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 報密信彭羕谑龐統 洩洪流黃忠擒泠苞
關燈
小
中
大
往低處流,即使沒有人決水,也應該防澇。
龐統對這一點不是不清楚,關鍵在于他還沒有對這一利害關系進行周密的思考。
正在說話間,法正、孟達從外面走了進來。
他們兩個人因下雨無事,聚在一起聊天,聽得手下都在議論,說龐軍師府上來了一個叫化子。
忙傳進來問,手下隻得如此這般地把聽到的消息如實禀告。
法、孟二人到底是川裡人,一聽這話就料着七、八層意思。
法正說,若是尋常乞丐,必不敢大鬧公館;如果正是這個人,肯定有要事前來。
孟達也說,此人才高學廣,口才伶俐,隻怕事情要鬧僵。
我們速去看個明白。
所以冒了雨,直奔公館廳堂。
擡頭一看,正是意料之事。
先見過了劉備、龐統,再到癡子面前拱手道:&ldquo啊,原是仁兄,久違了!&rdquo 劉備見他們三人是老相識,心想,噢,他們都是西川人,所以-見如故。
法、孟二人必定知道這個人的姓名,而且可以預料,這個人忽然找上門來,必有益于我。
癡子看見二人與他招呼,也站起來:&ldquo我道是誰,原是二位仁兄,久違了。
來啊,設座擺酒!二位仁兄請坐。
&rdquo 法正、孟達坐下,卻見龐統立着,用驚異的目光看着他,好象對來人充滿了種種猜疑,已明白剛才這裡的事情。
法正笑着問:&ldquo仁兄别來無恙?&rdquo 癡子說:&ldquo托蜀中百姓之福,倒還好。
&rdquo &ldquo今日冒雨到此,必有要事。
&rdquo &ldquo是啊。
一則有事相告,二則牽挂小徒。
&rdquo說着,用手指着在旁敬酒的龐統。
&ldquo莫非仁兄的大名還未留下?&rdquo &ldquo區區小名,何足挂齒!&rdquo &ldquo既有心于皇叔,何必相瞞!&rdquo &ldquo費心仁兄代我言之。
皇叔,在下并非軍師的先生。
&rdquo 癡子派頭倒不小,自己的名字還要叫人家代講。
劉備被他們說得莫名其妙。
心想,搞了半天,你不是龐統的先生,那你是什麼樣一個人呢?今日龐統肯定不放你過門。
不料龐統聽得癡子說了真話,并不忌恨他,反而對他肅然起敬。
心想,能把我龐統戲弄到如此地步,确是不易之事,想那孔明也未必能做到。
英雄不打不相識,這種才能倒也少見。
不知是西川哪一個能人賢士,以後也可以交個心腹朋友。
劉備問道:&ldquo這位先生到底是誰?&rdquo 法正說:&ldquo他是西蜀奇才,谙熟天文,明察地理,精通用兵之道&hellip&hellip&rdquo &ldquo可敬!可佩!&rdquo &ldquo但張任妒賢嫉能,不加重用,反以莫須有之罪除職罷官,緻使浪迹街頭五六個春秋。
&rdquo 劉備又歎息道:&ldquo實是可惜。
這位先生貴姓?&rdquo &ldquo姓彭。
&rdquo 龐統想,我姓龐,他姓彭,他的姓比我的姓要響亮得多,倒象是我的先生。
&ldquo單名一個羕,字永言,乃是川中豪傑。
&rdquo 劉備見法正對他如此敬重,心裡十分高興。
心想,象他這樣有才能的人不去投靠劉璋,反而相助我,看來奪取西川問題不大。
從得到了西川地圖以來,先後已有張松、法正、孟達、傅彤、傅士仁、彭羕等人歸顧了我,說明西川綱紀混亂,人心離散,這是劉璋取敗之道。
彭羕蓦地到此,不知為了什麼事情。
說道:&ldquo彭先生如此大才,備能拜識,實是大幸之極。
