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回 奪涪關張任設潛伏 取雒城龐統分行兵
關燈
小
中
大
謀還可以,用兵打仗就不懂了,怎麼可以和我相比呢?說:&ldquo主公,我等進川一年有餘,至今尚未定川。
常言道: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如今機會正好,請主公休聽彭先生之言,隻管領兵前去,計策已定了。
&rdquo說完,回過頭來對彭羕雙眼一彈:不要再多費口舌了,此番我定能奪下雒城。
彭羕想,龐統啊,不要感情用事,要冷靜頭腦斟酌斟酌。
我與你隻有數日之緣,但我不希望看着你往火坑中跳,更不希望劉備遭難;你一死,還有個諸葛亮,劉備一死,就沒有第二個劉備了。
你我都要以複興漢業為重,決不能在用兵上與别人怄氣打賭。
彭羕又向前走了幾步,十分懇切地說:&ldquo軍師啊,忠言逆耳,切莫擯棄。
若是不信彭羕之言,悔之莫及!&rdquo 龐統聽到這兒,忍無可忍,心想,你這個人真會得寸進尺,才來了沒幾天,就敢對我評頭品足,恣意指責。
時間長了,我要多一個冤家了。
龐統手按虎案,怒目圓睜,說:&ldquo若再如此胡言,莫怪貧道無情!&rdquo 彭羕現在的好言谏勸,龐統當然不肯采納、直到明天誤入歧途,頭上亂箭象疾風暴雨般地射來,他才會在一瞬間領會,或許連想都沒想。
這就叫&ldquo不到黃河心不死&rdquo。
彭羕定了定神想到,孔明一向料事如神,他在荊州會不會想到龐統會在七夕進兵呢?照理說,他是劉備手下第一位謀士,對七月初七這個日子不會不引起關注的吧?要是他能想到這件事,隻怕這幾日就會派人來送信,阻止龐統進兵。
那末我就來提醒一下。
彭羕走到劉備面前說:&ldquo皇叔,以彭羕看來,諸葛軍師近日必從荊州遣人到此送書。
戰與不戰,由書信為準。
可好?&rdquo 被他這麼一提,劉備倒真的想念起孔明來了,一年多來,這對情同魚水的君臣為了奪取西川,各居一方,僅僅隻有幾封書信溝通消息。
在此關鍵時刻,劉備哪怕見一見孔明的書信,就象見到了本人一樣,也可以得到無比慰藉。
心想,要是孔明在今明兩天之内有書信送來,隻要提及七夕不宜進兵,我無論如何也不讓龐統出兵。
因為龐統常常出漏洞,我真的不放心。
便問:&ldquo請問永言先生,孔明軍師的書信何日可到?&rdquo 彭羕想,這是很簡單的啰。
要是孔明慮及此事,不是今天,就是明日白天就有書信到此,再晚來一天,就說明他的估計是錯的了。
彭羕毫不猶豫地說:&ldquo若有書信到來,必在今日。
皇叔不妨命人前去迎候,隻怕送信之人已在涪關的了。
&rdquo 龐統見他們兩個說得起勁,心想,你們真以為孔明有這樣的神算?一個癡子,一個無知;一個信口開河,一個居然和調,真是可發一笑! 劉備很相信彭羕的說話,便向兩旁問道:&ldquo何人前去迎候荊州信使?&rdquo 法正深知彭羕的脾氣:不摸準情況,絕不開口。
今日說得這樣肯定,料道必有此事。
心想,反正這兒離涪關也隻有十五裡路,騎了馬用不了多少時間就能到達。
況且自從劉備進了川,我寸功全無。
今日我就來讨這個差使做做。
法正從旁閃出:&ldquo皇叔,下官前往。
&rdquo &ldquo好哇!有勞孝直先生去走一遭。
&rdquo 法正出營上馬,來到鳳鳴道上,沿着山麓旁的樹蔭,向涪關點馬而行,兩眼注視着前面。
卻說白眉馬良奉了孔明之命,送信入川,限期初六送到有功。
三天夏雨傾盆而下,不敢耽擱,冒雨而行。
到今日飛馬趕到涪關前關,見關廂上都是漢家旗幡,知道這裡已是劉備的地界了,便将馬扣住,先盤算了一下日期,記得今日正是初六,沒有誤時,便向上面高喊:&ldquo關廂可有弟兄?關廂有人否?&rdquo 城關上,公子關平和弟兄們十分謹慎地注視着關内外的 一切動靜,按照龐統的吩咐,不敢稍有疏忽。
