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回 彭從事施令退涪關 龐軍師矢夭落鳳坡
關燈
小
中
大
dquo撲騰着翅膀向天空中飛去。
頭隊上的魏延點馬進入小道,八個人一排的三千漢兵跟在馬後,到了窄口就成了四人一排。
再往裡走,隻能一個兩個地魚貫而入,三千人的隊伍一裡有餘。
魏延深深地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氣,舒展了一下雙臂。
心想,這條路雖然行走艱難一點,倒是個避暑之地。
以後打平了西川,就可以在這兒搭個篷帳,夏天到這兒來納涼消暑。
頭隊隻管趕路,魏延邊走邊打着如意算盤,不覺已進了二裡路。
小路兩邊的崖嶺上的川軍早已把下面看得清清楚楚。
左邊是吳懿,右邊是劉璝,各帶三千弓箭手。
昨晚,他們看到這條山路上有一個人卷着小席,搖着蒲扇,在一株大樹前刮着刻着,睡了一夜就走了,不知道他是什麼人,也不明白他在幹什麼。
雖然下面望上去根本看不到什麼東西,可吳懿和劉璝藏在草木叢中不敢動彈,唯恐是龐統派來的奸細,暴露了目标。
今天守到下午太陽偏西時分,手下報說,山口來了一隊人馬,旗号上寫着&ldquo義陽魏&rdquo,知道是漢将魏延統領頭隊,傳令六千弟兄不許妄動,嚴陣以待,命手下繼續打探。
魏延一馬當先,走完二裡路,見前面豁然開朗,兩邊的山腳向裡邊縮了進去,樹木稀少,約有十數丈開闊,半裡路長短,峭壁陡立,無法攀登。
頭隊很快地通過了這段地面,又來到了和剛才一樣的小路。
整個一條小道兩頭窄小,中間開闊,其形狀就象是做面餅的擀面杖。
其實,這半裡長的中間一段就是落鳳坡,張任的亂箭手就埋伏在這段路的上面。
頭隊又走了一裡路,中隊龐統帶兵到,第三隊的黃忠剛開始進小道。
黃忠從大道上跟到這兒,見前面道路越來越窄,樹木遮天,雜草遍地,地形十分險惡,是埋伏重兵的好地方。
自從孔明來了一封信後,黃忠已對龐統的用兵産生了懷疑,盡管走在第三隊,但他始終百倍警惕,到了路口,就勒住馬缰向上下四周觀察起來。
漢兵見他不走,就問:&ldquo老将軍為何不走了?&rdquo 黃忠漫不經心地說:&ldquo爾等先行。
&rdquo 漢兵不明白黃忠這是什麼意思。
又說:&ldquo老将軍,出陣打仗一向是将領兵,老将軍是大将,理應先請。
&rdquo &ldquo今日要兵領将。
&rdquo 老黃忠突然間來一個&ldquo兵領将&rdquo,意思是,我領了一世的兵從無退卻過,今日換換花樣,叫你們領領我,嘗嘗走在後面的滋味。
黃忠今天的性命,就活在這個兵領将上。
黃忠站在路口,命令弟兄不論路寬路窄,最多隻可以兩個人排着走,或者一個一個地走。
他想,從鳳鳴山大營到雒城十五裡路,已經走了十來裡,這條路算它五裡長,九千人馬走這條路還放不下,等到我的後隊全走完,我再走,想必魏延也快要出那一頭路口了,要是這裡有埋伏,絕不會放過頭隊、中隊而打我後隊,他們打頭、中隊,我還沒進去,退起來就方便得多。
假如後隊上的三千人馬全都走了進去,仍然太平無事,就可以證明這條路上确實沒有伏兵。
回過來說,我先走了進去,裡面埋伏四起,我即使逃了出來,活着性命去見劉備,那也要殺頭的。
因為龐統在中隊,我見死不救,臨陣退縮。
等到後隊全走進去,我再進去,張任果真有伏兵的話,那也沒辦法,隻能聽天由命了。
黃忠這麼想,小兵當然不敢違拗,一個個都向路口走去。
龐統走完了第一段窄路,來到中間一處寬闊地,在馬上瞻顧四周,暗說道;好一個所在!涼風習習,草木蔥蔥,哪裡想得到裡面有這麼寬敞的地面。
看着看着,馬兒慢了下來。
龐統邊觀賞邊在想,等到取了雒城、擒了張任以後,乘休整三軍的當口,到這兒來避暑數日,倒也未嘗不可。
──哪裡知道,等不到你出此寬闊地帶,就要你在此永遠安家落戶了!──龐統在得意,&ldquo的盧&rdquo立定了四蹄。
行軍之時,怎麼戰馬會停步呢?難道說,馬兒知道已經到了葬身之地就不走了嗎?俗話說,逃了三萬六千裡,仍舊在棺材裡。