先生冒雨到此,必有大事。
請教了。
&rdquo 龐統想,雖然從未見過面,但今日已經領教過了,他的才幹不在我龐統之下,我對他心服口服。
也在旁說道:&ldquo敢求教益!&rdquo 彭羕想,因為你得了涪關并不用心,連這麼大的一個地理特點都看不出來,這還能做軍師嗎?所以我要戲弄你一下。
既然現在已報出姓名,劉備又在這裡,也應該同你們講了。
便對龐統說:&ldquo我特來救你們五萬人生靈。
&rdquo 龐統想,果然有大事。
遂問其故。
彭羕說:&ldquo若軍師肯拜我為師,方可開說。
&rdquo 劉備總以為龐統絕不肯這麼做,心中暗急。
不料,龐統毫不猶豫,立即雙膝跪下,口稱:&ldquo恩師大人在上,小徒龐統拜見。
&rdquo 彭羕也出乎意料,要緊起身将他扶起。
說道:&ldquo為将之道,豈可不知地理乎?前寨緊靠金雁河,若張任決動大水,前後以兵塞之,一人也難逃命。
&rdquo 龐統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有這麼一樁大事,真是危險之極!拜這麼個先生還是合算的。
實際上到了這個時候,一年多隻得了個涪關,也感到有點力不從心,尤其是君臣兩個一直有分歧,使他的計謀得不到實施,這是龐統最是頭痛的事情。
一則還要擔心劉備要把他調回荊州,讓孔明進川。
龐統明白,劉璋的基業已到了分崩離析的絕境,一觸即毀,早晚可以平定西川,隻不過是時間長短問題而已。
要是被劉備趕回了荊州,也等于毀了自己一生前途,與其讓孔明來奪取現成的西川,還不如自己忍氣吞聲再下點功夫。
當務之急;就是要有幾個得力的幫手,可以在他和劉備之間起到中介作用。
當然,彭羕的出現是一個最是合适的人選。
所以龐統甘心情願地拜彭羕為師。
這樣,龐統的計策通過彭羕傳到劉備耳中,就成了兩個人的意思。
而劉備對彭羕必定信任,龐統又可以比以前順利得多。
再說,彭羕不送來這個消息,被大水一沖,關破軍亡。
劉備一死,複興漢業的戲就唱不下去了。
所以,不論從什麼角度來看,龐統以為拜師還是合算的。
而在場的人都感既突然,又奇怪:龐統如此驕傲之人,怎麼會被彭羕這短短的幾句話,就會心悅誠服地拜他為師的呢? 卻說彭羕,自從劉備進川以來,一直在暗中注意着龐統的用兵。
從去年&ldquo二主相會&rdquo事發以後,彭羕已知龐統性格太躁,急于求成。
性格一急躁,計策也就考慮不周全,也就會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而張任是西川的大都督,雖然及不上龐統那樣善于用兵,但也十分謹慎。
通過涪關外兩軍第一次照面後,對龐統的為人、用兵都有一定的了解,至少具備了與龐統打個平手的信心。
照龐統這種打法,遲早會吃虧。
龐統有一個三長兩短,劉備也就處在困境之中。
即使孔明能及時得到消息,不是一天、二天可以趕到的,劉備仍然不能自拔。
所以我今日到來,并非一定要龐統拜我為師,僅僅是逢場作戲而己,主要是我對西川的情況熟,又摸透了張任用兵之道,在萬不得已的時候,可以代替龐統保護劉備,等待孔明進川。
要是今天不來,等張任命人放水淹了涪關才趕來,那為時已晚了。
成天下,必有賢才相助。
此番若無彭羕赤心相助,這場大禍是避免不了的。
彭羕問:&ldquo曾聞老将黃忠生擒泠苞?&rdquo 龐統答:&ldquo确有其事。
