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回 奪涪關張任設潛伏 取雒城龐統分行兵
關燈
小
中
大
魏延和黃忠都逃了性命,唯有他死在小路上。
這正是:精,精,精,褲子剩條筋。
三條令一發,大小二路的人馬全部點齊,其他文武留在大營耳聽捷報。
龐統傳令退帳,便和劉備起身往帳外去聚集隊伍。
劉封、法正、孟達一齊相送。
君巨一行剛從營中出來,隻聽得營外一陣嚎陶大哭之聲,怆天恸地,催人淚下。
舉目向外一看,不是别人,卻是彭羕,彭永言先生跪在地上掩面大放悲聲。
嘴裡還在叫着:&ldquo小徒啊,七夕不宜發兵!&rdquo 劉備見他哭得傷心,還不住聲地叫龐統是徒弟。
心想,我是他的主人,尚且無法勸醒他,你這個并非正式的先生,怎麼能阻住他呢?事到如今,木已成舟,不必再和他多費唾沫了,況且出師之時這麼痛哭是大大的不吉利的。
劉備跨上幾步,去攙扶彭羕。
一旁的龐統見此情狀大感火冒,氣得他說不出一句話來。
心想,主帥出兵,要說句吉利的話,圖個馬到成功。
從來沒有見到象你這樣,就好比死了親爹娘一樣跪在地上,大哭大叫的。
現在和你沒什麼話可說,等我取了雒城再來問你之罪。
龐統見劉備上前,忙從後面搶上幾步,拉了劉備就從彭羕的身旁跨了過去。
意思是,他到底是個癡子,沒什麼好說的,不必去理睬他。
劉備對龐統說,軍師先出兵,我随後便來。
龐統想,我走小路要遠得多,三軍起步有一會工夫。
就把劉備的手一松,傳令發兵。
頭隊魏延上馬提刀,大纛前導,上書&ldquo義陽魏&rdquo,三千漢軍跟随,向小路而去,中隊是龐統,旗上大書:&ldquo大漢副軍師、襄陽龐。
&rdquo三千弟兄排得整整齊齊,刀槍如林,旗幡招展。
龐統胯下黑爪龍馬,渾身毛片雪花,四蹄全是烏黑。
龐統足踮鐵镫,躍上馬背。
然後回身向劉備拱手道:&ldquo主公,你我雒城再見!&rdquo 不料,話音未落,拱未打完,突然這匹黑爪龍馬一聲長嘶兩隻前蹄向上一提,馬頭向上一擡,馬身猛然向上一挺。
越是自己騎慣的戰馬,越是不防這種失常的變态,摔起跤來也越厲害。
龐統哪裡還坐得穩!&ldquo啊!&rdquo地一聲,從馬後翻了下來。
道巾跌落,鵝毛扇墜地,兩手要想去抓缰繩,拚命地在空中揮動,右抽中的一本地圖掉在身後石塊旁。
四周的人一驚之後,一擁而上,隻顧到去攙扶龐統,未曾注意圖本。
趴在地上哭泣的彭羕,刹時停止哭叫,趁大家都去照應龐統的時候,縱身一躍,從地上撿起了圖本,往袖中一藏,嘴裡喊道:&ldquo小徒啊,大兵未起,馬先失蹄,此乃不樣之兆。
路上千萬要當心了!&rdquo 彭羕今天在營前痛哭的目的就在于此,并非真的為了龐統不聽勸告而哭。
他知道龐統此番出兵取雒城,可以斷定有去無回。
但龐統中了張任的計,并不是說奪取西川就到此為止。
非但要打,而且打得還要厲害。
孔明立即就會進川,但這本地圖是張松獻的,有其不可估量的價值。
放在龐統的身上,雒城奪不回,反而又送掉一本地圖,這是得不償失的事情。
所以彭羕動了一個晚上的腦筋,要千方百計地拿到這件珍寶。
又不能說,你去送死吧。
這本地圖還沒到銷毀的地步,留下來孔明還要派用場。