當然不是。
龐統他還雄心勃勃要捉張任,尚且不知道自己的死地,一匹戰馬豈會有先見之明?原來龐統到了這裡,見地勢險要,打算得了雒城,在此屯兵操軍。
隻顧自己動腦筋,卻忘了溜動手中的缰繩。
這種訓練有素的龍馬對主人的一舉一動很是敏感,先慢走幾步,還不見主人溜缰,就以為要它停步,所以&ldquo的盧&rdquo四蹄挺立。
龐統意識到了自己的疏忽,剛要抖動缰繩,眼光落在前面的一塊大石闆上。
這是一塊石碑,兩尺多高,四尺多闊,因年深月久,碑面已風化剝落,字迹模糊。
龐統估計橫在面前的這塊東西是路名碑。
傳喚道:&ldquo來啊!&rdquo &ldquo軍師,小的在。
&rdquo &ldquo仔細觀看這碑上寫的是什麼?&rdquo 小兵走上幾步,蹲下身子對石碑上一看,濕漉漉的一大片泥苔,鳥糞一條條挂在上面,看不清上面有幾個字,和什麼字。
便用腳上的草鞋底在石碑上使勁地磨蹭了幾下,再仔細地看了一回,方才認出了一個字,約有鬥口這麼大。
忙站起身來到龐統面前:&ldquo禀軍師,小的已認出了一個字。
&rdquo &ldquo寫些什麼?&rdquo &ldquo第一個是&lsquo落&rsquo字,翻身落馬的&lsquo落&rsquo字。
&rdquo 龐統想,這個小家夥也算打了幾年的仗,懂得了翻身落馬。
&ldquo第一個是&lsquo落&rsquo字?再去觀看。
&rdquo &ldquo是。
&rdquo小兵又照前面那樣蹭了幾下,又踅回說:&ldquo軍師,第二個是&lsquo鳥&rsquo字,驚弓之鳥的&lsquo鳥&rsquo字。
&rdquo 龐統想,一會兒是翻身落馬,一會兒是驚弓之鳥,盡說些不吉利的話。
叱道:&ldquo乃是鳥語花香的&lsquo鳥&rsquo字!&rdquo &ldquo是,鳥語花香的&lsquo鳥&rsquo。
小的說錯了。
&rdquo 其實,這個小兵并沒有說錯,而是看錯。
這裡是&ldquo落鳳坡&rdquo,碑上也正是寫着這三個字。
因為字大,小兵隻看到&ldquo鳳&rdquo字内的&ldquo鳥&rdquo,而沒有看清外邊還有一個大框子。
所以把&ldquo鳳&rdquo字當作了&ldquo鳥&rdquo字。
&ldquo再去看來!&rdquo龐統又說。
第三個筆劃少,又常見,小兵一看便知。
報道:&ldquo共三個字,最後一個乃是個長坂坡的&lsquo坡&rsquo字。
&rdquo &ldquo據此說來,此處地名便叫落鳥坡?&rdquo &ldquo正是落鳥坡。
&rdquo 龐統想,天下有許多不知名的路,這種小路人迹罕到,很少有人去記它的地名,或許就叫落鳥坡吧。
因為來的時候,連向導也不知道。
便喚道:&ldquo來啊,向頭隊、後隊傳話,此處乃&lsquo落鳥坡&rsquo。
&rdquo &ldquo此處叫落鳥坡,落鳥坡呵!&hellip&hellip&rdquo 前面傳到頭隊魏延,後隊傳到後隊黃忠。
全軍都在叫着&ldquo落鳥坡&rdquo。
黃忠在最後一個,還未進口子,聽得前面一片喧嘩,仔細辨出,乃是在叫什麼落鳥坡。
心想,落鳥坡這個名字怎麼這樣耳熟,好象在什麼地方聽到過?想了一會,突然想起在荊州發兵進川的前夕,孔明同劉備說,川中有條小路叫落鳳坡,于龐統不利。
後來劉備又同我講起這麼一句話。
如今裡面傳出來的卻是落鳥坡,莫非就是孔明所說的落鳳坡?原來落鳳坡就在這裡,那我應該提醒一下龐統,當心中了張任的計謀。
便命弟兄向前傳話:這裡是落鳳坡。
&ldquo呔!前邊的傳話上前,此處并非落鳥坡,而是落鳳坡呵!&rdquo &ldquo落鳥坡&rdquo是從前面傳到後面的,&ldquo落鳳坡&rdquo是從後面傳到前面的。
中隊上還在叫着落鳥坡,被後面的一陣叫喊淹沒了。
&ldquo什麼?落鳳坡?&rdquo轉過頭來向中隊上的龐統喊道:&ldquo軍師哎,不是落鳥坡,而是落鳳坡呵!&rdquo 看碑的小兵聽了一楞,腦子裡馬上出現了一個&ldquo鳳&rdquo字,再低頭向下
