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諸葛亮傳書阻漢軍 龐士元論兵奪川地

關燈
你也有所聽聞!&rdquo 這倒不假,糜芳的的确确是劉備的小舅,而且說假話在劉備手下可說名列前茅、小有名聲。

    可惜人家對他避而遠之,唯恐禍及于身,劉備也看他不起。

     傅士仁聽了,也覺得這個人太會炫耀自己。

    不過也覺得是一座很大的靠山。

    心想,不能放過這個人。

    好得我是西川來的人,他不一定熟悉。

    他會誇口,我也會吹牛。

    笑道:&ldquo原來是糜大将軍,小将在西川久聞大名,如雷灌耳,今日得見,三生有幸。

    小将是張任大都督手下第一員上将,鎮守關廂,功勞累累。

    兄長傅彤也是個武藝過人的大将軍。

    此番投順劉皇叔,方能重見天日。

    &rdquo 一個鬼話連篇,一個信口開河,吹吹唱唱,倒是十分投機。

    糜芳見他也很會講話,引為知已,說道:&ldquo本将軍久仰大名,思慕甚切,恨相見晚耳。

    &rdquo &ldquo小将奉皇叔之命,在諸葛軍師帳下聽令,荊州城中無親無友,要費心糜将軍多多擔待。

    &rdquo &ldquo一回生,兩回熟,自家弟兄不用客套。

    傅将軍送了信後,隻管住在本将軍的府上。

    &rdquo &ldquo糜大将軍如此豪爽,小将感激不盡。

    &rdquo &ldquo哪裡話來。

    &rdquo &ldquo糜大将軍待我勝過同胞手足,比我兄長還好,那小将冒昧,呼你為糜大哥了!&rdquo &ldquo好極了,四海之内皆兄弟。

    本将軍占大了,就稱你為傅兄弟。

    &rsquo &ldquo糜大哥。

    &rdquo &ldquo傅兄弟。

    &rdquo 兩人相對大笑:&ldquo哈&hellip&hellip&rdquo 兩個小人一碰頭,倒是一見如故,恨不得割下頭來。

    真是沆瀣一氣,臭味相投。

    從此,糜、傅二人一搭一檔。

    《三國》中有三對大壞蛋:糜、傅二人把南郡送給呂蒙,害得關雲長兵困麥城;範疆、張達行刺張飛;還有一對便是魏延、苟安。

    現在糜芳領了傅士仁進得荊州城,來到軍師府下馬,糜芳叫傅士仁等候片刻,自往裡面報信去。

    見堂上文武都在,孔明端坐中央,上前道:&ldquo報軍師,小将糜芳有禮了。

    &rdquo &ldquo何事報來?&rdquo &ldquo川中有書到此,來人求見軍師。

    &rdquo 孔明聽說川中有書來,知道劉備已接到了自己的信。

    心想,我一直在牽挂川中的情況,不知近來進展如何。

    吩咐糜芳退下,傳令:&ldquo本軍師有請。

    &rdquo 傅士仁聽得孔明相請,心裡轉念道:到底糜芳有勢力,一通報就來相請。

    在西川時,别說張任會請我,就是見他一面也不容易。

    ──其實孔明并不是請他,而是請劉備的那封信。

    傅士仁完全在自作多情。

    ──傅士仁急步上堂,見兩旁文武立得斬斬齊齊,中間坐一個羽扇綸巾,鶴氅皂縧,不問可知,他是軍師諸葛亮。

    心想,孔明神情自若,看上去不威而自威,不嚴而自嚴,不象龐統那樣談笑風生。

     旁邊的糜芳招呼道:&ldquo傅兄弟,快上前見我家軍師。

    &rdquo 孔明暗想,這個人怎麼剛到這裡,糜芳就和他這麼火熱,竟然稱兄道弟起來,看來這個人也不是個好角色。

     傅士仁跪下道:&ldquo軍師在上,小将傅士仁拜見。