這真的有殺頭之罪了。
後來,彭羕想出了一個萬不得已的辦法,就是在龐統出營發兵時,跪在營外烈日下号叫,用言語來激怒他,指望龐統趕上來訓責,就乘這個當口,拉住他的袖口掏出圖本,然後拔腿就跑。
料想他在行色匆匆之際,也順不上這種瑣事,打算取了雒城再與我算帳。
實際上這是萬萬不可能的事情。
要是他真的能夠攻下雒城,我再把地圖還他,說明這是好意。
而且有劉備在此,今後還有孔明進川,文武不少,都會為我求情擔保,最多說我瘋病發作,量他拿我沒有辦法。
再進一步說,龐統取了雒城,這是漢室的萬幸,我以一軀之首,換取五十四州,這是有志之士平生之願。
彭羕想是這麼想,可龐統并不理睬。
正在手足無措之時,龍馬有情,把龐統掀翻在地。
彭羕暗喜,奮不顧身地從石塊後撿起了圖本塞進袖内,而且四下無人看見,因為都在拉龐統。
這時候彭羕從地上擡起道巾和扇子,遞給龐統,并且說道:&ldquo小徒道巾請戴上了。
喏喏喏,扇兒請拿好了。
&rdquo彭羕這樣做,目的在于不使龐統想到這本地圖。
龐統摔了一跤之後,并無創傷,隻是有些疼痛,哪裡還想得到袖口内的圖本。
他見彭羕一會兒哭,一會兒又獻殷勤,感到十分厭惡。
心想,都是被你哭得七葷八素,害得我摔了一跤。
誰要你來拍我的馬屁!回來再和你算帳!因此,戴上道巾,接過鵝毛扇,連一聲感謝的話都沒有。
直要到了落鳳坡的亂箭之下,龐統方才領悟彭羕的一片忠心漢室的誠意,心中感激這位隻做了七天的先生,自歎不如。
那末,這匹龍馬怎麼臨陣會有非常之舉的呢?有人說,龍馬有靈性,知道主人龐統去落鳳坡送死,暗示有落馬之危,不願同去,所以把主人掀下來。
這是一種笑話,引人發噱而已。
作為一個主帥,每時每刻都希望自己能常勝不敗,但也無法預測自己在哪一仗中有生命危險。
一匹馬有怕死的本能,在關鍵時刻也有求生的欲望,豈能有預知生死的靈感呢?這一日是七月初七,烈日當空,又處在兩山之間,出兵的和留下守營的漢軍有三萬餘衆,都擁在一處,地勢又低,就好比悶在鐵罐之中。
七月仲夏,嚴酷的太陽可以把旗杆上的錫葫蘆曬得烊掉。
雖然有點誇張,可見太陽之毒。
從早上到下午,一天的太陽曬下來,山石都已發燙,遠遠望去,就象一盆烈炭,熏熏騰騰。
小兵腳上穿着草鞋,腳掌還覺得熱燙,不時地在換腳。
别人上馬以後漸漸在向前走動,而龐統因為彭羕哭喊,上了馬背一直未動。
而馬蹄是空的,蹄鐵導熱又快,四蹄站在沸燙的山石上,又加上偏西的太陽直射龍馬雙眼,更是受不住煎熬,忘了背上的主人,奮蹄昂首,就把龐統掀了下來。
空着鞍鞒直奔營前的帳篷底下納涼去了。
此時的劉備見龐統從馬背上掉下來,心裡也很急。
心想,萬一龐統出毛病,那我劉備怎麼辦?孔明本領再大,也不可能從荊州立即趕到這兒救我。
既然已經出兵,龐統就是這裡最要緊的人,他的坐騎不服,就應該換一匹更好的馬。
劉備見龐統從地上站了起來,并沒摔傷筋骨,方才放了心。
便對手下道:&ldquo來,将我的龍馬帶來!&rdquo 片刻之間,小兵把劉備騎了多年的&ldquo的盧&rdquo帶了過來。
劉備說:&ldquo軍師如坐騎失蹄,此乃出兵之大忌。
今日軍師走小道襲雒城,重任在肩,非良馬難以坐鎮中軍。