頭隊上的魏延點馬進入小道,八個人一排的三千漢兵跟在馬後,到了窄口就成了四人一排。
再往裡走,隻能一個兩個地魚貫而入,三千人的隊伍一裡有餘。
魏延深深地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氣,舒展了一下雙臂。
心想,這條路雖然行走艱難一點,倒是個避暑之地。
以後打平了西川,就可以在這兒搭個篷帳,夏天到這兒來納涼消暑。
頭隊隻管趕路,魏延邊走邊打着如意算盤,不覺已進了二裡路。
小路兩邊的崖嶺上的川軍早已把下面看得清清楚楚。
左邊是吳懿,右邊是劉璝,各帶三千弓箭手。
昨晚,他們看到這條山路上有一個人卷着小席,搖着蒲扇,在一株大樹前刮着刻着,睡了一夜就走了,不知道他是什麼人,也不明白他在幹什麼。
雖然下面望上去根本看不到什麼東西,可吳懿和劉璝藏在草木叢中不敢動彈,唯恐是龐統派來的奸細,暴露了目标。
今天守到下午太陽偏西時分,手下報說,山口來了一隊人馬,旗号上寫着&ldquo義陽魏&rdquo,知道是漢将魏延統領頭隊,傳令六千弟兄不許妄動,嚴陣以待,命手下繼續打探。
魏延一馬當先,走完二裡路,見前面豁然開朗,兩邊的山腳向裡邊縮了進去,樹木稀少,約有十數丈開闊,半裡路長短,峭壁陡立,無法攀登。
頭隊很快地通過了這段地面,又來到了和剛才一樣的小路。
整個一條小道兩頭窄小,中間開闊,其形狀就象是做面餅的擀面杖。
其實,這半裡長的中間一段就是落鳳坡,張任的亂箭手就埋伏在這段路的上面。
頭隊又走了一裡路,中隊龐統帶兵到,第三隊的黃忠剛開始進小道。
黃忠從大道上跟到這兒,見前面道路越來越窄,樹木遮天,雜草遍地,地形十分險惡,是埋伏重兵的好地方。
自從孔明來了一封信後,黃忠已對龐統的用兵産生了懷疑,盡管走在第三隊,但他始終百倍警惕,到了路口,就勒住馬缰向上下四周觀察起來。
漢兵見他不走,就問:&ldquo老将軍為何不走了?&rdquo 黃忠漫不經心地說:&ldquo爾等先行。
&rdquo 漢兵不明白黃忠這是什麼意思。
又說:&ldquo老将軍,出陣打仗一向是将領兵,老将軍是大将,理應先請。
&rdquo &ldquo今日要兵領将。
&rdquo 老黃忠突然間來一個&ldquo兵領将&rdquo,意思是,我領了一世的兵從無退卻過,今日換換花樣,叫你們領領我,嘗嘗走在後面的滋味。
黃忠今天的性命,就活在這個兵領将上。
黃忠站在路口,命令弟兄不論路寬路窄,最多隻可以兩個人排着走,或者一個一個地走。
他想,從鳳鳴山大營到雒城十五裡路,已經走了十來裡,這條路算它五裡長,九千人馬走這條路還放不下,等到我的後隊全走完,我再走,想必魏延也快要出那一頭路口了,要是這裡有埋伏,絕不會放過頭隊、中隊而打我後隊,他們打頭、中隊,我還沒進去,退起來就方便得多。
假如後隊上的三千人馬全都走了進去,仍然太平無事,就可以證明這條路上确實沒有伏兵。
回過來說,我先走了進去,裡面埋伏四起,我即使逃了出來,活着性命去見劉備,那也要殺頭的。
因為龐統在中隊,我見死不救,臨陣退縮。
等到後隊全走進去,我再進去,張任果真有伏兵的話,那也沒辦法,隻能聽天由命了。
黃忠這麼想,小兵當然不敢違拗,一個個都向路口走去。
龐統走完了第一段窄路,來到中間一處寬闊地,在馬上瞻顧四周,暗說道;好一個所在!涼風習習,草木蔥蔥,哪裡想得到裡面有這麼寬敞的地面。
看着看着,馬兒慢了下來。
龐統邊觀賞邊在想,等到取了雒城、擒了張任以後,乘休整三軍的當口,到這兒來避暑數日,倒也未嘗不可。
──哪裡知道,等不到你出此寬闊地帶,就要你在此永遠安家落戶了!──龐統在得意,&ldquo的盧&rdquo立定了四蹄。
行軍之時,怎麼戰馬會停步呢?難道說,馬兒知道已經到了葬身之地就不走了嗎?俗話說,逃了三萬六千裡,仍舊在棺材裡。
當然不是。
龐統他還雄心勃勃要捉張任,尚且不知道自己的死地,一匹戰馬豈會有先見之明?原來龐統到了這裡,見地勢險要,打算得了雒城,在此屯兵操軍。