&rdquo &ldquo又将其放了?&rdquo &ldquo是啊。
&rdquo &ldquo何人所放?&rdquo 劉備忙答道:&ldquo彭先生,備以仁義為重,泠苞乃宗弟劉璋的戰将,不忍加誅,故而釋之。
&rdquo &ldquo此人殺則無事,放而有禍。
泠苞當日從涪關奔回雒城,在下正與百姓談淪夏雨之事,被他聽了,訴于張任。
張任即命泠苞在涪關外金雁河決水,欲在三天大雨之後水淹涪關。
我見泠苞押了大車出城,便于從城中打聽明白,今日一早便冒雨出城。
路經鳳鳴山大營時,欲報黃、魏二将擒捉泠苞,何奈山路泥濘,難以攀登,故直抵涪關。
&rdquo 大家聽得彭羕這樣說,都為之感動。
尤其是劉備頓生愛憐之情。
說道:&ldquo全仗先生悉力奔波,備與五萬生靈皆感先生之恩!&rdquo &ldquo皇叔,今日乃是第一天大雨,先将泠苞擒獲,然後放洩屯積之水,涪關方無後顧之憂。
&rdquo 龐統對劉備看看:當時我就要殺掉泠苞的,都是你要放他,險些闖出大禍來,我還被彭羕奚落了一場。
否則這些事都不會有的。
劉備又問:&ldquo彭先生,可知泠苞現在何處?&rdquo &ldquo我已打探明白,泠苞白日攔河,晚上帶了數百軍兵潛往鳳鳴山,在黃、魏大營後紮寨,暗中監視兩位将軍。
&rdquo 劉備聽彭羕把軍情一一述完,感歎不已。
心想,彭羕與我素昧生平,又未受我絲毫恩德,肯如此竭盡忠誠,真是我劉備難得的能人。
劉備問:&ldquo彭先生昔日在劉璋堂上任何官職?&rdquo 法正道:&ldquo永言先生原任從事之職。
&rdquo &ldquo備拜彭先生暫居從事官,待取得成都,再行封賞。
&rdquo 彭羕拱手道:&ldquo謝皇叔提攜之恩!&rdquo 龐統立即傳令:&ldquo公子劉封聽令:速往
龐統對這一點不是不清楚,關鍵在于他還沒有對這一利害關系進行周密的思考。
正在說話間,法正、孟達從外面走了進來。
他們兩個人因下雨無事,聚在一起聊天,聽得手下都在議論,說龐軍師府上來了一個叫化子。
忙傳進來問,手下隻得如此這般地把聽到的消息如實禀告。
法、孟二人到底是川裡人,一聽這話就料着七、八層意思。
法正說,若是尋常乞丐,必不敢大鬧公館;如果正是這個人,肯定有要事前來。
孟達也說,此人才高學廣,口才伶俐,隻怕事情要鬧僵。
我們速去看個明白。
所以冒了雨,直奔公館廳堂。
擡頭一看,正是意料之事。
先見過了劉備、龐統,再到癡子面前拱手道:&ldquo啊,原是仁兄,久違了!&rdquo 劉備見他們三人是老相識,心想,噢,他們都是西川人,所以-見如故。
法、孟二人必定知道這個人的姓名,而且可以預料,這個人忽然找上門來,必有益于我。
癡子看見二人與他招呼,也站起來:&ldquo我道是誰,原是二位仁兄,久違了。
來啊,設座擺酒!二位仁兄請坐。
&rdquo 法正、孟達坐下,卻見龐統立着,用驚異的目光看着他,好象對來人充滿了種種猜疑,已明白剛才這裡的事情。
法正笑着問:&ldquo仁兄别來無恙?&rdquo 癡子說:&ldquo托蜀中百姓之福,倒還好。
&rdquo &ldquo今日冒雨到此,必有要事。
&rdquo &ldquo是啊。
一則有事相告,二則牽挂小徒。
&rdquo說着,用手指着在旁敬酒的龐統。
&ldquo莫非仁兄的大名還未留下?&rdquo &ldquo區區小名,何足挂齒!&rdquo &ldquo既有心于皇叔,何必相瞞!&rdquo &ldquo費心仁兄代我言之。
