了張飛下堂,一面走,一面心裡在笑:張飛這個人真是戆極了,軍師剛剛宣布他做水路都督,他就自稱官邸為帥府了。
隻怕這個都督不是好當的,打不進西川看你還敢以都督自居,官邸中的手下聞報張飛為水軍都督,與孔明兵分兩路下川,自然高興,張羅着把大廳改成大堂,見文武都到,立即擊鼓敲鐘。
文武上堂按班站立兩旁。
張飛在鐘鼓聲中進了内堂。
須臾,三班手下虎威連連:&ldquo大都督升堂,呼&hellip&hellip&rdquo呼聲未斷,張飛穩步從裡面走了出來,自言自語道:&ldquo豹頭環眼有虎須,燕山翼德叫張飛!&rdquo 衆人聞聲向上一看,今日的張飛與往日大不相同:頭頂帥盔,滿盔明珠奪人眼目,盔纓抖抖瑟瑟;鮮紅絢麗;身披帥甲,胸前護心鏡華光閃爍,甲攔裙金鈎釣挂。
腰纏鞭劍弓箭,足登虎頭戰靴。
環眼圓睜,虎須倒童。
站立平地九尺有餘,腰粗膀闊。
正是一員勇猛異常的虎将。
令人望而生畏,鐘鼓息,張飛居中坐定。
這些文武都是張飛的老朋友,過去常見他醉酒生事,對他總是遠而避之。
今日見他穿了這身烏油滴水的帥盔帥甲,卻是這般氣概,不覺都看傻了眼,好象初次見面,盯着上面看個沒完,卻忘了上前參見。
張飛坐了片刻,不見文武動靜。
心想,這是怎麼回事?我家老師坐上大堂,文武立即上前施禮。
我也是個都督了,為何老是看着我,卻不動身呢?莫非我不配做都督?因此張飛厲聲道:&ldquo兩旁看些什麼?還不上前見過本督!&rdquo 被他這麼一聲喊,大家方才醒了神,一齊從兩旁閃出,來見這位新上任的頂頭上司:&ldquo下官見都督!末将見都督!有禮!有禮&hellip&hellip&rdquo &ldquo罷了。
與我歸班站立。
&rdquo 張飛見文武都退了下去,從虎案上翻開一本新的點卯簿,提筆在手,朝兩下看了一眼,煞有介事地說道:&ldquo衆位聽着,老張點卯了。
&rdquo 雖然說張飛打了許多年的仗。
對堂規、帳規了如指掌,但真正發号施令這還是第一遭。
所以做起事來有點不自然,連點卯也要打個招呼。
文武想,升堂第一件事就是點卯,根本用不着先說明的。
張飛見衆人都靜看着自己,便用筆朝名冊上點去:&ldquo老孫!&rdquo 衆人聽他這般點卯,都暗暗發笑:這算是點卯還是開玩笑!一個人總歸有姓有名,大堂上應該正規些。
幾十年來被他這麼叫慣了,今天還是這麼随随便便的。
孫乾笑吟吟地應道:&ldquo下官在。
&rdquo &ldquo小糜。
&rdquo 糜竺也樂了:一個大都督,對自己的部下竟是老呀小的亂叫一氣,弄出個小糜來了。
要是我的兄弟糜芳在這兒,叫誰出來答應呢?糜竺跨上一步:&ldquo下官在。
&rdquo &ldquo毛、苟。
&rdquo 這下更是有趣了,毛仁和苟璋對視了一下:這阿戆真是越弄越不象話了。
毛是毛,苟是苟,一個個地點下去,一下叫了兩個,不知情的還以為是在叫喚家畜貓和狗呢!應道:&ldquo毛仁在。
苟璋有。
&rdquo &ldquo劉、龔。
&rdquo &ldquo在。
&rdquo 張飛一向快人快事,六個文武,被他叫了四聲,點卯就算結束了。
雖說現在的點卯簿上隻有六個人,一目了然,但切莫看輕了他。
等到張飛在涪關與孔明會師,交上的點卯簿上已經是人名排了一長列,與孔明一樣,一路上收了許多川中降将。
張飛合上點卯簿,招呼道:&ldquo堂上衆位。
&rdquo──共隻有六個人,也要稱一聲衆位。