忽聞有人叫關,向下面定睛一看,來者竟是荊州大夫馬良,喜出望外,知道馬良到此,必有重大軍情,遂應道:原來是季常大夫。
關平有禮了!&rdquo &ldquo請公子開放關廂。
&rdquo &ldquo來了。
&rdquo 關平一面命手下開關,自己也從關廂上走到城門口迎接。
手下開了城門,馬良點馬而進。
城門關閉。
馬良問:&ldquo公子,皇叔和龐軍師現在何處?&rdquo &ldquo統領大軍,在鳳鳴山大營駐紮。
&rdquo &ldquo離此多遠?&rdquo &ldquo出關十餘裡。
見山便是鳳鳴山,見營便是我軍大營。
請問先生到此何事?&rdquo &ldquo奉諸葛軍師之命,送信至此,要拜見皇叔和龐軍師。
請問今日幾時了?&rdquo &ldquo乃是七月初六。
&rdquo 馬良趕了這許多天的路,一直在扳著指頭算日子,唯恐自己趕昏了頭,把日期記錯了。
所以見了關平要證實一下。
&ldquo正是初六。
&rdquo &ldquo我家父親可好?&rdquo &ldquo不必擔心,一切皆好。
&rdquo 馬良對關平拱手道:&ldquo公子,本人有要事在身,不敢耽誤,過日再會吧!&rdquo 關平送馬良出後關,一拱而别,勒馬複入關廂。
馬良出了後關,點馬而行。
因為初六已到目的地,這裡又是兩家争奪之地,地理生疏,唯恐錯過路頭,所以走一程,看一看。
忽見前面來了一騎馬,馬上是個大夫,又覺得此人面熟得很,馬良盯着看了一會。
前面來的就是法正,他也同樣看到馬良在朝自己看。
法正去年送信到荊州,與那裡的文武都見過面,印象很深。
等到兩馬走近,馬上就認出他是馬良。
拍馬上前。
&ldquo啊呀,馬大夫,下官法正有禮了。
&rdquo 馬良也想了出來。
&ldquo我道是誰,原是孝直先生。
恕我還禮不周。
先生到此何事?&rdquo &ldquo因彭先生料道今日必有荊州來書,下官奉了皇叔之命,在此恭候。
&rdquo 馬良隻以為這個彭先生就是龐軍師,不禁哈哈大笑:&ldquo龍鳳龍鳳,異曲同工,果然話不虛傳。
卧龍命我送信,鳳雛迎我入營。
妙哉!&rdquo 法正見他這般高興,知道他聽錯了,所以糾正道:&ldquo馬大夫,此彭不是那龐,彭先生,不是龐軍師。
&rdquo 在馬良的頭腦裡,隻知道有個龐統,卻從來未聽說還有一個彭先生,隻以為法正是西川人,天氣又熱,說話咬字不清。
現在聽說不是龐統,所以問道:&ldquo請問,營中彭先生乃是何許樣人?&rdquo &ldquo此人姓彭名羕,字永言,是西川的奇才。
前番為救滿城兵民,投到皇叔麾下,龐軍師拜其為師。
适才為來日進兵雒城之事,彭先生料道荊州必有信使在今日到來,因而下官奉命到此。
&rdquo 馬良想,西川确是人才出衆。
孔明的意圖尚且會被這個彭先生料到,可見得此人也不是尋常之輩。
&ldquo&lsquo蜀中多能人&rsquo,此話不虛也!&rdquo &ldquo大夫趕到此地,莫非為七夕節出師之事乎?&rdquo &ldquo正如先生所言。
&rdquo 法正覺得彭羕之料果然一矢中的。
心想,孔明命人千裡迢迢送信到此,出兵之事非同尋常。
看來明天不能偷襲雒城的。
法正圈馬同馬良并肩而行。
行不多久,已到了鳳鳴山營前,兩人下馬。
法正說:&ldquo馬大夫暫等片刻,待下官去禀報一聲,再請大夫進營。
&rdquo &ldquo大夫請便。
&rdquo 法正急步趕上大帳,報道:&ldquo皇叔、軍師,荊州果有信使到此。
我在路上接到馬良,現在營前等候。
