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涪關劉備下救書 荊州孔明托關羽
關燈
小
中
大
第一回涪關劉備下救書 荊州孔明托關羽
黃忠聽了法正、孟達之言,将馬一拎,直奔大道而去。
隻見劉備帶了丁立、白壽二将,還有三千漢兵逃了下來,又見後面塵埃大起,西川大都督張任提槍縱馬緊緊追趕,情勢甚是危急。
黃忠扯起喉嚨大聲喊道:&ldquo皇叔不必驚慌,老夫黃忠來也!&rdquo 劉備正在趕路,聞得喊聲,擡頭望去,見黃老将軍飛馬趕到。
心想,黃忠是随龐軍師走小路的,怎麼在這個時候會到這裡來接應我呢?莫非小路上出了什麼事情?劉備眼見自己的處境也很危急,但對龐統那一路人馬卻放心不下。
因而問道:&ldquo啊,老将軍,龐軍師怎樣了?&rdquo 黃忠想,龐統已經死于亂箭之下,今生難以相見了。
但現在我無論如何不能告訴你。
隻因你自己也在吃敗仗,要是我将龐統的死訊一講,豈非動搖軍心,甚至更加要潰不成軍,會被張任殺得落花流水,不堪收拾。
黃忠想到這裡,便鎮定地答道:&ldquo皇叔放心,小路之上還好。
&rdquo 劉備一聽,他口氣很勉強,情知比這裡好不了多少,但又不知壞到何等程度,一時也無法問個水落石出。
因此,劉備帶了衆将士仍然向前逃去。
黃忠見大隊從自己馬前魚貫而過,暗忖道:龐統已死,我在這裡應該擔些責任,保護皇叔的安全。
聽說張任是西川的槍祖宗,今日倒要掂掂他的斤兩。
老将軍橫刀呐喊道:&ldquo呔!小子張任,爾好不自量力,竟敢追趕我家主公,黃忠在此,爾且看刀!&rdquo說罷,四門大開,刀風飒飒,朝張任的當頂就是一刀。
張任見迎面而來一員白發老将,自報姓名,氣勢洶洶,忙用手中金槍使勁招架上去。
喝一聲:&ldquo呔,老頭兒且慢!&rdquo 兩人都有千鈞之力,兵器交加,隻聽得&ldquo嚓啷&rdquo一聲響。
黃忠&ldquo啊&rdquo地叫一聲,金刀蕩了出去。
張任乘勢對準黃忠的面門發一槍,老将軍把頭一偏,圈馬便走。
黃忠邊逃邊想,今天的事情真有點可笑。
我黃忠打起仗來一向總是赢的,哪怕和關雲長交手,也不至于會這麼經不起打。
怎麼和張任一照面就敗了呢?其實,打仗和做事情一樣,要有一定的條件和心情的。
今天落鳳坡龐統身亡,大道上劉備又大敗而歸。
本來黃忠的情緒已很低落,無心戀戰,再遇着西川屈指可數的戰将,難免要有點心寒了。
所以,他的本領大打折扣,一碰就逃,這是并不奇怪的。
黃忠雖然久戰沙場,素有小名,但真正顯露出他的英雄氣概,直要到諸葛亮進川,張飛、趙雲等将彙集在涪關之時,黃忠方才屢戰屢捷,就象蛟龍入海,靈活無窮。
尤其在伐東川這段時間内,到處都是黃忠的天下,每戰必捷,功勞累累,号稱&ldquo十大汗馬之功&rdquo。
諸如威震定軍山、刀劈夏侯淵&hellip&hellip此時的黃忠确是不可一世,在花甲之年尚能揚威奮勇,實在是老當益壯。
不過,今日機緣未到,縱然有天大的本領也難以施展開來。
老将軍斷在大隊之後,且戰且退。
到鳳鳴山下,法正、孟達對劉備說,皇叔,大營早已撤去了,速速随了我等往涪關去吧。
說罷,兩人帶了人馬在頭裡趕路。
劉備在馬上暗想道:我與龐統各帶一路兵,都在前方與敵交戰,有哪一個竟将後方布置得井然有序?難道龐統在出兵之前已料到了這次進軍要遭挫敗嗎?恐怕不可能。
此時劉備也想不了這許多錯綜複雜的事情,隻管跟了法、孟二人飛馬而逃。
兜過涪關後關,來到離前關約有三裡地的涪關界首,道路漸漸狹窄起來,路旁各有一座并不算高的山峰,大隊都擁入界口。