皇叔,在下并非軍師的先生。
&rdquo 癡子派頭倒不小,自己的名字還要叫人家代講。
劉備被他們說得莫名其妙。
心想,搞了半天,你不是龐統的先生,那你是什麼樣一個人呢?今日龐統肯定不放你過門。
不料龐統聽得癡子說了真話,并不忌恨他,反而對他肅然起敬。
心想,能把我龐統戲弄到如此地步,确是不易之事,想那孔明也未必能做到。
英雄不打不相識,這種才能倒也少見。
不知是西川哪一個能人賢士,以後也可以交個心腹朋友。
劉備問道:&ldquo這位先生到底是誰?&rdquo 法正說:&ldquo他是西蜀奇才,谙熟天文,明察地理,精通用兵之道&hellip&hellip&rdquo &ldquo可敬!可佩!&rdquo &ldquo但張任妒賢嫉能,不加重用,反以莫須有之罪除職罷官,緻使浪迹街頭五六個春秋。
&rdquo 劉備又歎息道:&ldquo實是可惜。
這位先生貴姓?&rdquo &ldquo姓彭。
&rdquo 龐統想,我姓龐,他姓彭,他的姓比我的姓要響亮得多,倒象是我的先生。
&ldquo單名一個羕,字永言,乃是川中豪傑。
&rdquo 劉備見法正對他如此敬重,心裡十分高興。
心想,象他這樣有才能的人不去投靠劉璋,反而相助我,看來奪取西川問題不大。
從得到了西川地圖以來,先後已有張松、法正、孟達、傅彤、傅士仁、彭羕等人歸顧了我,說明西川綱紀混亂,人心離散,這是劉璋取敗之道。
彭羕蓦地到此,不知為了什麼事情。
說道:&ldquo彭先生如此大才,備能拜識,實是大幸之極。
先生冒雨到此,必有大事。
請教了。
&rdquo 龐統想,雖然從未見過面,但今日已經領教過了,他的才幹不在我龐統之下,我對他心服口服。
也在旁說道:&ldquo敢求教益!&rdquo 彭羕想,因為你得了涪關并不用心,連這麼大的一個地理特點都看不出來,這還能做軍師嗎?所以我要戲弄你一下。
既然現在已報出姓名,劉備又在這裡,也應該同你們講了。
便對龐統說:&ldquo我特來救你們五萬人生靈。
&rdquo 龐統想,果然有大事。
遂問其故。
彭羕說:&ldquo若軍師肯拜我為師,方可開說。
&rdquo 劉備總以為龐統絕不肯這麼做,心中暗急。
不料,龐統毫不猶豫,立即雙膝跪下,口稱:&ldquo恩師大人在上,小徒龐統拜見。
&rdquo 彭羕也出乎意料,要緊起身将他扶起。
說道:&ldquo為将之道,豈可不知地理乎?前寨緊靠金雁河,若張任決動大水,前後以兵塞之,一人也難逃命。
&rdquo 龐統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有這麼一樁大事,真是危險之極!拜這麼個先生還是合算的。
實際上到了這個時候,一年多隻得了個涪關,也感到有點力不從心,尤其是君臣兩個一直有分歧,使他的計謀得不到實施,這是龐統最是頭痛的事情。
一則還要擔心劉備要把他調回荊州,讓孔明進川。
龐統明白,劉璋的基業已到了分崩離析的絕境,一觸即毀,早晚可以平定西川,隻不過是時間長短問題而已。
要是被劉備趕回了荊州,也等于毀了自己一生前途,與其讓孔明來奪取現成的西川,還不如自己忍氣吞聲再下點功夫。
當務之急;就是要有幾個得力的幫手,可以在他和劉備之間起到中介作用。
當然,彭羕的出現是一個最是合适的人選。
所以龐統甘心情願地拜彭羕為師。
這樣,龐統的計策通過彭羕傳到劉備耳中,就成了兩個人的意思。
