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回 奪涪關張任設潛伏 取雒城龐統分行兵

關燈
第十八回奪涪關張任設潛伏 取雒城龐統分行兵 泠苞唯拚一死,暗示川軍決水。

    黃忠大吼道:&ldquo衆軍且慢!&rdquo喝住了川軍。

    心想,我叫泠苞緩緩洩水,泠苞叫他們速速放水,雖隻有一字之差,但後果有天壤之别。

    這不是明明在發令水淹涪關麼!黃忠立即請魏延執劍看押泠苞,一聲吆喝,漢兵擁了上去,将川軍趕到别處看守起來,帶了數百弟兄把岸上的砂袋一包一包地用撓鈎拖到一旁,讓上面的水慢慢地順流而下。

    拖一層砂袋,放一點大水,閘上淌下的水&ldquo嘩──嘩──&rdquo流個不停。

    岸上的砂袋拖光了,水勢也小得多了,再斬斷少量的繩索,讓上遊的水從倒下的千斤闆的口子中直瀉而下。

    盡管這是最慢的放水法,但河水還是向四下漫延出去,涪關城中尚有三、四寸水,然而大禍解脫了,軍隊和百姓也沒有危險了。

    等到上遊的水全部放光了,黃忠和魏延這才押着泠苞回到鳳鳴山大營,立即換上盔甲。

    泠苞說,水都放了,涪關也安然無恙了,你們也可以放我回去了。

    黃忠對他笑了一笑,說,你要回去,那當然可以,不過我們作不了主,要由龐軍師發落。

    說着,又命手下把泠苞捆了起來,押往後營。

    一方面,命公子劉封進關回複主公和軍師。

     劉封下了山,直奔涪關,上堂見了劉備和龐統,将前情詳詳細細地說了一遍,最後道,水已放,泠苞看押在後營,聽候軍師号令。

     龐統自昨日遣走劉封以後,在城中傳下号令,不論百姓軍兵,都要做好準備,以防金雁河決水。

    因此折騰了大半夜。

    現在劉封回來,已知解除了危險,而且還捉牢了泠苞,這才安下心來。

    思量待雨過之後,再行進兵。

     三天大雨一過,直至初四,果然是一個好天,火辣辣的太陽照到坑坑窪窪的地上,熱氣蒸騰,一掃前幾天涼爽、潮濕的空氣。

    連續兩個好太陽,把大街小巷曬得滴水全無,滾燙發熱。

    龐統升坐大堂,命公子關平領兵二萬駐守涪關,自己和劉備、丁立、白壽、法正、孟達、劉封、彭羕統領三萬大軍離此涪關,開赴鳳鳴山。

    路上迅速,已到山前,黃忠和魏延迎入大營,立即紮下中軍大帳。

    龐統坐帳,黃忠和魏延先上前交了令,然後泠苞被押上帳來。

     泠苞到了虎案之前,心神不定地看着龐統,猜想着自己到底是兇是吉。

    龐統問道:&ldquo泠苞,前番皇叔放了你,指望你棄暗投明、将功贖罪。

    誰知你執迷不悟,忘恩負義,竟要決水淹關。

    幸得皇叔洪福齊天,得免此災。

    今日二番擒住,還有何說?!&rdquo 泠苞想,害人終究害自己。

    今朝好壞是一個死,但要死得明白,決水的消息他們是從哪裡聽來的,便問:&ldquo龐統聽了,大将戰死敵手,乃是死得其所。

    泠苞死何足惜,隻是你們怎知決水之事?望能明言,泠苞死也瞑目了。

    &rdquo 站立一旁的彭羕想,是我告訴你有夏雨三天,也是我向劉備報告了你們決水的消息,免得你死了以後口眼不閉,讓你明明白白地去死。

    便笑嘻嘻地走了出來說:&ldquo哈&hellip&hellip泠将軍還認得我否?&rdquo 泠苞擡頭一看,略為有點面熟,可從未見過劉備手下有這樣的人。