    &rdquo &ldquo請擡起頭來。

    &rdquo &ldquo是。

    &rdquo 傅士仁擡起頭來,見孔明生得眉清目秀,臉如冠玉,冷冰冰卻不見怒色。

    心想,看來是攀搭不上他的。

     孔明向下一看,三十左右年紀,身材并不高大。

    問道:&ldquo到此何事?&rdquo &ldquo奉皇叔之命,有書信在此。

    請軍師開拆。

    &rdquo 孔明接過書信,看到信上寫着一段行刺之事,刺客就是傅士仁。

    心想,眼前這個人不就是自稱傅士仁的嗎?怎麼叫他來投書的呢?問道:&ldquo姓甚名誰?&rdquo 傅士仁想,我剛才已經報過了姓名,怎麼一會兒就忘記了,莫非對我這個初來乍到的人不相信?答道:&ldquo小将名喚傅士仁。

    &rdquo &ldquo本軍師有所耳聞。

    皇叔去年在葭萌橋遇一刺客,乃是傅家弟兄之一,莫非就是你?&rdquo 噢!傅士仁明白了:劉備的信上提到這樁事,可能沒寫上我的名字,所以對我起疑心了。

    老實說,這個刺客就是我,但不能說穿。

    反正哥哥在葭萌關,無法同孔明見面,我就調個包吧!這家夥自以為聰明,把一盆禍水想往傅彤身上潑,竟敢在孔明面前耍花招,真是膽大包身!連連搖手道:&ldquo軍師,小将久聞皇叔是仁義之君,早欲棄暗投明。

    我家哥哥叫傅彤,奉了張任之命,在苗萌橋行刺皇叔。

    小将聞訊,将實情禀告皇叔,捉住傅彤;如今我等弟兄都歸順了皇叔。

    &rdquo 孔明聽了,對他看了片刻:你這家夥比糜芳還可惡。

    分明劉備在信上寫得清清楚楚,是你行刺,傅彤報信,你卻在我面前倒打一耙,誣賴你的兄長。

    你連手足之情都沒有,可想而知,決不會忠心劉備。

    不安心劉備,又想在劉備手下混飯吃,有這種便宜事嗎?因此,冷冷地說道:&ldquo原來如此。

    你可要回川麼?&rdquo &ldquo不回去了,皇叔命小将在軍師手下當差。

    &rdquo 孔明想,劉備倒也想得出,這種無用之人留在身邊要誤事,所以打發到這兒來叫我管教。

    那也好,這家夥到了我的手下,就不怕他放肆。

    說道,你與我帶一班弟兄在城外巡哨,一切聽從趙将軍的将令。

     傅士仁站起身來,退到武将班中,問糜芳:&ldquo糜大哥,哪一位是趙大将軍?&rdquo糜芳指着武班第一個說:&ldquo喏,他就是。

    &rdquo傅士仁望去,一個大将遍體銀裝,三绺清須,人不高,但很威武精幹,就走到前面,拱手道:&ldquo趙大将軍在上,小将傅士仁有禮了。

    &rdquo 趙雲是個聰明人,他見剛才孔明盤問時的那種神态,已經知道這個人不是好貨。

    心裡有了底,就不卑不亢地說道:&ldquo傅将軍少禮,趙雲還禮了。

    &rdquo &ldquo軍師命小将在趙大将軍麾下聽令,請趙大将軍多多教誨,多多包涵。

    &rdquo &ldquo不必客套,一切聽從軍師調遣。

    &rdquo 傅士仁聽得趙雲說話幹脆利落,而且說話時,連看都不看一眼,就當沒有看見一樣。

    十分尴尬地退到一旁。

     堂上一片寂靜,孔明繼續閱信。

    看到黃忠一箭定葭萌時,臉上露出了一絲欣慰的笑意。

    暗想,黃忠真是老當益壯,越老越有威名了。

    此地趙雲奪鬥立功,那裡黃忠建勳,三分天下何愁不能得到!看到龐統複職一節,孔明閉目想了一想:從涪關設宴刺璋,到葭萌關登台拜将,前後有一年之久,這段時間裡,龐統肯定又象在耒陽縣一樣酗酒解悶。

    再看下去,君臣定計,先打涪關,然後破綿竹,取成都。

    孔明放下厚