&ldquo大哥兵困涪關,老張與老師水陸兵分兩路,各為一路都督。
如今施發将令,各位仔細聽了。
老張有言在先,若有違令者立斬!&rdquo 大家想,你這個人一生就喜歡殺,事情還沒有做,先用殺來吓唬人。
孫乾暗思:張飛這個人的确不容易,雖然第一次為主帥,出言吐語倒也按部就班,有條不紊。
因為坐在中間這個位子上講話是要擔分量的,膽小一點的連話都講不出。
你看他卻是十分老練,不慌不忙。
當然有點言重,也可以讓衆文武多擔一點責任。
&ldquo老孫聽令。
&rdquo張飛道。
孫乾從文班中走到虎案前,十分恭敬地應道:&ldquo都督,下官在。
&rdquo &ldquo付你将令一支,為軍中參謀官。
&rdquo 孫乾想,雖說孔明對你很是信任,讓你領一路人馬下川,我們也看到你近年來在用兵上的進展,但你到底有多大本領,我倒要掂掂你的斤兩。
就問道:&ldquo請問都督,軍中參謀所司何事?&rdquo 張飛頓了一頓,心想,諸葛亮發令時
心想,要是你貪走近路欲求大功,必然适得其反,事與願違,說明你還沒有資格統領三軍,隻好算是一個有勇無謀的戰将。
現在你走水路,可見得你已經過深思熟慮,權衡出進川的利弊,能夠從大局出發,量力而行。
馬良說過,涪關代理軍師彭羕已将水陸兩路川将的情況摸熟,陸路守将都是文武雙全。
你張飛若從此路進川,困難重重,水路雖然略遠,可是守将大多有勇少謀,憑你張飛之勇足以對付。
即使巴州有個嚴顔,想必你也會用計勝他。
孔明知道了張飛的用意,便點頭說:&ldquo既然三将軍走水道,請問欲思哪幾位文武相助?&rdquo 張飛不假思索道:&ldquo老師,若說武将麼,老張早已想定,隻需四位老朋友毛仁、苟璋、劉辟、龔都便了。
&rdquo說着,用手指着武将班中的四員将軍。
要是說打仗,大家都知道張飛是天下無敵的,很少有人可以在他的蛇矛上打三個回合。
要論用兵,大家可不敢相信是否有這樣的才幹,就連毛、苟、劉、龔也持懷疑的态度。
現在張飛直指他們,早已被吓得慌了神。
他們想,我們從浔陽江大營來的時候,不過是和你打打趣,哪裡想得到你真的會和軍師分兵,這決不能答應的,有性命出入。
同樣進入,還是跟着軍師保險。
四個人劈口回答道:&ldquo三将軍,咱們并沒有答應過你,你不要叫咱們走水路,咱們跟着軍師一起下川。
&rdquo 張飛想,那天都和你們講妥的,怎麼還想拒絕,越是這樣,我越要拖着你們一起去,怕你們賴掉不成!說:&ldquo老張與四位早已有約在先,不可更改!&rdquo 四将想,越發在瞎說了,怎麼還弄出了個&ldquo預約&rdquo呢!以前開的是玩笑,你倒當起真來了。
以後我們再也不敢和你多說多話了。
四将又不敢争執,緘默不語。
孔明說:&ldquo四位将軍,三将軍欲求爾等相助,必有道理,請不必多慮。
&rdquo 四将聽孔明也是這麼講,心想,完了!軍師也同意了,那我們隻得同阿戆一起去死了。
勉強答道:&ldquo是。
&rdquo 孔明又問:&ldquo三将軍,還需幾位大夫相助?&rdquo 張飛想,除了留在荊州的文人以外,要進川的也沒有幾個了,倒要問問孔明用多少人。
便問:&ldquo老師從陸路下川,欲思幾位文武?&rdquo &ldquo武将之中隻有趙雲、馬谡,皆随亮入川。
文人便是簡雍大夫。
&rdquo 張飛想,雖然你手下隻有三個文武,但趙雲一個人就是我家大哥的半個人家,何況還有馬谡,實力比我好得多。