    泠苞盯着他的臉看了一會,搖了搖頭。

    在泠苞的心目中,彭羕永遠是穿着破衣爛衫,胸前挂着一隻舊的酒葫蘆,手上搖一把壞的蒲扇,瘋瘋癫癫,是個無法拯救的叫化子兼癡子,隻好永遠靠人家的施舍過日子。

    今天帳上的彭羕身穿嶄新的冠服,顯得精神豁達,神采飛揚,當然面目全非了。

    泠苞看了又看,從他的頭發上認了出來。

    雖然彭羕頭上頂着烏紗,但前發齊眉,後發披肩,仍然可以辨認出是一個受過刑責的囚犯。

    泠苞想,怪不得黃忠和魏延會摸到我的營上,而且要我去放水,原來癡子并不癡,而是詐癡,告訴了我有三天大雨,卻又暗中打聽我們西川的軍機,實足是個奸細!要不是你裡通外國,劉備的五萬人馬定會在不知不覺中淹死,我泠苞從此可以飛黃騰達。

    是你害了我的性命,這叫我死了以後怎麼暝目?泠苞咬牙切齒地說:&ldquo好,你這個叛國賣主的奸賊,泠苞命赴黃泉,今晚三更時分找你算了帳,方才瞑目!&rdquo 彭羕想,這種話隻有三歲蒙童才能信,你活着我都不怕,還會怕你什麼死鬼!因此,越加笑容滿面地說:&ldquo哈&hellip&hellip好極了!泠将軍若今夜三更來訪,彭羕當設下美酒佳肴恭候,為泠将軍接風!&rdquo 龐統問:&ldquo還有什麼話說?&rdquo 泠苞默而無言。

     龐統對劉備看看:你看這種人要不要殺?此時的劉備自然由龐統作主了。

    心想,泠苞做事實在太絕,假如被他決水成功,别說我劉備全軍覆滅,而且會連累涪關以西數以萬計的無辜子民,這種人是萬萬留不得的!所以低頭默許。

     &ldquo來,将泠苞推出大營斬首!&rdquo龐統一聲令下。

     無片刻工夫,炮聲響,頭落地,送來驗首。

    龐統關照把泠苞的首級号令半天。

    劉備吩咐号令後買棺成殓。

    斬訖川将,龐統為黃忠和魏延登功,尤其是黃忠入川以來,屢建功勳,平定西川後再行升賞。

     再說黃忠和魏延回了大營以後,金雁橋畔的川軍紛紛逃進雒城,将泠苞被擒、黃忠放水的前後經過一一禀告。

    張任搞不清楚,這樣機密的事情,劉備和龐統怎麼會知道的呢?苦思其想,不得其解。

    忽又有小兵報說,劉備和龐統殺了泠苞,統領大隊趕到鳳鳴山大營。

    張任聽到泠苞被殺的噩耗,悲憤異常。

    心想,自從劉備進了西川以來,狂行殺戮,先後有龐熙、楊懷、高沛、鄧賢、泠苞等人遭其毒手;一方面還假施仁義,籠絡人心,又有不少文武前去投靠。

    這樣的深仇大恨不報,我還做什麼都督?!龐統移兵鳳鳴山,料他是暫取立足之地,不日便要進兵雒城。

    今日是初五,後天是一年一度的雙七巧節。

    縱觀龐統進川以來的用兵,先設宴刺劉璋,想一口就把五十四州吞掉,又強奪葭萌關,再計取涪關,可見得他是急于求成,又好大喜功。

    為此,七月初七這一良辰吉日,他無論如何是不肯放過的。

    在此戰亂之秋,你不慶賞佳節,難道我還有什麼興緻,思慮停當,張任拔令在手。

    &ldquo吳蘭、雷銅聽令!&rdquo &ldquo末将在!&rdquo二将異口同聲答應。

     &ldquo點精兵三千,鎮守在東門外五裡的鳳鳴坡大道上,守至雙七節傍晚為止,奉本督之命方可收兵!&rdquo &ldquo遵命!&rdquo &ldquo吳懿、劉璝聽令!&rdquo &ldquo在!&rdquo從旁走出一雙。