黃忠在後亦然往這個方向而來。
不一合,前隊已到關前。
見大門緊閉,關上肅靜無聲。
漢軍忙對城上高聲喊叫:&ldquo呔!城關上弟兄聽了,皇叔退兵回來,爾等速速開放關廂。
&rdquo 城關上的漢兵早已望見逃回來的隊伍零落不堪,後面還有隊伍追趕上來。
守城軍士慌忙對彭羕說:&ldquo永言先生,皇叔率兵已回,速速開關放入吧!&rdquo 彭羕見劉備等人都到了關前,一個個翹首期待啟關進城。
又見城上的軍士都在着急。
心想,越在這種緊迫關頭,越顯出一個主将的才幹來。
要放這些人進關,那是極其容易之事,但要看是怎樣個放法最安全、妥當。
彭羕立即傳令道:&ldquo慢!現在不能開關,誰人違令立斬!&rdquo說罷,彭羕把扇子插入頸項之中,從腰中抽出一口寶劍,雙目怒視着關上的弟兄。
關上的這些漢軍都是劉備手下的老兵,見劉備的處境十分危急,都不忍心坐視不管,再次向彭羕說,彭先生,張任追兵已近,皇叔危在旦夕,我等豈可閉關不救?彭羕隻是不睬,重複着剛才的話。
衆軍見彭羕那種威嚴不可犯的樣子,一個個都不敢動,隻能等待着彭羕拿主意。
關前的法正、孟達見城關上毫無動靜,不知是怎麼回事,放開喉嚨焦急地喊道:&ldquo永言兄,張任在後追上來了,請速速開放城關!&rdquo 劉備也急得跟着喊道:&ldquo永言先生火速開關吧!&rdquo 這麼叫了片刻工夫,城關上仍然聲息全無,大家隻覺得一陣怅然,想不出這是什麼道理。
彭羕站在城關上,望着将要沖到涪關界口的張任,蓦地大聲令道:&ldquo來啊,與我點炮!&rdquo 話音剛落,炮聲驟響。
&ldquo當!&rdquo在山谷中回蕩。
恰巧此時張任帶了人馬來到界首,左有吳蘭,右是雷銅,來勢甚是兇猛。
張任正在得意地想,劉備進川一共才隻有個涪關。
今日他逃進去,我正好來一個走馬取關,趁勢追進城去。
隻要涪關-破,劉備在川中就無立足之地了,我就可以穩穩當當地将他生擒活捉。
猛然間聽得前面城關上一聲炮響,接着兩旁的山套中也接二連三地炮聲隆隆。
炮聲未絕,四下裡鑼鼓聲、号角聲、喊殺聲混雜在一起,好象有千軍喧嚣,又象是萬馬奔騰。
張任覺得情況不妙,忙把馬匹扣住,立刻傳令停隊。
吳蘭,雷銅和三千川軍都一齊扣馬立定。
張任望着這裡的地形,自忖道:這裡倒是用兵之地。
前面城關不開,兩旁山套中又有喊殺之聲,好似有伏兵。
要是我帶兵突入界口,兩旁伏兵齊出,前面再掩殺回來,我就腹背受敵了。
這倒不得不防,還是謹慎些好,免得中他人之計。
就在張任停頓的一瞬間,城關上的彭羕出人意外地下令道:&ldquo來!與我速即開關,不開要殺!&rdquo 漢軍都在想,這個彭先生真是個奇怪的人,剛才我們要他開城,他不開;現在他又迫不及待地要我們去開。
當然這是漢軍們求之不得的心願,立即把大門打開。
劉備和法正、孟達在前,丁立、白壽和三千漢軍緊随,黃忠殿後,統統進了涪關,城外走得不剩一人。
&ldquo來,火速閉關。
與我點炮!&rdquo彭羕抓緊時機,一令接着一令。
頓然城關重又緊閉,關廂上又是一聲炮響,兩座山套之中炮聲絕,鑼鼓息,殺聲止,關前又陷入一片寂靜之中。
等到張任明白過來,見涪關前已空無一人了,他懊悔自己真正中了計。
心想,倘若我緊追上去,他們肯定無法全部逃進關,至少可以截住數千小卒。
如今停了隊再要傳令起步沖鋒,為時已晚了。
這是一條&ldquo緩兵之計&rdquo。
劉備走大道,龐統肯定走小路。
那末龐統必然會死在亂箭之下。
可這裡還有誰能這麼巧妙地幫助劉備守住涪關呢?莫不是龐統深知此番出兵要遇大難,故而臨行已作安排?斷無此理!我雖然上了當,倒要上前去看一看涪關上到底是誰在駐守,竟有如此的用兵之法。