隻顧自己動腦筋,卻忘了溜動手中的缰繩。
這種訓練有素的龍馬對主人的一舉一動很是敏感,先慢走幾步,還不見主人溜缰,就以為要它停步,所以&ldquo的盧&rdquo四蹄挺立。
龐統意識到了自己的疏忽,剛要抖動缰繩,眼光落在前面的一塊大石闆上。
這是一塊石碑,兩尺多高,四尺多闊,因年深月久,碑面已風化剝落,字迹模糊。
龐統估計橫在面前的這塊東西是路名碑。
傳喚道:&ldquo來啊!&rdquo &ldquo軍師,小的在。
&rdquo &ldquo仔細觀看這碑上寫的是什麼?&rdquo 小兵走上幾步,蹲下身子對石碑上一看,濕漉漉的一大片泥苔,鳥糞一條條挂在上面,看不清上面有幾個字,和什麼字。
便用腳上的草鞋底在石碑上使勁地磨蹭了幾下,再仔細地看了一回,方才認出了一個字,約有鬥口這麼大。
忙站起身來到龐統面前:&ldquo禀軍師,小的已認出了一個字。
&rdquo &ldquo寫些什麼?&rdquo &ldquo第一個是&lsquo落&rsquo字,翻身落馬的&lsquo落&rsquo字。
&rdquo 龐統想,這個小家夥也算打了幾年的仗,懂得了翻身落馬。
&ldquo第一個是&lsquo落&rsquo字?再去觀看。
&rdquo &ldquo是。
&rdquo小兵又照前面那樣蹭了幾下,又踅回說:&ldquo軍師,第二個是&lsquo鳥&rsquo字,驚弓之鳥的&lsquo鳥&rsquo字。
&rdquo 龐統想,一會兒是翻身落馬,一會兒是驚弓之鳥,盡說些不吉利的話。
叱道:&ldquo乃是鳥語花香的&lsquo鳥&rsquo字!&rdquo &ldquo是,鳥語花香的&lsquo鳥&rsquo。
小的說錯了。
&rdquo 其實,這個小兵并沒有說錯,而是看錯。
這裡是&ldquo落鳳坡&rdquo,碑上也正是寫着這三個字。
因為字大,小兵隻看到&ldquo鳳&rdquo字内的&ldquo鳥&rdquo,而沒有看清外邊還有一個大框子。
所以把&ldquo鳳&rdquo字當作了&ldquo鳥&rdquo字。
&ldquo再去看來!&rdquo龐統又說。
第三個筆劃少,又常見,小兵一看便知。
報道:&ldquo共三個字,最後一個乃是個長坂坡的&lsquo坡&rsquo字。
&rdquo &ldquo據此說來,此處地名便叫落鳥坡?&rdquo &ldquo正是落鳥坡。
&rdquo 龐統想,天下有許多不知名的路,這種小路人迹罕到,很少有人去記它的地名,或許就叫落鳥坡吧。
因為來的時候,連向導也不知道。
便喚道:&ldquo來啊,向頭隊、後隊傳話,此處乃&lsquo落鳥坡&rsquo。
&rdquo &ldquo此處叫落鳥坡,落鳥坡呵!&hellip&hellip&rdquo 前面傳到頭隊魏延,後隊傳到後隊黃忠。
全軍都在叫着&ldquo落鳥坡&rdquo。
黃忠在最後一個,還未進口子,聽得前面一片喧嘩,仔細辨出,乃是在叫什麼落鳥坡。
心想,落鳥坡這個名字怎麼這樣耳熟,好象在什麼地方聽到過?想了一會,突然想起在荊州發兵進川的前夕,孔明同劉備說,川中有條小路叫落鳳坡,于龐統不利。
後來劉備又同我講起這麼一句話。
如今裡面傳出來的卻是落鳥坡,莫非就是孔明所說的落鳳坡?原來落鳳坡就在這裡,那我應該提醒一下龐統,當心中了張任的計謀。
便命弟兄向前傳話:這裡是落鳳坡。
&ldquo呔!前邊的傳話上前,此處并非落鳥坡,而是落鳳坡呵!&rdquo &ldquo落鳥坡&rdquo是從前面傳到後面的,&ldquo落鳳坡&rdquo是從後面傳到前面的。
中隊上還在叫着落鳥坡,被後面的一陣叫喊淹沒了。
&ldquo什麼?落鳳坡?&rdquo轉過頭來向中隊上的龐統喊道:&ldquo軍師哎,不是落鳥坡,而是落鳳坡呵!&rdquo 看碑的小兵聽了一楞,腦子裡馬上出現了一個&ldquo鳳&rdquo字,再低頭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