     &ldquo本督命爾等領兵六千,攜帶弓弩,去北關之外五裡,兩旁山套中埋伏。

    守至雙七節傍晚為止,奉本督之命方可收兵。

    若見劉備到來,以亂箭射殺,其功非小。

    須多帶矢箭。

    &rdquo &ldquo得令!&rdquo 張任在鳳鳴道上設下了亂箭陣,并不是對付龐統的,而是專射劉備的。

    因為張任從去年與龐統交鋒以來,從各方面已判斷出龐統用兵的弊處,即愛冒險,喜歡走捷徑。

    所以他吃透龐統必有意外之舉。

    而先射死劉備,使得群龍無首,必然引軍自退。

    這樣,捉龐統就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了。

    因此,龐統死于落鳳坡,實際上充當了劉備的替死鬼。

    二令發畢,張任又說,其餘各将,聽候本督随時調用。

    遂傳令退堂。

     龐統初五殺了泠苞,設宴慶賀,盡歡而散。

    初六一早,擊鼓升坐大帳。

    對劉備說:&ldquo主公,來日便是雙七巧節。

    主公意下如何?&rdquo 劉備想,光陰似箭,進川以來已經是第二個雙七節了。

    去年在葭萌關,今年在此鳳鳴山,一年多的仗打下來,将士也都很辛苦,我應該擺灑慶賞一番,鼓勵一下全軍的士氣。

    說道:&ldquo是啊,來朝便是雙七巧節。

    我等理應犒賞三軍,備與軍師同文武聚歡一場,共度佳節。

    &rdquo &ldquo主公,雙七節乃是大吉之日,理應停戰一天,恭賀一日;然而大敵當前,衆軍何安于飲酒?貧道料雒城軍民同樂,并無防備。

    主公何不趁此良機,與本軍師兵分兩路襲取雒城,生擒張任,一仗而定西川?&rdquo 劉備覺得龐統的說話很有道理,心想,七夕節的确是個好機舍。

    進川以來,很少建樹。

    這個辦法倒可以試一試。

    因此,劉備沉思不語。

     彭羕不以為然。

    心想,你對張任此人還不夠熟悉,他在西川非但有威信,而且用兵十分刁滑。

    你明天要去攻打雒城,張任必有準備,正好鑽入他的圈套。

    在這點上,我要比你清楚得多。

    應該和你講一聲。

    就說:&ldquo軍師,在下以為,來朝不宜進兵。

    &rdquo 龐統向來急躁,自尊心又強,他想出的主意,是很難再變動,尤其不喜歡聽拂逆之言。

    現在見彭羕這般說,心裡已經感到不快了。

    正因為他有功于劉備,胸中謀略也不差,所以還留點面子。

    換了别人這麼說了,龐統必定怨恨。

    龐統硬壓着心頭之火,說道:&ldquo此乃用兵之機,豈可錯失?彭先生不必多言,退過一旁。

    &rdquo 你龐統把這些話當作耳旁之風,劉備卻已經聽了進去。

    本來他也感到初七出兵不太吉利,人家熱熱鬧鬧地過節,自己還要大動幹戈。

    所以對龐統的話已有幾分猜疑。

    另一方面,彭羕自從到了這裡,談話之中見他揮灑自如,才華溢于言表。

    因此,劉備對彭羕的話很感興趣。

    問道:&ldquo永言先生,為何明日不宜進兵?&rdquo &ldquo皇叔,張任用兵狡谲,攻守有方,來朝必是防守嚴謹,各關隘必有埋伏。

    若是分兵擊之,兇多吉少。

    以彭羕度之,七夕不可進兵。

    望皇叔三思!&rdquo 龐統聽到彭羕過樣說,再也按捺不住心頭之火。

    對劉備看看:他的話你不能過于相信,因為他初來乍到,對我的用兵一無所知。

    再加上幾年一直瘋瘋癫癫,說的話沒有準頭。

    還未出兵,他已說出兇多吉少這種不吉利的話來,這簡直擾亂軍心。

    再說,他畢竟是個從事官,參謀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