&rdquo 被法正這麼一報,立即引起帳上的一片波動,因為孔明的威信遠遠在龐統之上,非但劉備對他視為至寶,就連文臣武将也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
馬良一到,肯定會否定龐統進兵的計劃,因此都在議論。
隻有彭羕顯得特别輕松,趁大家都在說話的當口,他走了出來,自言自語道:&ldquo龍鳳龍鳳,天差地别;龐統拜我為師,我願拜諸葛亮為師。
&rdquo 龐統想,放你媽的屁!你拜了孔明為師,那末我怎樣稱呼孔明呢?難道叫他太先生不成?隻當沒有聽見,怒氣沖沖地說:&ldquo孔明啊,你來誤事了!&rdquo 劉備聽說馬良送信到此,喜形于色。
心想,彭羕的預料千真萬确,必定是來勸我不宜進兵。
立即傳令:&ldquo來,相請季常大夫。
&rdquo 馬良上大帳,拱手道:&ldquo皇叔、軍師在上,下官有禮了。
&rdquo 龐統一肚皮的不高興,睬都不睬。
劉備招呼道:&ldquo季常大夫少禮。
未知到此有何要事?&rdquo &ldquo下官奉了孔明軍師之命,傳書到此。
請皇叔,軍師啟閱。
&rdquo說罷,将書信呈了上去。
龐統當然不想看,知道信中不會對他有利,所以也不去接。
劉備此時比龐統心急,見龐統不動,就伸手接了過來,急拆視之,前面幾句不太懂,好象講的是天文。
後面幾句是&ldquo七夕節不宜進兵,主将帥多兇少吉&rdquo。
劉備明白,主将帥三個字當然也包括自己在内。
知道孔明在漢軍用兵上,可稱是絕對的權威,要是自己執意要進兵,信上的措詞還要嚴厲些,完全可以直截了當地點明意思,看來這多兇少吉是指龐統一個人的,劉備把信遞到了龐統面前,說道:&ldquo請龐軍師觀看!&rdquo 龐統想,孔明的信肯定是阻止我進兵,看了又是一包氣。
就算孔明并不加阻攔,或許另有高見,我要是看了又得改變原來的計劃,從劉備看來,我還是不及孔明。
我的決心已下,還是不看的好,也不要孔明自作多情。
所以取信到手,看都不看。
撕得粉碎,搓成一個紙團,擲于地
常言道: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如今機會正好,請主公休聽彭先生之言,隻管領兵前去,計策已定了。
&rdquo說完,回過頭來對彭羕雙眼一彈:不要再多費口舌了,此番我定能奪下雒城。
彭羕想,龐統啊,不要感情用事,要冷靜頭腦斟酌斟酌。
我與你隻有數日之緣,但我不希望看着你往火坑中跳,更不希望劉備遭難;你一死,還有個諸葛亮,劉備一死,就沒有第二個劉備了。
你我都要以複興漢業為重,決不能在用兵上與别人怄氣打賭。
彭羕又向前走了幾步,十分懇切地說:&ldquo軍師啊,忠言逆耳,切莫擯棄。
若是不信彭羕之言,悔之莫及!&rdquo 龐統聽到這兒,忍無可忍,心想,你這個人真會得寸進尺,才來了沒幾天,就敢對我評頭品足,恣意指責。
時間長了,我要多一個冤家了。
龐統手按虎案,怒目圓睜,說:&ldquo若再如此胡言,莫怪貧道無情!&rdquo 彭羕現在的好言谏勸,龐統當然不肯采納、直到明天誤入歧途,頭上亂箭象疾風暴雨般地射來,他才會在一瞬間領會,或許連想都沒想。
這就叫&ldquo不到黃河心不死&rdquo。
彭羕定了定神想到,孔明一向料事如神,他在荊州會不會想到龐統會在七夕進兵呢?照理說,他是劉備手下第一位謀士,對七月初七這個日子不會不引起關注的吧?要是他能想到這件事,隻怕這幾日就會派人來送信,阻止龐統進兵。
那末我就來提醒一下。
彭羕走到劉備面前說:&ldquo皇叔,以彭羕看來,諸葛軍師近日必從荊州遣人到此送書。
戰與不戰,由書信為準。
可好?&rdquo 被他這麼一提,劉備倒真的想念起孔明來了,一年多來,這對情同魚水的君臣為了奪取西川,各居一方,僅僅隻有幾封書信溝通消息。