喏喏喏,備之&lsquo的盧&rsquo,向不欺生,請軍師乘坐。
&rdquo 龐統自從來陽縣當縣令以來,一直與劉備存下一條戒心,總以為劉備重&ldquo龍&rdquo輕&ldquo鳳&rdquo,所以幾年之中常有口角。
今日,劉備把馴服的龍馬換給他,這使龐統感到出乎意料,看法也截然轉變。
心想,上戰場的人,誰不想一匹得心應手的好馬,說得難聽一點,吃了敗仗好馬逃起來也比别人快。
尤其是一國之主,要得到一匹至上無比的龍馬,這是何等的難!&ldquo的盧&rdquo當年跳過澶溪河,天下有名。
今日為了臣下能夠取勝,不顧自己性命安危,劉備肯慷慨讓坐,這種心底有多少仁慈,叫我怎麼度量呢?金銀可以送,官爵可以讓,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忍痛割愛。
現在大家都要出戰,大家都有性命危險,現在讓一匹馬,在戰時就等于讓一條命。
從這一點上足以說明你劉備待人确是仁義,是一個有道明君,今後定能取得三分天下。
龐統在與劉備作最後一次分别時,頓覺前嫌冰釋,後悔自己以前所作所為太不合情理,感到自己能相助這樣一個主人是無上榮幸,也是值得驕傲的。
龐統在愧疚之餘,說道:&ldquo主公果然大仁大義。
龐統感恩在心,容日後圖報!&rdquo說罷,上了馬背。
人有走運倒楣,馬也有升騰落難的。
本來要是劉備走了小路,龐統沒有危險;而&ldquo的盧&rdquo一向随着劉備出征,風頭也出了好幾次,今日偏偏換下黑爪,豈不是做了替身! 劉備說道:&ldquo望軍師旗開得勝,馬到成功!&rdquo &ldquo主公,雒城聚首了!&rdquo &ldquo再見!&rdquo 劉備若有所失的目光望着漸漸遠去的龐統,站在營前呆立不動。
第三隊走了上來。
黃忠全身金盔金甲,胯下小白龍駒,手執七十五斤的金闆大刀,白須鋪滿胸膛,三千漢軍雄赳赳,氣昂昂,十分整肅。
黃忠上前拱手:&ldquo主公!&rdquo 劉備從沉思中醒來,走到黃忠的馬前,撫着他的手背說:&ldquo老将軍,小道崎岖險惡,龐軍師的安危要拜托老将軍了。
&rdquo 黃忠聽到劉備說這種話,無形中預感到今日的出戰是十分危險的,隻有九死,而無一生。
心想,我黃忠打了一世的仗,一向身先士卒,奮勇當先。
今日不知怎麼的總覺得有點心驚肉跳,自己的老命看來不保。
現在還要再保龐統的安全,這是無能為力了。
這不是我黃忠貪生怕死,臨陣退縮,應該量力而行。
便搖頭道:&ldquo主公,主帥指麾戰将三軍,沖鋒突陣,戰将三軍出生入死保護主帥,乃是天經地義的。
今日兵走小徑,又無取勝之本,要老夫貿然擔保,老夫不敢從命。
主公之命難違,老夫謹記于心,唯有盡力而為。
&rdquo 劉備想,黃忠的回答是非常中肯的,要是他拍下胸脯擔保,倒反而顯得虛假了。
因此劉備點了點頭,讓後隊跟了上去。
小路上的人馬一走,劉備就手捧兩柄黃金锏,跨上了黑爪馬--從今以後,這匹黑爪馬一直被劉備騎坐,直到火燒連營時,才與劉備一起燒死。
--丁立提槍躍馬在左,白壽綽槍躍馬在右,三千漢軍前呼後擁,從這裡鳳鳴坡大道直往雒城進發。
正是:任憑将士稱骁勇,無奈君王少精神。