便笑道:&ldquo老師啊,我手下雖有大将四員,可是武藝尋常,怎及你半個老趙!&rdquo 一旁的四将聽了滿腹是氣,暗暗罵道:戆你的坯!你既然以為我們本領不高,為什麼瞎貓拖住了死老鼠,硬把我們派在水路上? 張飛又輕聲嘀咕道:&ldquo四個老朋友本事蹩腳,卻忠心耿耿。
老張的本領高強,兩下可以彌補。
&rdquo 大家見張飛這種半真半假的神态,覺得十分有趣:這家夥倒象個生意人,好壞還要搭配一下呢! 張飛對孔明說:&ldquo老張的大才遠不及你老師,文人卻要比老師多些。
&rdquo──自己稱自己為大才,也隻有張飛講得出。
孔明想,别看他戆頭戆腦,門檻倒蠻精的。
不過言之卻也有理,自己武藝好,戰将可以馬虎些,文人多些,可以為他多出些主意,用兵上也能少出差錯。
便應道:&ldquo三将軍隻管請了。
&rdquo 實際上在荊州的這班文武除了留下的,被張飛和孔明又選去了所有的大将,所剩的幾位大夫也隻有簡雍、孫乾、糜竺三個了。
簡雍又是跟着孔明進川,也就等于隻有孫乾和糜竺可以被張飛挑選一下。
而張飛又想多要些文人,所以根本用不着再點人了,一看便知是他們兩個。
此刻的孫乾和糜竺見孔明要了簡雍去,單單留這兩個,他們知道此番要跟張飛走水路了,早已急得心慌意亂,就象前三國中孔明草船借箭,魯肅急得渾身發抖一樣。
張飛對此情景有所察覺,便朗聲對孔明說:&ldquo老張所需大夫便是老孫、小糜。
&rdquo非但點中,而且還以老、小相稱。
孫、糜二人見孔明點頭,也無法可想,隻得跟張飛從水路下川。
文武分撥已定,孔明宣布張飛為水軍都督,自己為陸軍都督,各統五萬精兵,來日啟程。
兵分兩路,約定涪關取齊,除夕之前先到者為頭功。
說罷,就把陸路進兵的文武布置一下:趙雲為頭隊正先鋒,馬谡保護軍需糧饷押後,各領兵三千。
孔明在中軍,簡雍為參謀。
幾句話把軍中之事都安排好,遂傳令退堂。
今日的張飛當了水軍都督,黑臉上光采奕奕,聽得退堂聲,還不舍得就這麼散開呢。
心想,跟了老師多年,今日總算與他各帶一路兵,并駕齊驅,都為進川的都督,可以施展我胸中之才了。
新官上任,也要擺些威風出來,免得被人看輕了,便傳令道:&ldquo來,跟了本督回帥府聽令!&rdquo 這些跟随張飛走水路的文武,跟了張飛下堂,一面走,一面心裡在笑:張飛這個人真是戆極了,軍師剛剛宣布他做水路都督,他就自稱官邸為帥府了。
隻怕這個都督不是好當的,打不進西川看你還敢以都督自居,官邸中的手下聞報張飛為水軍都督,與孔明兵分兩路下川,自然高興,張羅着把大廳改成大堂,見文武都到,立即擊鼓敲鐘。
文武上堂按班站立兩旁。
張飛在鐘鼓聲中進了内堂。
須臾,三班手下虎威連連:&ldquo大都督升堂,呼&hellip&hellip&rdquo呼聲未斷,張飛穩步從裡面走了出來,自言自語道:&ldquo豹頭環眼有虎須,燕山翼德叫張飛!&rdquo 衆人聞聲向上一看,今日的張飛與往日大不相同:頭頂帥盔,滿盔明珠奪人眼目,盔纓抖抖瑟瑟;鮮紅絢麗;身披帥甲,胸前護心鏡華光閃爍,甲攔裙金鈎釣挂。
腰纏鞭劍弓箭,足登虎頭戰靴。
環眼圓睜,虎須倒童。
站立平地九尺有餘,腰粗膀闊。
正是一員勇猛異常的虎将。
令人望而生畏,鐘鼓息,張飛居中坐定。
這些文武都是張飛的老朋友,過去常見他醉酒生事,對他總是遠而避之。
今日見他穿了這身烏油滴水的帥盔帥甲,卻是這般氣概,不覺都看傻了眼,好象初次見面,盯着上面看個沒完,卻忘了上前參見。