在此關鍵時刻,劉備哪怕見一見孔明的書信,就象見到了本人一樣,也可以得到無比慰藉。
心想,要是孔明在今明兩天之内有書信送來,隻要提及七夕不宜進兵,我無論如何也不讓龐統出兵。
因為龐統常常出漏洞,我真的不放心。
便問:&ldquo請問永言先生,孔明軍師的書信何日可到?&rdquo 彭羕想,這是很簡單的啰。
要是孔明慮及此事,不是今天,就是明日白天就有書信到此,再晚來一天,就說明他的估計是錯的了。
彭羕毫不猶豫地說:&ldquo若有書信到來,必在今日。
皇叔不妨命人前去迎候,隻怕送信之人已在涪關的了。
&rdquo 龐統見他們兩個說得起勁,心想,你們真以為孔明有這樣的神算?一個癡子,一個無知;一個信口開河,一個居然和調,真是可發一笑! 劉備很相信彭羕的說話,便向兩旁問道:&ldquo何人前去迎候荊州信使?&rdquo 法正深知彭羕的脾氣:不摸準情況,絕不開口。
今日說得這樣肯定,料道必有此事。
心想,反正這兒離涪關也隻有十五裡路,騎了馬用不了多少時間就能到達。
況且自從劉備進了川,我寸功全無。
今日我就來讨這個差使做做。
法正從旁閃出:&ldquo皇叔,下官前往。
&rdquo &ldquo好哇!有勞孝直先生去走一遭。
&rdquo 法正出營上馬,來到鳳鳴道上,沿着山麓旁的樹蔭,向涪關點馬而行,兩眼注視着前面。
卻說白眉馬良奉了孔明之命,送信入川,限期初六送到有功。
三天夏雨傾盆而下,不敢耽擱,冒雨而行。
到今日飛馬趕到涪關前關,見關廂上都是漢家旗幡,知道這裡已是劉備的地界了,便将馬扣住,先盤算了一下日期,記得今日正是初六,沒有誤時,便向上面高喊:&ldquo關廂可有弟兄?關廂有人否?&rdquo 城關上,公子關平和弟兄們十分謹慎地注視着關内外的 一切動靜,按照龐統的吩咐,不敢稍有疏忽。
忽聞有人叫關,向下面定睛一看,來者竟是荊州大夫馬良,喜出望外,知道馬良到此,必有重大軍情,遂應道:原來是季常大夫。
關平有禮了!&rdquo &ldquo請公子開放關廂。
&rdquo &ldquo來了。
&rdquo 關平一面命手下開關,自己也從關廂上走到城門口迎接。
手下開了城門,馬良點馬而進。
城門關閉。
馬良問:&ldquo公子,皇叔和龐軍師現在何處?&rdquo &ldquo統領大軍,在鳳鳴山大營駐紮。
&rdquo &ldquo離此多遠?&rdquo &ldquo出關十餘裡。
見山便是鳳鳴山,見營便是我軍大營。
請問先生到此何事?&rdquo &ldquo奉諸葛軍師之命,送信至此,要拜見皇叔和龐軍師。
請問今日幾時了?&rdquo &ldquo乃是七月初六。
&rdquo 馬良趕了這許多天的路,一直在扳著指頭算日子,唯恐自己趕昏了頭,把日期記錯了。
所以見了關平要證實一下。
&ldquo正是初六。
&rdquo &ldquo我家父親可好?&rdquo &ldquo不必擔心,一切皆好。
&rdquo 馬良對關平拱手道:&ldquo公子,本人有要事在身,不敢耽誤,過日再會吧!&rdquo 關平送馬良出後關,一拱而别,勒馬複入關廂。
馬良出了後關,點馬而行。
因為初六已到目的地,這裡又是兩家争奪之地,地理生疏,唯恐錯過路頭,所以走一程,看一看。
忽見前面來了一騎馬,馬上是個大夫,又覺得此人面熟得很,馬良盯着看了一會。
前面來的就是法正,他也同樣看到馬良在朝自己看。
法正去年送信到荊州,與那裡的文武都見過面,印象很深。
等到兩馬走近,馬上就認出他是馬良。
拍馬上前。
&ldquo啊呀,馬大夫,下官法正有禮了。
&rdquo 馬良也想了出來。
&ldquo我道是誰,原是孝直先生。
恕我還禮不周。
先生到此何事?&rdquo &ldquo因彭先生料道今日必有荊州來書,下官奉了皇叔之命,在此恭候。