張任一揮手,所有的人都跟着他往涪關前去。
此時,劉備等人進了城關下馬,一起上至城樓。
彭羕将寶劍入鞘,扇子執在手中,十分歉意地上前迎接道:&ldquo啊,皇叔受驚了。
&rdquo 劉備頗有心悸地笑道:&ldquo嗬喲,好險哪!若非永言先生在此,隻怕涪關都難以保守了。
&rdquo 方才大家都不懂彭羕這種做法的用意,現在聽得劉備稱贊,都恍然大悟,原來這是主将的守關之道。
要不是彭先生有這種謀略,大家一齊擁進城關,定然會被張任走馬奪關。
這說明收兵也不是一樁簡單的事,定要先壓住了敵人,才能開城收兵。
劉備心上有事,同彭羕道:&ldquo永言先生,可知小道之上龐軍師此去如何?&rdquo 彭羕并不馬上回答,指着關前的張任說:&ldquo皇叔,此事稍停再說,且看張任來了。
&rdquo說着,将自己的身體隐沒在擋箭牌的後面。
劉備和衆将沿着城堞居高臨下向關外一看,果然見張任帶了人馬,在城邊停隊。
張任勒馬擡頭對城關上注目打量着,隻見上面的人都是剛才逃進去的,并不見守關的戰将,心下十分驚奇。
卻說彭羕從擋箭牌後面探出頭來,見張任正在東張西望尋找守關的人,暗想,我與他是冤家,遲早要和他見面,何必再躲躲閃閃?免得他再猜疑了,還是出來亮個相吧。
彭羕大模大樣地從擋箭牌後面轉出身來,笑吟吟地招呼道:&ldquo張将軍别來無恙?可曾認識我麼?&rdquo 張任本來在琢磨着涪關可能出現何等樣的人物,百思不得一解。
現在忽聽得一個十分熟悉的叫聲,便循着聲音望去,見中央一塊擋箭牌旁有一個人朝着自己點頭微笑。
凝神一看,好似相識,卻又叫不出他的名字來,隻覺得這個人很熟。
張任對着上面目不轉睛地看一會,再低頭搜腸刮肚地想了片刻,看看想想,想想看看,最後終于被他想了出來:原來
隻見劉備帶了丁立、白壽二将,還有三千漢兵逃了下來,又見後面塵埃大起,西川大都督張任提槍縱馬緊緊追趕,情勢甚是危急。
黃忠扯起喉嚨大聲喊道:&ldquo皇叔不必驚慌,老夫黃忠來也!&rdquo 劉備正在趕路,聞得喊聲,擡頭望去,見黃老将軍飛馬趕到。
心想,黃忠是随龐軍師走小路的,怎麼在這個時候會到這裡來接應我呢?莫非小路上出了什麼事情?劉備眼見自己的處境也很危急,但對龐統那一路人馬卻放心不下。
因而問道:&ldquo啊,老将軍,龐軍師怎樣了?&rdquo 黃忠想,龐統已經死于亂箭之下,今生難以相見了。
但現在我無論如何不能告訴你。
隻因你自己也在吃敗仗,要是我将龐統的死訊一講,豈非動搖軍心,甚至更加要潰不成軍,會被張任殺得落花流水,不堪收拾。
黃忠想到這裡,便鎮定地答道:&ldquo皇叔放心,小路之上還好。
&rdquo 劉備一聽,他口氣很勉強,情知比這裡好不了多少,但又不知壞到何等程度,一時也無法問個水落石出。
因此,劉備帶了衆将士仍然向前逃去。
黃忠見大隊從自己馬前魚貫而過,暗忖道:龐統已死,我在這裡應該擔些責任,保護皇叔的安全。
聽說張任是西川的槍祖宗,今日倒要掂掂他的斤兩。
老将軍橫刀呐喊道:&ldquo呔!小子張任,爾好不自量力,竟敢追趕我家主公,黃忠在此,爾且看刀!&rdquo說罷,四門大開,刀風飒飒,朝張任的當頂就是一刀。
張任見迎面而來一員白發老将,自報姓名,氣勢洶洶,忙用手中金槍使勁招架上去。
喝一聲:&ldquo呔,老頭兒且慢!&rdquo 兩人都有千鈞之力,兵器交加,隻聽得&ldquo嚓啷&rdquo一聲響。
黃忠&ldquo啊&rdquo地叫一聲,金刀蕩了出去。