欲知劉備和龐統可曾奪下雒城,且看下回分解。
這正是:精,精,精,褲子剩條筋。
三條令一發,大小二路的人馬全部點齊,其他文武留在大營耳聽捷報。
龐統傳令退帳,便和劉備起身往帳外去聚集隊伍。
劉封、法正、孟達一齊相送。
君巨一行剛從營中出來,隻聽得營外一陣嚎陶大哭之聲,怆天恸地,催人淚下。
舉目向外一看,不是别人,卻是彭羕,彭永言先生跪在地上掩面大放悲聲。
嘴裡還在叫着:&ldquo小徒啊,七夕不宜發兵!&rdquo 劉備見他哭得傷心,還不住聲地叫龐統是徒弟。
心想,我是他的主人,尚且無法勸醒他,你這個并非正式的先生,怎麼能阻住他呢?事到如今,木已成舟,不必再和他多費唾沫了,況且出師之時這麼痛哭是大大的不吉利的。
劉備跨上幾步,去攙扶彭羕。
一旁的龐統見此情狀大感火冒,氣得他說不出一句話來。
心想,主帥出兵,要說句吉利的話,圖個馬到成功。
從來沒有見到象你這樣,就好比死了親爹娘一樣跪在地上,大哭大叫的。
現在和你沒什麼話可說,等我取了雒城再來問你之罪。
龐統見劉備上前,忙從後面搶上幾步,拉了劉備就從彭羕的身旁跨了過去。
意思是,他到底是個癡子,沒什麼好說的,不必去理睬他。
劉備對龐統說,軍師先出兵,我随後便來。
龐統想,我走小路要遠得多,三軍起步有一會工夫。
就把劉備的手一松,傳令發兵。
頭隊魏延上馬提刀,大纛前導,上書&ldquo義陽魏&rdquo,三千漢軍跟随,向小路而去,中隊是龐統,旗上大書:&ldquo大漢副軍師、襄陽龐。
&rdquo三千弟兄排得整整齊齊,刀槍如林,旗幡招展。
龐統胯下黑爪龍馬,渾身毛片雪花,四蹄全是烏黑。
龐統足踮鐵镫,躍上馬背。
然後回身向劉備拱手道:&ldquo主公,你我雒城再見!&rdquo 不料,話音未落,拱未打完,突然這匹黑爪龍馬一聲長嘶兩隻前蹄向上一提,馬頭向上一擡,馬身猛然向上一挺。
越是自己騎慣的戰馬,越是不防這種失常的變态,摔起跤來也越厲害。
龐統哪裡還坐得穩!&ldquo啊!&rdquo地一聲,從馬後翻了下來。
道巾跌落,鵝毛扇墜地,兩手要想去抓缰繩,拚命地在空中揮動,右抽中的一本地圖掉在身後石塊旁。
四周的人一驚之後,一擁而上,隻顧到去攙扶龐統,未曾注意圖本。
趴在地上哭泣的彭羕,刹時停止哭叫,趁大家都去照應龐統的時候,縱身一躍,從地上撿起了圖本,往袖中一藏,嘴裡喊道:&ldquo小徒啊,大兵未起,馬先失蹄,此乃不樣之兆。
路上千萬要當心了!&rdquo 彭羕今天在營前痛哭的目的就在于此,并非真的為了龐統不聽勸告而哭。
他知道龐統此番出兵取雒城,可以斷定有去無回。
但龐統中了張任的計,并不是說奪取西川就到此為止。
非但要打,而且打得還要厲害。
孔明立即就會進川,但這本地圖是張松獻的,有其不可估量的價值。
放在龐統的身上,雒城奪不回,反而又送掉一本地圖,這是得不償失的事情。
所以彭羕動了一個晚上的腦筋,要千方百計地拿到這件珍寶。
又不能說,你去送死吧。
這本地圖還沒到銷毀的地步,留下來孔明還要派用場。
這真的有殺頭之罪了。
後來,彭羕想出了一個萬不得已的辦法,就是在龐統出營發兵時,跪在營外烈日下号叫,用言語來激怒他,指望龐統趕上來訓責,就乘這個當口,拉住他的袖口掏出圖本,然後拔腿就跑。