張飛坐了片刻,不見文武動靜。
心想,這是怎麼回事?我家老師坐上大堂,文武立即上前施禮。
我也是個都督了,為何老是看着我,卻不動身呢?莫非我不配做都督?因此張飛厲聲道:&ldquo兩旁看些什麼?還不上前見過本督!&rdquo 被他這麼一聲喊,大家方才醒了神,一齊從兩旁閃出,來見這位新上任的頂頭上司:&ldquo下官見都督!末将見都督!有禮!有禮&hellip&hellip&rdquo &ldquo罷了。
與我歸班站立。
&rdquo 張飛見文武都退了下去,從虎案上翻開一本新的點卯簿,提筆在手,朝兩下看了一眼,煞有介事地說道:&ldquo衆位聽着,老張點卯了。
&rdquo 雖然說張飛打了許多年的仗。
對堂規、帳規了如指掌,但真正發号施令這還是第一遭。
所以做起事來有點不自然,連點卯也要打個招呼。
文武想,升堂第一件事就是點卯,根本用不着先說明的。
張飛見衆人都靜看着自己,便用筆朝名冊上點去:&ldquo老孫!&rdquo 衆人聽他這般點卯,都暗暗發笑:這算是點卯還是開玩笑!一個人總歸有姓有名,大堂上應該正規些。
幾十年來被他這麼叫慣了,今天還是這麼随随便便的。
孫乾笑吟吟地應道:&ldquo下官在。
&rdquo &ldquo小糜。
&rdquo 糜竺也樂了:一個大都督,對自己的部下竟是老呀小的亂叫一氣,弄出個小糜來了。
要是我的兄弟糜芳在這兒,叫誰出來答應呢?糜竺跨上一步:&ldquo下官在。
&rdquo &ldquo毛、苟。
&rdquo 這下更是有趣了,毛仁和苟璋對視了一下:這阿戆真是越弄越不象話了。
毛是毛,苟是苟,一個個地點下去,一下叫了兩個,不知情的還以為是在叫喚家畜貓和狗呢!應道:&ldquo毛仁在。
苟璋有。
&rdquo &ldquo劉、龔。
&rdquo &ldquo在。
&rdquo 張飛一向快人快事,六個文武,被他叫了四聲,點卯就算結束了。
雖說現在的點卯簿上隻有六個人,一目了然,但切莫看輕了他。
等到張飛在涪關與孔明會師,交上的點卯簿上已經是人名排了一長列,與孔明一樣,一路上收了許多川中降将。
張飛合上點卯簿,招呼道:&ldquo堂上衆位。
&rdquo──共隻有六個人,也要稱一聲衆位。
&ldquo大哥兵困涪關,老張與老師水陸兵分兩路,各為一路都督。
如今施發将令,各位仔細聽了。
老張有言在先,若有違令者立斬!&rdquo 大家想,你這個人一生就喜歡殺,事情還沒有做,先用殺來吓唬人。
孫乾暗思:張飛這個人的确不容易,雖然第一次為主帥,出言吐語倒也按部就班,有條不紊。
因為坐在中間這個位子上講話是要擔分量的,膽小一點的連話都講不出。
你看他卻是十分老練,不慌不忙。
當然有點言重,也可以讓衆文武多擔一點責任。
&ldquo老孫聽令。
&rdquo張飛道。
孫乾從文班中走到虎案前,十分恭敬地應道:&ldquo都督,下官在。
&rdquo &ldquo付你将令一支,為軍中參謀官。
&rdquo 孫乾想,雖說孔明對你很是信任,讓你領一路人馬下川,我們也看到你近年來在用兵上的進展,但你到底有多大本領,我倒要掂掂你的斤兩。
就問道:&ldquo請問都督,軍中參謀所司何事?&rdquo 張飛頓了一頓,心想,諸葛亮發令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