張任乘勢對準黃忠的面門發一槍,老将軍把頭一偏,圈馬便走。
黃忠邊逃邊想,今天的事情真有點可笑。
我黃忠打起仗來一向總是赢的,哪怕和關雲長交手,也不至于會這麼經不起打。
怎麼和張任一照面就敗了呢?其實,打仗和做事情一樣,要有一定的條件和心情的。
今天落鳳坡龐統身亡,大道上劉備又大敗而歸。
本來黃忠的情緒已很低落,無心戀戰,再遇着西川屈指可數的戰将,難免要有點心寒了。
所以,他的本領大打折扣,一碰就逃,這是并不奇怪的。
黃忠雖然久戰沙場,素有小名,但真正顯露出他的英雄氣概,直要到諸葛亮進川,張飛、趙雲等将彙集在涪關之時,黃忠方才屢戰屢捷,就象蛟龍入海,靈活無窮。
尤其在伐東川這段時間内,到處都是黃忠的天下,每戰必捷,功勞累累,号稱&ldquo十大汗馬之功&rdquo。
諸如威震定軍山、刀劈夏侯淵&hellip&hellip此時的黃忠确是不可一世,在花甲之年尚能揚威奮勇,實在是老當益壯。
不過,今日機緣未到,縱然有天大的本領也難以施展開來。
老将軍斷在大隊之後,且戰且退。
到鳳鳴山下,法正、孟達對劉備說,皇叔,大營早已撤去了,速速随了我等往涪關去吧。
說罷,兩人帶了人馬在頭裡趕路。
劉備在馬上暗想道:我與龐統各帶一路兵,都在前方與敵交戰,有哪一個竟将後方布置得井然有序?難道龐統在出兵之前已料到了這次進軍要遭挫敗嗎?恐怕不可能。
此時劉備也想不了這許多錯綜複雜的事情,隻管跟了法、孟二人飛馬而逃。
兜過涪關後關,來到離前關約有三裡地的涪關界首,道路漸漸狹窄起來,路旁各有一座并不算高的山峰,大隊都擁入界口。
黃忠在後亦然往這個方向而來。
不一合,前隊已到關前。
見大門緊閉,關上肅靜無聲。
漢軍忙對城上高聲喊叫:&ldquo呔!城關上弟兄聽了,皇叔退兵回來,爾等速速開放關廂。
&rdquo 城關上的漢兵早已望見逃回來的隊伍零落不堪,後面還有隊伍追趕上來。
守城軍士慌忙對彭羕說:&ldquo永言先生,皇叔率兵已回,速速開關放入吧!&rdquo 彭羕見劉備等人都到了關前,一個個翹首期待啟關進城。
又見城上的軍士都在着急。
心想,越在這種緊迫關頭,越顯出一個主将的才幹來。
要放這些人進關,那是極其容易之事,但要看是怎樣個放法最安全、妥當。
彭羕立即傳令道:&ldquo慢!現在不能開關,誰人違令立斬!&rdquo說罷,彭羕把扇子插入頸項之中,從腰中抽出一口寶劍,雙目怒視着關上的弟兄。
關上的這些漢軍都是劉備手下的老兵,見劉備的處境十分危急,都不忍心坐視不管,再次向彭羕說,彭先生,張任追兵已近,皇叔危在旦夕,我等豈可閉關不救?彭羕隻是不睬,重複着剛才的話。
衆軍見彭羕那種威嚴不可犯的樣子,一個個都不敢動,隻能等待着彭羕拿主意。
關前的法正、孟達見城關上毫無動靜,不知是怎麼回事,放開喉嚨焦急地喊道:&ldquo永言兄,張任在後追上來了,請速速開放城關!&rdquo 劉備也急得跟着喊道:&ldquo永言先生火速開關吧!&rdquo 這麼叫了片刻工夫,城關上仍然聲息全無,大家隻覺得一陣怅然,想不出這是什麼道理。
彭羕站在城關上,望着将要沖到涪關界口的張任,蓦地大聲令道:&ldquo來啊,與我點炮!&rdquo 話音剛落,炮聲驟響。
&ldquo當!&rdquo在山谷中回蕩。
恰巧此時張任帶了人馬來到界首,左有吳蘭,右是雷銅,來勢甚是兇猛。
張任正在得意地想,劉備進川一共才隻有個涪關。
今日他逃進去,我正好來一個走馬取關,趁勢追進城去。
隻要涪關-破,劉備在川中就無立足之地了,我就可以穩穩當當地将他生擒活捉。
猛然間聽得前面城關上一聲炮響,接着兩旁的山套中也接二連三地炮聲隆隆。