&rdquo 馬良隻以為這個彭先生就是龐軍師,不禁哈哈大笑:&ldquo龍鳳龍鳳,異曲同工,果然話不虛傳。
卧龍命我送信,鳳雛迎我入營。
妙哉!&rdquo 法正見他這般高興,知道他聽錯了,所以糾正道:&ldquo馬大夫,此彭不是那龐,彭先生,不是龐軍師。
&rdquo 在馬良的頭腦裡,隻知道有個龐統,卻從來未聽說還有一個彭先生,隻以為法正是西川人,天氣又熱,說話咬字不清。
現在聽說不是龐統,所以問道:&ldquo請問,營中彭先生乃是何許樣人?&rdquo &ldquo此人姓彭名羕,字永言,是西川的奇才。
前番為救滿城兵民,投到皇叔麾下,龐軍師拜其為師。
适才為來日進兵雒城之事,彭先生料道荊州必有信使在今日到來,因而下官奉命到此。
&rdquo 馬良想,西川确是人才出衆。
孔明的意圖尚且會被這個彭先生料到,可見得此人也不是尋常之輩。
&ldquo&lsquo蜀中多能人&rsquo,此話不虛也!&rdquo &ldquo大夫趕到此地,莫非為七夕節出師之事乎?&rdquo &ldquo正如先生所言。
&rdquo 法正覺得彭羕之料果然一矢中的。
心想,孔明命人千裡迢迢送信到此,出兵之事非同尋常。
看來明天不能偷襲雒城的。
法正圈馬同馬良并肩而行。
行不多久,已到了鳳鳴山營前,兩人下馬。
法正說:&ldquo馬大夫暫等片刻,待下官去禀報一聲,再請大夫進營。
&rdquo &ldquo大夫請便。
&rdquo 法正急步趕上大帳,報道:&ldquo皇叔、軍師,荊州果有信使到此。
我在路上接到馬良,現在營前等候。
&rdquo 被法正這麼一報,立即引起帳上的一片波動,因為孔明的威信遠遠在龐統之上,非但劉備對他視為至寶,就連文臣武将也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
馬良一到,肯定會否定龐統進兵的計劃,因此都在議論。
隻有彭羕顯得特别輕松,趁大家都在說話的當口,他走了出來,自言自語道:&ldquo龍鳳龍鳳,天差地别;龐統拜我為師,我願拜諸葛亮為師。
&rdquo 龐統想,放你媽的屁!你拜了孔明為師,那末我怎樣稱呼孔明呢?難道叫他太先生不成?隻當沒有聽見,怒氣沖沖地說:&ldquo孔明啊,你來誤事了!&rdquo 劉備聽說馬良送信到此,喜形于色。
心想,彭羕的預料千真萬确,必定是來勸我不宜進兵。
立即傳令:&ldquo來,相請季常大夫。
&rdquo 馬良上大帳,拱手道:&ldquo皇叔、軍師在上,下官有禮了。
&rdquo 龐統一肚皮的不高興,睬都不睬。
劉備招呼道:&ldquo季常大夫少禮。
未知到此有何要事?&rdquo &ldquo下官奉了孔明軍師之命,傳書到此。
請皇叔,軍師啟閱。
&rdquo說罷,将書信呈了上去。
龐統當然不想看,知道信中不會對他有利,所以也不去接。
劉備此時比龐統心急,見龐統不動,就伸手接了過來,急拆視之,前面幾句不太懂,好象講的是天文。
後面幾句是&ldquo七夕節不宜進兵,主将帥多兇少吉&rdquo。
劉備明白,主将帥三個字當然也包括自己在内。
知道孔明在漢軍用兵上,可稱是絕對的權威,要是自己執意要進兵,信上的措詞還要嚴厲些,完全可以直截了當地點明意思,看來這多兇少吉是指龐統一個人的,劉備把信遞到了龐統面前,說道:&ldquo請龐軍師觀看!&rdquo 龐統想,孔明的信肯定是阻止我進兵,看了又是一包氣。
就算孔明并不加阻攔,或許另有高見,我要是看了又得改變原來的計劃,從劉備看來,我還是不及孔明。
我的決心已下,還是不看的好,也不要孔明自作多情。
所以取信到手,看都不看。
撕得粉碎,搓成一個紙團,擲于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