料想他在行色匆匆之際,也順不上這種瑣事,打算取了雒城再與我算帳。
實際上這是萬萬不可能的事情。
要是他真的能夠攻下雒城,我再把地圖還他,說明這是好意。
而且有劉備在此,今後還有孔明進川,文武不少,都會為我求情擔保,最多說我瘋病發作,量他拿我沒有辦法。
再進一步說,龐統取了雒城,這是漢室的萬幸,我以一軀之首,換取五十四州,這是有志之士平生之願。
彭羕想是這麼想,可龐統并不理睬。
正在手足無措之時,龍馬有情,把龐統掀翻在地。
彭羕暗喜,奮不顧身地從石塊後撿起了圖本塞進袖内,而且四下無人看見,因為都在拉龐統。
這時候彭羕從地上擡起道巾和扇子,遞給龐統,并且說道:&ldquo小徒道巾請戴上了。
喏喏喏,扇兒請拿好了。
&rdquo彭羕這樣做,目的在于不使龐統想到這本地圖。
龐統摔了一跤之後,并無創傷,隻是有些疼痛,哪裡還想得到袖口内的圖本。
他見彭羕一會兒哭,一會兒又獻殷勤,感到十分厭惡。
心想,都是被你哭得七葷八素,害得我摔了一跤。
誰要你來拍我的馬屁!回來再和你算帳!因此,戴上道巾,接過鵝毛扇,連一聲感謝的話都沒有。
直要到了落鳳坡的亂箭之下,龐統方才領悟彭羕的一片忠心漢室的誠意,心中感激這位隻做了七天的先生,自歎不如。
那末,這匹龍馬怎麼臨陣會有非常之舉的呢?有人說,龍馬有靈性,知道主人龐統去落鳳坡送死,暗示有落馬之危,不願同去,所以把主人掀下來。
這是一種笑話,引人發噱而已。
作為一個主帥,每時每刻都希望自己能常勝不敗,但也無法預測自己在哪一仗中有生命危險。
一匹馬有怕死的本能,在關鍵時刻也有求生的欲望,豈能有預知生死的靈感呢?這一日是七月初七,烈日當空,又處在兩山之間,出兵的和留下守營的漢軍有三萬餘衆,都擁在一處,地勢又低,就好比悶在鐵罐之中。
七月仲夏,嚴酷的太陽可以把旗杆上的錫葫蘆曬得烊掉。
雖然有點誇張,可見太陽之毒。
從早上到下午,一天的太陽曬下來,山石都已發燙,遠遠望去,就象一盆烈炭,熏熏騰騰。
小兵腳上穿着草鞋,腳掌還覺得熱燙,不時地在換腳。
别人上馬以後漸漸在向前走動,而龐統因為彭羕哭喊,上了馬背一直未動。
而馬蹄是空的,蹄鐵導熱又快,四蹄站在沸燙的山石上,又加上偏西的太陽直射龍馬雙眼,更是受不住煎熬,忘了背上的主人,奮蹄昂首,就把龐統掀了下來。
空着鞍鞒直奔營前的帳篷底下納涼去了。
此時的劉備見龐統從馬背上掉下來,心裡也很急。
心想,萬一龐統出毛病,那我劉備怎麼辦?孔明本領再大,也不可能從荊州立即趕到這兒救我。
既然已經出兵,龐統就是這裡最要緊的人,他的坐騎不服,就應該換一匹更好的馬。
劉備見龐統從地上站了起來,并沒摔傷筋骨,方才放了心。
便對手下道:&ldquo來,将我的龍馬帶來!&rdquo 片刻之間,小兵把劉備騎了多年的&ldquo的盧&rdquo帶了過來。
劉備說:&ldquo軍師如坐騎失蹄,此乃出兵之大忌。
今日軍師走小道襲雒城,重任在肩,非良馬難以坐鎮中軍。
喏喏喏,備之&lsquo的盧&rsquo,向不欺生,請軍師乘坐。
&rdquo 龐統自從來陽縣當縣令以來,一直與劉備存下一條戒心,總以為劉備重&ldquo龍&rdquo輕&ldquo鳳&rdquo,所以幾年之中常有口角。