而劉備對彭羕必定信任,龐統又可以比以前順利得多。
再說,彭羕不送來這個消息,被大水一沖,關破軍亡。
劉備一死,複興漢業的戲就唱不下去了。
所以,不論從什麼角度來看,龐統以為拜師還是合算的。
而在場的人都感既突然,又奇怪:龐統如此驕傲之人,怎麼會被彭羕這短短的幾句話,就會心悅誠服地拜他為師的呢? 卻說彭羕,自從劉備進川以來,一直在暗中注意着龐統的用兵。
從去年&ldquo二主相會&rdquo事發以後,彭羕已知龐統性格太躁,急于求成。
性格一急躁,計策也就考慮不周全,也就會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而張任是西川的大都督,雖然及不上龐統那樣善于用兵,但也十分謹慎。
通過涪關外兩軍第一次照面後,對龐統的為人、用兵都有一定的了解,至少具備了與龐統打個平手的信心。
照龐統這種打法,遲早會吃虧。
龐統有一個三長兩短,劉備也就處在困境之中。
即使孔明能及時得到消息,不是一天、二天可以趕到的,劉備仍然不能自拔。
所以我今日到來,并非一定要龐統拜我為師,僅僅是逢場作戲而己,主要是我對西川的情況熟,又摸透了張任用兵之道,在萬不得已的時候,可以代替龐統保護劉備,等待孔明進川。
要是今天不來,等張任命人放水淹了涪關才趕來,那為時已晚了。
成天下,必有賢才相助。
此番若無彭羕赤心相助,這場大禍是避免不了的。
彭羕問:&ldquo曾聞老将黃忠生擒泠苞?&rdquo 龐統答:&ldquo确有其事。
&rdquo &ldquo又将其放了?&rdquo &ldquo是啊。
&rdquo &ldquo何人所放?&rdquo 劉備忙答道:&ldquo彭先生,備以仁義為重,泠苞乃宗弟劉璋的戰将,不忍加誅,故而釋之。
&rdquo &ldquo此人殺則無事,放而有禍。
泠苞當日從涪關奔回雒城,在下正與百姓談淪夏雨之事,被他聽了,訴于張任。
張任即命泠苞在涪關外金雁河決水,欲在三天大雨之後水淹涪關。
我見泠苞押了大車出城,便于從城中打聽明白,今日一早便冒雨出城。
路經鳳鳴山大營時,欲報黃、魏二将擒捉泠苞,何奈山路泥濘,難以攀登,故直抵涪關。
&rdquo 大家聽得彭羕這樣說,都為之感動。
尤其是劉備頓生愛憐之情。
說道:&ldquo全仗先生悉力奔波,備與五萬生靈皆感先生之恩!&rdquo &ldquo皇叔,今日乃是第一天大雨,先将泠苞擒獲,然後放洩屯積之水,涪關方無後顧之憂。
&rdquo 龐統對劉備看看:當時我就要殺掉泠苞的,都是你要放他,險些闖出大禍來,我還被彭羕奚落了一場。
否則這些事都不會有的。
劉備又問:&ldquo彭先生,可知泠苞現在何處?&rdquo &ldquo我已打探明白,泠苞白日攔河,晚上帶了數百軍兵潛往鳳鳴山,在黃、魏大營後紮寨,暗中監視兩位将軍。
&rdquo 劉備聽彭羕把軍情一一述完,感歎不已。
心想,彭羕與我素昧生平,又未受我絲毫恩德,肯如此竭盡忠誠,真是我劉備難得的能人。
劉備問:&ldquo彭先生昔日在劉璋堂上任何官職?&rdquo 法正道:&ldquo永言先生原任從事之職。
&rdquo &ldquo備拜彭先生暫居從事官,待取得成都,再行封賞。
&rdquo 彭羕拱手道:&ldquo謝皇叔提攜之恩!&rdquo 龐統立即傳令:&ldquo公子劉封聽令:速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