炮聲未絕,四下裡鑼鼓聲、号角聲、喊殺聲混雜在一起,好象有千軍喧嚣,又象是萬馬奔騰。
張任覺得情況不妙,忙把馬匹扣住,立刻傳令停隊。
吳蘭,雷銅和三千川軍都一齊扣馬立定。
張任望着這裡的地形,自忖道:這裡倒是用兵之地。
前面城關不開,兩旁山套中又有喊殺之聲,好似有伏兵。
要是我帶兵突入界口,兩旁伏兵齊出,前面再掩殺回來,我就腹背受敵了。
這倒不得不防,還是謹慎些好,免得中他人之計。
就在張任停頓的一瞬間,城關上的彭羕出人意外地下令道:&ldquo來!與我速即開關,不開要殺!&rdquo 漢軍都在想,這個彭先生真是個奇怪的人,剛才我們要他開城,他不開;現在他又迫不及待地要我們去開。
當然這是漢軍們求之不得的心願,立即把大門打開。
劉備和法正、孟達在前,丁立、白壽和三千漢軍緊随,黃忠殿後,統統進了涪關,城外走得不剩一人。
&ldquo來,火速閉關。
與我點炮!&rdquo彭羕抓緊時機,一令接着一令。
頓然城關重又緊閉,關廂上又是一聲炮響,兩座山套之中炮聲絕,鑼鼓息,殺聲止,關前又陷入一片寂靜之中。
等到張任明白過來,見涪關前已空無一人了,他懊悔自己真正中了計。
心想,倘若我緊追上去,他們肯定無法全部逃進關,至少可以截住數千小卒。
如今停了隊再要傳令起步沖鋒,為時已晚了。
這是一條&ldquo緩兵之計&rdquo。
劉備走大道,龐統肯定走小路。
那末龐統必然會死在亂箭之下。
可這裡還有誰能這麼巧妙地幫助劉備守住涪關呢?莫不是龐統深知此番出兵要遇大難,故而臨行已作安排?斷無此理!我雖然上了當,倒要上前去看一看涪關上到底是誰在駐守,竟有如此的用兵之法。
張任一揮手,所有的人都跟着他往涪關前去。
此時,劉備等人進了城關下馬,一起上至城樓。
彭羕将寶劍入鞘,扇子執在手中,十分歉意地上前迎接道:&ldquo啊,皇叔受驚了。
&rdquo 劉備頗有心悸地笑道:&ldquo嗬喲,好險哪!若非永言先生在此,隻怕涪關都難以保守了。
&rdquo 方才大家都不懂彭羕這種做法的用意,現在聽得劉備稱贊,都恍然大悟,原來這是主将的守關之道。
要不是彭先生有這種謀略,大家一齊擁進城關,定然會被張任走馬奪關。
這說明收兵也不是一樁簡單的事,定要先壓住了敵人,才能開城收兵。
劉備心上有事,同彭羕道:&ldquo永言先生,可知小道之上龐軍師此去如何?&rdquo 彭羕并不馬上回答,指着關前的張任說:&ldquo皇叔,此事稍停再說,且看張任來了。
&rdquo說着,将自己的身體隐沒在擋箭牌的後面。
劉備和衆将沿着城堞居高臨下向關外一看,果然見張任帶了人馬,在城邊停隊。
張任勒馬擡頭對城關上注目打量着,隻見上面的人都是剛才逃進去的,并不見守關的戰将,心下十分驚奇。
卻說彭羕從擋箭牌後面探出頭來,見張任正在東張西望尋找守關的人,暗想,我與他是冤家,遲早要和他見面,何必再躲躲閃閃?免得他再猜疑了,還是出來亮個相吧。
彭羕大模大樣地從擋箭牌後面轉出身來,笑吟吟地招呼道:&ldquo張将軍别來無恙?可曾認識我麼?&rdquo 張任本來在琢磨着涪關可能出現何等樣的人物,百思不得一解。
現在忽聽得一個十分熟悉的叫聲,便循着聲音望去,見中央一塊擋箭牌旁有一個人朝着自己點頭微笑。
凝神一看,好似相識,卻又叫不出他的名字來,隻覺得這個人很熟。
張任對着上面目不轉睛地看一會,再低頭搜腸刮肚地想了片刻,看看想想,想想看看,最後終于被他想了出來:原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