今日,劉備把馴服的龍馬換給他,這使龐統感到出乎意料,看法也截然轉變。
心想,上戰場的人,誰不想一匹得心應手的好馬,說得難聽一點,吃了敗仗好馬逃起來也比别人快。
尤其是一國之主,要得到一匹至上無比的龍馬,這是何等的難!&ldquo的盧&rdquo當年跳過澶溪河,天下有名。
今日為了臣下能夠取勝,不顧自己性命安危,劉備肯慷慨讓坐,這種心底有多少仁慈,叫我怎麼度量呢?金銀可以送,官爵可以讓,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忍痛割愛。
現在大家都要出戰,大家都有性命危險,現在讓一匹馬,在戰時就等于讓一條命。
從這一點上足以說明你劉備待人确是仁義,是一個有道明君,今後定能取得三分天下。
龐統在與劉備作最後一次分别時,頓覺前嫌冰釋,後悔自己以前所作所為太不合情理,感到自己能相助這樣一個主人是無上榮幸,也是值得驕傲的。
龐統在愧疚之餘,說道:&ldquo主公果然大仁大義。
龐統感恩在心,容日後圖報!&rdquo說罷,上了馬背。
人有走運倒楣,馬也有升騰落難的。
本來要是劉備走了小路,龐統沒有危險;而&ldquo的盧&rdquo一向随着劉備出征,風頭也出了好幾次,今日偏偏換下黑爪,豈不是做了替身! 劉備說道:&ldquo望軍師旗開得勝,馬到成功!&rdquo &ldquo主公,雒城聚首了!&rdquo &ldquo再見!&rdquo 劉備若有所失的目光望着漸漸遠去的龐統,站在營前呆立不動。
第三隊走了上來。
黃忠全身金盔金甲,胯下小白龍駒,手執七十五斤的金闆大刀,白須鋪滿胸膛,三千漢軍雄赳赳,氣昂昂,十分整肅。
黃忠上前拱手:&ldquo主公!&rdquo 劉備從沉思中醒來,走到黃忠的馬前,撫着他的手背說:&ldquo老将軍,小道崎岖險惡,龐軍師的安危要拜托老将軍了。
&rdquo 黃忠聽到劉備說這種話,無形中預感到今日的出戰是十分危險的,隻有九死,而無一生。
心想,我黃忠打了一世的仗,一向身先士卒,奮勇當先。
今日不知怎麼的總覺得有點心驚肉跳,自己的老命看來不保。
現在還要再保龐統的安全,這是無能為力了。
這不是我黃忠貪生怕死,臨陣退縮,應該量力而行。
便搖頭道:&ldquo主公,主帥指麾戰将三軍,沖鋒突陣,戰将三軍出生入死保護主帥,乃是天經地義的。
今日兵走小徑,又無取勝之本,要老夫貿然擔保,老夫不敢從命。
主公之命難違,老夫謹記于心,唯有盡力而為。
&rdquo 劉備想,黃忠的回答是非常中肯的,要是他拍下胸脯擔保,倒反而顯得虛假了。
因此劉備點了點頭,讓後隊跟了上去。
小路上的人馬一走,劉備就手捧兩柄黃金锏,跨上了黑爪馬--從今以後,這匹黑爪馬一直被劉備騎坐,直到火燒連營時,才與劉備一起燒死。
--丁立提槍躍馬在左,白壽綽槍躍馬在右,三千漢軍前呼後擁,從這裡鳳鳴坡大道直往雒城進發。
正是:任憑将士稱骁勇,無奈君王少精神。
欲知劉備和龐統可曾奪下雒城,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